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與朱棣文接觸過的人,都說,朱棣文是一位非常容易讓人接近的人。他不是有些人想像的大牌科學(xué)家,可能高得不可接近,他沒有一點架子;他很平易近人,很斯文,很隨和,很幽默,很開朗;與他在一起會使人感到很親切、很輕松、很愉快:他與一般人沒什么兩樣。
作者曾榮幸地與朱棣文夫婦有過幾次接觸。
2002年6月16日下午,應(yīng)朱棣文之邀,在清華大學(xué)紫光國際交流中心,作者第一次見到了這位仰慕已久的偉大科學(xué)家。
那次朱棣文是來清華大學(xué)參加“前沿科學(xué)國際研討會”的,研討會是清華大學(xué)為促進學(xué)術(shù)交流和基礎(chǔ)科學(xué)的發(fā)展而舉辦的。
100多位海外著名科學(xué)家和友好人士、40余位中國科學(xué)院及中國工程學(xué)院院士參加了這次研討會,他們中有14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和1位費爾茲獎獲得者。研討會的內(nèi)容包括理論物理、中微子、基因、激光、幾何學(xué)、艾滋病等。這么多世界頂尖級的科學(xué)家云集北京,是中國科學(xué)與世界科學(xué)交流的一件盛事,對中國基礎(chǔ)科學(xué)研究水平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6月17日下午,李嵐清副總理會見了前來參加“前沿科學(xué)國際研討會”的世界著名科學(xué)家。李嵐清副總理說,“中華民族正面臨著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最好的發(fā)展機遇??茖W(xué)發(fā)展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一個擁有最新科學(xué)知識、具有科學(xué)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民族,才能跟上世界發(fā)展的潮流”。
這次會面是朱棣文親自安排的,他通過秘書馮平女士告訴作者,6月16日他要到清華大學(xué)參加“前沿科學(xué)國際研討會”,其日程上已經(jīng)安排會晤作者,并通知作者要帶上翻譯。聽到這個消息,作者十分高興,但又總是懷疑這是否會成為現(xiàn)實,因為朱棣文不但享譽世界,而且工作非常繁忙,他甚至在旅途中也是寫寫畫畫,總是不停地在思考物理學(xué)方面的有關(guān)問題。對于與他的見面,作者始終是抱著半信半疑的態(tài)度。直到那天見到他了,作者才相信這是真的。
6月16日那天下午,作者如約來到清華大學(xué)紫光國際交流中心,在大廳前臺給朱棣文打了個電話。朱棣文告訴作者,他剛到賓館,稍微洗漱一下,15分鐘后就過來。當(dāng)作者與翻譯晏舟、李贏坐在寬敞明亮而又現(xiàn)代氣派的清華紫光國際交流中心的大廳中等候朱棣文教授的時候,只見前來參加“前沿科學(xué)國際研討會”的科學(xué)家已陸續(xù)來大廳報到,全是世界頂尖級的科學(xué)家。過了不一會兒,也就是15分鐘左右的樣子,這時作者看見朱棣文與夫人吉恩·朱來了,作者立即迎上前去用英文說:“您好,很高興見到你們?!敝扉ξ慕淌谝灿糜⑽膯柡蛘f:“您好,見到你們我也很高興?!庇捎谥扉ξ目梢月牰恍┲形模f得不太好,所以事先他再三叮囑作者要帶英文翻譯去。
作者與朱棣文夫婦坐在大廳一角的漂亮沙發(fā)上,朱棣文看上去要比他的實際年齡小一些,他身著白色襯衫,米色休閑褲,足登旅游鞋,面帶微笑,看上去是那樣謙和,那樣斯文,那樣質(zhì)樸,一點也沒有科學(xué)大師的架子,與普普通通的大學(xué)教授沒有兩樣。而他的夫人吉恩·朱,則是一個愛說愛笑的漂亮西方女子,她衣著也很質(zhì)樸。白色的絲綢長袖衫,掖在黑色的休閑褲中,一雙白色的休閑鞋襯托出她典雅的氣質(zhì)。她同樣微笑著向我們每一個人問好。
作者的緊張感一下子沒有了,彼此開始了愉快的交談。朱棣文首先想知道作者夫婦為什么要寫他,(此前,作者曾寫了一部《厚積薄發(fā)——朱棣文的科學(xué)風(fēng)采》一書,2001年由上??萍冀逃霭嫔绯霭?作者回答說:“您是一位偉大的科學(xué)家,您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這也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您的偉大成就、您的科學(xué)思想、您的人品令我們感動,我們認為有必要將您介紹給我們的同行和廣大的中國學(xué)子,發(fā)揚光大您的這種科學(xué)精神?!蓖ㄟ^翻譯,朱棣文笑了,那笑是一種理解、是一種贊同、是一種信賴,也是對《厚積薄發(fā)——朱棣文的科學(xué)風(fēng)采》這本書的肯定。當(dāng)朱棣文聽說作者將要重新修改這本書,并希望得到他及其家人的幫助與支持時,朱棣文爽快地答應(yīng)了作者的請求。他說:“我的媽媽會與你們聯(lián)系,會打電話與寫信給你們?!边@時,吉恩·朱插話說:“朱棣文的媽媽還會把朱棣文小時候的照片寄給你們”,說到這里,吉恩·朱還笑著將兩只手放到頭頂上扮小動物狀,大概是說朱棣文小時候很淘氣吧,引得朱棣文與大家哈哈大笑。大家彼此間那種融洽的氣氛,充溢著大廳中的這個角落,有些人還以為作者與朱棣文夫婦是老朋友呢,不少人都往這邊看。朱棣文要了作者家里詳細的住址及電話號碼,以方便今后的聯(lián)系。這時,朱棣文對作者說:“我媽媽會從美國給你們打電話的,你們不要從北京往美國打電話,那樣話費太貴,而美國往北京打電話較便宜?!边@么細微的事,科學(xué)大師朱棣文都考慮到了,實在令作者感動。朱棣文還就前沿科學(xué)、人才成長等問題與作者進行了交談。當(dāng)作者向朱棣文提起他此次研討會所提交的論文時,朱棣文連連用手指指他的腦袋說,“全在這里”。這使作者印證了朱棣文過去在其他地方演講時,極少用演講稿的新聞報道。朱棣文的記憶力與邏輯思維能力是驚人的。朱棣文的夫人吉恩·朱自豪地告訴作者,她以朱棣文為傲,并說朱棣文的媽媽生了三個優(yōu)秀的兒子。吉恩·朱也會講幾句中文,她說她非常喜歡中國文化。對于作者送給她的中國京劇臉譜,她連連用英文說,“太漂亮了,太漂亮了,我很喜歡”。作者對朱棣文說,希望他有時間到北京交通大學(xué)來講學(xué),朱棣文聽后非常高興地接受了邀請。他連連說:“可以,可以,但我這次沒有時間了,下次來有機會我一定去。”
作者曹慧與朱棣文夫人吉恩·朱攝于清華大學(xué)紫光國際交流中心(李贏攝)
彼此的交談不知不覺地進行了一個多小時,雙方談話的內(nèi)容很廣泛。但平常以秒來利用時間的朱棣文仍然興致很高,一點沒有要走的意思,而且張羅著與作者及翻譯照相,那平易近人的形象令人終生難忘。作者雖然仍有許多問題要請教他,卻怕耽誤了科學(xué)大師的寶貴時間,況且朱棣文夫婦又剛剛下飛機不久,所以不好意思繼續(xù)與他交談了,心中雖然是那樣依依不舍,也只好主動告辭。辭行前,作者請朱棣文為全國青少年朋友寫幾句話,他很愉快地接受了,并問:“是針對哪方面的?是否是針對全國青年學(xué)子的?”作者答:“是,是你對中國青年學(xué)子的期望。”朱棣文說:“這要讓我想一想,你們明天再到清華紫光國際交流中心的前臺來取吧,因為明天下午我可能沒有時間?!?第二天下午李嵐清副總理在中南海接見了與會的世界著名科學(xué)家。)科學(xué)大師的嚴謹作風(fēng)由此可見一斑。
6月17日下午,當(dāng)作者按時來到清華大學(xué)紫光國際交流中心時,朱棣文對全國青年學(xué)子寫下了如下期望:“致中國的青年學(xué)子:做學(xué)問是一種崇高的事業(yè),選擇一個能夠令你振奮的研究領(lǐng)域,并為之付出你所有的激情和勇氣?!?/p>
這次見面之后,朱棣文邀請作者到美國訪問。
經(jīng)過雙方的努力,終于實現(xiàn)了這次訪問。2004年5月1日作者從北京赴美國舊金山等地,對朱棣文進行了專訪。
北京時間5月2日,作者乘坐的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的民航班機準時降落在美國的舊金山國際機場,順利地辦好了出關(guān)手續(xù),取出了行李,推著車向出口走去。這時,朱棣文的行政秘書馮平女士早已在機場迎候。馮平個子不高,是一位氣質(zhì)高雅的知識女性,白皙的皮膚,臉上架著一副金絲眼鏡。她足登旅游鞋,身穿一件藍紅相間的T恤,下著藍色的牛仔褲,渾身透著朝氣。一見面,她就快人快語地說:“你們的訪問提綱我已對朱棣文說了,你們到時可以隨便向Steven提問,他沒有一點架子,很隨和,我們經(jīng)常與他開玩笑,他講話也常常是信口開河,沒有顧忌。”她的一席話,頓時使作者夫婦對這次訪問信心百倍。她還告訴作者,“朱教授要在第二天晚上請你們到家里做客”。這使作者感到既意外,又興奮。要知道在美國,一般美國人家庭是不愿意讓外人到自己家的,他們很注重隱私,而朱棣文卻對馮平說,“讓他們到我家來,這樣對他們的工作很好?!?/p>
2002年6月16日,作者李劍君與朱棣文夫婦攝于清華大學(xué)紫光國際交流中心(李贏攝)
朱棣文將作者安排住在離斯坦福大學(xué)只有一路之隔的校園旅館,這是一座環(huán)形的兩層樓建筑,中間是花園和游泳池。打開房間的窗子,越過窗外高高的棕櫚樹,對面就是斯坦福大學(xué)校園。旅館門口就有直接去斯坦福校園里的A-line校車,作者每天都是搭乘這條線路的車去斯坦福大學(xué)。
美國時間5月2日,星期天。熱情的馮平女士親自開車帶作者參觀了斯坦福大學(xué)。當(dāng)作者站在斯坦福大學(xué)的胡佛塔上俯視斯坦福大學(xué)時,美麗的斯坦福大學(xué)校園立刻映入眼簾,一覽無余:學(xué)校的正門口是一條寬闊的棕櫚大道,它長幾百米,兩邊是挺拔的棕櫚樹,從學(xué)校門口一直延伸到學(xué)校的中心大草坪。中心大草坪是斯坦福大學(xué)最大的草坪,它呈盆形,里面點綴著奇花異草。正值公休日,很多人躺在草坪上進行日光浴。整個校園綠草如茵,各種大樹枝繁葉茂,一座座樣式各異的教學(xué)樓、實驗室、辦公樓、圖書館等建筑,錯落有致地掩映在花叢與綠樹中間。
美國時間5月2日晚上6時許,馮平夫婦開車來接作者去朱棣文教授家。馮平的先生也是斯坦福大學(xué)的終身教授,他溫文爾雅,很是和善。朱棣文的家離斯坦福大學(xué)不遠,平時他都是騎一輛舊的自行車上班的。汽車在林蔭路上行駛,不寬的馬路兩邊都是草坪,一直延伸到房屋跟前。一排排磚紅色的木質(zhì)結(jié)構(gòu)房屋掩映在碧綠的樹叢中,這片區(qū)域大多住的是斯坦福大學(xué)的教職員,朱棣文的家就坐落在這片寧靜的小區(qū)內(nèi)。當(dāng)車子快到朱棣文家門口時,遠遠看見朱棣文早已笑容滿面地等候在那里,他上著淺色格子短袖衫,下著一條深藍色休閑褲,迎上前與大家握手,好像迎接貴賓似的,他高興地連說“歡迎,歡迎,再次見到你們非常高興……”馮平的先生很高興地拿起相機,拍下了朱棣文與作者在其家門口的合影。
朱棣文將作者一行迎到屋中,此時朱棣文的夫人吉恩正在為大家準備晚餐,她邊忙邊說:“Welcome, welcome!”為了這次晚餐,吉恩準備了整整兩天。金發(fā)碧眼的吉恩女士是英國威爾士人,她畢業(yè)于牛津大學(xué)物理系,是哈佛大學(xué)物理學(xué)博士,曾任斯坦福大學(xué)招生辦主任、校長助理。那天,他們夫婦親自下廚,為作者準備了豐盛的晚餐,使作者感到主人的熱情好客及平易近人。沒有過多的寒暄,一進門朱棣文與夫人就拿出各種名酒及飲料,這些酒都是朱棣文從國外買回來的名酒。朱棣文問每個人需要什么,親自為兩位女賓一人倒了一杯法國葡萄酒,為兩位男賓斟上滿滿的粉色水果飲料,他與夫人都是白葡萄酒。
來之前,朱棣文的秘書曾對作者說:“朱教授家很一般,不像國內(nèi)有些人把家裝修得像宮殿似的豪華?!敝扉ξ牡募掖_實很簡樸,他的家居就是在北京也算是很普通的了,只不過他的房子比我們一般教師的寬敞些。這是一棟二層樓的木質(zhì)結(jié)構(gòu)的房子,樓下是客廳、廚房與餐廳。樓上三間,一間是書房,兩間是臥房。拾階而上,從正門進去,正對的是一條不長的過道,過道右邊通向客廳。順著過道再往前走,右邊是廚房,廚房邊上是一間較大的餐廳,完全是西式的。廚房中間是一個長方形的桌子,桌子上方的天花板上吊著一個木質(zhì)的方格架子,與桌子一樣寬大,架子上掛的都是不銹鋼鏟子、勺子、鍋子之類的物品,一點油漬也沒有,處處透出女主人的干凈與利索。在過道頂頭的拐角處,右手邊有樓梯直通樓上,而左手邊有一間小餐廳,小餐廳門直通他家的小花園。
2004年5月2日,朱棣文在其舊金山家中向作者介紹他家廚房的有關(guān)廚具(曹慧攝)
朱棣文及夫人提議大家端上自己的飲料,先到他們家的小花園里坐坐,足見他們對訪客的重視。朱棣文家的小花園不大,園內(nèi)有一小水池,是調(diào)節(jié)空氣用的,園里種著一些作者叫不上名字的花草樹木,整潔而又幽靜。一張圓形的乳白色桌子擺放在花園的中央,圓桌四周放著六把椅子。我們用眼神仔細找尋,園中沒有連美國普通人家也常有的游泳池。主客邊喝邊談,朱棣文及夫人不時地為每個人添加飲料,送上果仁,花園里洋溢著歡聲笑語。
2004年5月2日,作者在朱棣文舊金山家小花園,與朱棣文夫婦親切交談
自左至右:朱棣文秘書馮平、朱棣文、朱棣文夫人、馮平的先生、作者李劍君(曹慧攝)
天色將晚,暮色開始降臨。這時,吉恩客氣地提議大家進屋用餐,于是大家端著自己的杯子走進了餐廳。餐桌上的白色蠟燭燃著橘黃色的小火苗苖,雕刻精致的白色玻璃花瓶插滿鮮花,餐廳內(nèi)播放著古典輕音樂,氣氛溫馨而輕松。餐廳坐六個人正好,吉恩安排每個人的座位,一張長方形的深棕色木質(zhì)餐桌,朱棣文與夫人分坐在兩頭,兩位女賓依次坐在朱棣文的兩邊,而兩位男賓分別坐在吉恩的兩邊。餐桌上每個人面前都擺著盤子、刀叉和餐巾。柔和的燭光下,朱棣文及夫人為大家輪流上菜、斟酒,每上一道菜必換一次盤子,一道又一道精美的菜品體現(xiàn)了主人對這次晚餐的精心準備。朱棣文邊為作者夫婦上菜,邊輕聲問“夠不夠,夠不夠”,那樣細微、周到,如同在對待自己的家人一樣。這樣一位成就卓著的人,這樣一位享譽世界的人,能這樣對待我們這樣的普通國內(nèi)來客,令作者非常感動。
第一道上的是烤三紋魚、面包和清拌竹筍等青菜。在美國,只有款待貴客才會上這道菜。那三紋魚呈淺橘黃色,看起來讓人很有食欲。第二道上的是烤牛排、烤面包等。朱棣文還給每人送上了黃油及果醬。第三道上的是蔬菜沙拉,有生菜等各種菜蔬,還有又青又綠的筍,據(jù)說這種筍在美國價格不菲。第四道上的是精美的點心,上面有一層酸酸的像蛋黃樣的東西,很好吃。第五道上的是新鮮的水果,朱棣文夫婦都是事先給做了加工的,所以客人不需要自己去做剝皮之類的瑣事,免得弄得手上粘粘的很不自在,主人的這種體貼備至使我們很感動。水果有哈密瓜、荔枝、草莓、葡萄、楊梅等,五顏六色,既好看,又好吃。朱棣文不停地為每個人添加各種食物,邊加邊問“夠不夠”。世界級的物理大師親自為這些普普通通的人斟酒、布菜,使作者心情萬分激動。說句真話,至今作者怎么也回味不出那天晚上那菜、那酒的味道,但朱棣文夫婦的真誠與熱情卻讓作者夫婦怎么也忘不了。據(jù)說,吉恩為了這頓晚餐,準備了好幾天,所有食物都是她親手制作的。
2004年5月2日,作者夫婦與朱棣文夫婦攝于朱棣文舊金山家(馮平攝)
席間,朱棣文說,前幾天他剛剛到兩所中學(xué)給中學(xué)生作報告,所以時間很緊張。馮平女士問他:“你一個諾貝爾獎得主給中學(xué)生作報告有什么意義?”朱棣文滿懷深情地說:“這是今后可以上天堂的事?!敝扉ξ倪@種大牌教授還給中學(xué)生作報告,其對青少年及科學(xué)事業(yè)的那種責(zé)任感由此可見一斑。發(fā)展科教事業(yè)由娃娃做起,朱棣文是認認真真地去做了,他做得那樣由衷,沒有人讓他去這樣做,也沒有一句口號教導(dǎo)他要這樣做。那種知識分子、科學(xué)家的社會責(zé)任感,由這種珍貴的責(zé)任感浸潤出的信念,使他很自然地去做這件事。
2004年5月2日,作者在朱棣文舊金山家中做客,朱棣文為大家上點心(曹慧攝)
2004年5月2日,作者在朱棣文舊金山家中做客(曹慧攝)
2004年5月2日,朱棣文在其舊金山家中宴請作者,作者與朱棣文夫人愉快交談(曹慧攝)
席間,吉恩坦率地對作者說,她與朱棣文都是再婚,他們都有各自的子女。吉恩與前夫的一兒一女都已成家。吉恩講了這樣一件事,令在座的每個人大笑。她說她上小學(xué)的孫子,課本上有介紹朱棣文的文章和照片。有一次上課時,吉恩的小孫子指著課本上的朱棣文像對老師說:“我認識這個人。”老師簡直不相信小孩子的話,連說“這不可能,這不可能”。吉恩邊講邊哈哈大笑。吉恩告訴作者,朱棣文對她的小孫子及子女也很好。
吃過晚飯,當(dāng)筆者將送給朱棣文及吉恩的禮物拿出來,并將送給朱棣文的一枚瑪瑙小老鼠掛在他的脖子上時,朱棣文連說“謝謝,謝謝”,朱棣文知道他自己是屬鼠的。當(dāng)作者將送給吉恩的一件杭州絲綢衫及一把精致的小泥壺等禮物送給吉恩時,她頓時高興得像個孩子似的用英文不斷地說:“Thank you!Wonderful!Thank you!Wonderful!”,并馬上穿上這件以寶石藍為底色,上面印有淡粉色、淡紅色間白色及淡黃色的大牡丹花的絲綢衫,轉(zhuǎn)了一圈又一圈,還不停地問朱棣文:“你看!好看嗎,好看嗎?”朱棣文贊美說,“Beautiful, beautiful!”吉恩高興得立即坐在朱棣文身邊要與作者夫婦照相。真是西方人的性格,開朗、活潑,不像中國人那樣含蓄、客套。朱棣文立即拿起小泥壺,將它擺在一個柜子上面,那里已有六、七把款式各異的小泥壺,看來吉恩真的是喜歡收集小泥壺。看到吉恩高興,朱棣文也更加高興,他圍著吉恩身邊看看這個看看那個,還不時地拍拍吉恩的腦袋,伉儷情深溢于言表。
這時,朱棣文又請大家到他的書房去看看他的諾貝爾獎狀。我們聽了之后非常高興,這也是我們事先沒有想到的。大家沿樓梯而上,書房在二樓,這里還有兩間臥室,但臥室的房門緊掩著,一般美國人的臥室是不讓別人參觀的。樓梯的拐角處,掛著朱棣文三兄弟小時的照片及朱棣文獲獎時三兄弟在瑞典的合影。這是一間不大的、再普通不過的書房了,里面擺放著兩張電腦桌,朱棣文與吉恩一人一臺電腦,各占一面墻,互不干擾。書房四面的墻上掛滿了世界上各個機構(gòu)發(fā)給朱棣文的獎狀、證書、聘書,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xué)獎獎狀就掛在其中,中國科學(xué)院發(fā)給他的院士聘書也掛在這里。作者在這里拍了不少照片,就是想讓它成為心中永遠的留念。大家看著,談著,拍照著,戀戀不舍,直到吉恩在樓下喊大家去喝茶,才下樓。
2004年5月2日,在朱棣文舊金山家中,作者將北京交通大學(xué)旗標等禮物送給朱棣文(曹慧攝)
2004年5月2日,在朱棣文舊金山家中,作者將北京交通大學(xué)2003年第5期學(xué)報贈給朱棣文。此期學(xué)報上,北京交通大學(xué)有關(guān)人員翻譯了朱棣文送給李劍君的諾貝爾演講詞“中性粒子的控制”(曹慧攝)
2004年5月2日,作者與馮平、朱棣文夫婦攝于朱棣文舊金山家中(李劍君攝)
2004年5月2日,作者在朱棣文書房,墻上掛滿了朱棣文獲獎獎狀(曹慧攝)
樓下的客廳也不算大,墻壁上掛著各式藝術(shù)畫,客廳中擺放著各種藝術(shù)品,其中以中式的居多,據(jù)說吉恩很喜歡中國文化。一張長沙發(fā),一張茶幾的兩邊是兩張單人皮沙發(fā),客廳里就是這樣幾件家具。吉恩還告訴作者一件趣事:那是2004年11月,她隨朱棣文去中國西安。有一天她向一個小販買兵馬俑,討價還價時,她指著朱棣文對小販說,“這是諾貝爾獎獲得者”,那小販馬上說,“那你們不用給錢了”……吉恩邊笑邊說這趣事,她說中國的小販也知道諾貝爾獎,好了不起??蛷d里不時傳出歡聲笑語,那天晚上,朱棣文夫婦很高興,滿臉洋溢著笑容。大家從晚上7時許,一直談到夜里近11時,朱棣文全然不顧自己第二天還有課。在馮平的提醒下,大家只好戀戀不舍地相互道別,朱棣文夫婦將作者送出屋,目送車子離去。
在斯坦福大學(xué),作者夫婦受到了朱棣文的熱情接待,他對這次的訪問做了周到細致的安排,每天的日程都安排得很緊湊。作者夫婦每天睡得很晚,卻經(jīng)常是凌晨三四點鐘就起床準備又一天的訪問。
這是一段難忘的聚會,朱棣文渾厚、親切的男中音,吉恩開朗的笑聲,將是作者夫婦心中永遠珍貴的回憶。
朱棣文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還是請大家看看下面的故事吧。
2004年5月2日,作者與朱棣文夫人及秘書攝于朱棣文舊金山家(李劍君攝)
- 摘自《新清華》, 2002-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