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商務印書館當學徒

陳云手跡故事 作者:孫東升,蔣永清 編


在商務印書館當學徒

商務印書館是我在那里當過學徒、店員,也進行過階級斗爭的地方。

應該說商務印書館在解放前是中國的一個很重要的文化教育事業(yè)單位。

陳云

八二、二、七日

商務印書館九十年

陳云

一九八六、四、十三

發(fā)揚革命傳統(tǒng),做好印刷工作

上海商務印刷廠九十周年

陳云

一九八六、十、十九

這三幅題詞中,第一幅是陳云為商務印書館建館85周年所寫的題詞,第二、三幅是為建館90周年所寫的題詞。

1919年,中國社會正處在大變動的前夜。這年暑假,從美麗的家鄉(xiāng)——青浦縣練塘鎮(zhèn)顏安小學高小畢業(yè)后,家境貧寒的陳云不得不輟學在家。顏安小學的教師張行恭在家訪中得知這一情況后,深為品學兼優(yōu)的陳云惋惜。張行恭后來回憶說,對陳云的升學,我無多余經濟補助,在就業(yè)方面,或可與他想想辦法。他們聽了很興奮地感謝我的關懷。這訪問就告一段落了。當日我回到學校,在課余后,就寫一信與二弟張子宏。因子宏在1909年考進商務印書館后已經十年,早已當上了文儀部主任。請他留意,或許有希望。果然不到一個月,他就來信招廖陳云同學去了。

張老師回憶中提到的“廖陳云”,就是陳云。他自幼過繼給舅父廖家,所以他當年的姓名是廖陳云。

上海商務印書館創(chuàng)立于1897年,是中國首屈一指的圖書出版、印刷、發(fā)行機構,也是中國共產黨在上海職工運動的發(fā)源地之一。陳云于1919年12月進上海商務印書館,到1927年5月離開,長達近八年時間。這一時期,正是他世界觀的形成和開始從事革命活動的重要時期。

進入印書館后,陳云被分配到發(fā)行所文儀部做練習生。練習生和學徒不同,學徒三年滿師后要到車間當老師傅,練習生滿師后就升為職員。據商務印書館的老員工回憶,陳云進來時年紀較小,只有十四五歲,而且由于自小營養(yǎng)不良,他的個頭同柜臺差不多高,所以只能踩在小板凳上賣貨。每天“八進八出”,從早上8點到晚上8點,對于少年陳云來說,工作非常辛苦。但陳云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工作機會,在和顧客的交流中,他深感自己知識上的不足,千方百計擠時間如饑似渴地學習各種文化知識,每天起早摸黑,苦練打算盤、記賬等業(yè)務。工作之余,陳云繼續(xù)保持從小養(yǎng)成的刻苦學習的習慣,讀書、寫字、背英語,成了他早晚的必修課。由于他悟性好,業(yè)務熟悉很快,對待顧客誠懇,服務熱情、周到,手腳勤快,工作非常出色,深受顧客和師傅們的好評。盡管月薪很少,每月只有三四元錢,陳云仍然省吃儉用,結余下來一些錢寄給舅舅、舅母,有時還資助生活困難的同事。陳云經受住了艱苦勞動的磨煉,也培養(yǎng)了堅強的意志和注重實干的精神。由于陳云聰穎過人,做事謹慎細心,各部門常常爭相調用。陳云在商務印書館工作了近八年,后來還當上了分店文儀部主任。

商務印書館作為傳播新文化的陣地,產生了一批共產黨員和革命先進分子。陳云在工作中不斷接受進步思想的熏陶,參加了上海通訊圖書館的讀書活動,閱讀了大量進步書刊。這為他樹立崇高的革命理想,確立共產主義世界觀,獻身于中國革命的偉大事業(yè)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陳云懷著滿腔熱情,投身于火熱的工人運動之中。1925年,五卅慘案發(fā)生后,中共中央決定進一步發(fā)動上海各階層群眾、學生進行罷工、罷市、罷課斗爭,商務印書館職工響應黨的號召,紛紛走上街頭,參加游行示威。不久,商務印書館下屬的印刷所、發(fā)行所、編譯所、總務處相繼成立各自的職工組織,由于在領導罷工斗爭中顯示出卓越的組織才能、非凡的智慧和膽識,陳云被選為商務印書館發(fā)行所職工會第一屆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長。8月,陳云參與組織、領導了商務印書館三所一處的職工為改善生活待遇舉行的罷工斗爭。因這次罷工部署得當,組織周密,最終館方不得不接受增加工資等復工條件。1925年,在商務印書館大罷工取得勝利之時,由中共黨員董亦湘、惲雨棠介紹,陳云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即編入商務印書館編譯所、總務處、發(fā)行所聯(lián)合支部。

加入中國共產黨,是陳云人生的一個轉折點。陳云曾在早期的一份自傳中這樣回憶自己的入黨經過:“入黨動機顯然由于罷工運動和階級斗爭之影響。此時看了《馬克思主義淺說》、《資本制度淺說》,至于《共產主義ABC》還看不懂。這些書看來它的道理比三民主義更好。罷工斗爭和看了兩本書就加入了黨,但是我自覺入黨時經過考慮,而且入黨以后,自己覺得此身已非昔比,今后不是做成家立業(yè)的一套,而是要干革命,這個人生觀的改革,對我以后有極大的幫助?!薄澳菚r確了解了必須要改造社會,才能解放人類。這個思想對于我影響很大。做店員的人,有家庭負擔的人,常常在每個重要關頭,個人利益與黨的利益有沖突時,要不止一次的在腦筋中思想上發(fā)生矛盾。而這種矛盾的克服,必須賴于革命理論與思想,去克服個人利益的思想。比如,當我在參加革命后,資本家威脅我時,我想到吃飯問題會發(fā)生危害,但立即又想到:怕什么?手足健全的人到處去得,可以到黃埔軍校,可以賣大餅油條,只要立志革命,不怕沒飯吃,歸根結底,只有推翻現在的社會制度以后,才大家有飯吃?!?/p>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文化水平的提高,陳云開始嘗試公開發(fā)表文章來表達自己的政治觀點。據統(tǒng)計,在商務印書館期間,陳云用不同的筆名發(fā)表了多篇文章,現在確定的至少有7篇。其中,在發(fā)行所職工會創(chuàng)辦的地下刊物《職工》上先后發(fā)表6篇文章:《總工會是什么?》(署名“懷”)、《職工在現社會的地位》(署名“民”)、《罷工后職工應有的覺悟》(署名“民”)、《中國民族運動之過去與將來》(署名“懷民”)、《和平之路》(署名“民”)、《自治與民眾》(署名“民”)。此外,1925年11月9日《民國日報》附刊《覺悟》上發(fā)表一篇《悼蘇民先生》(署名“民”)。發(fā)表文章不僅提高了陳云的文字功底和理論水平,更是陳云從事革命活動的一種方式,通過文章宣傳革命,擴大影響。1926年10月至1927年3月,陳云還參加了上海工人為配合國民革命軍北伐而舉行的三次武裝起義。

1927年,蔣介石悍然發(fā)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中共黨員,陳云也遭到了國民黨反動派的通緝。他不得不離開商務印書館,轉入秘密狀態(tài),開始了職業(yè)革命家的奮斗生涯。對于陳云的安危,他的恩師張行恭雖然得不到消息卻十分關心。張行恭回憶說,直到1944年(民國三十三年)在重慶書鋪子里,見到一本雜志的一則新鮮消息,標題是《商務印書館出了兩個財政部長》。另外,加一行小標題,是《一個是總經理,一個是學徒》。一看內容,總經理是王云五,是反動派國民政府財政部長;學徒是陳云,是蘇區(qū)延安中央政府財政部長。并說明陳云部長原頂舅父家姓,學名廖陳云,現因舅父家已有了表弟,故恢復本姓。

對于自己的革命起點——商務印書館,陳云終生懷有難以割舍的情感。解放戰(zhàn)爭時期,在領導接收東北大城市時期,陳云曾分別視察商務印書館在長春、沈陽的分館,并委托沈陽分館轉上??傪^問候張行恭、張子宏。新中國成立初期,陳云在拜訪商務印書館創(chuàng)始人之一張元濟時還特意提起:“我不久前在東北工作,看到沈陽、長春這兩個商務分館各方面都很好。請放心!”后來張行恭給陳云寫信,陳云回信表示感謝:“我衷心感謝你和子宏先生,因為你們幫助我離開練塘,進入商務,在那里使我有可能走向革命的方向?!?/p>

新中國成立以后,陳云受命領導全國財經工作,再次回到作為全國經濟中心的上海。盡管工作忙碌,陳云卻一直惦記著幫助過、關心過自己的人。1951年12月,陳云邀請張行恭兄弟和一些老同事前往興國賓館就餐。席間,談到從青浦練塘到商務印書館的這一段經歷時,陳云一再對張行恭說:“沒有先生你,就沒有我今天。”

陳云始終關心、關注著商務印書館的發(fā)展。一次,在會見商務印書館工會主席石敏良時,陳云囑咐道:“商務印書館的工會工作,不能再像我們過去那樣領導工人搞經濟斗爭了,否則就是自己拆自己的墻腳。解放了,政權掌握在工人階級手里,工會首要的任務就是領導工人抓生產,搞經濟建設?!痹谏虅沼^建館85周年和90周年之際,陳云都親筆題詞。這些題詞,熱情贊揚了商務印書館對中國教育文化事業(yè)和革命事業(yè)作出的獨特貢獻。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