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徘徊惜芳時,花落燕歸來

宋時明月醉玲瓏:詩詞中的別樣風流 作者:流珠 著


徘徊惜芳時,花落燕歸來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江西撫州,古時被稱為臨川。對于我們當代人而言,這不是一個眾所周知的地名。但是對于一名昆曲戲迷來說,卻并不陌生。就在兩年前,昆劇《臨川四夢》在全國各地及海外巡演,聲勢浩大、盛況空前,以此紀念一位偉大的劇作家誕辰四百周年。這位劇作家有著“東方的莎士比亞”之美譽,“生平以花酒為事,文章作涯。一官如寄,任他調(diào)削貶除;百歲難期,且自徜徉游蕩。生為綽約,死也風流”。而臨川,正是這位劇作家的故鄉(xiāng)。他在臨川建了一座玉茗堂,在玉茗堂中窮思極想、朝暮不倦,寫出了《紫釵記》《牡丹亭》《南柯記》《邯鄲記》四部最能代表其藝術(shù)成就的作品,合稱“臨川四夢”,后人有《蝶戀花》一詞詠嘆:

氣節(jié)如山搖不動。玉茗堂中,說透癡人夢。鐵板銅弦隨手弄,婁江有個人知重。

喚作詞人心骨痛。史冊彈文,后世誰能誦?醒眼觀場當自訟,古來才大難為用。

詞中的婁江即今昆山。相傳婁江女子俞二娘秀慧能文,對《牡丹亭》極為癡愛,竟然為之心痛腸斷而死。

似乎不用再多說什么了,不必再問這個劇作家乃何許人也?他便是那位“牡丹一出,幾令西廂減價”的湯顯祖湯老先生。

然而,作為中國文化歷史上獨樹一幟的“風水寶地”,臨川所出的文化名人,又何止是湯顯祖一人而已。本篇中將要談到的人物,也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臨川公子?!吧揭曰ň茷槭拢恼伦餮??!边@句對湯顯祖的評價用在他的身上也不無相宜。然而,就仕途而言,比起湯顯祖的“一官如寄,任他調(diào)削貶除;百歲難期,且自徜徉游蕩”,他卻要平順了許多。雖則在他的人生中,也曾有過“調(diào)削貶除”的失意,但湯顯祖一生所任,皆是無關(guān)痛癢的閑職微官,他卻青云直上,一度高居相位。他比湯顯祖要早生五百年,他的際遇,他的時代,遠比湯顯祖更為錦繡絢麗。他的名字是晏殊,是宋仁宗時的一位承平宰相。

晏殊少有才名,七歲已能作得一手像模像樣的文章,被人視為神童。宋真宗景德初年(1004年),江南發(fā)生旱災(zāi)。朝廷派遣一個名叫張知白的官員前去安撫。張知白發(fā)現(xiàn)了晏殊的不凡之處,回朝后即做舉薦。這一舉薦還真是立竿見影。就在那一年,虛歲十四的晏殊與一千多名進士參加了真宗皇帝親自主持的廷試。這位一臉稚氣的小小少年與成人組的選手同臺較量卻并不怯場,神態(tài)自若、一揮而就,給皇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次廷試后,晏殊被賜“同進士出身”,這也就意味著,實際年齡才十三歲的晏殊居然進士到手了。

晏神童真是名不虛傳。想想看,跟他同一時代的柳永雖以“白衣卿相”自命,卻是科場蹉跎屢戰(zhàn)屢敗,沮喪到不得不跟自己的名字決裂,直到將原名柳三變改作柳永,這才“逢兇化吉”地將“進士”頭銜攬入懷中,而此時的柳大才子已經(jīng)年近半百了。前面所提及的晏殊的同鄉(xiāng)湯顯祖也是從小便聰明非常,又一個鶴立雞群的臨川神童??墒菧@祖考中進士時卻已三十四歲了,據(jù)說,是由于他得罪了那時正紅得發(fā)紫的宰相張居正。不管怎么說,在讀書人全力以赴卻又視為畏途的科舉道路上,晏殊是速戰(zhàn)速決、一勞永逸。

這么小便已功名加身,晏殊成功地引起了宋真宗的注意,這時就有人出來說風涼話了。說風涼話的是當朝宰相寇凖。他提醒皇帝說:“晏殊可是南方人??!”南方指的是江南,江南原本為南唐所有,而南唐,曾經(jīng)是北宋的敵國??軆倪@句話聽上去像是輕描淡寫,但卻有著極強的暗示性,那意思是,晏殊來自降國,用降人為臣,一來呢,不甚可靠;二來呢,也不大吉利。哈哈,沒想到吧,傳說中正氣凜然的“寇相”對于提攜后進不但毫不熱心,且有刻意抹黑晏殊的一段歷史,究竟為公還是為私?這個嗎,大概只有寇相他老人家心里清楚嘍!至少就筆者的感覺,用這個理由來斥逐人才,實在太淺薄,毫無道理可言啊!須知晏殊出生時,南唐已并入北宋領(lǐng)土十余年了,可以說,自晏殊出生之日起,就是不折不扣的北宋公民。他哪是什么降國降人,他的國籍從一開始就是大宋?。∪欢?,人家宰相都這么說了,不喜歡就是不喜歡??纯礈@祖的例子,我們不免要為晏殊捏把冷汗。張居正能夠阻擋湯顯祖的青云之路,寇凖又是否會成為晏殊的克星呢?

好在,宋真宗對寇凖的暗示不以為然。他說:“張九齡不也是南方人嗎?”張九齡是唐玄宗時的宰相,不僅文采風流,更兼“耿直溫雅,風儀甚整”,很得唐玄宗的賞識。即使在其罷相之后,別人向玄宗舉薦人才,玄宗也會以張九齡為尺度,頭一句話問起被舉薦的人,他最關(guān)心的便是:“其人風度得如九齡否?”此時大概連宋真宗也沒有預(yù)料到,他所意在提拔的這個南方少年將來也會如張九齡一樣,既以文采風流傳世,且還身居相國之位。而當年那個慧眼識才、破格舉薦少年晏殊的官員張知白,亦曾于宋仁宗天圣三年(1025年)當上宰相。晏殊拜相則是在此之后的十七年?;厥卓磥?,張知白與晏殊的這段往事,也算是難得的奇緣與巧合了。

晏殊之所以能夠登上權(quán)力的頂峰,大概要得益于他與宋仁宗的密切關(guān)系。據(jù)說,當宋真宗為他的兒子(當時尚為太子的宋仁宗)選拔東宮官吏時,一眼便瞅準了晏殊。太子是帝國未來的太陽,能夠獲選東宮官吏,對任何朝代的臣子,都是莫大的榮寵,晏殊被宋真宗任命為太子舍人,即太子的秘書兼侍從??梢韵胂螅杏卸嗌匐p眼睛在熱切地關(guān)注著這一職位“花落誰家”,水晶簾卷近天河,今天是太子舍人,明天就有望成為陪伴在帝國驕陽之旁的煌煌晨星。而當宋真宗做出這一選擇時,掌朝的名公巨卿們可著實被驚到了。這個晏殊,一非名門之后,二來資歷不夠,再說吧,能力也未見得特別突出,這樣的好事怎么偏偏挑上了他呢?宋真宗一語道出了其中的奧妙:“近聞館閣臣僚,無不嬉游宴賞,唯殊與兄弟讀書,如此謹厚,正可為東宮官?!?/p>

原來是看中了晏殊作為讀書人的那點本色。且莫低估了這點本色的力量。在社會風氣已為逸樂全覆蓋,連朝廷的館閣臣僚也對之趨之若鶩、唯恐不及之時,卻仍然有人能夠不受誘惑、用心讀書,如此謹慎篤行的君子尚不足以成為太子的官屬,別人就更沒資格了。

后來宋真宗就讓人把自己的這一番話轉(zhuǎn)達給了晏殊,用意很明顯,既是勉勵,也是督促。而晏殊的回答卻有些出人意料,他說:“我不是不喜歡嬉游宴賞,只是因為窮。我若有錢也會與他們同‘嗨’。但我總是手頭拮據(jù),所以較為安分守己,這才給您留下了潔身自好的印象?!?/p>

宋真宗并沒有因為晏殊的實話實說而氣惱,反倒對他的誠實大為贊賞。晏殊本非富貴出身,并且在入仕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仍然過著較為清貧的生活。當然,這種清貧是相對的,就整體而言,北宋的官員收入不菲,而晏殊居然處于一種想出去玩卻無錢埋單的狀態(tài),可見那時的嬉游宴樂規(guī)格之高、耗資之巨了。

說自己沒錢,晏殊并非在向皇帝哭窮。終其一生,“奉養(yǎng)清廉”是晏殊的作風,即使是在日后就任宰相一職,晏殊也從未因為奢侈享樂的行為而受人譏議,這一點跟寇凖寇相國可是截然不同。

然而,隨著官職的步步高升,當年那個無錢參加嬉游宴賞的晏殊還是有了很大的改變。宋人葉夢得曾在《避暑錄話》中記載道:“晏元獻喜賓客,未嘗一日不宴飲,盤饌皆不預(yù)辦,客至旋營之。蘇丞相頌嘗在公幕,見每有佳客必留,但人設(shè)一空案一杯。既命酒,果實蔬茹漸至,亦必以歌樂相佐,談笑雜至。數(shù)行之后,案上已燦然矣。稍闌即罷,遣聲伎曰:‘汝曹呈藝已畢,吾亦欲呈藝?!司吖P札相與賦詩,率以為常。前輩風流,未之有比?!?/p>

到了《避暑錄話》的記載中,晏殊已達到天天設(shè)宴待客的地步,與昔日宋真宗所提到的那班館閣臣僚似乎也別無二致了。但還是有所區(qū)別的。晏府家宴出名的不在于其侈靡,而在于其富有懸念的情節(jié)與清雅不俗的格調(diào)。對于款待佳客,晏殊很是費了一番心思的。你看,最初留客之時,只為客人設(shè)一空桌空杯。對于第一次走進晏府的客人,心里一定既是失落又是忐忑,相國莫不是有意要唱一出“空城計”?難道自己有失言或失禮之處,才會受到晏相如此冷遇?

疑心乍起,偷眼相看,晏相卻不發(fā)一語。不一會兒,侍兒上場。空杯旋即被美酒斟滿,冷冷清清的桌案也很快被各式各樣的時蔬佳果所占據(jù)。音樂之聲奏響,手持檀板紅牙的美麗歌伎翩然而至??腿擞审@轉(zhuǎn)喜,原來,晏相對自己并無不滿,而是深懷好感。再次偷眼相看,更加證實了自己的猜測。與自己對案而坐的晏相正含笑舉杯,“相公待我何其厚也!”一份知遇之情油然而生。

數(shù)行酒后,桌案已是琳瑯滿目、燦然生輝。賓主均已心滿意得。酒,似乎已喝得差不多了,但余興仍酣,仿佛覺得還少了些什么。主客四目交接,心有同感,相對一笑。

“聽說賢契頗善倚聲之道。何不即席為之,讓我日后還能想起今日之會,如何?”

“承蒙相公不棄,愿盡鄙薄之才。不過,在下也有一個心愿。愿乞相公一詞,以榮今日之遇?!?/p>

“好??!”晏殊揮了揮手,對一眾歌伎道,“你們的獻藝就此結(jié)束,現(xiàn)在,該是我們一試身手的時候了?!?/p>

于是,侍兒重新登場,這一次,帶來的不再是美酒肴饌,而是箋墨筆硯?!岸嗌俳髴蜒圆槐M,寫向蠻箋曲調(diào)中,此情千萬重。”晏殊與客人各展其能,賦就清詞麗句。這,才是相府宴客的精華之所在。難怪葉夢得會不勝歆羨地感嘆道:“前輩風流,未之有比?!?/p>

“一曲新詞酒一杯”,這七個字,盡可成為晏殊一生的總結(jié)。宰相而兼文士,其雍容嫻雅當真是“未之有比”。一首《浣溪沙》,如晏殊的許多作品一樣,抒發(fā)的是他對于時光與生命的感悟。去年也是這樣的天氣,也是在同樣的地點,亭臺、景物,無不與從前疊合,而他,也還一如既往地消受這杯酒人生。然而,時光竟已整整流逝了一年。對于習慣了錦堂風暖的人士來說,時光的流轉(zhuǎn)幾乎是難以察覺的。只有當漫不經(jīng)心地回頭看時,才會發(fā)現(xiàn)由歲月造成的巨大失落與改變。是從什么時候起,青春已無跡可尋?是從什么時候起,遲暮的陰影已向著自己逼近?不敢想、不愿想,卻又不能不想。是啊,在別人看來,他少年得志、一路呼風喚雨直取公卿之席,用二十一世紀時髦的術(shù)語來說:“是人生最大的贏家?!眳s不知,那些奮斗與成就卻在與歲月的抗衡中逐漸失去了優(yōu)勢……一個人所能期待的一切,他都已得到。而在得到之后卻時常感到難以名狀的空虛?!叭嗣怖嫌谇皻q,風月宛然無異?!蔽桓邫?quán)重,在自然法則的作用下根本束手無策??仗撆c衰老正日夜不停地磨蝕他的生機與活力。與時光較量,每個人都將敗北,而他,又何能幸免?

“夕陽西下幾時回?”詞人的心中是如此悲涼又如此眷戀。新詞美酒,終究留不住那一點一點向下斜墜的紅日。佳景良辰,即將又一次被黑夜帶走。明天是否仍有旭日高照呢?也許會有,但自己的青春,自己生命中的美好歲月,卻不會隨著旭日的再次升起而得以重生。而再次升起的那輪旭日,也不是今天的旭日了。此時此刻,永遠不再。

再看一眼夕陽吧,也再看一眼那朵凄美的鮮花。她已不能被稱為一朵鮮花,就像你我,不再被人視作翩翩少年?!盀槲肄D(zhuǎn)回紅臉面,向誰分付紫檀心?有情須殢酒杯深?!边m才宴席之上,在我轉(zhuǎn)顧之時,還能看到她脈脈的笑顏。而我,甘愿在這樣的笑顏中沉醉下去,一醉千年。可是這么快,她已憔悴萎暗,由一朵鮮花變?yōu)榈蚵湓诩吹臍埢?。晚風輕吹,殘花在枝上微顫,仿佛在以此抗拒時光的催促。但抗拒顯然無濟于事。她被晚風拋到空中,越來越遠,終于杳不可見。就像我的青春,我生命中那些值得珍愛的事物,也已不知拋落在何處,遺失在何方。人生有太多的無可奈何,而最大的無可奈何,就是無法阻擋時間的背叛?;淙送觯@是從古至今,誰也改寫不了的結(jié)局。

可是,又何必這般傷感呢?比起花的生命長度,人的生命長度可謂綽綽有余。即使失去了年輕時代,我們的生活卻遠未終止,我們?nèi)匀荒軌蛉L試、去經(jīng)歷、去體驗、去熱愛。昨日雖不會重現(xiàn),情思與心緒卻可以無拘無礙地回到從前。就像夕陽下那只自在飛舞的燕子,去年的這個時節(jié)似曾見過,今年又如期歸來。它真是當初的那只燕子嗎?這個問題其實并不重要,也不必非得給出一個答案。人生何處不相似?生命總在不斷地失去又不斷地得到。光陰如流水,流走往事前歡,也會流來慰藉與希望。

而他,卻在那只燕子的娓娓細語中,呼吸到了往昔的空氣,也找回了從前的自己?!八圃嘧R燕歸來”,歸來的豈止是夕陽下的那只飛燕,他的青春,他的夢想,他所深深思念并一直期盼的那些人與事,無不在絢麗的暮光中臨風高舉、越飛越近。

一朵花從枝頭跌落下來。也許,還會有更多的花跌落下來,直到落紅如海、萬艷同悲。但此刻,我依然擁有一座芳菲襲人的小園。酒闌歌散、新詞猶記,且容我徘徊香徑,料理這一春的幽思閑情。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币浴盎淙ァ睂Α把鄽w來”不難,以“無可奈何”而對“似曾相識”,可謂獨出機杼、別開生面矣。合成一聯(lián),便將“花落去”與“燕歸來”兩種意象化為難以磨滅的經(jīng)典。而晏殊眼中的那朵落花與那只燕子,在自然的背景中,是那樣普通,原本會像森林中的一片樹葉一樣,無論開落還是來去,都將被人忽視,即使被偶爾經(jīng)過的有緣人遇見,也會被迅速遺忘。然而,正因為它們所有緣遇見的是敏感多思、錦心繡腹的詞人,使它們不同于別的花朵與燕子,不曾因光陰的侵蝕泯滅光彩,卻與美麗的詞句一同流傳下來。無論古代的你我還是現(xiàn)在的你我,每當看到落花、看到燕子,很自然地便會想起晏殊的詞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還作過一首七律,《示張寺丞王??薄罚?/p>

元巳清明假未開,小園幽徑獨徘徊。春寒不定班班雨,宿醉難禁滟滟杯。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游梁賦客多風味,莫惜青錢萬選才。

不單“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一聯(lián),“小園幽徑獨徘徊”,與《浣溪沙》中的“小園香徑獨徘徊”亦只有一字之差。然而用在詩中,似乎就失去那股神來之句的意韻了,仿佛兌了水的酒,頓失醇郁之味,顯得平淡無奇。

只能說,每一種藝術(shù),都有與其最為契合的載體。好比有些故事,拍成電影極為賣座,拍成電視劇卻未必能取得同樣的成功。又好比有的人,正裝出鏡艷驚四座,換成休閑裝卻讓魅力大打折扣。這,就是一種感覺,而感覺的微妙是無理可講的。這也就能解釋“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為何能令詞句生輝,卻不能夠使得詩句出色。這真是一首不可思議的小詞。全詞不到五十字,但從“一曲新詞酒一杯”到“小園香徑獨徘徊”,卻是那樣宛曲有致,體現(xiàn)出了由喜轉(zhuǎn)悲、由悲轉(zhuǎn)慰、由慰轉(zhuǎn)思的多種心態(tài)變化。

王維有詩云“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這首《浣溪沙》,亦是深得其妙。又不由想起了漢武帝的那句慨嘆:“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晏殊在《浣溪沙》里,未嘗不曾透露同樣的心境。位極人臣、新詞佐酒,可謂風雅至矣、歡樂極兮,然夕陽西下、目送花落,卻又驟生時不我待、韶華成空之感。但晏殊卻比漢武帝豁達,因而他所察覺的,才不僅是老之將至的煩愁,而有“似曾相識燕歸來”所帶來的那一抹亮色與感動。這是晏殊的獨特之處,也是本詞的獨特之處,悲喜相融、憂樂交疊,看似溫雅平靜卻又暗潮起伏。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