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破繭成蝶,珍珠源自肉磨沙

游過生活六道彎 作者:包利民 著


破繭成蝶,珍珠源自肉磨沙

【魚兒提問】

什么樣的美好才是最值得珍惜,才是最長久的?什么樣的能力能獲得這種美好?珍珠是怎么產生的?人的蛻變與成功又是怎樣得到的?

前面提過,耐得住寂寞是一種能力,那么,耐得住痛苦,耐得住折磨,耐得住苦難也是一種能力,那并不是消極的承受,也不是無望的掙扎,而是一種堅持、一種堅忍。下面,讓我們來看看珍珠到底是怎樣產生的。

有一只蚌在水中暢游的時候,一粒沙子不經意進入它的體內。從此它的苦難便開始了,那粒沙子不斷砥礪著它的肉體,它在痛苦中掙扎著,終于有一天,那粒粗糙的沙子竟然變成了一顆晶瑩圓潤的珍珠。

我們的生命之中,總會有著讓我們疼痛的沙粒,在那份痛苦之中,你可曾會用忍耐與包容去對待?只有根植于苦難的美好才最值得珍惜,那些虛浮的美麗只是無根的云,瞬間飄散。

一個中學生朋友向我訴苦,說他簡直失去自我了,每天忙著學習,在校老師管,回家父母管,很少有自由的時候。特別是父母,對他恩威并施,使他有一種極大的壓力??粗啻旱拿婵咨铣錆M焦慮與無奈,我便給他講了一個我開作文班時的故事。

那堂課講的是想象作文中的聯(lián)想,我讓四個同學分別在紙上寫下他們隨意想的一個詞。紙條收上來后,四個詞分別是痛苦、孫悟空、父母、快樂。我讓同學們通過聯(lián)想把這四個詞組合進一篇作文里,很快,就有同學高高舉起手來。幾個同學說得都很好,聯(lián)想得也挺合理,但故事總是有些落了俗套,大多以孫悟空為主人公。后來,一個叫李云梅的女生的口頭作文讓我耳目一新。她講的故事大意是:她原本是快樂的,可漸漸長大以后,發(fā)現快樂的時光越來越少了。父母對她的學習管得越來越嚴,許多她想做的事都不能去做。她覺得自己就像被戴上了金箍的孫悟空,而那個金箍就是考學。她有時會很痛苦,不明白學習的代價難道就是要犧牲快樂嗎?而學習的真正意義是什么呢?

等李云梅講完,同學們都紛紛認同,說她的作文道出了所有學生的心聲。我問他們:“你們對西游記的故事都熟悉吧?”他們都點頭,我接著問:“孫悟空取經成功之后,除去了頭上的金箍,他是快樂的嗎?”大家又都點頭。我繼續(xù)問:“那么誰能說一說,如果孫悟空不戴上那個金箍,唐僧不總是念緊箍咒,他會怎么樣?”同學們一時議論紛紛,最后都說要是沒有那個金箍,孫悟空肯定還會闖禍,說不定還會被壓在大山之下飽受折磨。我微笑著說:“你們看,金箍把孫悟空束縛住,反而幫他取得了成功,成了佛的孫悟空一定比沒帶金箍的孫悟空更快樂!所以別抱怨父母和老師,如果我們給了你們一個放任的青少年時期,很可能以后的人生你們會充滿痛苦!”同學們聽了我的話,都陷入深思之中。

講完那段往事,我對這個苦惱的中學生說:“管束與壓力是一種困囿,也是一種動力,這些道理我想你們應該都明白。只是這個過程是痛苦的,可是世界上又有哪一種美麗背后不是痛苦地掙扎的呢?破繭成蝶的蛹,孕育珍珠的蚌,泥土中的種子,無不是在苦難中成就自己的輝煌?!?/p>

他的神情緩和了許多,抬頭去看墻上的一幅風景畫。畫中一座高山拔地而起,懸崖上一棵松樹斜斜地生長著。我心中又有所感,便對他說:“你看這生長在巖縫中的樹,比那些大地上恣意生長的樹更有生命力,更能迎風而立??伤敵鯊膸r石的重壓下長出來,也一定付出了許多艱辛與努力,因而它才能立于高山之巔!”

他站起來,用力看了一眼畫中的樹,目光堅定起來。他長舒了一口氣,說:“我懂了!”在他離去的時候,我告訴他:“那種掙扎不是消極的,因為有希望和夢想。把心放輕松些,那么掙扎的過程也就不會是痛的了!”

他大步出門,腳步堅定而有力。想想現在中學生的學習生活,想想他們的錦繡前程,便也不再感嘆,反而有了欣慰。給生命以掙扎的過程,人生才能破繭而出,才能破土而出,如蝶、種子,輕盈飛翔笑對藍天。也許,生活的真諦與生命的意義,正在于此。

是的,要想讓你的生命如珍珠般璀璨美好,就要能忍耐那粒沙的磨礪??傆幸惶欤橇I硶蔀橐活w珍珠,閃耀著生命中的輝煌。

【魚兒攻略】

每個人生命中的不同階段,都會有那么一粒沙子,讓人疲憊而折磨。棄掉那粒沙子,也許無痛,但注定平庸。而每個人的生活,也總有被桎梏、被困囿的時候,要想打破這種封鎖,就得靠不停的努力與忍耐。所以,暗淡與苦難并沒有什么好抱怨的,如果說有,就該抱怨我們的對待苦難的態(tài)度。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