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寺
近幾年來,我每年都要去青龍寺一兩次,有時是陪人去,有時是一個人去,但大多數(shù)的情況下,都是一個人去。原因嘛,我喜歡這里的清幽。西安周圍,寺廟道觀很多,我去過一些,就我的感覺,荒山僻寺要比一些名頭大的寺廟好。這些小寺,除了少俗世氣外,還更接近修行的本真,荒涼、僻靜,少有人蹤。就連住在這些道觀廟宇里的人,也少物欲,多虔誠,從而讓人心生敬意。但青龍寺卻例外,它雖名氣大,是佛教里密宗的祖庭,又有惠果、空海等在此修行過,幽靜則和荒山野寺有共同處,這便讓我心生喜歡,也更愿意去接近、親近它。
一般的情況下,春天里,我是一定要去一次青龍寺的。這個時節(jié),櫻花開放,去青龍寺游賞的人很多。青龍寺的櫻花是很有名的。我當然不能免俗,也愿意到青龍寺賞一下櫻花。和多數(shù)人節(jié)假日去青龍寺不同,我選擇的是上班時日的中午,打車去青龍寺轉(zhuǎn)悠一圈,然后再回來上班。好處是少了游人多的困擾,遺憾的是時間太短,剛看一個多小時,就得返回。好在青龍寺不大,一個小時游覽一番,足夠了。我到青龍寺后,多數(shù)是在寺里信步亂走,有時在池水邊駐足一會兒,看看微風吹過水面泛出的波紋,看看水中自由自在、游來游去的金魚,還有池邊新生的春草。有時則去看玉蘭,看櫻花。這兩種花的開花時節(jié)好像差了那么一點,玉蘭要早三五天,櫻花則要靠后一些。我去觀櫻花時,玉蘭花盡管還開著,可似乎已有了一些敗意,個別花瓣已發(fā)暗、變黑,開始隕落了,但櫻花卻開得正當時,紅的,白的,花團簇擁,云蒸霞蔚,看上去極其的艷麗。青龍寺里的櫻花據(jù)說有上千棵,1987年的春天,我曾隨同學觀賞過一次,那時的櫻花樹剛栽植不久,樹還不大,花也不多,遠不是如今這種恣意、放縱,隨意爛漫的樣子。讓我感嘆的是,那時同學情深,來往密切,中間也少有疙瘩。而數(shù)十年過去,紅塵十丈,人世沉浮,同學間已少有來往。當初的那份清純,也早已隨著歲月的流逝,消失殆盡。
我還喜歡在竹林和詩廊邊流連。在竹林邊,我會選一塊石頭坐下來,抽支煙,聽春風掠過竹葉發(fā)出的沙沙聲,想想蘇子瞻和板橋居士寫竹的妙文,讓翠竹的清芬一直流淌進心底。在詩廊邊,我自然是將刻在碑石上的詩,一首一首地讀下去了。這些詩大多和樂游原有關(guān),和終南山有關(guān),有的詩我喜歡,有的詩太頭巾氣,我不喜歡。在這些詩中,最著名的,當然要數(shù)李商隱的《登樂游原》了:“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歷來的論者都以為詩寫得大好,就是有些消極,但我則以為,詩寫出了詩人當時的心境,寫出了對人生的眷戀,有真情。至于消極么?談不上。詩人頂多有點消沉而已。但人生在世,一生中誰又沒有消沉過呢?游玩累了,一個人來到寺南,選一清幽的所在坐下,望寺下的萬家人煙,遠眺蒼茫的少陵原、終南山,想一想這里的歷史,以及那些久遠的人事,讓疲累的身心休息一下,心里便感到一種無限的寧靜。
樂游原昔年曾是西安周圍最高的地方,我想,如果不算一些拔地而起的高樓的話,它今天應(yīng)該還是最高的吧。地方高曠,則風勢強勁,故而每年春天,這里放風箏的人很多。出青龍寺,駐足樂游原上,看看滿天飄飛的風箏,也讓人心情大暢。1993年的春日,周末無事,我曾帶五歲多的女兒游覽過一次青龍寺。游寺完畢,我和妻子帶著女兒在樂游原上挖薺菜,那時這里土地空曠,空氣清新,原上還有大片的麥田,麥田中有星星點點的油菜花在風中招搖,數(shù)十年時光過去,如今這些已全沒有了。只有春風不管這里的變化,一年一年,還準時地踏著季節(jié)的節(jié)拍,光臨樂游原,光臨青龍寺,讓寺里的櫻花灼灼開放,又紛紛飄落,延續(xù)著一個亙古不變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