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侯麥
樸素地說,“不知情”是侯麥《冬天的故事》的唯一線索。菲莉絲不知道自己喜歡的男人查理去了哪里,還會不會回來。查理也不知道他和菲莉絲有了一個孩子,不知道菲莉絲獨自撫養(yǎng)著孩子,他不知道當(dāng)年只是一個很小的錯誤導(dǎo)致倆人失之交臂,總之,都是因為不知情。當(dāng)然,也是“不知情”,馬克桑斯和洛伊都把自己的感情押在菲莉絲身上,一個還和老婆攤了牌??吹竭@樣的關(guān)系,你想到《卡薩布蘭卡》了吧,有些錯誤是不能犯的呀!
好在,這是《四季的故事》。侯麥拍這個故事的時候已經(jīng)七十二歲,七十二歲的他顯得前所未有地自由,在《冬天的故事》的最后時刻,他讓他的男女主人公在公車上相遇,而且男的沒娶,女的沒嫁,這是童話嗎?侯麥的高明在于,菲莉絲和查理的相遇不會讓你感覺是肥皂劇,圣誕節(jié),這也是日常生活。事實上,結(jié)局根本不是侯麥關(guān)心的,他的影迷也從來不談?wù)摵铥湹慕Y(jié)局,讓所有的人念茲在茲的,唯有在影片人物中間轉(zhuǎn)來轉(zhuǎn)去的那些話。
這些話,很多年來,一直讓侯麥的反對黨覺得很無聊,另一個說法則是太文學(xué)或太哲學(xué)。回頭想想,侯麥的主人公的確是哲學(xué)的,即使不像《在莫德家過夜》中的主人公那樣老談笛卡爾,也絕對不屑去說卡迪爾。不過,歲月流逝,在革命年代淡出旋渦的侯麥,五十年如一日守候的東西,今天看來不僅不反動,而且比戈達(dá)爾還具有人民性。而對于我來說,坐地鐵實實在在成了懷念侯麥的一種方式,你看,“不知情”不正是地鐵里的戀人絮語顯得如此迷人的動力?再說了,當(dāng)年覺得特別書卷氣的侯麥對話,出沒在我們的地鐵車廂里,多么平常!那邊,一對母女倆說的話,不就是《冬天的故事》的臺詞:
菲莉絲:沒什么。他太有智慧了。這樣的人當(dāng)朋友還行,可是久而久之我會覺得矮他一截。我也不知道……他太溫和了……
母親:這才好,溫和的男人不多了。
溫和的男人不多了,溫和的侯麥已經(jīng)離開,深夜的地下鐵,都是侯麥的電影。一年四季,懷念侯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