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宮之奇諫虞假道

365天讀文學(xué) 作者:365天讀經(jīng)典編委會(huì) 著


宮之奇諫虞假道

春秋·左丘明

晉侯復(fù)假道于虞以伐虢[1]。

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2]。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啟[3],寇不可翫[4]。一之謂甚,其可再乎[5]?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6],其虞、虢之謂也?!?/span>

公曰:“晉,吾宗也[7],豈害我哉?”對(duì)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8]。大伯不從,是以不嗣[9]。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10],為文王卿士,勛在王室,藏于盟府[11]。將虢是滅[12],何愛于虞!且虞能親于桓、莊乎,其愛之也[13]?桓、莊之族何罪,而以為戮,不唯逼乎[14]?親以寵逼,猶尚害之,況以國乎?”[15]

公曰:“吾享祀豐絜,神必?fù)?jù)我[16]?!睂?duì)曰:“臣聞之,鬼神非人實(shí)親,惟德是依。故《周書》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17]。’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18]?!衷唬骸癫灰孜?,惟德馨物[19]。’如是,則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馮依[20],將在德矣。若晉取虞,而明德以薦馨香,神其吐之乎?”[21]

【解題】

僖公五年(公元前655年)晉國向虞國借道攻打虢國,是要趁虞國的不備而一舉兩得,即先吃掉虢國,再消滅虞國。具有遠(yuǎn)見卓識(shí)的虞國大夫?qū)m之奇,早就看清了晉國的野心。他力諫虞公,有力地駁斥了虞公對(duì)宗族關(guān)系和神權(quán)的迷信,指出應(yīng)該實(shí)行德政,民不和則神不享。可是虞公不聽,最終落得了被活捉的可悲下場(chǎng)。文章語言簡潔有力,多用比喻句和反問句。如用“輔車相依,唇亡齒寒”比喻虞晉的利害關(guān)系,十分貼切、生動(dòng),很有說服力。

【注釋】

[1]晉:國名,在今山西省翼城縣東。晉侯:晉獻(xiàn)公。復(fù)假道:又借路。僖公二年晉曾向虞借道伐虢,今又借道,故用“復(fù)”。虞:國名,姬姓,在今山西省平陸縣東北。虢國:國名,姬姓。在今山西平陸。虞在晉南,虢在虞南。

[2]表:外表,這里指屏障、藩籬。

[3]啟:啟發(fā),這里指啟發(fā)晉的貪心。

[4]寇:凡兵作亂于內(nèi)為亂,于外為寇。翫:即“玩”,這里是輕視、不看重的意思。

[5]其:反詰語氣詞,難道。

[6]輔:面頰。車:牙床骨。

[7]宗:同姓,同一宗族。晉、虞、虢都是姬姓的諸侯國,有相同的祖先。

[8]大伯、虞仲:周始祖大王的長子和次子。昭:古代宗廟制度,始祖的神位居中,其下則左昭右穆。昭位之子在穆位,穆位之子在昭位。昭穆相承,所以又說昭生穆,穆生昭。大伯、虞仲、王季俱為大王之子,都是大王之昭。

[9]不從:指不從父命。嗣:繼承(王位)。

[10]虢仲、虢叔:虢的開國祖,王季的次子和三子,文王的弟弟。王季于周為昭,昭生穆,故虢仲、虢叔為王季之穆。

[11]卿士:執(zhí)掌國政的大臣。盟府:主持盟誓、典策的宮府。

[12]將虢是滅:將滅虢。將,意同“要”。

[13]桓莊:桓叔與莊伯,這里指桓莊之族。莊伯是桓叔之子,桓叔是獻(xiàn)公的曾祖,莊伯是獻(xiàn)公的祖父。晉獻(xiàn)公曾盡殺桓叔、莊伯的后代。其:豈能,怎么能。之:指虞。

[14]桓莊之族何罪,而以為戮:莊公25年晉獻(xiàn)公盡誅同族群公子。以為戮,把他們當(dāng)做殺戮的對(duì)象。唯:因?yàn)?。逼:這里有威脅的意思。

[15]親:指獻(xiàn)公與桓莊之族的血統(tǒng)關(guān)系。寵:在尊位,指桓、莊之族的高位。

[16]享祀:祭祀。絜:同“潔”。據(jù)我:依從我,即保佑我。

[17]皇:大。輔:輔佐,這里指保佑。

[18]馨:濃郁的香氣。

[19]易物:改變祭品??垼壕渲姓Z氣詞。

[20]馮:同“憑”。

[21]明德:使德明。馨香:指黍稷。其:語氣詞,加強(qiáng)反問。吐:指不食所祭之物。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hào)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h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