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鄉(xiāng)關(guān)在望

清風(fēng)·笛韻齋散文 作者:賀新建 著


丙申冬月回鄉(xiāng)寫生小記

丙申初冬,暴雪初霽,商於古道,有畫事為盛。

著名畫家季秀偉、宋宏偉、邢中桂、馮利明四位老師,為繪山中雪景,觀之天象,佐以預(yù)報,于大雪封山之前,攜寫生必需物品,潛伏于秦嶺南麓洛山要沖。冬日商山蟒嶺,林疏木蕭,泉落風(fēng)鳴,山勢綿延,突兀萬端。四位老師由境生情,頓然胸懷萬壑,筆墨直入,分秒必爭皴擦點染,大美山水畢現(xiàn)毫端,其中樂事,無須多言……

一日方過,天色忽變,恰如暴雪預(yù)警所示,風(fēng)云際會間,鵝毛漫卷,九州生寒,雪的世界,染白了天上人間。四位老師賞雪寫雪畫雪食雪,為理想堅守,為藝術(shù)寫真,數(shù)日間,上百幅嘔心力作告成。

應(yīng)數(shù)月前之約,四位老師于前日轉(zhuǎn)場丹鳳入駐龍駒山莊,翌日,同往我故里寺坪鎮(zhèn)白桑園村鐵爐溝寫生。初冬丹鳳,雪擁群嶺,霧繞層巒,龍吟丹水,鳳翥冠山,朝陽初暑,天地澄和!由藝術(shù)家和粉絲結(jié)伴的寫生團快樂成行。一行除四位老師和我及夫人王麗萍外,有高鄰馬少鵬夫婦在列,表哥張安良由丹鳳地接陪同。

因暴雪初駐,縣城至故里路阻難通,遂繞道向陽之地月兒灣牌樓河數(shù)鄉(xiāng)鎮(zhèn),抵達目的地鐵爐溝溝口。鐵爐溝是我打小成長之地,當(dāng)年人煙阜盛,小小山溝,十四五戶八十口人常居,如今山村凋敝,人口流失僅剩數(shù)戶八九口人。我三歲時父母雙亡,到鐵爐溝由外爺外婆舅姨看管艱難成長,對鐵爐溝一草一木永植于胸。兒時冬月山溝天寒地凍,因貧窮人皆衣不保暖,鞋不裹腳,時常寒意徹骨,每冬皆凍傷手腳,開春解凍時,疼癢難忍。是時食物匱乏,日日饑腸轆轆,其中苦難,噩夢般如影隨形。正是當(dāng)初之艱辛,厚植了以苦為樂之精神沃土。離開鐵爐溝后我八方打拼,雖苦不覺苦,雖難不知難,懷揣兒時夢想,身有使命,自不敢怠,砥礪行至兒時不可仰望之精神高度!正如季秀偉老師在微信朋友圈所言:“丹鳳寺坪鐵爐溝是藏家新建的家鄉(xiāng),他數(shù)次邀我來采風(fēng),他把童年的記憶當(dāng)成了一生的財富。普希金說,痛苦的過去都是美好的回憶。我理解艱苦歲月的滋養(yǎng),也讓中年的我們有了擔(dān)當(dāng)與從容……”

鐵爐溝路險車不能行,老師及眾友當(dāng)即下車,扛畫板畫架等物什步行入溝。沿途積雪盈盈,四野茫茫,有翠竹掩映,柿紅星羅。隨著前隊一陣驚呼,但見峰回路轉(zhuǎn)處,大片山茱萸滿掛紅果實,在冰天雪地里搖曳成片片紅云,真真切切顛覆了老師們對冬日山景的常識!有詩為證:“茱萸紅果無窮處,白雪覆竹到經(jīng)年。”及至村中,早有鄰里老舅以小名相喚,迎至土屋瓦房庭院,端上核桃板栗,沖上土蜂蜜,家常話七長八短,村里事一來二去!四位老師初見村莊屋舍古樸渾然,并隨山勢錯落羅致,重重積雪間紅茱萸綠山竹隨意布排,秀色洋溢,墨韻天成,頓時畫意詩情無處排解,無心享用山野之果,急尋佳處鋤雪設(shè)座,展畫布鋪宣紙試墨運筆,須臾間,鐵爐溝冬雪景致躍然紙上。

村里老少,見慣了畫家造訪寫生,送水遞茶者,圍觀驚嘆者,相邀中飯者,不一一贅述。其間,我于老屋前靜坐,追憶流年,想到養(yǎng)育之恩未報,親人墳頭柏已成蔭,一陣辛酸漫過,情不自禁,濁淚傾盆。再看老屋,已是風(fēng)雨飄搖,斷壁殘垣,危不忍看。倒是屋外翠竹相擁,古樹合圍,紅柿高掛,外圍紅茱萸成片妖艷,把房子點綴成神仙府邸、妃子莊園!

看不完故鄉(xiāng)山,喝不夠門前水,憶不完當(dāng)年事,舍不下村里人!一日光景,轉(zhuǎn)瞬即逝!看天色向晚,急催四位老師收拾行囊,告別鄉(xiāng)親返回龍駒山莊!

四位老師驚嘆于鐵爐溝之大美,探討了筆墨技法之表達,故里冬日景象,在他們筆下暈染升華后,將呈何樣華章,期待不已!

2016年11月27日記于故鄉(xiāng)寫生歸來之際

天麻花

家山巍峨,縱橫延綿千里有余。幼時于山間穿梭,不知山外有山,唯識各色奇花異木,天麻花便是其中最美一枝。

生活中常有靈異事發(fā)。那夜真真切切夢見于屋后鷂子崖覓得一株搖曳的天麻花,早起就有在山里扶貧的翼飛兄于微信朋友圈曬出天麻花照片并尋名。

天麻是一味名貴藥材,故里商山盛產(chǎn)。幼時生計窘迫,唯藥是圖,以變現(xiàn)應(yīng)付柴米油鹽。春夏之交,天麻會出苗開花,以花索藥,常常收獲頗豐。初春,趕著黃牛上山,左手拎著趕牛驅(qū)蛇的竹棍,右胳膊挎著竹編的籠子,趁牛吃草間,要么薅一籠豬草,要么拔一籠泉芽,牛兒肚圓時竹籠必然滿載。春深時節(jié),豬草泉芽老不可釆,隨牛入坡時竹籠會換成挖藥?頭,牛吃草,放牛娃尋藥。家鄉(xiāng)是藥材勝地,柴胡、茱苓、桔梗、蜂糖罐子等各色藥材漫山而生,常常讓牛郎喜形于色。但天麻因貴重并不好尋,年幼的牛倌依著老人傳下來的法子,看山勢,析陰陽,察干濕,間或略有所獲。要知道,半籠天麻可換半年點燈煤油。天麻在地下孕育數(shù)載成形,歷數(shù)載成窩,大小與農(nóng)夫所栽紅薯土豆類似,若不逢挖采,母天麻于仲春出芽,拔地而起后于春夏之交開花。天麻芽桿皆為粉色,出地十公分后便生出粉嫩鵝黃的花骨朵,碎花圍著天麻苗長成魯冰花狀,花事代謝,春夏不息,直到一米有余,逢秋枯萎。

挖天麻類似天山尋蓮或密林采芝,非尋常事。村里有人常常挖出一窩又一窩天麻,也有人幾度春秋無一收獲。有老者尋天麻前拜山念經(jīng),也有靈異者擇黃道吉日出馬。傳說一老爺依夢而行,入山十里有余,終于尋到夢境,竟挖得一背簍天麻;一不孝媳婦覓得天麻花便動手挖掘,卻挖出一窩蛇。各色傳說紛紜,不知真假。

最難忘的是那年我獲得一本破舊的《隋唐演義》,愛不釋手,放牛時以書為伴不再作為,沉迷在秦瓊敬德玉環(huán)胡兒的美妙情節(jié)中喜不自禁!忽地,牛蹄夾夾處一株天麻花讓我驚醒,連忙沿牛路回索,終于找出一大窩天麻。猶記得,那會兒天很藍,一架飛播造林的飛機從頭頂飛過,陽光燦爛。

后來,我學(xué)會了用小天麻育種,在屋子附近種了幾窩天麻。然后我當(dāng)了兵。

曾在軍營收到一封來自家山的信,最后一句說:你種的天麻開花了。

2017年6月16日夜于笛韻齋

山竹

商山多竹,山間以毛竹叢竹為盛,溝畔以水竹斑竹居多。毛竹叢竹繁衍能力極強,今兒一株兩棵,來年成叢成簇,數(shù)年秀篁成林。

老家的舊屋子,最初只挨著兩片小竹園,如今修竹成圍,蒼翠若海,郁郁蔥蔥。小時候常在竹園里玩耍,斗蛐蛐,捉知了,剝竹筍,搭竹屋,爬竹竿,騎竹馬。春來之日,于剛剛破土的竹筍尖壓上大石板,任竹筍芽在石板下盤旋瘋長,不過數(shù)日,便會收獲白嫩可口的鮮竹筍。若想收獲更多的食用竹筍,用盆罐等扣住剛鉆出地面的小竹筍芽,不久就會有滿盆滿罐的驚喜。夏天,竹園邊是避暑天堂,納鞋底、繡枕頭、縫衣物、寫作業(yè)、刮土豆皮等等事情,均可于此進行。秋日漫山菊黃,但竹園是綠的天地,野菊只能在竹林邊點綴一二,再不敢越半點雷池。每遇冬雪,竹林上積雪盈尺,為避免積雪壓倒竹林破壞竹子,人們走進竹園,搖落竹頂負重,竹舞雪飛,梅影雀聲,一派壯觀景象。

那時候,竹子在日常生活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家家戶戶用竹竿做吹火筒,每逢灶塘柴火燒不旺,拿起竹火筒對準(zhǔn)火塘一通吹噓,瞬間火勢洶涌。商山多蛇,孩子們上學(xué)的山路上經(jīng)常有蛇出沒,對付的辦法便是手持一支竹竿,遇蛇便挑,蛇即刻走遠。老家傳說竹為蛇舅,蛇懼竹。家鄉(xiāng)竹質(zhì)農(nóng)具頗多,常見有背簍、筐子、籠子、笸籃、竹席、牛籠嘴等等。那時農(nóng)家鋪不起褥子,土炕上均鋪竹席,竹席用久了會爛出竹簽,偶爾會戳破屁股呢!用竹子做農(nóng)具的匠人叫篾匠,是很受歡迎的手藝人,農(nóng)閑時,東家迎西家請地做竹具,不但在饑荒年間能飽食三餐,到了富裕人家還能抽紙煙喝金銀花茶呢!十來歲時,我用竹子做成竹笛,啟蒙笛韻,受益匪淺。

近竹知其性,愛竹悅其情。修竹挺拔秀麗,歲寒不凋;棲不擇所,根固質(zhì)堅;虛心有節(jié),瀟灑翠逸,喻示著堅貞,彰顯著高雅,展現(xiàn)著氣節(jié),是中華民族不屈精神的寫照,為歷代文人雅士所頌揚。東坡愛竹,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王維愛竹,獨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板橋愛竹,烏紗擲去不為官,瀟灑瘦竹做魚竿。我今愛竹,無須多言,恰如先賢之所愛。

2013年1月18月

回鄉(xiāng)小記

霧鎖商山,情思綿綿,新修的高速路橋洞相接,把思緒帶到了故鄉(xiāng)那一邊。

人未到,心已至!我那山清水秀靜幽俊美的故鄉(xiāng)丹鳳,豈能用賈平凹先生一句“鳳山丹水是勝游”詮釋。美麗的商鞅邑城,神奇的寺坪鐵爐溝,夏有云海,冬凝霧凇,春季百花爭艷,秋日黃菊燦燦??h城雖小,卻是四皓故里,茱萸之鄉(xiāng),北接三秦,南依楚山;古時李自成屯兵搗京師,新中國成立前李先念揮師傳捷報??唇癯?,鬼才賈平凹揮舞禿筆,文采風(fēng)流,自不必言!

霧中青山時巍峨,道旁草木幻婆娑,幽谷清溪盈盈舞,追風(fēng)群鳥雀雀躍!通往故鄉(xiāng)的路,美景不勝收。有道是:游子歸途中,觸景感千言,物是人已非,不過轉(zhuǎn)瞬間。這回家的感覺,真是一言難盡。

此番回家,一則圓一下岳父母“看一下”的愿望;二則趁著暑期,帶兒尋根問祖,了結(jié)好奇,增長見識,接受教育。愛人自駕車,快樂商山游,途中最為興奮者,非小賀賀莫屬。問了N個問題,數(shù)過39個隧道,看到高速路出口“丹鳳”二字,小家伙幽默地說:這回真的到了。

出縣城沿南溝溯流而上十公里許,到了出生地龍駒寨鎮(zhèn)樓房村(三歲雙親去世后離開出生地到寺坪鎮(zhèn)鐵爐溝的外婆家),先經(jīng)過母親的墳。車停路邊,來不及舉目相望,已淚流成行。公路左側(cè)母親墳地的那面山坡,綠蔭簇簇,蝶舞翩翩,翠竹星羅,山花點綴,一派盎然氣象。小賀賀聽話地給未曾謀面的奶奶磕了頭,不知遠在天堂的親人看到?jīng)]有!父親的墳地尚遠,來不及叩見,即來到老宅子前。曾經(jīng)的三間房子幾經(jīng)倒手,產(chǎn)權(quán)歸屬隔壁小學(xué)后被拆除,蓋成了今日的紅磚教室,當(dāng)年的模樣已全然不見,唯有門前那棵核桃樹,碩果累累,風(fēng)采依然。

辭別故居,翻流嶺,過寺坪,車行四五里,進入白桑園,來到鐵爐溝溝口。因鐵爐溝溝深路窄,坡陡彎急,車不能行,遠遠就看見遠房的舅舅騎著摩托車在溝口等候。舅舅用摩托車帶上腿腳不便的岳母進溝,其余一行開車向前轉(zhuǎn)過一道彎,把車寄存到“劉兒灣”的農(nóng)家院,步行越過一小山嶺進入鐵爐溝。

八月的鐵爐溝,濃蔭合地,撲面花香,前方曲徑通幽,兩旁山勢起伏,但聞松濤陣陣,滿目翠綠疊嶂。初行處,蜂飛蝶舞,蟬鳴聲聲;草木夾道,溪流淙淙。至深處,地勢微闊,田園阡陌,瓜果隱約;偶聞犬吠,時有雞鳴。及至進了村子,萬株茱萸樹,碩果滿枝垂;數(shù)畝竹子林,依稀見苔痕;農(nóng)舍不過數(shù)間,錯落韻致;鄉(xiāng)親不過十人,閑適自在。恰逢午時,天高云淡,炊煙裊裊,那世外桃源般的景象,讓初來乍到的小賀賀一驚一喜,聲聲喚美!

曾經(jīng)住過十多年的土房子,掩映在綠樹翠竹當(dāng)中,遠看頗為幽美,近看卻極度頹廢,屋前野草瘋長,階前苔痕蒼蒼,室內(nèi)布滿灰塵,蜘蛛結(jié)滿絲網(wǎng)。給小賀賀指過兒時睡的土炕,連自個兒也不相信它竟然那么小那么臟。帶小賀賀到屋后外婆外爺墳前,看著小家伙磕頭,禁不住心頭那萬般酸楚……

回到魂牽夢繞的鐵爐溝,無限感慨在心頭,看不夠,聽不夠,想不夠,住不夠……吃頓溝里飯,喝杯溝中水,告別鐵爐溝,還是溝中人!我要走了,明年再回來。

2009年8月18日

圍獵

家鄉(xiāng)在秦嶺南麓的崇山峻嶺間,深山老林,早年常有野獸出沒,小時候經(jīng)常會見到面部重度殘疾的人,鄉(xiāng)黨們都叫他“狼抓臉”——狼襲擊人時,通常從后邊悄悄接近,用兩只前爪搭在人雙肩上,只等人回頭,便用爪子猛抓人面部,那些“狼抓臉”便是被狼突襲而劫后余生者。很小時遇到過兩次狼,好在是多人在一起,有驚無險。

野獸多,獵人也多。當(dāng)時村里獵人圍獵的主要對象有麝香、果子貍、獾子、鹿、野豬等。冬季農(nóng)閑時,一幫老獵人還經(jīng)常去陜豫交界甚至更遠處獵獲更大的獵物,村里人甚至分享過他們帶回來的老虎肉,那個年代好像沒有動物保護的意識。

圍獵的武器主要是土獵槍,同時附帶其他工具,比如在獵物出沒的小道下鋼絲套、挖陷阱、放置藏有土炸彈的肉食、布置獵物夾子等。為了誘捕到更大的獵物,獵物夾子上時常會綁只活雞。但像狼這樣性子剛烈的獵物,被夾后它通常會自斷其腿逃生。

那時候,我們一幫毛頭小子常常會在課余或假期參與大人組織的圍獵。參與最多的是圍獵獾子。獾子類似豬,但比野豬小且性子溫順,主食即將成熟的玉米。每年農(nóng)歷八九月份,它們因偷食大量玉米而又肥又壯,體重會達到五六十斤!一旦發(fā)現(xiàn)有玉米地遭到獾子偷食,長輩們會約一幫人帶我們?nèi)C。一般來說,吃肥的獾子藏身地不會離玉米地太遠,觀其糞便,追蹤其腳印(獵人專用術(shù)語叫破叉,叉即動物腳印之意),很容易找到其藏身的山坡,確認其所在的山坡后,開始圍獵。山坡兩側(cè)各一人,山頂一兩個人,對面山坡一人觀察并指揮(獵人術(shù)語叫吆仗),其余人集中在山腳下不同位置,形成包圍圈后,山頂人向下持續(xù)滾石,其余人吶喊,動靜整得很大,獾子情緒一緊張就會自己出動,因其在玉米收獲之際吃得過肥,一般不會向山上爬,驚恐中會跌跌撞撞向山下機動從而進入包圍圈,這時對面山坡的吆仗者會及時發(fā)現(xiàn)其行蹤并指揮大家縮小包圍圈,最終將其逼到人群中間。獾子秋冬季皮毛呈暗灰色,但腦門和鼻子間會有一道白色豎紋,用鐮刀或斧子擊打豎紋部,獾子會瞬間暈倒被擒。但若打其他部位,無論打擊多狠,它依然會掙扎奔跑。

有時獾子吃得太飽,會以石洞為居長睡數(shù)日,順著其腳印找到洞口,會聽見熟睡的獾子發(fā)出的呼嚕聲。這時圍住洞口,找來柴火在洞口點燃,把煙往洞里扇,過不了一會兒,要么它沖出洞就擒,要么窒息在洞里被輕而易舉地掏出。石洞口小時,孩子們就可大顯身手了!

每年秋冬之際,村子里都會圍獵七八只以上的獾子。獵物被抬回村子時,男女老少在村口圍觀,場面十分熱鬧。用殺豬的方法殺死并分肉后不久,小山村就會飄起肉香……

有一年,小鎮(zhèn)的市面上有人專門收購活獾子,而且每只價格在百元以上,擅長圍獵的本村人有了大顯身手的舞臺,整個秋冬季節(jié)從近到遠把周圍幾百里地都跑遍了,共收獲了三十多只獾子。記得一次圍獵時一只又大又肥的獾子闖到我腳下,我一緊張用鐮刀背在其腦門連打數(shù)下直到其倒地,當(dāng)大家趕到時獾子已經(jīng)死了,因為死獾子賣不了大價錢,我被大人們抱怨了好一陣。

當(dāng)時圍獵很辛苦,每天一大早吃飽飯,帶幾塊鍋盔就跟著大家出發(fā),通常在大山深處活動整整一天,天黑才趕回來。獾子通常喜歡待在陡峭的山坡,山大溝深坡陡,危險時常會有。村里一個遠房舅舅,大拇指曾被獵物咬斷過。有次他追獵物掉下山崖,下身受了很重的傷而落下病根。

離開家鄉(xiāng)好多年了,老家小山村里鄉(xiāng)黨們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一般不會再為吃獾子肉而出獵了,但他們偶爾還是會去圍獵,因為他們習(xí)慣了的事情,不去做就會覺得日子過得沒滋味。而我,只能在為數(shù)不多的回鄉(xiāng)日子里,聽聽他們出獵的趣聞,回憶曾經(jīng)的歲月。

2012年5月8日作于笛韻齋

又聞百合香

家鄉(xiāng)的氣候很適合百合花生長,小時候,房前屋后野百合成簇成叢,于夏秋兩季綻放。聞百合花香,曬百合花干,挖百合肉煮飯,那時,我一點也沒有覺得常有百合花相伴是一種奢侈的浪漫。

上學(xué)后,學(xué)會了一首歌,依稀記得歌詞有幾句是:小百合花呀,長在南方;小百合花呀,開在田野上……歌曲旋律優(yōu)美,我很喜歡。尤其是一哼唱這首歌,我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屋子邊上的百合花;一看見百合花,又情不自禁地哼起這首歌。那時,我也不覺得有歌有花的日子是一種奢侈的浪漫。

長大些了,要給家里養(yǎng)的豬拔草,要放??巢?,于是我的腳步踏遍了山鄉(xiāng)四周的每一個角落。拔草放牛之余,常常于滿目青翠之間偶遇數(shù)叢怒放的百合,在萬綠叢中,那一抹雪白的綻放,乍一觸目,直教人心旗蕩漾!童年雖是清苦,倒也沒覺得怎么難過,反而留下了難忘的美好記憶。

后來,我離開家鄉(xiāng)去大西北當(dāng)兵。從此,只有在鮮花店或婚禮、慶典等場合見到百合花。聞花思鄉(xiāng),每見百合花,一閉目,家鄉(xiāng)的小山坡上,仿佛有千萬叢百合花搖曳綻放,我家的小黃牛,穿行在百合叢中,我的竹笛,喚醒了枝頭沉睡的喜鵲,引來了群燕低翔……

流年如梭,轉(zhuǎn)眼四十多歲了,我在古城長安安閑而麻木地過活著。甲午春到,陋室小廳的飯桌上,悠悠然多出了一捧瓶插百合,這叢小清新,混合著翰墨香,增添了節(jié)日的馥郁之氣。我以為這捧花是為節(jié)日而插,沒有太多的在意。讓人高興的是,瓶插百合敗了,替代她的,是一捧更大的百合!呵呵,又聞百合香,我忘記了去調(diào)墨泡筆。靜坐聞花香,神思系何方!此刻,讓我入靜!

2014年2月9日

笛韻聲聲伴流年

——音樂

商洛丹鳳寺坪那個叫鐵爐溝的地方,是我常常惦記的家鄉(xiāng)。小的時候,山溝里有13戶人家,民風(fēng)淳樸,時有笛韻書香。大凡村里的成年人,普遍擅長一種樂器,以嗩吶、板胡、笛子最為流行,年長者都能隨口吼幾曲秦腔。

山溝里小孩學(xué)樂器是自覺自愿的,不用家長動員,不用參加培訓(xùn),不用購買樂器,不用考慮學(xué)費。都是到了十來歲時候,拿著老者家的嗩吶或笛子找到音調(diào),三五一伙長音短調(diào)地搶著練開來。后來,很隨意地在屋后砍一根竹竿,照著笛子取好長短標(biāo)好笛孔,燒紅一根鐵絲把孔鉆好,就有了自己手中的樂器。就這樣的土辦法,培養(yǎng)了我關(guān)于笛子的天賦。閑暇時光,石磨盤上,小竹林里,核桃樹下,溪流旁邊,黃牛背上,到處都有少年橫笛的身影。那時,朝思暮想著,想要能有一支寺坪街道文具商店擺放著的上著光亮油漆、纏著暗紅絲箍、掛著大紅絲帶的笛子。終于有一天,于山中挖出一窩天麻,在寺坪街賣得6元錢,換來了那支夢過千百回的笛子!

正是青春騷動的年華,年少的狂妄,成長的孤獨,內(nèi)心的徜徉,常常隨著笛子美妙的旋律在飄揚。早春時,桃紅柳綠,菜花飄香,表哥一曲嗩吶,勾起一縷笛聲,山鄉(xiāng)的春色,在指尖回蕩!暮色里,樹影婆娑,鳥語歡暢,裊裊炊煙中,有人哼著秦腔,時斷時續(xù)的笛聲,傾訴著少年的夢想!

慢慢地,年齡大了,小山村已無法容納一幫哥們青春的膨脹。我終于鼓起勇氣,帶著輟學(xué)的沮喪,背著橫笛去流浪!黃河以東那關(guān)公的家鄉(xiāng),成為笛聲回蕩的地方。沒有大山的隔阻,笛韻飄得更遠;揮灑血汗的工地,笛韻更加幽怨。曾經(jīng)付出青春夢想的小磚窯,回報的僅僅是少得可憐的鈔票。

收起橫笛,失意中不得不選擇去流浪……

2008年4月

笛韻聲聲伴流年

——酒

穿上軍裝,終于不再流浪。

河西走廊那茫茫的戈壁灘上,坐落著美麗的甘州古城,如今號稱金張掖,那里有我可愛的軍營。張掖除了四季風(fēng)沙大,氣候相對差,經(jīng)濟較落后外,是一個近乎完美的小城:有悠遠厚重的歷史,有古樸敦厚的民風(fēng),有名目繁多的果菜,有誘人口涎的美食;城市街道以鼓樓為中心向東西南北輻射,近可聞大佛寺鐘聲,遠可觀祁連山白雪;可于甘泉公園泛舟,可于黑河兩岸野游;散步可去情人街,聚餐首選農(nóng)家樂,開洋葷去歐式街,學(xué)古人上仿古街。

張掖美食以面食最讓我懷念!幾毛錢一碗的牛肉面百吃不厭,換口味時炒泡大干拌小干拌拉條子揪片子搓魚子可任意挑選;特色麻辣燙辣得嘴發(fā)麻眼發(fā)紅舌頭發(fā)僵,但只要吃過就會流連忘返。難怪后來有位朋友悄悄給我說,張掖麻辣燙的佐料里少不了罌粟殼。

張掖人好酒,市里有兩個酒廠,下轄各縣均有酒廠,據(jù)說所有酒廠效益甚好。老酒友經(jīng)常開玩笑“聽話要聽黨的話,喝酒要喝方甘大(方瓶子甘州大曲)”“甘州好男人,一斤絲路春”。不管什么時間去張掖老鄉(xiāng)家,主人都會從茶幾端起盛有八個酒盅的托盤敬酒,喝酒后方能落座。張掖人相約喝酒,必帶整箱白酒!談?wù)摵染茝牟徽f喝了幾斤幾瓶,而是問喝了幾箱。我一老友曾受邀去酒廠喝酒,三個人半天時間喝完一箱,回來時還抱著人家送的兩箱,到家后想起自行車還在酒廠門口,又回去取了趟車子。在張掖,能想象到的喝酒時機大家必喝酒,就連天下雨也必須約朋友在一起喝酒“過天陰”!

張掖雖處戈壁灘,但盛產(chǎn)水果蔬菜。可能是祁連山雪水澆灌的原因,大包菜大到收割時需要兩個人抬,大白菜遠銷新疆和青海,蔬菜種類之多產(chǎn)量之高,讓內(nèi)地人經(jīng)常不敢相信。張掖水果遠近聞名,當(dāng)?shù)卣诘奶O果梨削皮后果肉可以含化!成片掛滿果實的杏園棗園沒有人看管!那里的大蒜過夏不發(fā)芽,小棗過夏不生蟲,其中的奧妙,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我剛到張掖時,條件還比較艱苦。尤其是我所待過的軍營,都在比較蒼涼的地方,比如沙井子、平原堡等。但艱苦的環(huán)境,擋不住悠揚的笛聲!想家時,笛聲越過千山萬水,仿佛已飄回遠隔千里的家鄉(xiāng);寂寞時,傾聽笛聲訴說,恰似久別的知己敞開了心扉;更多的時候,歡快的笛聲,見證了成長,見證了汗水,也見證了收獲!

2008年4月

門前流水如日月

趙振川老師在送我的一幅山水畫上落款時,寫下了“門前流水如日月”的句子,并解釋說,這是賈平凹老師給他一幅畫作的題款,鑒于我和賈平凹老師是老鄉(xiāng),就把這句落款留給我。門前流水如日月!反復(fù)琢磨,這句子竟勾起了我對老家門前那條小河的無比眷戀!

我思念老家屋前那條流淌不息的小河,她承載著我兒時的夢想與歡樂。春天,我常常在河邊把剛剛打回的滿筐豬草淘洗干凈,有時會趕著在山坡上吃飽肚子的黃牛到河邊喝水。更多的時候,放學(xué)回家的我,靜靜地坐在河邊想著心事,想看清河水的面孔,想知道她流向何方,想象著外面的世界,猜想著城市的模樣。偶爾,抬頭四望,山已綠,花已紅,竹筍節(jié)節(jié)長;山風(fēng)吹過,遠有松濤,近有蟬鳴,表哥一曲嗩吶,引來一吼秦腔,是誰在唱——南溝的星星爺扛著鋤頭走在梨樹梁上!爛漫春色擋不住,花開花飄蜂蝶忙,櫻桃花,核桃絮,野桃花,茱萸花隨風(fēng)飄落,有的順?biāo)巫?,有的黏附于蝌蚪尚未孵化的卵囊;一群悠閑的小雞在河邊覓食,幾只慵懶的小狗在陽坡上曬著暖暖的太陽;誰家炊煙升起,河畔彌漫著淡淡的煙草香!不經(jīng)意間,竹林那頭的屋子前,外婆手搭額頭一邊呼喚一邊在張望……

到了天更熱的時候,門前的小河便成了我們消夏避暑的樂園。我們一幫伙伴,不知疲倦地在河邊嬉戲,給河水改道兒,給青蛙蓋房子,給紙船建碼頭,給鴨子修泳池。每逢玩得興起,總會有幾個調(diào)皮鬼光著身子跳進水里,肆意地放縱稚嫩的情緒,不遠處幾個同齡小姑娘不時投來羨慕的眼神,她們想?yún)⑴c,卻被一群光屁股羞紅了臉,但河邊那般熱鬧,又不忍離去,只有遠遠地看著,不時擲來一枚碎石,蕩起水潭一片漣漪……到了大一些的時候,我和幾個伙伴沿河溯源,找到飛鼠出沒的崖畔,終于覓見一眼山泉,泉水噴涌著,飛鼠嬉鬧著,我們尋見源頭的自豪感升騰著!盡情地喝幾口泉水,我們又相約將走到河水下游的盡頭。

終于,我們沒有走到河水下游的盡頭,學(xué)過地理課后我知道,家鄉(xiāng)的小河經(jīng)寺坪河流入丹江,經(jīng)漢江入了長江。少年的時光總那么短暫,轉(zhuǎn)眼間昔日的伙伴便各奔東西!我沿著那條小河離開了家鄉(xiāng),去打工,去當(dāng)兵,去謀生……20年過去了,在茫茫的戈壁灘,我見不到小河,在高樓林立的西安城,我見不到小河,但在我的心里,永遠有條奔流不息的河!

2008年3月8日

老旋律與舊時光

很小很小的時候,每天早上都會在《東方紅》的樂曲中醒來,那是我對于音樂的第一印象。那年頭,廣播是我們小山溝接收外界信息的唯一途徑,家家戶戶都有由政府統(tǒng)一安裝的有線廣播。我家的廣播掛在炕頭的柱子上,每天早上七點,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聞和報紙摘要》節(jié)目前,一曲《東方紅》在響徹千家萬戶的同時,傳遞給我新一天到來的信息。

老家的山溝雖然偏僻,但山里人對于音樂并不排斥和拒絕,甚至情有獨鐘。爺爺輩人中曾出過戲班子樂隊的頂梁柱,比如我的外爺就是戲班子的主力板胡手,笛子、嗩吶、二胡等也無所不通;南溝的星星爺也追隨戲班子多年,熟悉以嗩吶為代表的各種樂器曲牌,并在溝里收了幾個徒弟組成嗩吶班子給人家過紅白喜事表演掙錢。比我們長一輩的人除樂器外,尤其熱衷戲曲,逢年過節(jié)總扶老攜幼往白桑園(大隊)甚至寺坪鎮(zhèn)的戲樓趕,看起戲來常常披星戴月。那時若聽到山林深處傳來隱約的秦腔或時斷時續(xù)的嗩吶聲笛聲,村里所有人都不會感到意外。

我就是在那年頭喜歡上笛子的。從屋后砍一桿修竹,鋸成笛子長短,用燒紅的鐵絲鉆孔,拿村里木匠的銼修理一下,就成了七音不準(zhǔn)的笛子。初學(xué)的曲子其實都是星星爺教表哥他們的嗩吶曲。后來,學(xué)會了吹奏當(dāng)時的流行歌曲。有一天,于村南崾隘陰坡挖得一窩天麻,開水煮過晾干,拿到寺坪鎮(zhèn)賣錢買來一支精制二節(jié)笛,從此珍愛有加。

那時,忙里偷閑到屋子附近的小樹林吹一曲笛子,成了我的最愛。若是有更多的空閑時間,我會帶著喜愛的書和笛子到崾隘底下的龍脖項溝(因溝頂一段突出的山崖形似龍脖子而得名),坐在龍脖項上的石皮中間,看會兒書,困了,吹曲笛子,爾后再看書。腳下不遠處,是“龍”嘴巴,嘴巴兩側(cè)稀疏地長著不知名的灌木和野桃樹野杏樹。環(huán)顧“龍”頭,隔著兩側(cè)的小溪涌泉,右側(cè)有峭壁連著崾隘山頂,左側(cè)是樹林可通往自家屋子,“龍”頭下方,是千丈深淵,形成了春夏秋的小瀑布,冬季的大冰瀑。

我更多的時候是夏秋季節(jié)在龍脖項讀書吹笛,家鄉(xiāng)的夏秋,茂林修竹,飛瀑流泉,野果飄香,山花爛漫。我常常于那美妙的景致當(dāng)中,心悅悅,情融融,樂陶陶,興沖沖!近看松鼠在崖石上嬉鬧,聽鳥兒在樹蔭間歡叫,目測那野杏野桃成熟幾許,聞聞那隨風(fēng)飄來的草香花香,遠觀群山起伏,松濤陣陣,年輕的思緒,隨漫天的白云飄蕩,飄向那遙遠的地方,那里,可曾有年輕人的夢想!

可愛的龍脖項,演繹了精神家園;動聽的笛子曲,替代了心靈雞湯!我靜坐于家園數(shù)年,讀完了《紅樓夢》《隋唐演義》《薛剛反唐》《武訓(xùn)傳》等等我有能力看到的所有書籍,寫下了數(shù)萬言日記和讀后感,練會了以《花兒與少年》為代表的諸多鐘愛的笛子曲。

如今,當(dāng)年讀過的書大多淡忘,熟悉的笛子曲常常在耳畔回蕩。曾經(jīng)的曲調(diào),曾經(jīng)的歲月,讓人難忘。

2009年3月6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