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詩經》和《楚辭》是中國先秦時期的詩歌作品,代表了中國早期詩歌發(fā)展的成就,被稱為中國詩歌發(fā)展的兩個源頭。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它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葉的詩歌作品,原稱“詩”,漢代儒家將其奉為經典之一,故稱《詩經》,后世便沿襲至今?!对娊洝肪幊捎诖呵飼r代,共305篇(另有6篇有目無詩),相傳孔子曾參與刪詩和編訂,但據(jù)對近年出土楚簡考定,孔子刪詩說疑為誤傳?!对娊洝饭卜秩箢悾猴L、雅、頌,“風”有十五國風,“雅”分大雅、小雅,“頌”包括《周頌》、《魯頌》、《商頌》。今本《詩經》的編排次序——《國風》、《小雅》、《大雅》及三頌,與近年出土楚簡所載不一?!对娊洝返脑娖问揭运难詾橹?,間以雜言,主要運用賦、比、興的手法,體現(xiàn)上古時代民間的宮廷個人與集體的歌唱。賦、比、興,是《詩經》典型而又具代表性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賦是鋪陳直言其事,比是以彼物比此物,興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三者在“詩三百”中或單獨運用,如賦;或融合表現(xiàn),如比興?!对娊洝匪d內容,全面反映了周初至春秋中葉時期社會的歷史、現(xiàn)狀及經濟文化面貌,為后代提供了了解上古時期中國社會(尤其黃河中下游地區(qū))的寶貴資料,具有不可多得的歷史與文化價值?!对娊洝穯柺篮?,漢代傳《詩》者有魯、齊、韓、毛四家,魯、齊、韓三家為今文詩學,又稱“三家詩”;“毛詩”為古文詩學,后代注《詩》者,或承毛詩,或續(xù)三家詩,或間雜三家詩、毛詩,或另辟門戶,自立新說?!对娊洝酚捎谄涮厥獾牡匚唬ū环顬槿寮医浀渲祝┖拓S富的思想內容、富有感染力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因而在中國歷史、中國文化史、中國文學史等方面都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它為中國歷史提供了珍貴的上古時代史料,為中國文化史記錄了上古時代的文化風貌,為中國詩歌的發(fā)展樹立了現(xiàn)實主義表現(xiàn)的范例,極大地影響了后世詩歌的創(chuàng)作。
《楚辭》是以戰(zhàn)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作品為主,兼及宋玉及漢初其他詩人作品的一部詩歌總集,它由西漢劉向編集定名,由東漢王逸《楚辭章句》定型傳世,后代注《楚辭》者均繼其后緒而有發(fā)展?!俺o”名稱,西漢初時已有,而定屈原等人詩歌作品為“楚辭”,乃因其運用了楚地的民歌樣式和楚方言聲韻,載錄了大量的楚風土物產,具有濃厚的楚地方色彩。因其獨特的語言形式和文學風格,《楚辭》的詩體樣式被后世稱為“楚辭體”,它是繼《詩經》四言詩之后,中國詩歌形式的一大突破。《楚辭》的主要代表詩人屈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以個人作品傳世的偉大詩人。他名平,字原,是戰(zhàn)國時代楚國人,一般認為其生年約為公元前340年,約卒于公元前278年,歷楚國懷王與頃襄王兩朝。屈原早年輔佐楚懷王,受到信任重用,任左徒、三閭大夫。他學識淵博,忠于楚國,力主彰明法度、舉賢授能、聯(lián)齊抗秦,但不幸遭朝廷佞臣讒害,被迫去職,流放沅湘流域,最后投身汨羅江,以死殉志。
屈原一生為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奮斗,矢志不渝,百折不撓,表現(xiàn)了一位封建士大夫愛國愛人民的高尚氣節(jié)與人格。為表述自己的理想抱負和向君王表示忠心,他寫下了一系列詩歌作品,抒發(fā)了滿腔的愛國激情和對理想的不懈追求。他的代表作為《離騷》、《九歌》、《天問》、《招魂》等。其中《離騷》一詩,是屈原心聲的吐露,也是他人格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藝術表現(xiàn)形式上,《離騷》創(chuàng)立了楚辭的獨特詩體形式,是在吸收楚地民間文學形式的基礎上的大膽創(chuàng)造。全詩語言優(yōu)美,想象豐富,立意鮮明,融歷史、神話、傳說于一體,塑造了高大的主人公形象,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是中國詩歌史上一篇影響深遠、極富藝術價值的浪漫主義詩歌代表作。
與屈原同時代的詩人宋玉,代表作《九辯》抒發(fā)了貧士失職的不平,為歷代“悲秋”詩的開山之作。《楚辭》在漢代問世后,當時即引起巨大反響,模擬、仿效、感懷者不絕,并影響了歷代文人,成為中國古代浪漫主義詩風的源頭。為《楚辭》作注,也代代相沿。
《詩經》和《楚辭》,不僅在中國文學史(特別是中國詩歌史)上產生了巨大影響,而且對整個中國封建社會中知識分子的思想意識、理想追求、人格操守也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作用。
本書所選作品,《詩經》部分據(jù)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十三經注疏》,《楚辭》部分據(jù)中華書局《楚辭補注》,特此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