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5歲)
曹家搬進昌圖縣城聚興成大院,院子很大,住有十幾戶人家,中間的院落,可以停十幾輛馬車,端木蕻良回憶道:“我們住在高臺階上坐北朝南的五間正房里,我不記得是怎樣搬過去的,但是,我記得在傍晚時,父親在房前磚地上,放好地桌,獨自喝茶,他很喜歡飲酒品茶?!?sup>[1]大院東邊住著一家朝鮮人,母親黃遁玉和他們有來往,她告訴端木蕻良他們亡國了,活不下去,逃到這里來,端木蕻良第一次從母親嘴里聽到“亡國”這個詞。
隨三哥聽家庭塾師講課。端木蕻良回憶道:“我的大哥、二哥在讀縣立小學的時候,父親為他倆特請一位家庭教師,教他們一些在學堂里面學不到的東西,如對對子、舊體詩詞、典故文之類的。另外,哥哥們還到堂姑姑們那里學唱歌。我在學齡前,就從他們讀書聲和唱歌聲中,熟悉了許多自己并不理解的東西。比如:‘澹澹長江水,悠悠遠客情。落花相與恨,到地一無聲?!?sup>[2]
父親教他對對子、猜謎語,給他講徐文長、紀曉嵐、蒲松齡、王爾烈等人的故事。哥哥們玩變戲法、放煙火等游戲,亦給端木蕻良留下深刻印象。
[1] 端木蕻良:《思念媽媽片斷》,載《友情的絲》,花城出版社,1993,第7頁。
[2] 端木蕻良:《小學一頁》,香港《大公報》1995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