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講 文盲成了流氓

大明魔咒——魏忠賢 作者:劉云生


第一講 文盲成了流氓

公元1644年,是中國歷史上最關鍵、最混亂的一年。

說關鍵,是因為中國歷史由此改道,漢族江山易主,清朝入主中原;說混亂,這一年,真真假假的皇帝就有四個,分別是大明王朝的崇禎皇帝,大清的順治皇帝,大順政權的永昌皇帝李自成,還有一個占領成都的大西皇帝張獻忠。

這一年還是相當怪異的一年。正月初一,本該是百官朝賀新年的日子,但北京城忽然刮起了沙塵暴,“飛沙咫尺不見,日無光”。沙塵暴飛揚肆虐,遮蔽了太陽的光芒。根據(jù)古代的天人感應學說,天象、國事、時運是緊密相連的。當時就有人掐指一算,認為這是暴兵破城的兇兆——大風吹動的不單是沙塵,還吹動了大明王朝的國運。

更詭異的是,按民間傳說,這年春天,日月無光,白天天空一片猩紅,晚上雖然星光燦爛,居然找不到北斗星的位置!而在前一年,四川省南部縣一個農(nóng)民家的李子樹上沒有長出圓溜溜的李子,卻爬滿了細長粗壯的黃瓜,老百姓紛紛傳言:“李生黃瓜,民皆無家?!?/p>

說來也巧,到了1644年,也就是甲申年的春節(jié),崇禎皇帝憂心忡忡,大臣們?nèi)诵幕袒?,李自成卻興致勃勃,在西安建國稱帝,還向遠在紫禁城的崇禎皇帝發(fā)出戰(zhàn)書。兩個半月后,李自成的大順軍隊攻陷北京城,大臣們紛紛投降,崇禎皇帝自殺殉國。隨后,清軍橫掠中原,馬蹄聲聲,大明帝國灰飛煙滅。

對于大明王朝的滅亡,歷史上向來歧見錯出,各不相讓??偫ㄆ饋?,有幾種代表性的學說。比如氣數(shù)已盡、財政枯竭、宦官干政、君臣不合、自然災害,等等。

在筆者看來,各種說法雖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并沒有揭示歷史的本相。

從外部因素考察,大明王朝確實是被天災人禍壓垮的。比如,連年旱災,農(nóng)民起義,外敵覬覦。從內(nèi)部因素考察,大明帝國的覆亡不是因為沒錢,而是肇始于兩個關聯(lián)性原因:一是人心喪失,代表時代良知和正義精神的知識分子階層全盤陷落,一心向利,廉恥盡喪,加上宦官干政,官吏貪腐,貧富懸殊拉大,導致社會結構板狀化,形成僵局。二是法律制衡功能喪失,法律、禮制、道德,通通被強大的利益集團撕裂、拋棄,官員只顧結黨營私,升官發(fā)財,保位求榮,西北的老百姓疲于奔命,掙扎求食,東南經(jīng)濟發(fā)達,富豪大族驕奢淫逸,老百姓歌舞升平,天下財產(chǎn),既沒藏富于國,也沒藏富于民,而是集中到了極少數(shù)利益集團手中。

上述兩個原因相互關聯(lián),但最根本的內(nèi)因還是法律的崩潰。因為法律就是大壩的底座,大廈的基石,法律的崩潰必然導致吏治腐敗、財政凋敝、民心喪失。

為什么法律會喪失權威?因為法律已經(jīng)淪為少數(shù)人的特權和工具!這些掌握法律解釋和適用話語權的特權階層,要么無視法律的存在,要么凌駕于法律之上,要么枉法悖禮,將法律作為升官發(fā)財?shù)墓ぞ摺?/p>

最典型的就是宦官干政。說起來,大明帝國剛剛建國的時候,開國皇帝朱元璋就一直擔心老朱家皇權的壽命。朱元璋請教足智多謀的劉伯溫。劉伯溫不敢正面、明確地答復這個問題,只是出了個謎語。

這個謎語實際上是一則預言,今天還流傳在托名劉伯溫所著的《燒餅歌》中。《燒餅歌》是一部隱語大全,對中華幾千年的政治興衰進行了全時段預測。說到明朝的時候,有兩句話:“誰人任用保社稷,八千女鬼亂朝綱?!?/p>

這八千女鬼是誰呢?為什么又有如此強大能量淆亂朝綱,破壞法制?

“八千女鬼”是個拆字謎,四個字合起來就是“魏”。天下姓魏的人多了去了,那這改變歷史的人究竟是誰呢?

傳說中劉伯溫又做了第二次預言。說起劉伯溫,正史上說他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朱元璋把他比作天下第一謀臣張良;老百姓卻把他和諸葛亮相提并論,說“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tǒng)江山劉伯溫”。據(jù)說,劉伯溫還注釋了唐代流傳下來的一本奇書,名氣遠遠大于《燒餅歌》,叫《推背圖》。《推背圖》第三十一象的頌詞有四句:

忠臣賢士盡沉淪,

天啟其衷乩更紛。

縱有胸懷光坦白,

乾坤不屬舊明君。

這頌詞不僅指出了明朝滅亡的必然命運,還把天啟皇帝和淆亂朝綱人的名字點出來了。八千女鬼是“魏”,加上頌詞的隱語,這人就是天啟年間著名的司禮監(jiān)秉筆太監(jiān)、東廠提督——魏忠賢!

我們必須闡明立場,什么劉伯溫,什么《燒餅歌》《推背圖》,什么隱語啞謎,都是一種牽強附會的歷史解釋,算不上正史,更不是歷史的本相。但卻通過民間的獨特角度為我們解讀歷史提供了一種方法和立場。

魏忠賢在歷史上可謂大名鼎鼎,無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這名字都如雷貫耳;無論是正史,還是野史,他都是斷送大明王朝國運的罪魁禍首,成為邪惡、暴虐、陰謀的代名詞。

那么,歷史上的魏忠賢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他為何具有如此強大的魔力,能將一個強盛的帝國推向窮途末路?

說起魏忠賢,有三大謎底直到今天都還沒有全面解開。

第一大謎,魏忠賢的身世。按理說,一個人的身世顯赫不顯赫是一回事,但總得有父母祖先。遺憾的是,魏忠賢連自己的親爹都搞不清楚。至今,我們能找到的說法有兩種版本。一個是江湖版,著名代表是流行小說《梼杌閑評》,說魏忠賢的父親有兩個:生物學父親叫魏云卿,是戲班的男神級演員,以前叫戲子;法律上的父親叫魏丑驢,是山東的打把式藝人。他的母親叫侯一娘,也是女藝人,艷麗無比還風情萬種。男神級戲子遇見女神級藝人,免不了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橋段和緋聞,于是就有了這么一個兒子。

另一個版本是魏忠賢的老搭檔、老朋友劉若愚提供的。作為閹黨,劉若愚本來應該被碎尸萬段,至少也逃不了發(fā)配充軍,但因為認罪態(tài)度好,有知識、有文化,所以將功贖罪,通過寫揭發(fā)材料減輕自己的罪行,于是就有了一本書,叫《酌中志》。根據(jù)劉若愚的記載,魏忠賢的父親叫魏志敏,母親劉氏,兩人都是農(nóng)民。魏志敏拼死拼活趕不上小康,于是只身到城里打工,劉氏和魏忠賢留守在家。

兩個版本孰真孰假?有的歷史學者力挺《梼杌閑評》,說魏忠賢從小就淘氣貪玩,長大后吃喝嫖賭,幸好英國人的鴉片還沒過來,否則就是吃喝嫖賭抽——五毒俱全了。如果是農(nóng)民的兒子,有這本錢嗎?更何況,魏忠賢人長得特帥,多才多藝,唱歌、彈琴、下棋、踢球,樣樣勝人一籌。那時候,義務教育都還沒普及,農(nóng)村更沒有所謂的興趣班、才藝班,兩個農(nóng)民,能生養(yǎng)出這樣的兒子嗎?

這說法不可靠。

第一,《梼杌閑評》流行于明末清初的民間,屬于“小說家言”,人為編造、添加、想象的成分太濃,帶有嚴重的偏見;而作為魏忠賢的心腹,劉若愚的《酌中志》算得上是最接近真實的記載。劉若愚可能在涉及罪行的時候美化、修飾自己,但在表述魏忠賢身世時,只需秉筆直書,沒有必要去回避、隱諱什么。

第二,至于魏忠賢的四毒俱全所需要的花費,我們可以從兩方面來說明:一是魏忠賢在家中屬于最小的孩子,史書說他從小就百般伶俐,長得又乖巧,父親打工的錢,母親織布的錢,哥哥打工的錢,幾乎都花在他身上了;魏忠賢成人后,自己還外出打工掙錢,只是這打工的工資從沒進過家門。二是魏忠賢成年后結識的都是些社會閑雜人員,沒有固定職業(yè)、固定收入,有事幫閑打雜、無事惹是生非,屬于典型的社會底層,盡管四毒俱全,但消費水平并不高。無非是別人吃香喝辣,鮑魚龍蝦,他們就坐大排檔,吃烤串肥腸。

第二大謎,魏忠賢的姓和名。爹娘說不清楚,算得上是悲??;如果自己姓甚名誰都是一筆糊涂賬,那就是人生的慘劇了。很不幸,魏忠賢悲劇、慘劇都遭遇了。

魏忠賢生于隆慶二年(1568年),正史上沒記載他的姓名。根據(jù)《梼杌閑評》的說法,魏云卿和侯一娘,一個男神,一個女神,兩人邂逅,不管是藤纏樹,還是樹纏藤,反正就意外地有了個兒子。還好,孩子的另一個爹剛好也姓魏,省去了侯一娘的麻煩,就給兒子取名魏進忠。后來,法律上的父親魏丑驢被強盜所殺,為養(yǎng)家糊口,侯一娘又帶著兒子改嫁到姓李的門下,魏進忠變成了李進忠。再后來,發(fā)跡后的李進忠,因為和皇帝奶媽客巴巴的特殊關系,天啟二年,由皇帝賜名“忠賢”,恩準恢復魏姓,才算一錘定音,名歸正傳,然后就一舉成名天下知。

第三大謎,魏忠賢的教育程度。為什么把這一點作為謎?因為在明代,魏忠賢淪為文盲很奇怪,既不是他的智商有問題,也不是他家窮得交不起學費。根據(jù)宋起鳳《稗史》記載,魏忠賢從小“多機變,有小才”,但翻檢正史、野史,我們發(fā)現(xiàn),那時候雖然沒有義務教育,魏家有田有地,算不上富足,但也不至于窮到幾塊老臘肉都送不起,古人把這叫束脩,也就是學費。唯一的可能解釋是:魏忠賢從小被嬌慣,野性十足,學堂不是他的天堂,游蕩玩樂才是他的本行,最后成了一個野孩子。

不管怎樣,結局是鐵定的:魏忠賢是個文盲,并且是徹頭徹尾的文盲,史書說他是“目不識丁”,以至于后來主持國家大政時,所有的奏章都要人讀給他聽。當然,還有一個更嚴重的后果:他對那些自命清高的高級知識分子充滿了本能的排斥和仇恨。

三個謎說完,我們不禁要問:一個出身草根的文盲,為何能夠執(zhí)掌國家政權,操縱帝國的命運?他又是如何一步步深入帝國權力中樞的呢?

大凡起于草根的政治人物都是先立下大志向,再經(jīng)過艱苦奮斗,遇上好機遇,最終功成名就。但這種奮斗歷程不適合魏忠賢。

從各種史料來看,魏忠賢早年的人生目標很簡單,就四個字:好玩、玩好。我們可以通過魏忠賢的早期人生經(jīng)歷概括他的四大顯著特征:

第一,才貌雙全。說到貌,魏忠賢絕對不是影視作品中的猥瑣瘦削,史書上形容他“形質(zhì)豐偉”,雖然說不上腹肌八塊,但也長得壯碩,沒有贅肉;身材挺拔,氣質(zhì)陽剛。說到才,各類樂器他都得心應手,流行歌曲張口就來,彈琴、下棋、踢球,更是樣樣精通。此外,他還有一項特長,騎馬射箭。劉若愚說他喜歡穿著流行時裝騎馬射箭,弓開弦張,一箭命中。

第二,膽大氣豪。有著過人的才貌,魏忠賢在亂世肯定是好漢一條,英雄一個。可惜生在歌舞升平的時代,這些本事除了自娛自樂,沒有多少用武之地。但時代并沒有改變魏忠賢的性格,底層的身世也沒挫傷他積極自信的玩樂觀。魏忠賢膽大氣豪,史書說他無事可干,最喜歡的事就是賭博,豪氣一來,身家性命都不要了,家無石米,卻敢一擲百萬,絲毫看不出是個貧家出身的窮光蛋,反倒像隨意燒錢的土豪二代。

縱覽史料,像魏忠賢這類膽大氣豪的人,歷史上偏偏都能干出一番大事,要么是千古英雄,要么是一代權奸。比如五代時期的王建,從小無賴有膽,殺牛偷驢,販賣私鹽,被鄰里罵作“賊王八”。偏偏他后來就當上了皇帝。

第三,機巧靈便。魏忠賢除了長得好、膽子大,還有一個性格特征,那就是善于觀察,巧于應對。史書上說他“言辭佞利”“性多狡詐”,也就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見了神仙還能講一通神話,算得上是人見人愛,鬼見鬼愁,神仙見了繞著走。加上見風使舵,做事踏實,所以很快就從農(nóng)村進入城市,毫無任何心理障礙地融入城市,到衙門當門崗、幫官員值閑差、幫財主收欠賬,很快就如魚得水,結交了一幫新朋友,絲毫看不出城市病的征兆。

第四,人格變異。按說有了上述三個特點,魏忠賢的人格結構應當超級正常并且異常穩(wěn)定。但是,偏偏就這么一個人成了毀三觀的經(jīng)典代表。魏忠賢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大有問題。具體點說,就是有野心,沒廉恥。早年被父母嬌寵,長大了,做農(nóng)活有力氣,沒興趣,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父母沒辦法,把他送到小城里去打工,但他偏偏又不甘人下,有點錢就花在賭桌上、妓院里,只要還有一個銅鈿,也會邀約朋友到小酒店喝光吃光才高興,還欠下一屁股酒債。

這樣折騰不是個事。在魏忠賢17歲那年,父母為了讓他收心過日子,給他討了老婆成了家,還生下了一個女兒。魏忠賢的親生父親死了,現(xiàn)在的爹是后爹,能做到這份上已經(jīng)很不錯了。成了家,就該立業(yè),不僅要養(yǎng)活自己,還得養(yǎng)活老婆女兒。但魏忠賢過的什么日子?史書上說他——

迷戀青樓翠袖之間,落魄無行,依人醉醒,不問妻子饔飧韋布,游手好閑,以窮日月?!扉L祚:《玉鏡新譚》卷一

也就是說,不管有錢沒錢,魏忠賢都離不開女人和酒,有錢自己出錢,沒錢朋友請客。至于老婆孩子有沒有吃的穿的,魏忠賢從來沒心思過問,對父母盡孝,那就更是癡人說夢了。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魏忠賢畢竟剛剛走上社會,收入必然不高,如此消費,會不會有壓力呢?說有也有,說沒有還真沒有。說有壓力,那是因為兜里經(jīng)常差錢;說沒有壓力,那是因為魏忠賢從來都沒因為貧窮發(fā)過愁。史書上說——

邀人豪飲,達日不休,以故囊無余蓄,恬不掛意。唯聞其叫嘯狂躍之聲,罕見其悲愁戚郁之態(tài)?!扉L祚:《玉鏡新譚》卷一

魏忠賢掙那點錢,不是進了妓女的口袋,就是喝進肚子里。錢袋空空,一般人愁都愁死了,魏忠賢心理特別強大,不僅沒有悲戚憂愁,反倒是狂呼叫囂,玩得比誰都帶勁。要說這世上有沒有窮得趾高氣揚,躊躇滿志的人,魏忠賢就算一個。當然,仔細找找,我們還能找出一些人,比如漢高祖劉邦,周太祖郭威,梁太祖朱溫。

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過:“人的性格即是他的命運?!币粋€草根,一個來自農(nóng)村的小青年,不知辛勤創(chuàng)業(yè),不知刻苦學藝,像這樣成天花天酒地,嫖妓賭博,就算家有金山銀山,也會敗落的。成年后的魏忠賢如果就這樣任性地活下去,估計也就是個文盲加流氓,最多能混個地方上的黑惡勢力老大了事。

歷史的荒誕就在于:當一個荒唐的人遭遇一個荒唐的時代,就必然會產(chǎn)生一個荒唐的結果。魏忠賢的荒唐行為很快給他帶來了滅頂之災,他的人生從此轉(zhuǎn)向。

魏忠賢的放蕩不羈會帶來什么樣的厄運?他又是如何擺脫厄運的束縛,實現(xiàn)命運的全新轉(zhuǎn)換?

  1. 〔 清〕彭遵泗《蜀碧》卷二:“日月無光,赤如血,仰視北斗,皆不復見。”

  2. 朱長祚《玉鏡新譚》:“若其歌曲弦索,彈棊蹴踘,事事勝人?!?/p>

  3. 劉若愚《酌中志》:“喜鮮衣馳馬,右手執(zhí)弓,左手彀弦,射多奇中?!?/p>

  4. 朱長祚《玉鏡新譚》:“有膽氣,日務樗蒲為計,家無擔石而一擲百萬?!?/p>

  5. 朱長祚《玉鏡新譚》卷一:“走入都門,競趨豪家,效犬馬之勞。時有愛之者,佐充部役長班,能迎合上人意,繇是,寵信承托。”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