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盧斯
元帥
弗雷德里克·威廉·保盧斯(Friedrich Wilhelm Paulus,1890—1957),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期歷任德國第10集團軍參謀長、德軍副總參謀長和第6集團軍司令。保盧斯的名字是與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聯系在一起的。
1890年9月23日,保盧斯生于德國黑森的布賴泰瑙。他的父親乃是普通的記賬人。1909年高中畢業(yè)以后,保盧斯投考海軍學院,因為沒有貴族血統(tǒng)未被錄取。于是保盧斯到慕尼黑大學學習法律。1910年加入第3巴登步兵團,次年晉升為少尉,1912年,與21歲的羅馬尼亞女貴族埃列娜·羅塞蒂—索利斯庫結婚。生有兩男一女。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期,保盧斯歷任第3巴登步兵團營副官、第2普魯士步兵團(1915年)參謀和阿爾卑斯軍作戰(zhàn)參謀。先后在東線、西線和羅馬尼亞參戰(zhàn)。1915年晉升為上尉。
盡管凡爾賽條約對戰(zhàn)敗國德國的軍隊規(guī)模實行限制,但保盧斯仍保留了軍職。先任第14步兵團副官,后于1922年在柏林接受參謀訓練。1924年至1927年,到駐斯圖加特的第5軍區(qū)任參謀,1928年至1929年任第13步兵團連長。至此,保盧斯業(yè)已基本形成自己的軍事指揮風格,即從容冷靜、深思熟慮、忠于上級,但缺乏果敢和決斷。這些風格在以后的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中得到集中體現。
1930年,保盧斯成為第5步兵師的戰(zhàn)術教官,以后很快就晉升為少校。1934年,作為中校的保盧斯擔任第3摩托化運輸營營長。1935年6月晉升為上校,同年9月前往柏林,接替古德里安出任機械化部隊司令魯茨的參謀長。或許就是從此開始,保盧斯引起了陸軍部武裝部隊局的沃爾特·馮·賴歇瑙的注意,后者對保盧斯的軍事生涯有著重要影響。保盧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的最后任職是第16摩托化軍參謀長,負責指導德國的4個基本輕裝師的訓練與擴充。此時的保盧斯已被公認為摩托戰(zhàn)專家和相當能干的參謀軍官。1939年,保盧斯晉升為少將。
1939年8月26日,保盧斯被任命為賴歇瑙指揮的第10集團軍的參謀長。第10集團軍是德軍實施波蘭戰(zhàn)役的主要空擊力量。保盧斯充分發(fā)揮沉著冷靜、善于思考和講究策略的長處,與精力充沛、勇猛果敢而又厭惡圖上作業(yè)的賴歇瑙合作得相當默契。因此,第10集團軍(攻占華沙后改稱第6集團軍)在對波蘭、比利時和法國的戰(zhàn)爭中起了重要作用。攻克法國后,保盧斯晉升為中將。
保盧斯在蘇德戰(zhàn)場前線
1940年9月,保盧斯出任德軍副總參謀長,負責所有德國陸軍的組織和訓練。他曾到北非會見隆美爾,亦曾與匈牙利領導人商討入侵南斯拉夫等問題。但是,保盧斯的主要任務是指導制定入侵蘇聯的戰(zhàn)略計劃。保盧斯認為,為了打敗蘇聯,德國決不能允許蘇聯軍事力量撤到內地,要選擇戰(zhàn)略要地對蘇軍進行分割包圍,奪取莫斯科尤為重要。保盧斯還強調必須絕對保證后勤補給和預備隊的支援。
1941年12月3日,被任命為德國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的賴歇瑙元帥迅即向希特勒推薦保盧斯接替其第6集團軍司令之職。長期渴望得到野戰(zhàn)指揮職務的保盧斯對此項新的任命甚感榮幸。1942年元旦,保盧斯晉升為裝甲兵上將,4天后接任新職。
保盧斯盡管具有出色的參謀才能,但他實際上并不適合擔任高級指揮職務。因為在此之前,他擔任的部隊最高指揮職務只是摩托化營營長。他過分拘泥于細節(jié),缺乏果斷堅決的氣魄。最重要的是,他堅持認為希特勒是無與倫比的軍事天才。保盧斯或許可以根據賴歇瑙的命令而違背元首的旨意,但他決不會自作主張地如此行事。
不過,保盧斯擔任第6集團軍司令后與蘇軍的第一次大較量卻獲得成功,1942年5月,保盧斯在哈爾科夫一帶包圍20萬蘇軍。
到5月28日,據稱俘虜蘇軍24萬人,擊毀和繳獲坦克2026輛、大炮1249門,保盧斯因此而獲得騎士十字勛章。
1942年7月,希特勒將南方集團軍群劃分為A、B兩個集團軍群。他命令利斯特率A集團軍群往南突向高加索,魏克斯率包括保盧斯第6集團軍在內的B集團軍群朝斯大林格勒突進。但是,希特勒將補給的優(yōu)先權給了向高加索進軍的A集團軍群。
保盧斯于1942年8月率第6集團軍(轄第4軍、第8軍、第11軍、第51軍和第14裝甲軍)25萬人馬在德國第8航空軍和第4裝甲集團軍一部的協同下向斯大林格勒進軍。由于缺乏足夠的燃料,速度比較緩慢。8月11日,第6集團軍與蘇聯第1坦克軍和第62軍交戰(zhàn)。經過激戰(zhàn),殲滅和俘虜蘇軍5萬人。8月18日,保盧斯前進到距斯大林格勒只有35公里的地方。但此時該部的燃料又出現危機,直到8月21日,保盧斯才率部進到斯大林格勒城下。此時,蘇軍已在斯大林格勒投入強大的兵力,而且不斷得到兵力和補給方面的加強。形勢表明,德蘇兩軍在斯大林格勒將有一場惡戰(zhàn)。
8月23日,保盧斯的第6集團軍攻抵斯大林格勒以北的伏爾加河,給斯大林格勒造成嚴重的威脅。26日,第6集團軍突破斯大林格勒西北防線,當晚突向伏爾加河西岸。但第6集團軍也遭到了蘇聯守城部隊的頑強抵抗。9月13日至15日,保盧斯命令再度向市區(qū)發(fā)動猛攻,一支先頭部隊沖進城區(qū)西北部的工業(yè)區(qū)。22日,第6集團軍經過反復爭奪,終于抵達中心碼頭區(qū)的伏爾加河西岸。蘇軍與德軍展開激烈的巷戰(zhàn)。
10月中旬,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達到空前激烈的程度。第6集團軍不斷地向市區(qū)發(fā)動進攻,每次都遭到蘇聯軍民的堅決反擊。這時整個戰(zhàn)役開始發(fā)生微妙的變化,斯大林格勒氣溫下降,初雪降臨,嚴冬將至,這使德軍的處境特別是冬天的供給開始出現困難。為了迅速結束戰(zhàn)役,11月11日,保盧斯集結重兵發(fā)動最后一次嚴厲攻勢。蘇軍在被分割的困難條件下繼續(xù)堅持戰(zhàn)斗。這時,德軍雖已占領斯大林格勒大部分市區(qū),但在蘇軍不斷打擊下,已經精疲力竭,只得逐步轉入防御。保盧斯的第6集團軍屯兵堅城之下欲進不能,欲退不得,陷于困境。
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中的前沿陣地
正在此時,蘇聯最高統(tǒng)帥部根據斯大林的指示,在認真分析戰(zhàn)役進程的基礎上,由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主持制定出詳盡周密的反攻計劃。隨即,蘇軍迅速調遣100萬兵力在頓河中游和斯大林格勒四周集結待命。11月19日,蘇軍按照最高統(tǒng)帥部的作戰(zhàn)計劃開始反攻。各路蘇軍相互配合,頻頻得手。22日,蘇軍對頓河和伏爾加河之間的保盧斯部實施鉗形包圍。保盧斯在司令部召開緊急會議以研究對策。會議決定第6集團軍堅持固守并呈請希特勒迅速加強空中補給。然而日益嚴重的局勢迫使保盧斯及其將軍們考慮突圍。于是,保盧斯電呈希特勒,陳述突圍理由,希望希特勒批準。但希特勒仍舊命令固守。保盧斯不敢違抗希特勒的旨意,只好再次征求下屬的意見。大多數將軍堅持認為突圍勢在必行,縱使違背希特勒的嚴令,也必須突圍。但保盧斯根據希特勒關于固守的命令表示,軍人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服從命令,而且他相信希特勒關于空中補給的許諾。
以后的情況表明,納粹德國空軍根本就無法對保盧斯部實施補給。幾周之后,空運補給的行動幾乎完全停止,饑餓和寒冷嚴重威脅著德軍被圍部隊。德國最高統(tǒng)帥部為了挽回德軍在南方的敗局,加緊組建頓河集團軍群。第6集團軍劃歸頓河集團軍群序列。頓河集團軍群總司令曼斯坦因計劃打開一條通道,幫助保盧斯部死里逃生。12月12日,曼施坦因指揮的救援行動開始實施。23日,德軍竟推進到離斯大林格勒僅40公里的地區(qū)。
蘇軍頑強地頂住增援德軍的進攻,迫使曼斯坦因不得不放棄解救第6集團軍的計劃,第6集團軍渴望解圍的夢想完全破滅。顯然,第6集團軍的前景是災難性的。但是,迷信希特勒并堅持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的保盧斯既不敢自作主張地突圍,也不愿向蘇軍投降,惟一能做的就是要求補給和增援。而保盧斯所盼來的,只是希特勒授予的上將軍銜。
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中實施巷戰(zhàn)
1943年1月8日,蘇軍正式向第6集團軍勸降。保盧斯不敢自作主張,請示希特勒卻遭到嚴詞拒絕。就這樣,保盧斯及其第6集團軍的最后機會失去了,等待他們的是徹底滅亡的命運。1月10日,蘇軍發(fā)起最后的攻擊。德軍的防線立即土崩瓦解,被蘇軍分割成兩個包圍圈。1月26日,保盧斯急電陸軍總司令部要求投降,希特勒再次拒絕,并命令堅守陣地直至最后一人一彈。1月31日,保盧斯接到希特勒晉升他為元帥的命令時,只是平靜地嘆息道:“元首真是慷慨?!贝藭r保盧斯的部下開始陸續(xù)投降。保盧斯終于下定決心向蘇軍投降。1943年2 月2日,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正式結束。在這次戰(zhàn)役中,蘇軍俘虜9萬多名德軍官兵,其中包括以保盧斯為首的24名將軍。保盧斯本人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第一位被俘的德軍元帥。
保盧斯被俘后,起初拒絕了蘇軍讓他對德軍進行反法西斯廣播的要求。但到1944年,保盧斯接受這個要求,并加入德國軍官反法西斯聯盟和“自由德國”民族委員會的“德國軍官同盟”,公開反對希特勒及其指揮下的戰(zhàn)爭。結果,保盧斯在德國的家人遭到希特勒的逮捕。
1946年,保盧斯奉召前往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作證。1953年,保盧斯從蘇聯的戰(zhàn)俘營被釋放,并定居于東德的德累斯頓。1957年2月1日,保盧斯因長期患病而去世。
(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