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布萊德雷

二戰(zhàn)風云人物 作者:肖石忠 編


布萊德雷

五星上將

“大兵將軍”布萊德雷,是以沉著穩(wěn)重、決心堅定、注意細節(jié)和關心部屬而著稱的。

奧馬爾·納爾遜·布萊德雷(Omar Nelson Bradley,1893—1981),1893年2月12日出生于美國密蘇里州克拉克的教師家庭。1910年中學畢業(yè),因家境清貧而成為鐵路機修工。

布萊德雷于1911年考入西點軍校,牢記校訓“責任、榮譽、國家”,經(jīng)受了嚴格的軍事訓練和系統(tǒng)的文化學習。作為西點軍校棒球隊和橄欖球隊隊員,布萊德雷認為,有組織的體育活動最有助于軍人適應戰(zhàn)場的需要,“使我熟悉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同我共事或在我部下任職的許多人的性格”。四年以后畢業(yè),赴美國西北部服役。次年晉升為中尉,與瑪麗奎爾結婚。美國對德宣戰(zhàn)后,布萊德雷試圖調入?yún)?zhàn)部隊,但沒有成功,1918年8月,晉升少校臨時軍銜。大戰(zhàn)結束之后即降為上尉。1919年8月,布萊德雷調任南達科他州立大學軍事教官。1920年9月,調任西點軍校數(shù)學教官,開始瀏覽并研究軍事歷史和軍事人物傳記。1924年春季,重新晉升為少校。

1924年9月,布萊德雷獲準進入本寧堡步兵學校深造一年,著重學習“運動戰(zhàn)”戰(zhàn)術和陸軍武器的使用。畢業(yè)之后赴駐夏威夷的第27步兵團任營長。后調國民警衛(wèi)隊夏威夷衛(wèi)戍區(qū)任職,1928年9月,布萊德雷奉命進入陸軍指揮與參謀學校深造。通過學習和訓練,掌握了良好的思想方法,謀劃戰(zhàn)爭和駕馭戰(zhàn)爭的能力得到提高。1929年9月,布萊德雷調任本寧堡步兵學校戰(zhàn)術系教官。次年,布萊德雷被馬歇爾任命為兵器系主任,成為馬歇爾實施教學改革的主要助手之一。

在步兵學校任教四年之后,布萊德雷考入陸軍軍事學院深造。1934年,布萊德雷被分配到西點軍校戰(zhàn)術系任教官。1936年7月,晉升為中校。1938年,布萊德雷調到陸軍參謀部任職。

布萊德雷在《將軍生涯》中寫道:“在其后的歲月里,一些作家注意到我仍是一副軍校教官的神態(tài),這樣說也是不無理由的?!薄拔以陬^23年的軍人生涯中,實際上正式當教官的時間就有13年。我或許應當再補充一句,要想在職業(yè)上有所建樹,這種方法倒也不錯?!?/p>

1941年2月,布萊德雷奉命出任本寧堡步兵學校校長兼駐地指揮官,由中校越級晉升為準將。除全面主持步校工作外,布萊德雷設立預備軍官學校進行速成培訓,以適應大規(guī)模擴軍對增加基層軍官的要求,組建并訓練坦克部隊和空降部隊,以提高陸軍的機動作戰(zhàn)能力。同年12月,布萊德雷調任正在重組的第82步兵師師長,晉升為少將。他邀請有名的約克中士前來演講、閱兵,讓新兵了解該師歷史,鼓舞士氣;實施嚴格的體育鍛煉計劃,增強士兵的身體素質。次年6月,布萊德雷改任第28國民警衛(wèi)師師長,任內使該師成為訓練有素的部隊。

1943年2月,布萊德雷接到晉升為美國第10軍軍長的任職命令的同時,被馬歇爾派往北非,充任艾森豪威爾的“耳目”。3月6日,巴頓出任美國第2軍軍長,布萊德雷則被任命為第2軍副軍長。3月17日,突尼斯戰(zhàn)役開始,第2軍擔負助攻任務。4月15日,布萊德雷升任軍長,全面指揮第2軍的作戰(zhàn)行動。5月7日,布萊德雷就率部攻入比塞大。5月13日,北非的德意軍隊全部被殲,布萊德雷則奉命前往阿爾及爾協(xié)助巴頓擬制西西里作戰(zhàn)計劃。6月,布萊德雷晉升為中將。

布萊德雷與巴頓、蒙哥馬利在一起

7月10日凌晨,布萊德雷率第2軍在巴頓指揮的美國第7集團軍編成內參加西西里戰(zhàn)役(代號赫斯基)。根據(jù)蒙哥馬利制定的作戰(zhàn)計劃,美軍取消了在巴勒莫附近的登陸行動。布萊德雷指揮第1步兵師進攻杰拉,第45國民警衛(wèi)師攻擊斯科格利蒂。在登陸獲得成功并擊退守軍的反擊之后,布萊德雷部抵達北部的主要公路,而英軍受阻于卡塔尼亞。此時,美軍可望迅速向北部海岸推進,既可包抄墨西拿,又可減輕英軍壓力。但是,由于蒙哥馬利作梗,布萊德雷部奉命將該公路讓給英軍使用。布萊德雷意識到此舉將使美軍失去有利的作戰(zhàn)條件,降低美軍的地位和作用,但在向巴頓指出之后仍忠實地執(zhí)行命令。在巴頓擅自驅使臨時軍突向巴勒莫的同時,布萊德雷率部穿越高山險阻,繼續(xù)北進。7月23日,布萊德雷部攻抵特爾米尼—伊梅雷澤海岸和佩特拉里亞,遺憾的是仍未能截住從巴勒莫撤出的德軍。該部迅速將進攻鋒芒轉向墨西拿,實施特羅伊納進攻戰(zhàn)。此戰(zhàn)期間,布萊德雷果斷地撤銷了因目無紀律、擅自行動而導致傷亡慘重的第1步兵師師長艾倫與副師長羅斯福的職務。8月,布萊德雷和巴頓先后在圣阿加塔和布羅洛實施“蛙跳”兩棲圍攻。8月17日,美軍和英軍先后進入墨西拿,軸心國軍隊大部撤回意大利本土,西西里戰(zhàn)役結束。

1943年9月,布萊德雷出任美國第1集團軍(駐英國)司令。稍后,布萊德雷還兼任美國第1集團軍群代司令。

1944年1月,布萊德雷被艾森豪威爾正式任命為集團軍群司令。在最后審議進攻歐洲的“霸王”作戰(zhàn)計劃時,布萊德雷力主在諾曼底登陸前使用美國空降部隊,建議在法國南部實施“鐵砧”行動,主張在發(fā)起攻擊前集中戰(zhàn)略空軍和戰(zhàn)術空軍對法國交通線實施全面轟炸。布萊德雷組織美軍實施了卓有成效的戰(zhàn)前訓練。

1944年6月6日凌晨,“霸王”作戰(zhàn)開始。在空降部隊降落和??哲娀鹆ν粨糁螅既R德雷在英國第21集團軍群編成內指揮美國第1集團軍在奧馬哈和猶他海灘登陸成功。7月1日,美軍攻占瑟堡港和科唐坦半島。7月25日,布萊德雷在鞏固和擴大登陸場之后開始實施因氣候不佳而推遲的“眼鏡蛇”戰(zhàn)役。7月30日,美軍突破阿弗朗什的德軍防線,共俘虜?shù)萝?萬,勝利結束該役。

8月1日,美國第1集團軍(司令霍奇斯,轄杰羅的第5軍、柯林斯的第7軍和科利特的第19軍)和第3集團軍(司令巴頓,轄米德爾頓的第8軍、海斯利普的第15軍、沃克的第20軍和庫克的第12軍)組成美國第12集團軍群,兵力近40萬,布萊德雷任集團軍群司令。布萊德雷以第8軍橫掃布列塔尼半島,其余各軍則沿卡昂—勒芒一線展開,準備向巴黎挺進,對諾曼底德軍實施遠距離迂回包圍。就在此時,德軍向莫爾坦發(fā)起反攻,企圖進而奪取阿弗朗什。布萊德雷發(fā)現(xiàn)德軍這個最大的戰(zhàn)術錯誤為盟軍圍殲諾曼底地區(qū)的德軍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遂改變原定計劃,組織實施法萊斯圍殲戰(zhàn)(英加軍推進到法萊斯并越過阿爾讓當,莫爾坦美軍頂住德軍的反攻,進攻勒芒的美軍則往北折向阿爾讓當)。8月19日,盟軍包圍德軍約12個師。由于協(xié)同方面存在的問題,盟軍擊斃德軍1萬,俘虜5萬,約有4萬德軍突圍成功。此次戰(zhàn)役使德軍無法沿塞納河設置防線。8月25日,盟軍進抵塞納河,布萊德雷指揮下的美軍和法軍一道解放法國首都巴黎。

在盟軍挺進德國的過程中,布萊德雷與蒙哥馬利多次發(fā)生爭論。原因之一是英國新聞界有意把每次戰(zhàn)役的勝利和打退德軍的功績都歸功于蒙哥馬利,引起美國新聞界和軍界的普遍不滿。原因之二是布萊德雷和蒙哥馬利在對德作戰(zhàn)指導方面存在嚴重分歧。后者主攻“一路突擊”,即由蒙哥馬利率盟軍4個集團軍向東北方向突擊,殲滅加來地區(qū)的德軍,在比利時建立機場網(wǎng),奪取安特衛(wèi)普和鹿特丹,摧毀德軍的V—1、V—2飛彈發(fā)射場,攻占魯爾工業(yè)區(qū),然后揮師東進,直取柏林。前者則主張“兩路突擊”,即蒙哥馬利部沿阿登山脈北麓進軍,布萊德雷部沿阿登山脈南麓進軍,直指薩爾,然后向德國發(fā)起最后的總攻,這與艾森豪威爾的寬大正面戰(zhàn)略是一致的;為了奪取安特衛(wèi)普港和摧毀飛彈發(fā)射場,同意后者確定的北路軍進攻路線。艾森豪威爾支持布萊德雷的作戰(zhàn)計劃,于9月4日發(fā)布實施“兩路突擊”命令。

率部堅守巴斯托尼的麥考利夫準將

解放巴黎之后,布萊德雷指揮美軍快速向前推進,攻占蘭斯、夏隆、凡爾登、那慕爾和列日等地,進抵齊格菲防線(即“西部壁壘”)。10月2日,美軍對亞琛實施兩翼包圍,21日占領亞琛。但是,由于德軍加強抵抗、摧毀港口和盟軍缺乏汽油等補給物資,此時盟軍被迫停止進攻,等待后勤補給。

布萊德雷在9月22日盟軍最高司令部作戰(zhàn)會議上提出的計劃于10月18日被艾森豪威爾采納,即以第12集團軍群為主,兵分兩路突擊萊茵河:布萊德雷以一部從亞琛出發(fā),向科隆和波恩進攻,以一部通過薩爾,向法蘭克福挺進,而后共同北上,包圍魯爾區(qū);蒙哥馬利則在肅清斯凱爾德灣殘敵之后,從奈梅根向東南突擊,直指魯爾區(qū)。

11月8日,布萊德雷開始實施上述計劃。巴頓部經(jīng)12天激戰(zhàn)而攻占梅斯,直到12月13日才將負隅頑抗的殘敵完全消滅,在渡過薩爾河后受到德軍阻擊而停頓在齊格菲防線前面,共損失27萬人。辛普森和霍奇斯部則在強大的空中火力和炮兵火力準備之后發(fā)起進攻,經(jīng)過激烈的許爾特根森林戰(zhàn)役,該部先后于11月28日和12月16日進抵羅爾河,傷亡為35萬??傊?,美軍雖斃傷成千上萬的德軍并推進到薩爾區(qū)和羅爾河,但離奪取萊茵河和魯爾區(qū)的目標還相去甚遠,陷入了消耗戰(zhàn)。

1944年12月16日,德軍集中約24個師的兵力、1000架飛機,向阿登山區(qū)發(fā)動反攻,重創(chuàng)霍奇斯部。布萊德雷對德軍在阿登發(fā)動反攻的可能性估計不足。次日,布萊德雷與艾森豪威爾等人在分析德軍的攻勢之后,明確了盟軍當前的主要任務:頂住從北面和南面突入阿登山區(qū)的德軍;控制位于西去的咽喉要道上的圣維特和巴斯托尼;沿馬斯河岸組織抵抗。德軍的攻勢使布萊德雷設在盧森堡的前進司令部受到嚴重威脅,艾森豪威爾也催促前進司令部退駐凡爾登。布萊德雷惟恐此舉動搖軍心而予以拒絕。

12月8日,布萊德雷果斷命令霍奇斯部掉頭南下,巴頓部則轉而北上,迎擊德軍。22日,巴頓開始發(fā)動進攻,由南向北打擊德軍突出部。23日,盟軍開始對德軍實施猛烈的空中突擊。為了爭取英軍的支援,艾森豪威爾將布萊德雷所轄的美國第1集團軍和第9集團軍臨時轉隸蒙哥馬利。但是,蒙哥馬利直到1945年1月才發(fā)起進攻。

隨著戰(zhàn)場形勢朝著有利于盟軍的方面變化,布萊德雷提出近期作戰(zhàn)計劃和長期作戰(zhàn)計劃,得到艾森豪威爾的肯定。近期作戰(zhàn)計劃主張立即對德軍突出部實施鉗形攻勢,與巴斯托尼守軍取得聯(lián)系的巴頓部向東北出擊,霍奇斯部向東南出擊,合擊烏法利茲和圣維特。長期作戰(zhàn)計劃認為德軍發(fā)動阿登戰(zhàn)役是戰(zhàn)略性錯誤,盟軍則應利用德軍的錯誤,由布萊德雷率盟軍主力從中部向萊茵河進攻。

1945年1月31日,盟軍在烏法利茲會師,收復突出部,將德軍趕回了初始防線。在阿登戰(zhàn)役中,盟軍以傷亡77萬的代價,使德軍傷亡12萬。

1945年1月,布萊德雷將集團軍群司令部前移至馬斯河畔的那慕爾。2月,布萊德雷所轄的第9集團軍渡過羅爾河,進抵萊茵河畔的韋塞爾,肅清了杜塞爾多夫、韋塞爾地域內的殘敵,俘虜?shù)萝?萬余人。稍后又與加拿大軍一道俘虜?shù)萝?萬余人。3月初,布萊德雷指揮實施“伐木工”作戰(zhàn)計劃,以霍奇斯和巴頓兩個集團軍從當前地域向萊茵河進攻,殲滅了摩澤爾河以北和萊茵河以西的科隆—科布倫茨—特里爾三角地帶的德軍。

美軍搶占萊茵河上的魯?shù)堑婪虼髽?/p>

3月7日,美國第1集團軍在雷馬根經(jīng)過激戰(zhàn)占領萊茵河上的魯?shù)堑婪虼髽?。該橋為美軍過河提供極大的方便,布萊德雷為此欣喜若狂,指揮該部由大橋和6座浮橋過河,守住橋頭堡。3月14日,美國第3集團軍渡過摩澤爾河,迅即威逼美因茲和沃爾姆斯,而后于23日渡過萊茵河。是月,美軍突破齊格菲防線并通過薩爾。

根據(jù)艾森豪威爾3月21日命令,布萊德雷全面組織實施“低調”和“航行”作戰(zhàn)計劃,率部渡過萊茵河,向法蘭克福推進,而后全力挺進卡塞爾。

盟國最后擊敗納粹德國的計劃是在萊茵貝格會議上提出的:美國第9集團軍和第1集團軍以南北夾擊之勢圍殲魯爾區(qū)的德軍,而后在帕德博恩—卡塞爾地區(qū)會師,此后,布萊德雷將指揮第1集團軍、第3集團軍和第9集團軍從卡塞爾發(fā)動大規(guī)模進攻,穿過德國中部,直抵易北河畔,與蘇軍隔岸相對;蒙哥馬利部掩護北翼,向北挺進,渡過易北河,直抵丹麥邊境;德弗斯掩護南翼,向東南推進,直抵奧地利。這項主要由艾森豪威爾和布萊德雷共同提出的計劃,被人稱為“布萊德雷計劃”。

3月28日,布萊德雷指揮實施該項計劃。4月1日,美軍攻占帕德博恩并完成對魯爾區(qū)德軍的合圍。4月4日,第12集團軍群的部隊全部歸建,共4個集團軍(第1、3、5、9集團軍),兵力約130萬。這是美軍歷史上最大的集團軍群。布萊德雷為了接近指揮,將集團軍群司令部遷到德國的威斯巴登。4月18日,被圍德軍約32萬投降。西線德軍總司令莫德爾開槍自殺。

在此之前,4月6日,布萊德雷即下令繼續(xù)揮戈東進,從卡塞爾到易北河,長驅120英里,各集團軍的目標分別為萊比錫、易北河對岸橋頭堡和穆爾德河。4月13日,易北河德軍防線被全線突破。布萊德雷立即準備實施第二階段的作戰(zhàn)計劃,阻止德軍向阿爾卑斯山和挪威逃竄。為此,他命令巴頓部繼續(xù)向東南推進,直抵林茨和多瑙河,而掩護巴頓右翼的德弗斯部則穿過紐倫堡和慕尼黑向東挺進。

4月15日,盟軍發(fā)起進攻德國的最后總攻。4月26日,美軍與蘇軍在易北河畔的托爾高正式會師。5月7日,納粹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

1945年8月,布萊德雷出任美國退伍軍人管理局局長。國會新近制定的《士兵權利法》為該局的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據(jù)和極大的便利。1947年11月,布萊德雷出任美國陸軍參謀長。任內為恢復陸軍士氣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有:無論老兵還是新兵,都必須在道德、智力和社交方面大有長進,因為“有知識素養(yǎng)、善于思考和處事靈活的士兵,才是最有價值的士兵”;盡最大努力全面提高陸軍的薪金。1949年8月,布萊德雷升任美國參謀長聯(lián)席會議主席,不久又兼任北約組織軍事委員會主席及其常務委員會主席。1950年9月,布萊德雷晉升為美國五星上將。布萊德雷在參謀長聯(lián)席會議主席任內參與策劃并組織指揮朝鮮戰(zhàn)爭,盡管他認識到如果將朝鮮戰(zhàn)爭擴大為同中國的戰(zhàn)爭,“將使我們在錯誤的地點,錯誤的時間,與錯誤的敵人打一場錯誤的戰(zhàn)爭”。

布萊德雷1953年8月退出現(xiàn)役,1981年4月8日逝世。著有《一個軍人的故事》和《將軍生涯》(與克萊·布萊爾合著)。

(肖石忠)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