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與友有隙反躬自省

唐浩明評點曾國藩日記 作者:唐浩明


與友有隙反躬自省

原文

大人壽辰。辰正陪客,至申初方散。酒食太菲,平日自奉不儉,至親前反不致隆,何不加察也?客散后,料俗事數(shù)件。晡時,走小珊處。小珊前與予有隙,細(xì)思皆我之不是。茍我素以忠信待人,何至人不見信?茍我素能禮人以敬,何至人有慢言?且即令人有不是,何至肆口漫罵,忿戾不顧,幾于忘身及親若此!此事余有三大過:平日不信不敬,相恃太深,一也;比時一語不合,忿恨無禮,二也;齟齬之后,人反平易,我反悍然不近人情,三也。惡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此之不知,遑問其他?謹(jǐn)記于此,以為切戒。天頭:自反極是!與小珊、竺虔談甚久,總是說話太多。兩日全未看書,且處處不自檢點,雖應(yīng)酬稍繁,實由自新之志不痛切,故不覺放松耳。記本日事。(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初九日)

評點

別人與自己有隔閡,人的本色思考是把責(zé)任推向別人,自己是無辜的。但圣賢的教導(dǎo)卻是要多作自我檢討,要多從自身尋找原因。曾子曰“三省”,孟子曰“自反”,說的都是這層意思。曾氏的修身,其宗旨便是要在自身上切實踐行圣賢的教導(dǎo)。他的好友鄭小珊與自己有了隔閡,他不把過錯推給鄭,而是自我反?。杭偃粑夷芤回炓灾倚艑Υ齽e人,別人又怎么會不相信我呢?假若我能一貫以尊敬對待別人,別人又怎么會以輕慢之言待我呢?即便是別人有不對處,又怎么能肆口漫罵,憤恨到不顧一切,以至于忘掉自身及親人所受的恩惠(鄭小珊通醫(yī)道,常來曾家看病)到如此地步呢?

通過這件事,曾氏檢查自己有三大過錯:一是平日對朋友不信任不尊敬,自恃太過;二是當(dāng)時一語不合,則憤怒不講道理;三是爭執(zhí)之后,別人平和,自己反倒強(qiáng)悍而不近人情。經(jīng)過這樣的反思后,曾氏主動去拜訪鄭小珊,彼此的嫌隙消除了。

與人相交,若都有曾氏這種雅量,何嫌不化?何隙不彌?

天頭上所批四字沒有署名,看來應(yīng)是倭仁所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