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學科代碼:0502Z1)是國務院學位辦于2013年正式設置的二級學科方向,隸屬于外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2014年9月經國內專家組評審、校學術委員會評議論證、報教育部批準和備案后,中國礦業(yè)大學外國語言文化學院獲得招生資格(二級學科名稱: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學位授予單位名稱:中國礦業(yè)大學;學位授予單位代碼:10290)。2016年9月本學科方向正式開始招生。目前,我校在該學科點上有導師5人。其中教授3人(含美籍教授1人),副教授2人,導師隊伍中有博士學位者4人。目前,本學科在國內外同時招生。
作為一門新興學科,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基于比較文學、比較文化學、跨文化交際學、文學批評理論、譯介學、人類學、傳播學等理論,涉及國際文學關系、跨國文學比較、文學傳播與接受、文學與文化翻譯史、形象學和國際中國文化研究等領域。從2014年建立學科以來,本學科導師團隊積極探索學科的基本特點,加強與國內外相關機構、學者的合作交流,先后組織召開國際學術會議一次,組織召開國內高層學術論壇一次,每年邀請數(shù)十位國內外相關領域的知名專家前來講學;與英國杜倫大學跨文化研究之心、加拿大拉瓦爾大學人文學院、美國阿帕蘭恰州立大學建立了穩(wěn)定的合作交流關系;在學術研究方面,結合國家政策與社會發(fā)展需求,不斷凝練學科特色,開拓新的研究領域,形成了以下四個特色鮮明的研究方向:
(一)國際文學與文化關系研究
以比較的方法開展國別文學研究(主要是英語國家文學)、比較文學理論與文論研究,以及文學的跨學科研究,涉及文學與政治思想、宗教哲學、歷史地理、經濟環(huán)境等文化領域的關系研究;在跨文化視野下開展對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文學與文化之間的關系和相互影響的研究。
(二)中國文學與文化的海外傳播與接受研究
在“一帶一路”與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國家戰(zhàn)略框架下,開展對海外漢學和國際中國學的研究,以及對中國文學與文化走向世界的實踐與理論研究;通過對海外中國文學與文化學的研究,探索中國文學與文化在海外的價值觀內涵和演變形態(tài);用英語或其他外國語進行研究和闡釋中國思想文化的方式和方法,開展中西思想文化的對比研究,進而展開西方漢學與中國本土文化研究的互動交流。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文學的人文教育功能研究
在跨文化視野下探討不同國家、地區(qū)文學作品的人文教育功能,以及對提升文學的現(xiàn)實地位的重要意義;在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背景下,探討表達人類共同情感與追求的文學所承擔的更為重要的歷史責任和社會價值。
(四)輿情、政策與話語研究
依托我校國際能源政策研究中心,針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能源政策、能源高等教育、社會輿情等課題開展研究;依托我校澳大利亞研究中心(教育部備案),開展澳大利亞的語言政策與多元文化發(fā)展研究;對當下國內外發(fā)生的有國際影響的中西文化沖突現(xiàn)象和案例進行研究。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成為新一輪全球化發(fā)展的主要動力,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之間的人才流動和文化交流也日益緊密和深入。同時,國家關于“加快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啟動實施、統(tǒng)籌推進兩個一流戰(zhàn)略”,為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學科發(fā)展提供了國家支持和目標。本學科在人才培養(yǎng)中,倡導跨語言、跨文化、跨學科研究,授課內容與培養(yǎng)進程與國際接軌,致力于培養(yǎng)具有扎實語言文化基礎和國際化視野的“中外通”。同時,也為促進高校在公共外交、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與國際地位方面發(fā)揮重要而積極的作用。學生經過3年左右的研究性學習,主要達到以下幾個方面的培養(yǎng)目標要求:
第一,語言文化能力。學生至少熟練掌握包括母語在內的2~3種語言,能夠閱讀本專業(yè)文獻、撰寫學術論文。其中,學生需要具有良好的英語閱讀和表達能力,能夠參與課堂學習研討。同時,熟悉了解中國和研究對象國(尤其是英語國家)的社會習俗和文化傳統(tǒng),提升多元文化素養(yǎng)。并且掌握基本的跨文化交際知識,具備從事跨文化交流的基本技能,培養(yǎng)國際視野。
第二,知識水平。學生能夠通過學習,對本學科方向的國際文學關系、國際文化比較、國際中國學、海外漢學等理論和學科知識具有較為深入系統(tǒng)的認知和理解,了解掌握本學科領域的發(fā)展態(tài)勢。
第三,學術水平。通過語言學習與學術訓練,學生應該能夠熟悉本學科學術研究的術語和研究范式,運用比較文學和比較文化的相關理論撰寫學術論文。在比較文學與文化、海外漢學、國際中國學、跨文化研究等方面形成一定的知識積累,并選擇個人研究方向,獨立運用英文完成畢業(yè)論文,并通過畢業(yè)論文答辯。
加強學科研究、提升學術水平是提高研究生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重要保障。為促進學科發(fā)展、增進學術繁榮、順應“一帶一路”國策,中國礦業(yè)大學外文學院“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學科積極開展各種學術活動,夯實學術基礎,增強師資力量,提升辦學水平,其中一項重要舉措就是發(fā)表學術論文、出版學術論著、創(chuàng)辦學術刊物。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自本學科方向2014年成立以來,專任教師已發(fā)表和出版的學術成果中,有國際國內期刊論文近30篇,專著譯著等10余部,成功申報各項課題10多項。本學科正在規(guī)劃出版系列跨文化研究叢書。這次征集出版的論文集是其中之一。其主要亮點是,本論文集得到了國內外眾多本學科領域的專家、學者的鼎力支持,薈萃了文學、文化、翻譯等方面的力作30篇,真實反映了當今比較文學和跨文化研究的最新學術動態(tài)。本論文集分為“跨文化視域中的文學與話語研究”“國際文學關系研究”“海外漢學研究”三個欄目。作者中既有來自本學科領域的領軍人物,如長江學者、清華大學王寧教授,長江學者、南京大學何成洲教授,國家重點學科“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科帶頭人、上海師范大學朱振武教授,長江青年學者、浙江大學外國語言文化與國際交流學院郝田虎教授,知名人類文化學學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王海龍教授,也有許多在本學科領域取得顯著成就的中青年學者。他們的傾情奉獻使本文集出彩增色,得到了學術升華;同時,也對我們的學科建設做出潤物無聲卻也鏗鏘有力的幫助和鼓勵,促使我們不懼困難,再接再厲,努力奮進,推陳出新。對此,中國礦業(yè)大學外文學院“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學科的全體師生表示由衷的感謝!我們堅信,有諸多志同道合的學者做堅強后盾和一如既往的支持,我們有信心把本學科辦好,同大家一道,為我國的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做出貢獻。
編者
2018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