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論人生
上一篇《再談》戛然而止,顯然沒有能把話說完,所以再來一篇《三論》。
造化小兒對禽獸和人類似乎有點區(qū)別對待的意思。它給你生存的本能,同時又遏制這種本能,方法或者手法頗多。制造一個對立面似乎就是手法之一,比如制造了老鼠,又制造它的天敵——貓。
對于人類,它似乎有點優(yōu)待。它先賦予人類思想(動物有沒有思想和言語是一個有爭論的問題),又賦予人類良知良能。關(guān)于人類本性,我在上面已經(jīng)談到。我不大相信什么良知,什么“惻隱之心,人皆有之”;但是我又無從反駁。古人說:“人之所以異于禽獸者幾希。”“幾?!闭?,極少極少之謂也。即使是極少極少,總還是有的。我個人胡思亂想,我覺得,在對待生物的生存、溫飽、發(fā)展的本能的態(tài)度上,就存在著一點點“幾?!?。
我們觀察,老虎、獅子等猛獸,餓了就要吃別的動物,包括人在內(nèi)。它們絕沒有什么惻隱之心,絕沒有什么良知。吃的時候,它們也絕不會像人吃人的時候那樣,有時還會捏造一些我必須吃你的道理,做好“思想工作”。它們只是吃開了,吃飽為止。人類則有所不同。人與人當然也不會完全一樣。有的人確實能夠遏制自己的求生本能,表現(xiàn)出一定的良知和一定的惻隱之心。古往今來的許多仁人志士,都是這方面的好榜樣。他們?yōu)槭裁茨転閲柢|?為什么能為了救別人而犧牲自己的性命?魯迅先生所說的“中國的脊梁”,就是這樣的人。孟子所謂的“浩然之氣”,只有這樣的人能有。禽獸中是決不會有什么“脊梁”,有什么“浩然之氣”的,這就叫作“幾?!?。
但是人也不能一概而論,有的人能夠做到,有的人就做不到。像曹操說:“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他怎能做到這一步呢?
說到這里,就涉及倫理道德問題。我沒有研究過倫理學,不知道怎樣給道德下定義。我認為,能為國家、為人民、為他人著想而遏制自己的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能夠百分之六十為他人著想,百分之四十為自己著想,他就是一個及格的好人。為他人著想的百分比越高越好,道德水平越高。百分之百,所謂“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人是絕無僅有。反之,為自己著想而不為他人著想的百分比,越高越壞。毫不利人,專門利己的人,普天之下倒是不老少的。說這話,有點泄氣。無奈這是事實,我有什么辦法?
1996年11月13日
此處《再談》原文為《再論》,考慮到上篇文章名為《再談人生》,此處做了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