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

不似當時,小樓沖雨,幽恨兩人知 作者:王玉潔 著


五、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

花開滿樹,我珍重地采下枝頭的花,遠宦的人啊,你還記得庭院里的這棵花樹嗎?還記得年年春來,我都會在花樹下等待嗎?

 

庭中有奇樹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fā)華滋。

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

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

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jīng)時。

 

這首詩的開頭美得讓人窒息。

人家庭院里,有一株開滿了花的樹,灼灼的滿樹盛放的花,碧油油的綠葉襯托著這一樹繁花。花下,是一個婦人,在遲遲的春日里,采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要把它送給自己日夜思念的丈夫。

這畫面極易讓人想到一首詩,那是臺灣詩人席慕容的《一棵開花的樹》:

 

如何讓你遇見我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為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讓我們結(jié)一段塵緣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樹

長在你必經(jīng)的路旁

……

 

席慕容的詩,是寫一段刻骨的單戀,一個單戀的女子,化為一棵開花的樹,希望所愛的人路過時,能夠感覺得到。可是,所愛的人終于無視地走過,身后,是一地的落花。

只是,十九首里的這棵花樹與愛情無關。它是關乎思念的,這棵花樹下的婦人,因為丈夫游宦未歸,自己苦苦思念著他。所以,不自覺地站在這棵花樹下。

這花樹長在春天的庭院里,嘉樹繁花,綠意融融,是花開得太盛,還是思念太過濃烈,才會不知不覺,伸出纖纖玉手,折花,想要送給遠方的他?

其實,季節(jié)的轉(zhuǎn)換在離別的人那里是最敏感的,尤其是每到春季,草木萌發(fā),綠樹華枝,春光又是如此短促,這最容易勾起人流年若夢、青春易逝的感傷。

更何況,農(nóng)家小院里的一棵樹,也是可以有太多記憶的。也許,就是在這棵樹下,她曾經(jīng)無數(shù)次注目過他生活中的庸常,他曾經(jīng)在那里劈過柴,平整過庭院,也在樹下的窗前讀書,和她脈脈對視,執(zhí)手謔笑。

樹雖無言,人卻有情??!

當這一個春季來臨,她眼見著葉片兒一片一片鉆出了新芽,從鵝黃變成了翠綠,不經(jīng)意就是滿眼綠意,又一朵一朵開始綻放花朵,直到一樹錦繡。

往事悠悠,倏忽又是一年,思念的人還是沒有回來,堆積在心頭的憂傷和痛苦也隨花生發(fā),不可遏止。

人生生死死都離不開的便是莽莽蒼蒼的大自然,大自然的草木榮枯,也極易引發(fā)人心頭悲歡離合的共鳴。有時候,人與自然仿佛是血肉相連的母子,有著神秘而又溫柔的牽連,給你欣喜,給你沉靜,也給你撫慰,甚至風中的植物相互追逐的碎響,就似低低的母性的呢喃。

我想起屈原的那首《橘頌》,開頭的四句也很美:“后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币馑际钦f,你這天地間的嘉樹啊,生下來就適應當?shù)氐乃?,你的品質(zhì)堅定不移,一定要生長在南國。

這哪里是橘樹呢?這分明是屈子自己,一棵長在楚國的堅貞的嘉樹。只不過是借著橘樹來說出自己的志向罷了。

橘樹本無言,人心有所寄,人與樹,那么自然就合二為一。

十九首里的婦人站在花樹下,思念著她的夫君,花美樹美,人心卻是苦的,苦澀的思念和分離的痛苦,人與樹,看似是對立的,卻是脈脈有情的,是花樹引發(fā)了她的相思,這相思,雖憔悴難言,卻也有著凄楚之美。

人大多不能如秦觀詞里那樣的大度,兩情久長,必然就期待著朝朝暮暮的聚首,距離固然產(chǎn)生美,距離更滋生了痛苦與孤獨。

秦觀那樣說,也不過是無奈之言罷了,他又何嘗不是期待聚首的?

但實實在在有那么一個人,有那么一首詞,卻說聚不如別,快樂不如凄苦。

那是周邦彥和他的詞《少年游》。

周邦彥的詞類似于女孩家拿一根繡花針,左不過是一幅刺繡,長年累月也不過是內(nèi)容不同,形式如一罷了,他的詞也左不過是閨情、羈旅為多,后人評價說詞境不高,可是女孩家都會拿繡花針,繡出的內(nèi)容卻可以天壤之別,飛針走線之際,繡布上落下的不只是繡品,更是幾分靈巧、幾番靈思。

周邦彥的詞,是一顆七竅玲瓏心,繡出的是一番令人嘆為觀止的精巧細膩。

有時候,世間事就是這么神奇,閨情是屬于女孩家的,可寫閨情寫得最好的卻不一定是女孩家。

且來看他的這首《少年游》:

 

朝云漠漠散輕絲。樓閣澹春姿。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門外燕飛遲。

而今麗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不似當時,小樓沖雨,幽恨兩人知。

 

這首詞說的是一個逼仄的小樓上,朝云漠漠,細雨霏霏,春天的景色并不濃艷,一對相愛的人兒在此相會,云低雨密,雨越下越大,門外的花柳都被雨淋得一片狼藉,連燕子都拖著一身的濕毛,飛得特別吃力。

這樣的相會很難堪,加之詞中的“泣”、“啼”、“重”、“遲”,怕是兩個人相會時,也是淚不盡,執(zhí)手相看淚眼,無語凝噎吧,心情是沉重的,恨分別讓彼此身心交瘁。

下闕忽然一轉(zhuǎn),說他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同居了,自己是金屋藏嬌,風和日麗,桃花明艷,回想起當年,在小樓上冒雨相會,懷恨而別,竟然是“不似當時”。也就是說,今日的歡聚,比不上當時的緊張、凄苦、憔悴,因為兩個人的心里,都藏著愛的煎熬和痛楚,分開的是人,分不開的是兩顆相愛的心。

周邦彥想說的可能是愛的過程比結(jié)果更驚心動魄。

很喜歡周邦彥的感覺,這是個懂得愛,也投入地愛過的人的真心話,愛情,翻山越嶺、風雨跋涉也不辛苦,年輕的時候,誰沒曾為愛瘋狂過?

倒是后來,風輕、云淡,愛的狂熱慢慢平息,才驚覺,最美的愛的時光已不再。

還想起一個春天里的故事,是在一處農(nóng)家小院,也是一株開滿了花的樹下,有過一段美麗的邂逅和一段錯失的惆悵。

那時候,青衿葛袍、斯文俊逸的崔護去郊外踏青,感到口渴,便敲開了一戶農(nóng)家的門,門內(nèi),是一株盛開的桃花,開門的是一位如花的少女,人面桃花相映,讓崔護幾不能持,少女的清麗淳樸,宛如一縷清風,拂開了士子的心,讓他一見傾心。

崔護回去后,一直對她念念不忘。第二年春天,他迫不及待地去郊外尋他的舊夢,到了以后,他一直沒等到柴扉開處那個姑娘輕盈美麗的身影,心里頓覺無限惆悵,于是提筆寫下了《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p>

也許,每個人都曾經(jīng)有過這么一個美好的夢,夢醒來,只剩下惆悵。這感覺,說不出來,只能放在心里。

生命中,有些人,就是這樣不經(jīng)意地錯過了。

我很不喜歡這個故事的結(jié)尾,說過了幾天,崔護不甘心,又去尋,卻見姑娘的老父失聲痛哭,埋怨崔護不早點來,女兒因為對他相思成疾,已經(jīng)一病不起,剛剛斷氣。于是,崔護飛奔入室,撫尸痛哭,沒想到,這癡心的慟哭,卻讓姑娘起死回生,從此,和崔護舉案齊眉,紅袖添香了。

圓滿固然讓人喜歡,可是,世間事大抵是不得圓滿的,還不如讓崔護留著這份欲尋不得的惆悵。

這個編故事的人的心思就遠不及周邦彥了,惆悵,有時候比圓滿更美。一個俗套的才子佳人的結(jié)局,哪里抵得上人心深處,那些婉轉(zhuǎn)低回的遺憾和錯失更讓人震動?倘若唐玄宗在馬嵬坡前救下了楊貴妃,那么白居易的《長恨歌》還怎么寫呢?倘林妹妹真的嫁給了寶哥哥,那人世間還會有“一把辛酸淚”嗎?

那么,按照周邦彥的愛情觀,十九首里的這個女人雖然和丈夫分離,卻是痛并美麗著。

眼前是扶疏的枝葉,繁密的花,心里是深深的愛與哀愁,亂世里,多少丈夫拋妻別子,宦游京師,不能回來。多少妻子,望眼欲穿,忍受著相思苦楚。

春天的花開了,春光是如此短暫。人生,若不能在最美好的年華里相聚,在最美麗的季節(jié)里相守,也是最大的不圓滿了吧。奈何亂世里,前途不可料,尋尋覓覓,愈加迷茫,在這樣的失意和郁郁中,哪里還能夠想到不能和所愛相聚相守的遺憾呢?

末世的情緒,所帶來的不僅是男人在前途命運上的失落,更有生活和愛情上的疏忽和無力感。

不像盛世中,就連怨別,都只是閑情罷了,寫出來也是光艷照人的。

譬如王昌齡的《閨怨》:“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p>

這是盛世里的分別,一個精心打扮的閨中少婦,驚見陌頭春色,后悔了,不叫夫婿去覓封侯就好了。盛世里,封侯很重要,愛情也很重要,盛世里的人,心都是很大的,許多美好的東西都希望盡數(shù)擁有,不似末世,很多的美好都是不可期許的,幾乎都成奢望。

大唐是盛開的魏紫,開盡了自己的雍容與華麗,王昌齡作為“七絕圣手”,也該是大唐的一朵奇葩吧。

可惜,這也是個命不好的人,當官的時候一再遭貶,就連交個朋友,也常會給人帶來霉運。他聽說了當時著名的大詩人孟浩然,欲登門拜訪,彼時,孟浩然正患有疽病,就快痊愈了,他這一來,孟浩然一高興,陪他喝酒吃菜,多吃了點海鮮,竟然疽病復發(fā),一命嗚呼。他又想結(jié)識李白,可惜,遇到李白時,李白正遭貶夜郎。最后,自己一貶再貶,連龍標尉這樣的小官也沒能夠保住,回到亳州,遇到一個忌才的小人閭丘曉,竟為他所殺!

可就是這樣一個命運不佳的人,一出手,仍然是盛世的氣度,把一個少婦的相思寫得嬌俏可人,觸景生情,引發(fā)了相思,以致心中幽怨。

我們在讀詩的時候也替她可惜:這么好的春色,原該儷影雙雙,郎情妾意,同賞春色的,至于封侯,遲點再覓或者干脆不覓,又怎樣?盛世里該是除了封侯還有許多其他出路的。可是,讀到十九首里的哀怨,我們的心里不是遺憾,是憐惜,是無奈,亂世里,有多少夫婦能夠聚首于春光下,無憂無慮地觀花賞景呢?

怕手中的這枝故園的花,即使真的到了游宦的士子眼前,也只能是一聲嘆息罷了。誰不想回家呢?可是,怎能回家呢?一無所有地出來,再一無所有地回去嗎?帶回去滿腔的失意和迷茫嗎?

我妄自揣測,很多游宦京師的士子不愿意回家,大多可能并非是等待機會,有著強烈的進取之心,怕只是因為一年一年地蹉跎,一點一點地灰心,早已經(jīng)身心疲憊,醉生夢死,前程是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卻只能是年復一年地等待,再年復一年地蹉跎著。

家,不是不想回,不是不愿回,只是,回與不回都是寂寞,都是失意。還不如,一個人苦苦地支撐。

他們想不到,家中的女子,深受封建禮教的束縛,她們的生活圈子那么小,一切都是那么循規(guī)蹈矩,墨守成規(guī)。生活里,沒有變化沒有波瀾,可她們的心也是肉長的,愛情是她們唯一的氧氣,生活里缺少了愛情,她們無法呼吸,幾近窒息。

她們寧愿,那個失意的游宦的丈夫一無所有地回來。他回來,她的世界才會完整,才會有生機,才會化身為樹,在春光里,開出滿樹美麗的花。

她們不在乎男人們會不會封侯,她們只在乎能不能愛與相守。在蒼茫的亂世煙云里,她們的愿望被輕易地丟棄了。愛情,經(jīng)不起世事的盤剝,已經(jīng)所剩無幾。

其實,亂世不是由頭,即便是盛世,女人的愛情在男人那里也不過是零頭罷了,太多重要過愛情的事要做,只有女人正兒八經(jīng)地把它當作生命里的唯一,女人太癡了。

她隨手摘下的花兒里,藏著思念的煎熬和痛楚,藏著千回百轉(zhuǎn)的愛,藏著對遠方丈夫的擔憂和牽掛,她希望這枝花兒能夠到達丈夫的眼前,能夠打動丈夫的心,催促他早日歸來。

可是,她突然驚覺,雖然花的香氣四溢,已經(jīng)染得襟袖都香了,這一份混合著花香的女人的馨香,要如何才能送達呢?古代,天遙地遠,連通信都困難,更別說是寄一枝花兒了,怕還未寄達,就早已經(jīng)枯萎了。

她只能站在花樹下懷想,久久地、無言地,任花香在襟袖間游散,忘記了時間,忘記了身外的一切,沉入對丈夫的思念中。

“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這是多么無奈的事,美麗而深摯的情意,無法達到的無奈,憔悴難言的心懷,簡簡單單十個字,一個女子怔忪于花下的畫面便清晰而惹人憐惜了。也許,昔日花下,他們雙雙在庭院里,消磨過許多快樂的時光,他曾經(jīng)從樹上,輕輕摘下一朵香花,深情插入她的云鬢,兩個人相視一笑,相愛相守的庸常日子也便溢出了滿滿的幸福。

可是,現(xiàn)在的他在哪里呢?會遭遇怎樣的痛苦失意?會和她一樣地思念對方嗎?我們不知道這個女子在花下站立了多久,癡想了多久,一個女人,最美好的時光,是多么不愿意就這樣寂寞孤苦地蹉跎??!

枝頭的花開得正好,恰如她的容顏,可是,花兒能夠經(jīng)得住幾番風雨?容顏又能夠經(jīng)得過幾多歲月的消磨?。壳啻阂资?,紅顏易老。

今日花開正艷,他日零落枝頭,今日容光無限,他日淡了紅顏,誰會愛惜這剎那的芳華?

其實,愛惜的人還是有的,比如,白居易。

唐代官員蓄養(yǎng)家伎的風氣是很盛行的,這些家伎一般都能歌善舞、容貌出眾。當年的歧王,每到冬日手冷,都懶得叫人生個手爐,直接把手伸到漂亮的家伎懷里取暖。申王為了御寒,叫一群家伎密密地圍坐在旁邊,用來抵御寒氣,稱為伎圍。而有錢的大司空李升,吃飯的時候更是不用桌子,讓自己的家伎托著盤子站在旁邊,稱為肉臺盤。

白居易蓄養(yǎng)的家伎也不少,他有一首詩寫道:“菱角執(zhí)笙簧,谷兒抹琵琶。紅綃信手舞,紫綃隨意歌?!边@詩中的菱、谷、紅、紫就是四位美貌的家伎。而且,他還說:“十載春啼變鶯舌,三嫌老丑換蛾眉?!币馑际牵何覀兗业募壹?,三年多以后,我就嫌她們老了丑了,又會換一批新的,十年已經(jīng)換了三次了。

在白居易的家伎中,最著名的便是他晚年時候的家伎樊素和小蠻。就是他寫過的“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的兩個女子,樊素善歌,且長著一張櫻桃小嘴,小蠻善舞,纖腰不盈一握。這是他最寵愛的兩個家伎。白居易已經(jīng)是風燭殘年,可樊素和小蠻還是十八九歲的芳華,瀲滟嬌美。

可能是受了關盼盼一事的觸動吧,當時,他的好友張愔之妾關盼盼在張愔死后,矢志守節(jié),十年不下燕子樓,過著孤苦清寒的生活,白居易卻說她:若真有貞烈之心,何不索性殉夫?關盼盼在十天后絕食身亡,令白居易愧疚不已。

想到自己百年后,樊素和小蠻這樣的女子也難免孤苦無依,總不能叫她們?nèi)缁昙o,也為自己殉節(jié)吧?一念既生,便不忍再留她們在身邊,蹉跎了芳顏。

他先贈金遣走了小蠻,再送走樊素。樊素不愿離開白居易,白居易完全可以順水推舟,留個可心的人兒陪自己終老,可是,他花了數(shù)月時間,寫了很多詩來勸說樊素離開,后來從他的《別楊枝》“病與樂天相伴住,春隨樊子一時歸”中可以看出。樊素當年最喜歡唱的便是《別楊枝》了,看得出,樊素最終是走了。我愿意想象,樊素和小蠻也一定是找到了年貌相當?shù)暮笊辛伺似椒矃s溫暖的歸宿。

白居易的惜花之心實在很難得,他曾經(jīng)很喜歡宰相裴度的馬,裴度說,馬是可以給你的,拿你的小蠻交換吧。白居易當即拒絕了。

可以想見,樊素走后,白發(fā)蒼蒼的白居易,殘燈濁酒,是如何的落寞頹唐,但是,想到樊素和小蠻都會有自己的歸宿,不辜負紅顏如花,他的失落里也有寬慰吧!

這是人心深處的溫厚啊。沒有這份溫厚,哪有這份相惜?

但到底,那是一個盛世,盛世里的情感有發(fā)酵的沃土,開出艷麗的花,可是,十九首里的女子身后是一個亂世,太多的無常,誰還會在意花兒凋謝在枝頭,紅顏蹉跎成白發(fā)?只不過,是一個女子無力的獨自嗟嘆罷了,這嘆息的聲音,太過微弱,誰會聽見呢?怕她日夜思念的丈夫也是聽不到、聽不懂的。

“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jīng)時。”花兒原沒有什么稀奇,只是因為別離太久了,我的思念是如此深重罷了。

本來,癡立折花是為了解脫思念的,可是,相隔太遠,既不能“驛寄梅花”,也不能“魚傳尺素”,平添了一份苦惱,自己的相思懷念,更加無邊無際了,那遠行的良人啊,你能夠感受得到嗎?你愿意珍重這份相思情重,回來我身邊嗎?

誰都無法回答這個女子心底的呼喚,世事無常,聚也失意,散也失意。

漢末是一幅放得舊了的霜綃,掩不住發(fā)黃發(fā)暗的底色。

但等待與相思,還是能夠嗅得出花的芬芳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