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人正不易得
南唐中主詞“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fēng)愁起綠波間”,大有眾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乃古今獨賞其“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故知解人正不易得。
提到南唐中主李璟,其實并不陌生,他和馮延巳的關(guān)系非常密切,馮延巳就是李璟的臣子。從李璟做太子之時,馮延巳就已跟隨其左右。而李璟的這首被王國維摘句而評的《山花子》也與馮延巳的“風(fēng)乍起,吹皺一池春水”有著一個小故事:
有一次,君臣二人出游。馮延巳寫道:“風(fēng)乍起,吹皺一池春水?!崩瞽Z戲弄馮延巳道:“吹皺一池春水,干卿何事?”馮延巳連忙低下頭討好道:“臣的句子不如陛下的句子:‘小樓吹徹玉笙寒?!崩瞽Z聽后便很高興。
通過這則故事,很多人覺得馮延巳對李璟的“小樓吹徹玉笙寒”的贊美完全是出于對皇帝的溜須拍馬。但是,從后人對李璟的《山花子》的評價,最后一句“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的喜歡與贊同,可見馮延巳的眼光還是比較獨到的。除卻其中的君臣關(guān)系,馮延巳也算是識貨之人,懂得李璟詞中美妙的地方。
然而,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中此節(jié)并沒有延循古人的思路,他并不欣賞向來為眾人所津津樂道的:“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贝司溆兄齐[卻明的愁情,似真似幻的愁情,身心不僅隨著此句沉寂,即使沉陷其中,卻也是很容易拉回現(xiàn)實,有一種如夢的真實的切膚體驗。這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美感,也是世人歷來欣賞此句的原因。而王國維欣賞的卻是前句“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fēng)愁起綠波間”。他對此句的評價是“大有眾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也就是說,他從此句里面感受到了眾芳的香消玉殞,美人的悲秋幽怨。
山花子
李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fēng)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無限恨,倚闌干。
起句“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fēng)愁起綠波間”中的“菡萏”是荷花,荷又名“芙蕖”,其花名“菡萏”,果實稱為“蓮子”,根為“藕”。整句的意思是:秋風(fēng)過后,荷花已經(jīng)褪去盛夏的明媚,枯萎凋零到一片荒蕪,花已銷,綠葉已殘。只是在西風(fēng)輕起的湖面,翻起陣陣漣漪。這就是一幅秋季殘荷圖。
為何王國維對此句情有獨鐘,我覺得大概是對于自己身世的共鳴。荷花本就是出淤泥而不染的,王國維本質(zhì)上是一個精神和生活上都非常干凈之人,越是固執(zhí)于一種生活方式,他是越不能接受周遭的變故的。所以,王國維至死也沒有剪掉腦后的那一條辮子。這種事情后來成為很多人攻擊他是“清朝遺老”的憑據(jù)。李璟詞中的荷花已殘,如此純潔明凈之物,也不過是如此下場,在夏天烈日里灼灼其芳華,低調(diào)之中難以掩蓋自身的熱烈和貞節(jié)??墒窃谇镲L(fēng)蕭瑟之中,也難免落得葉枯花銷的下場,只剩下這秋風(fēng)吹起湖中綠波陣陣。其實,《紅樓夢》中的林妹妹也是有著這樣的體會的,她在評價李商隱的詩歌時,說到自己并不太喜歡李商隱的詩,但是唯獨對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深有體會。“留得殘荷聽雨聲”既表現(xiàn)了林妹妹晚上總是失眠,才聽到雨打殘荷的聲音,再次,在雨打殘荷的聲音中,還有著對自己的悲憫,荷已殘,雨打在枯荷上有聲,這枯荷早已喪失自己的容顏卻還要經(jīng)受著雨打風(fēng)吹,而自己這早就無依無靠的一生,又要遭受怎樣的吹打呢?
這也是極其敏感之人才能夠感受到的。王國維覺得此句“大有眾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道出對美好事物消逝的無限哀愁惋惜之感。讀到這點評不僅讓人黯然神傷,一點淡愁即出,更是萬千哀怨遺憾蘊于其中。屈原在《離騷》中也說過:“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這樣的辛酸,我覺得很符合王國維的心境。王國維的懷才不遇以及生不逢時,都在這句子里有所體現(xiàn)。
一個人思想純凈,也難免會多經(jīng)受命運的挫折,或許這樣的挫折在王國維的眼中已經(jīng)算不上挫折,懷才不遇又有何干系,他總是能夠在思想上超越俗世的利害關(guān)系,專心致志地完成自己的學(xué)術(shù),實際上這又是一個人行為干凈的體現(xiàn)。而這樣的行為方式,卻是看透世事行情之后所做的一種選擇,這樣兀自地穿透世事孤獨之后的抉擇,很難說里面沒有經(jīng)受過孤獨考驗之后的辛酸和放棄之后的遺憾。而后的人生觀里受到西方哲學(xué)家叔本華的影響,越發(fā)地顯現(xiàn)出他骨子里的悲觀主義思想,所以對此句的感受才會如此深刻。
所以越是超越,越是悲憫。
越是超越俗世,對人間美好的消逝就越是悲憫。
那么這樣看來,王國維對此句的欣賞勝于對世人常贊的句子的欣賞也就不足為奇了。不過,對于詩詞的鑒賞,也本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不過因個人的情感經(jīng)歷對此句引起的反應(yīng)不一而已。
接著來看下一句:“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焙梢褮垼擞趾螄L不是呢?韶光易逝,早已與殘荷一般憔悴,風(fēng)燭殘年對此秋風(fēng)殘荷,情何以堪?
下一句:“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逼湟弧凹氂陦艋仉u塞遠”中的“雞塞”到底是何地,已經(jīng)無法考據(jù)清楚,其實,分析詩詞若是將其變成考古學(xué),也就索然無味了。姑且就當(dāng)作它是一個地方好了。其實,里面關(guān)鍵的是“細雨夢回”,指的是細雨驚醒了睡夢,相比起荷殘來說,夜也殘,夢也殘?!靶谴祻赜耋虾?,小樓上的笙聲也是愈加的清寒,也或許是吹曲人的心意凄涼,不免使得曲聲清寒。
“多少淚珠無限恨,倚闌干?!边@才是詞人道明心情的句子,人生之中多少的悲歡多少的遺憾,也只能一人依憑著欄桿,獨對殘年。
將這首詞分析下來,我也越發(fā)地喜歡這句:“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fēng)愁起綠波間”了。
詞的魂魄真是文字和所讀之人的心靈感應(yīng)所得。
【注】
李璟,字伯玉,南唐中主,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