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郁達夫鮮為人知的浪漫史

民國軼事:風云人物的別樣人生 作者:張溥杰 著


郁達夫鮮為人知的浪漫史

曾經(jīng)豪情寫下“曾因醉酒鞭名馬,生怕情多累美人”的一代民國大詩人、大文豪郁達夫,除了在文學上造詣頗高外,其風流韻事也為人們津津樂道。郁達夫的一生中為大眾所熟知的妻子或情人一共有四位,分別是孫荃、王映霞、何麗友以及李筱英。

除此之外,郁達夫還在風月場所結(jié)識許多煙花女子。然而有可能令你意想不到的是,一代風流倜儻的詩人卻把他寶貴的人生“第一次”,竟然也奉獻給了一個無名的日本妓女,這究竟為何?諸君稍坐,聽我慢慢表來。

凄苦童年是達夫

郁達夫,名文,字達夫。光緒二十二年,即1896年(也是“90后”?。┏錾谡憬魂柨h——元朝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描繪的就是他們那個地方。郁達夫在1900年,即4歲的時候就“被孤兒”了,父親追隨祖父的腳步,在38歲時就撒手人寰(他爺爺也是英年早逝)。

就這樣,4歲的郁達夫和母親以及兩個哥哥一個姐姐(這個姐姐是他父親的養(yǎng)女,他的親姐姐已經(jīng)做了別人的童養(yǎng)媳)相依為命。而他的兩個哥哥常年不在家,實際上就是郁達夫和母親以及姐姐在一塊兒生活。這樣一來,對郁達夫的性格產(chǎn)生的影響是使他對女性有一種天然的依賴感。

當然,不幸的童年也使得郁達夫知道上進,奮發(fā)圖強,無論是小學、中學,還是后來到了日本留學,他的成績一直都是名列前茅,令人生羨。真可謂是“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

只因前途別君去

清宣統(tǒng)三年(1911年),15歲的郁達夫要從富陽縣高等小學堂畢業(yè)了,那時和現(xiàn)在不同,畢業(yè)都在歲末。郁達夫領了畢業(yè)文憑,晚上又參加了送畢業(yè)生晚會,趁著傳統(tǒng)佳節(jié),師徒幾人喝得都醉醺醺的。作為優(yōu)秀畢業(yè)生,郁達夫又得到了一份獎品——一本《吳梅村詩集》。

然而郁達夫卻怎么也高興不起來,由于富陽縣沒有中學,要上中學都必須去外地。這樣的話,他就必須要離開她了——一位姓趙的少女。據(jù)郁達夫后來回憶說,這段青澀的戀情是在詩人11歲、趙家少女9歲的時候開始的。由此可見,一代文豪也早戀,然而這并沒有影響人家成為一代名士。

“我得去看看她,和她作個訣別才是呀?!庇暨_夫悄悄地離開了酒宴,要去看看他心愛的人兒。

就這樣,郁達夫踏著月光,伴著玉盤,哼著小曲兒,吹著小風,邁著小步,帶著有點兒小激動的心情,來到了自己心愛的人家門前。

輕輕地推門進去,他看見自己心愛的人趁著油燈正在那兒練習寫字。詩人就驚喜地從背后給她一個擁抱。之后兩個人又耳鬢廝磨、軟儂細語了一番。但見好花皆易落,鴛鴦仍需作離別。郁達夫說明了來意,兩人難免傷感萬分,傷感之余,自然少不了卿卿我我。但畢竟是小孩子,再怎么親熱,也只是拉拉手而已。

扶桑少女卡哇伊

1913年,這時已是民國二年了,17歲的郁達夫跟隨長兄郁曼陀及長嫂東渡日本求學。

然而在性方面,自古以來日本就比中國要開放得多,例如男女共浴,甚至父女也可以共浴。不要說在古代中國社會,就是在當下的中國,恐怕能夠接受的人也不多。

郁達夫就是在這樣的一個社會,考取了東京第一高等學校預科官費生的資格。在離別了長兄后,郁達夫獨自一人在十里洋場、一片繁華、紙醉金迷的東京安頓下來。在這樣一個燈紅酒綠的繁華都市,一個漂泊在外的游子,難免會倍感寂寞。

一次,詩人在東京市外的一家公園游玩,邂逅了兩個可愛的扶桑少女。她們一邊賞著櫻花,一邊唱著歌兒??芍^是人歌櫻花交相映。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詩人更是如此,他被這兩個異國女子吸引了。

此時的郁達夫已經(jīng)諳熟日本的言語習俗,就主動上前去搭訕。由于詩人的才情,他們起初交談甚歡。但當這兩位少女知道詩人是中國人后,就露出鄙夷的目光。于是,這一場美麗的邂逅不歡而散。

詩人感覺到了東京這個大都市的冷漠和悲涼,就于1914年輾轉(zhuǎn)離開東京這個傷心地,進入名古屋第八高等學校學習。

由于郁達夫生性孤僻,在名古屋他也沒有交到幾個朋友,即使是和中國的留學生交往,也都是泛泛之交的同學關系,沒有一個真正的知音。

在此期間,一個叫做后藤隆子的日本女孩走進了郁達夫的世界,郁達夫稱她為“隆兒”。兩人在日常的交往中漸生情愫,然而身在異國的郁達夫縱使對異性有著極度的渴望,也沒敢捅破這層窗戶紙。只是為隆兒寫了幾首有所暗示的詩:

幾經(jīng)淪落至西京,千古文章未得名。

人世蕭條春夢后,梅花五月又逢卿。

我意憐君君不識,滿襟紅淚奈卿何。

煙花本是無情物,莫倚箜篌夜半歌。

猶有三分癖未忘,二分輕薄一分狂。

只愁難解名花怨,替寫新詩到海棠。

這段蒙眬的愛戀,注定只能成為回憶??墒窃娙私K究是注重感情的,因此后來又寫了一首《留別隆兒》——

平生竊羨藍橋夢,略識揚州子夜春。

莫向杏壇提品第,本來小杜是詩人。

匈奴未滅家何恃

郁達夫流亡至蘇門答臘,因為精通日語而被迫做了日軍的翻譯,期間他又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暗中保護了大量的文化界朋友、愛國僑民以及當?shù)鼐用瘛?945年8月29日,郁達夫在蘇門答臘失蹤。后來,外界默認為這一年為其終年。新中國成立后,郁達夫被追認為了烈士。

之所以寫郁達夫的浪漫情史,并非是要八卦,而是從各個角度去解讀這個名噪民國一時,直至今日仍頗有影響的一代文人,使其看來更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平常人。更需要說明的是,人無完人,凡人都有可能在某個時期做出一些莽撞的事來。但是,更值得我們銘記的是郁達夫的拳拳愛國之心,以及他給我們留下來的眾多佳作。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