正文

《蹴踘法》

舊籍叢話(周越然作品系列) 作者:周越然 著


《蹴踘法》

蹴踘,音“促掬”。蹴,以足逆踏也;踘,亦作鞠,戲具,以韋為之,實以柔物,今謂之球。 蹴踘,即今之踢球,亦云齊云,“壯士習運之能,英杰游戲之學”也。

相傳蹴踘始于黃帝之時,舊小說如《水滸》有言及此者。有謂此法現(xiàn)已失傳,亦有謂魯省尚有能作此游戲者,未知孰是。今世足球甚行,當然無人注意此種舊式游戲。余藏書中有《蹴踘法》一種,紅絲欄精寫本,字作趙體,白口,雙魚尾,其間作圓圈一,又橫絲欄一,四周雙欄。全書六十九葉,每半葉十行,每行二十四字;不著撰人,前后無序跋,亦無藏書印記;卷中間有缺字之處,想當時所據(jù)之本,乃破爛漫漶者,無可辨認,故留空白也。查明汪云程有《蹴踘圖譜》;云程,徽州人,清《四庫》小說家類存目二,有其所編《逸史搜奇》一書,其圖譜余求之多年未獲,或者此寫本即其所著之圖譜乎?書中雖多“江湖”之話,然亦不乏“雅氣”之辭;說理用散文,記誦用詩詞;初視之,似是一本佛經(jīng),此種教科書,實不多見。

古之踢球員布置

學蹴踘者稱“子弟”,教者稱“師父”,此與學唱戲或者學手藝者相同。子弟應守者五事,仁義禮智信也;不可犯者四,酒色財氣也。卷中有種種條規(guī),較足球有過之無不及;又有種種要訣,均以四字或五字為之。踢法有括、搭、抄、肩、拍等名目,非精于其術(shù)者不知也。場戶自一人起至九人止,各有部位圖。其最精之圖,題“球門格范”,茲特復印于此。

附錄初入學社詩:

入社須知有社規(guī),錦衣常帶氣球泥。

古今四海風流事,惟有齊云獨占魁。

原載一九三三年五月十二日《晶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