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曹劌論戰(zhàn)

中國最美的100傳世散文 作者:圖說天下國學書院系列編委會 編


古代卷

曹劌論戰(zhàn)

⊙《左傳》

書 傳

《左傳》,原名《左氏春秋》,中國第一部敘事詳明的編年體歷史著作,作者魯太史左丘明?!蹲髠鳌废到y(tǒng)記述了春秋時代各國的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歷史情況,有著很高的史料價值。它也是一部優(yōu)秀的歷史散文,筆法細膩,人物形象鮮明、生動,讀來瑯瑯上口。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姟枺骸昂我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遍,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弗敢加也,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神弗福也?!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玻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p>

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饼R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彼熘瘕R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p>

┃精譯┃

在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的軍隊攻打魯國,魯莊公準備迎戰(zhàn)。曹劌請求覲見魯莊公。他的同鄉(xiāng)對他說:“有權位的人自會謀劃這件事,你又何必參與呢?”曹劌說:“有權位的人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庇谑侨雽m覲見魯莊公。曹劌問魯莊公:“您憑借什么同齊國打仗?”魯莊公說:“衣食這類用來安生的東西,我不敢獨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給別人?!辈軇セ卮鹫f:“這些小恩小惠不能普及百姓,百姓是不會聽從您的。”魯莊公說:“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類的東西,我不敢夸大虛報數目,一定用誠實的態(tài)度對待神?!辈軇セ卮鹫f:“這只是小小的信用,還不能使神信任您,神是不會保佑您的。”魯莊公說:“對于大大小小的訴訟案件,我雖不能一一詳加清察,但一定盡心盡力來處理?!辈軇セ卮鹫f:“這是忠于職守之類的行為,可以憑這個打一仗。作戰(zhàn)時請讓我跟從您去?!?/p>

魯莊公和曹劌同乘一輛戰(zhàn)車,在長勺和齊軍交戰(zhàn)。一開始,魯莊公就要擊鼓進軍,曹劌說:“還不行?!饼R國人擊了三通戰(zhàn)鼓之后,曹劌說:“可以了?!饼R軍大敗。魯莊公又要下令驅車追擊齊軍,曹劌說:“還不行。他下車仔細察看了齊軍戰(zhàn)車留下的痕跡,又登上車前橫木瞭望齊軍撤退的情形,這才說:“可以了?!庇谑亲窊酏R軍。

alt

戰(zhàn)爭勝利后,魯莊公問他取勝的原因。曹劌回答說:“打仗,靠的是勇氣。第一次擂鼓,士氣振作;第二次擂鼓,勇氣就減弱了;第三次擂鼓,士氣已經消耗完了。敵方沒有士氣了,而我方士氣正旺盛,所以戰(zhàn)勝了敵人。大國的行動是難以捉摸的,害怕他們有埋伏。我看到他們的車轍混亂,又望見他們的戰(zhàn)旗倒下去了,確實是敗退的樣子,所以才決定追擊他們?!?/p>

alt

┃賞析┃

本文選自《莊公十年》,記敘了魯莊公十年(前684)齊魯兩國交戰(zhàn)于長勺的經過。本文先是通過曹劌與魯莊公的對話,強調“取信于民”是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首要條件;接著簡述曹劌指揮魯軍進行反追擊,取得勝利的過程,顯示出曹劌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最后通過自己的分析,突出曹劌知己知彼,善于把握戰(zhàn)機,謹慎而又果斷的戰(zhàn)術思想。全文詳略得當,重點突出,人物對話準確生動,文字簡練,可謂一字千金,是《左傳》中膾炙人口的名篇。

宮之奇諫假道

⊙《左傳》

晉侯復假道于虞以伐虢。

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啟,寇不可玩。一之謂甚,其可再乎?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p>

公曰:“晉,吾宗也,豈害我哉?”對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從,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為文王卿士,勛在王室,藏于盟府。將虢是滅,何愛于虞!且虞能親于桓、莊乎?其愛之也?桓、莊之族何罪,而以為戮,不唯逼乎?親以寵逼,猶尚害之,況以國乎?”

公曰:“吾享祀豐,神必據我?!睂υ唬骸俺悸勚?,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故《周書》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衷唬骸癫灰孜?,惟德繄物?!缡牵瑒t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馮依,將在德矣。若晉取虞,而明德以薦馨香,神其吐之乎?”弗聽,許晉使。宮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臘矣。在此行也,晉不更舉矣。”

冬,十二月丙子朔,晉滅虢,虢公奔京師。師還,館于虞,遂襲虞,滅之。執(zhí)虞公,及其大夫井伯,從媵秦穆姬。而修虞祀,且歸其職貢于王。故書曰:“晉人執(zhí)虞公?!弊镉?,言易也。

┃精譯┃

晉侯又一次向虞國借路以攻打虢國。

宮之奇規(guī)勸虞公說:“虢國是咱們虞國的屏障。虢國滅亡了,虞國必定會跟著滅亡。我們不能助長晉國的貪心,也不能對敵人疏忽大意。我們借給晉國一次路已經很過分了,怎么可以再來第二次?俗話說:‘臉頰與牙床互相依靠,嘴唇缺了牙齒便會寒冷’,說的正是虞國和虢國這種情形啊?!?/p>

虞公說:“晉國是我們的同宗,它怎么會傷害我們呢?”宮之奇回答說:“當年的太伯和虞仲都是太王的兒子,太伯不聽從父命,所以沒有繼承王位。虢仲、虢叔都是王季的兒子,又都做過周文王的執(zhí)政大臣,對王室是有功勞的。因功受封的典策,至今還藏在盟府里?,F在晉國既然連虢國都想滅掉,又怎么會愛惜虞國呢?再說,它對虞國還能比對桓、莊的后代更親近嗎?會愛惜他們嗎?桓、莊的后代有什么罪?晉獻公把他們都殺了。這還不是因為他們對晉侯構成了威脅嗎?親族之間由于權勢的威脅,尚且加以殺戮,何況是一個國家呢?”

alt

虞公說:“我進行祭祀之時祭品豐盛清潔,神一定會保佑我。”宮之奇回答說:“我聽說,鬼神是不隨便親近某人的,而只保佑有德行的人。所以《周書》里說:‘上天對于人不分親疏,只保佑有德行的人?!终f:‘黍稷不算芳香,只有美德才芳香?!终f:‘人們的祭品并沒有改變,但是只有有德行的人的祭品鬼神才會享用?!绱丝磥?,國君沒有德行,百姓就不服從,神靈也不享用他的祭品。神靈所依據的就在于人的德行了。如果晉國滅掉了虞國,而崇尚德行并以芳香的祭品奉獻給神靈,神靈難道會吐出來嗎?”虞公不聽從宮之奇的勸阻,答應了晉國使者借路的要求。宮之奇帶著全族的人離開了虞國,說:“虞國來不及進行歲終祭祀了。晉國只需這一次行動就可以滅掉虞國,不必再出兵了?!?/p>

alt

冬天,十二月初一那天,晉國滅掉虢國,虢公逃到東周的都城。晉軍回師途中,駐扎在虞國,突然乘機發(fā)動進攻,滅掉了虞國。捉住了虞公和他的大夫井伯,把井伯作為秦穆姬的陪嫁隨從。然并且把虞國的貢物仍歸于周天子。所以《春秋》中記載說:“晉國人捉住了虞公?!边@歸罪于虞公,并且說事情進行得很容易。

┃賞析┃

晉獻公年間,晉國勢力逐漸強大,獻公的擴張野心也隨之膨脹。僖公五年(前655)晉國向虞國借道攻打虢國,是要趁虞國沒有防備而一舉兩得,即先吃掉虢國,再消滅虞國。具有遠見卓識的虞國大夫宮之奇,早就看清了晉國的野心。他力諫虞公,深刻地分析了晉、虞、虢三國的關系,并回顧歷史,引經據典有力地駁斥了虞公對宗族關系和神權的迷信,指出當時國家之間、宗族內部在根本上是一種赤裸裸的利益關系。存亡的關鍵在人不在神,應該實行德政,否則民不和則神不享??墒怯莨宦牐罱K落得了被活捉的可悲下場。

文章開頭只用“晉侯復假道于虞以伐虢”一句點明事件的起因及背景,接著便通過人物對話來揭示主題,語言簡潔有力,多用比喻句和反問句。如用“輔車相依,唇亡齒寒”比喻虞、虢的利害關系,十分貼切、生動,極具說服力。最后用幾十字交代結局。并對所謂“春秋筆法”的“微言大義”作出了解釋。

alt

蹇叔哭師

⊙《左傳》

杞子自鄭使告于秦曰:“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穆公訪諸蹇叔。蹇叔曰:“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師之所為,鄭必知之。勤而無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誰不知?”

公辭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師于東門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公使謂之曰:“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與師,哭而送之,曰:“晉人御師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雨也。必死是間,余收爾骨焉。”秦師遂東。

┃精譯┃

杞子從鄭國派人報告秦穆公說:“鄭國人叫我掌管都城北門的鑰匙。假若秘密發(fā)兵來此,鄭國可以攻取?!鼻啬鹿蝈渴逭髑笠庖?。蹇叔回答說:“興師動眾,使士兵勞累而去襲擊遠方的國家,這是我從來沒聽說過的。軍隊勞累,力氣衰竭,遠方的鄭國也早有準備,這樣做恐怕不行吧。況且我軍的行動,鄭國必然知道。辛辛苦苦卻毫無結果,士兵必然產生反叛心理。而且行軍千里,誰會不知道我們的舉動呢?”

穆公不聽他的勸告。召集孟明、西乞、白乙三員大將,派他們帶領軍隊從東門外出發(fā)。蹇叔哭著送他們,說:“孟明啊,我看到這支軍隊出去,再也看不到它回來了?!蹦鹿扇藢﹀渴逭f:“你知道什么!如果你六十歲就死了的話,現在墳墓上的樹木都有兩手合抱那么粗了!”

蹇叔的兒子也參加了這支出征的隊伍,蹇叔哭著送他,說:“晉國人一定會在崤山一帶狙擊我軍。那里有兩座大山:南面的稱南陵,是夏朝帝王皋的墳墓;北面的稱北陵,是周文王躲避風雨的地方。你一定會死在那里,我會到那里去收拾你的尸骨。”秦軍于是向東進發(fā)。

┃賞析┃

這是著名戰(zhàn)役“殽之戰(zhàn)”之前的一個插曲,描述出蹇叔悲憤難抑又無可奈何的心情。語言簡潔,生動傳神,體現了《左傳》擅長用對話來刻畫人物形象的特點。

alt

召公諫厲王止謗

⊙《國語》

書 傳

《國語》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國別體史書,分記周、魯、齊、晉、鄭、楚、吳、越八國的史實。起于周穆王十二年,下迄智伯之亡,歷時537年(前990~前453)。此書主要是記言,故稱《國語》。作者已不可考。


厲王虐,國人謗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wèi)巫,使監(jiān)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闭俟唬骸笆钦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獻詩,瞽獻曲,史獻書,師箴,瞍賦,矇誦,百工諫,庶人傳語,近臣盡規(guī),親戚補察,瞽、史教誨,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于是乎出;猶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敗于是乎興。行善而備敗,其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夫民慮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與能幾何?”

王不聽,于是國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精 譯┃

周厲王暴虐無道,國都里的人都在指責他。召公告訴厲王說:“百姓不能忍受你的政令啦!”厲王很惱怒,找到一個衛(wèi)國的巫師,叫他去監(jiān)視那些指責自己的人。只要衛(wèi)巫來報告,厲王就把被告發(fā)的人殺掉。住在國都里的人都不敢說話了,在路上相遇也只能用眼色互相示意。

周厲王很得意,告訴召公說:“我能制止老百姓對我的指責啦,他們再也不敢吭聲了。”召公回答說:“你這樣做只是堵住了人們的嘴??墒嵌伦±习傩盏淖?,比堵截江河的水還要困難呢。河道堵塞就會造成決口,傷害的人一定很多。堵住老百姓的口,后果也是一樣。因而,治水者只能排除水道的堵塞而加以疏通,治民者只能善于開導人民而讓他們說話。所以君王處理政事,讓公卿以至列士進獻諷喻詩,樂師進獻民間樂曲,史官進獻史書典籍,少師誦讀箴言,無眸子的盲人吟詠詩篇,有眸子的盲人誦讀諷諫之言,掌管營建事務的各種工匠藝人紛紛進諫,平民則將自己的意見輾轉上傳給君王,近侍之臣盡規(guī)勸之責,宗室姻親都能補其過失、察其是非,樂師和史官施行教誨,元老重臣們經常加以勸誡,然后由君王斟酌取舍,這樣,國家的政事施行起來才不違背情理。老百姓有口,就像大地有高山大河一樣,財富、器物才從這里生產出來;又像高原和低地都有平坦肥沃的良田一樣,衣服食物才能從這里產生。人們用嘴巴發(fā)表議論,政事的成敗得失才能顯露出來。施行人們贊成的好的政令,防備失誤的政令出現,這才是豐富人們衣食財富的辦法。人們心中所想通過嘴巴表達出來,他們考慮成熟了,就會自然流露出來,怎么可以堵塞呢?如果硬是堵住老百姓的嘴,那么能夠提供幫助的人還能有多少呢?”

周厲王不聽,于是國都里的人都不敢公開發(fā)表言論指斥他。過了三年,人們終于把他驅逐到彘地去了。

alt

┃賞 析┃

本文選自《國語·周語上》。西周末年,厲王暴虐,阻塞言路,監(jiān)視并屠殺敢于指斥他的國人,造成了“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的恐怖局面與嚴峻形勢。召公對他苦心勸諫,仍不見納,最后周厲王終于被國人放逐到彘地去了。對人民群眾,是讓他們暢所欲言,直言得失,然后虛心聽取,還是采取高壓政策,堵塞言路,是事關國家興亡的大事。兩千年前的政治家對此已經有很清楚的認識了,“召公諫厲王止謗”就是很好的例子。本篇文章重點選錄了召公進諫的一段言辭,敘事詳明,說理生動?!胺烂裰冢跤诜来ā钡谋扔?,十分貼切,也十分深刻。

勸 學(節(jié)選)

⊙戰(zhàn)國·趙·荀況

作者小傳

荀況(約前313~前238),即荀子,戰(zhàn)國后期趙國人。荀子尊王道,也主張武力;主張用禮治兼法治來進行統(tǒng)治;在“法先王”的同時,又主張因時制宜,即“法后王”。他還提出了人定勝天,萬物都循著自然規(guī)律運行變化等樸素唯物主義觀點。他的文章善長說理,組織嚴密,分析精辟,風格樸實、深厚。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alt

┃精譯┃

君子說:學習不可以停止。染料靛青是從藍草中提煉取得的,但比藍草更青;冰是水凝結成的,可是比水更寒冷。木材本是筆直地與墨線相合的,用火熏烤它而制作成車輪,它的曲度就與圓規(guī)相合。即使把它曬干也不再挺直,這是因為火的熏烤使它變成這樣的。所以木材經墨線量過,就能取直;金屬在磨刀石上磨過,就會鋒利;君子廣泛學習,每天對自己進行多次檢查反省,就智慧明達,行為也不會有過錯了。

我曾經整天地思考,卻不如片刻的學習有收獲;我曾經踮起腳跟遠望,卻不如登上高處看得遠。登上高處招手,胳膊并未加長,可是遠處的人也能看見。順著風向呼喚,聲音并未加強,可是聽的人卻聽得很清楚。乘車騎馬的人,并非擅長奔走,卻能走上千里的路程。乘坐舟船的人,并非都會游泳,卻能橫渡江河。君子的先天資質并沒有什么不同,只是善于憑借和利用客觀事物啊。

積土成為高山,風雨就從那里興起;積水成為深淵,蛟龍就在淵中生長;積累善行養(yǎng)成美德,品德修養(yǎng)就會提升,也就具備了圣人的思想品質。所以,不一步一步地走,無法到達千里之外;不匯集細小的水流,不能成為江海。駿馬跳一下,未必能超過十步遠;劣馬拉車走上十天也能走得很遠,這是因為它不停地前進。雕刻一下就停下了,即使是朽木也刻不斷;不停地雕刻下去,即便是金屬石塊也是可以刻畫的。蚯蚓并無鋒利的爪牙和強壯的筋骨,卻能上吃地面的塵土,下飲地下的泉水,這是因為它用心專一。螃蟹有六條腿和兩只大螯,但不依靠蛇和黃鱔的洞穴竟然無處可以安身居住,這是因為它用心浮躁的緣故。

alt

┃賞析┃

《勸學》是荀況的代表作之一。原文很長,這里節(jié)選了前半部分。文章圍繞“學不可以已”的論題展開,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性,說明后天的學習能使人“知明而行無過”,即提高思想認識和加強品德修養(yǎng);論述了人生來并無不同,人的智慧和修養(yǎng)主要取決于社會環(huán)境、后天的學習和所受的教育,即“假于物”;論述了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應當是循序漸進,不斷積累,持之以恒,“鍥而不舍”,這樣才能取得成效。

過秦論

⊙西漢·賈誼

作者小傳

賈誼(前200~前168),西漢初期著名的辭賦家、政治家。賈誼的政論文最為有名,如《論積貯疏》、《治安策》、《過秦論》等,分析形勢,切中時弊,見解獨到,魯迅先生稱之為“西漢鴻文”(《漢文學史綱要》)。他的辭賦也很有名,著名的有《鵩鳥賦》、《吊屈原賦》。


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外連衡而斗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沒,惠文、武、昭襄蒙故業(yè),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從締交,相與為一。當此之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約從離衡,兼韓、魏、燕、楚、齊、趙、宋、衛(wèi)、中山之眾。于是六國之士,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齊明、周最、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之徒通其意,吳起、孫臏、帶佗、兒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眾,叩關而攻秦。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于是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萬,流血漂櫓;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強國請服,弱國入朝。延及孝文王、莊襄王,享國之日淺,國家無事。

alt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zhí)敲樸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也。

始皇既沒,余威震于殊俗。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非尊于齊、楚、燕、趙、韓、魏、宋、衛(wèi)、中山之君也;鋤耰棘矜,非铦于鉤戟長鎩也;謫戍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然而成敗異變,功業(yè)相反也。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alt

┃精譯┃

秦孝公依據崤山、函谷關的險固地勢,又擁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牢地固守著疆土,以尋找機會奪取周王朝的政權。他們懷著席卷天下、征服列國、控制四海、吞并八方的雄心。在這個時候,商鞅輔佐他,對內建立法規(guī)制度,致力于發(fā)展農業(yè)和紡織業(yè),整治攻守的器械,對外實行連橫的策略,使各國諸侯互相爭斗。這樣,秦國人毫不費力地取得了黃河西岸及其以外的大片土地。

……

秦始皇死后,他的余威還震懾著偏遠地區(qū)。然而,陳涉是窮苦人家的子弟,卑賤的農夫,謫罰戍邊的士卒;他才能比不上一般人,沒有孔子、墨子的賢能,陶朱公、猗頓的富有;置身于戍卒隊伍之間,崛起于田野之中,率領疲憊散亂的戍卒,統(tǒng)領著數百人的隊伍,掉轉矛頭攻打秦朝,他們斬斷樹木作兵器,舉起竹竿當旗幟,天下人像云彩般匯聚,像回聲般響應,身背糧食,像影子跟隨身體般地跟從陳涉。于是,崤山以東的豪杰英俊就一齊起來消滅秦王朝了。

再說當時秦朝的力量,并沒有被縮小削弱,雍州的土地,崤山和函谷關的險固,仍然和過去一樣。陳涉的地位,也不比齊、楚、燕、趙、韓、魏、宋、衛(wèi)、中山的君主尊貴;他手中的鋤頭和木棍,并不比鉤戟長矛鋒利;謫罰守邊的士卒,戰(zhàn)斗力不比九國的軍隊強大;行軍用兵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又比不上九國的謀士。然而,成敗的形勢卻發(fā)生了不同的變化。如果拿崤山以東的諸侯國與陳涉比較一下強弱,較量一下權勢和實力,那是不能相提并論的。然而,當初秦國憑借小小的國土和千輛兵車的國力,卻取得了其他八州的土地,使原先位處同列的諸侯入秦朝拜,達一百多年之久。此后天下為一家所有,把崤山和函谷關當作他的宮墻。誰料一個普通人起來發(fā)難,秦朝的宗廟就毀滅了,皇帝也死在別人的手里,被天下人嘲笑,這是什么道理呢?就因為不施行仁義,而且攻守的形勢也不同了。

┃賞析┃

《過秦論》是賈誼政論散文中的名篇。文章分析了秦日益強大及至統(tǒng)一天下的形勢,總結了其滅亡的原因,目的在于批評秦的過失,為漢朝統(tǒng)治者提供借鑒,提醒漢朝統(tǒng)治者應以暴秦為鑒,施仁政,以避免重蹈秦滅亡的覆轍。

alt

出師表

⊙三國·蜀·諸葛亮

作者小傳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東漢末年,諸侯割據,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輔佐自己。諸葛亮被劉備的真誠打動,于是向劉備提出要取得荊、益二州為基業(yè),必須東連孫權、北抗曹操的方針。從此,他輔助劉備,確立了魏、蜀、吳三分鼎立的局勢。

alt

臣亮言: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alt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諸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帥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云。

┃精譯┃

先帝開創(chuàng)的功業(yè)還沒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F在天下已經形成了三個國家鼎立的局勢,益州地區(qū)人力物力疲憊困乏,這實在是危急存亡的重要時刻。然而侍奉護衛(wèi)的臣子在宮廷內從不懈怠,忠誠堅貞的將士在外奮不顧身,這都是因為懷念先帝對他們的非同一般的賞識,所以想對陛下報答。陛下實在應該廣泛聽取群臣的意見,來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弘揚志士的氣節(jié),不應該隨便看輕自己,不要說一些不恰當的話,以致于堵塞忠臣進諫的道路。宮廷的近臣與丞相府的官吏,是一個整體,獎懲功過,評定好壞,不應該有差別。如果有人為非作歹或觸犯法令,或是有盡忠為善的人,都應該交給主管的官吏來評定是罰還是賞,來表明陛下公正賢明的治理方針,不應該有所偏袒,使得皇宮中和丞相府中的法度有所不同。

……

親近賢良的臣子,疏遠奸佞小人,是前漢所以興旺強盛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良的臣子,是后漢所以衰敗覆滅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時候,每當和臣下議論到這件事,沒有一次不對桓、靈二帝的作為表示痛恨而發(fā)出嘆息。侍中(郭攸之、費祎),尚書令(陳震),長史(張裔),參軍(蔣琬),都是堅貞坦誠、能以死報國的臣子,希望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那么漢朝的興旺就指日可待了。

……

先帝知道臣下處事謹慎,所以在臨終的時候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我。自從接受遺命以來,臣下日夜憂慮嘆息,唯恐對所托付的事情做不出成效,以致損害先帝的英明,所以在五月率兵渡過瀘水,深入到荒蕪之地。現在南方已經平定,武器裝備已經非常充足,應當鼓勵和率領全軍北上平定中原,臣下希望能竭盡自己平庸的能力,鏟除邪惡兇殘的敵人,復興漢室,使長安、洛陽仍舊成為大漢王朝的國都。這就是臣下用來報答先帝,并向陛下效忠的職責和本分。至于權衡國家政事的利弊興衰,竭力進獻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費祎、董允的責任了。

希望陛下把討伐奸賊復興漢室的任務交給臣下,如果沒有成效,就請治以重罪,以告慰先帝的英靈。如果沒有發(fā)揚盛德的建議,就責備郭攸之、費祎、董允等人,以揭示他們的過失。陛下自己也應該考慮謀劃,征求治理國家的好辦法,明察并采納群臣有益的言論,深深記住先帝的遺訓,那樣臣下便是受陛下大恩而感激不盡了。

現在臣下即將辭別遠行,對著奏書不禁流下眼淚,不知道說了什么。

┃賞析┃

“表”是古代文體的一種,專為臣下對君主陳述請求時使用,類似的還有“章”、“奏”、“議”等。本文是諸葛亮于建興五年(227)率兵北駐漢中,準備北伐曹魏以“北定中原”時給蜀帝劉禪上的表文。臨行前,他對昏庸的后主劉禪不放心,恐怕在其出征期間劉禪聽信小人讒言,排斥正直之士,因此,上表勸諫。

alt

蘭亭集序

⊙東晉·王羲之

作者小傳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東晉瑯玡臨沂(今山東臨沂)人。他以書法名世,草隸尤精,筆勢飄若浮云,矯若游龍,論者評為古今之冠。他所創(chuàng)作和書寫的《蘭亭集序》,既是書苑珍品,亦是文壇杰作,千百年來為世人所盛贊和傳頌。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蛉≈T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精譯┃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是癸丑年。暮春三月初,我們在會稽郡山陰縣的蘭亭聚會,舉行祓禊活動。許多賢德之士都來參加,年長的、年輕的,都會集在一起。這里有崇山峻嶺、茂密的樹林和挺拔的翠竹,又有清水急流,波光輝映環(huán)繞在亭子左右。把它引來作為流觴的曲水,大家依次坐在水邊,雖然沒有管弦齊奏的盛況,但是一邊飲酒、一邊賦詩,也足以暢敘內心深處的情懷。這一天,天空晴朗,空氣清新,微風和煦。抬頭看廣大的宇宙,低頭看繁盛的萬物,借此放眼縱覽,舒展胸懷,足以盡享耳目的歡娛,實在是快樂?。?/p>

人與人相處,周旋應付度過一生。有的人和朋友在室內面對面暢談,傾吐自己的胸懷抱負;有的人則把自己的志趣寄托在所愛好的事物上,曠達開朗,不受約束,放縱無羈地生活。雖然人們對生活的取舍不同,性格的恬靜或浮躁也不相同,但是當他們因遇到的事物而喜悅,暫時得意,感到心滿意足時,竟然連衰老將要到來的事都忘記了;等到他們對于所追求的事物已感厭倦,心情也隨著事物的變化而改變,感慨也就會隨之而來。以前所享受的快樂,頃刻之間已成為過去的事情,對這些尚且不能不發(fā)出感慨,又何況人的壽命長短,隨著自然界而變化,終有窮盡的一天。古人說:“死和生,也是大事情啊?!痹跄懿涣钊吮茨?!

每次看到前人發(fā)出感慨的緣由,與我所感嘆的像符契那樣相合,沒有一次不面對著前人的文章而嗟嘆悲傷,心里卻又不知道為什么會這樣。我本來就知道把死亡和生存看作一樣是虛妄的,把長壽和短命看作一樣也是荒謬的。后代的人看待我們當代的人,也像我們當代的人看待古代人一樣,這真是可悲啊!因此,我把此時與會人的名字,一一記下,抄錄了他們所寫的詩篇。盡管時代不同,事情也不一樣,但都能引起人們的感慨,是因為人們的情趣是一樣的。后代的讀者,也將由這些詩文引起同樣的感慨。

alt

┃賞析┃

蘭亭位于浙江紹興西南蘭渚山上,周圍環(huán)境優(yōu)美,風景宜人。東晉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與當時名士謝安、孫綽以及本家子侄凝之、獻之等41人宴集于蘭亭,飲酒賦詩,各抒懷抱。事后把這些詩篇匯編成集。王羲之賦詩兩首,并為詩集寫了這篇序。本文不求華麗辭藻,自辟蹊徑,敘事狀景,清新自然,抒懷寫情,樸實深摯,達到了內容與形式的和諧統(tǒng)一,是王羲之詩文的代表作。

alt

歸去來兮辭

⊙東晉·陶淵明

作者小傳

陶淵明(365~427),字元亮,一名潛,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世稱靖節(jié)先生。東晉文學家,中國歷史上著名詩人之一。陶淵明是中國著名的田園詩人,喜歡描繪大自然的秀麗景色、農村生活的情趣以及自己的感受。尤其是在他歸隱以后,對農村生活有所體驗,寫出了不少描述美好田園風光和抒發(fā)自己恬靜閑適心情的作品,一些作品中也時常流露出對當時政治的批判以及逃避現實的消極情緒。他的作品內容真切,感情真摯,藝術風格淡雅自然,優(yōu)美含蓄,一反當時追求形式、內容空洞的文風,對后代詩人的創(chuàng)作產生過很大影響。

alt

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會有四方之事,諸侯以惠愛為德,家叔以余貧苦,遂見用于小邑。于時風波未靜,心憚遠役。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歸歟之情。何則?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饑凍雖切,違己交病。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猶望一稔,當斂裳宵逝。尋程氏妹喪于武昌,情在駿奔,自免去職。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順心,命篇曰《歸去來兮》。乙巳歲十一月也。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蛎碥?,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愿,帝鄉(xiāng)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精譯┃

我的家境貧寒,耕種田地都不能維持自己的生活。家里孩子很多,米缸里常常沒有存糧,找不到維持生計的辦法。親戚朋友多勸我出去做個小縣吏,自己也產生了這種想法,但苦于找不到門路。剛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各地州郡長官都以愛惜人才為美德,叔父因為看到我貧苦就加以推薦,于是我被任命為小城的官吏。這時戰(zhàn)亂還沒有平息,心里害怕遠地的差使。彭澤縣離家鄉(xiāng)只有一百里的路程,公田收獲的糧食足夠釀酒之用,因此就要了下來。僅僅過了幾天,因思念田園,歸鄉(xiāng)的念頭就產生了。為什么呢?因為我的本性坦率自然,不會勉強做作;饑凍雖然迫切,但違背自己本心會使人精神上感到十分痛苦。雖然自己曾做過官,但都是為生活所迫;于是惆悵感嘆,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但還是想等到秋收以后,就收拾行裝連夜離去。不久,嫁給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急著前去奔喪,就自己棄官離職了。從秋天八月到冬天,做了八十多天的官。針對這件事情來抒發(fā)自己心里的情意,就把這篇文章命名為《歸去來兮》。時為乙巳年十一月。

alt

回去吧!田園快要荒蕪了,為什么還不回去呢?既然讓自己的心志受形體驅使,為什么惆悵而獨自悲傷呢?我覺悟到過去的錯誤已經不可挽回,卻知道未來的事情還來得及彌補。雖然走入迷途但還不算太遠,現在已經明白如今歸田是正確的,而過去出仕卻非常錯誤。

船在水中輕快地飄蕩,微風徐徐吹拂著衣服。向行人打聽前面的路程,只恨早晨天色朦朧,難以看得真切。剛剛望見自己的家門,便高興地向前飛奔。家僮出來迎接,孩子們等候在門庭。庭院里的小路已經荒蕪,青松秋菊卻仍然茂盛。拉著孩子們跨進房門,屋里擺著盛滿酒的酒樽。我端起酒杯自斟自飲,觀賞那庭院的樹木,多么地愜意開心。倚靠著南窗寄托傲世的情懷,深深感到簡陋的小屋也可以使人心緒安寧。每天在庭院散步很有樂趣,盡管有大門卻時常關閉。拄著拐杖各處走動,隨意休息,有時舉目眺望那遠處的煙云。云彩無意飄出山顛,鳥兒飛倦了,也知道回巢。日光漸漸地暗下來,太陽快要落山,我用手撫摸著孤松而流連忘返。

回去吧!我要與外界斷絕交游。世俗既然與我的情志相違背,我還出去追求什么呢?傾聽著親人們的知心話語,使我感到愉快,彈琴讀書可以消憂解愁。農夫們告訴我春天到來,我便要去西邊的田間耕種。我時而乘著篷車,時而劃著小船,有時探求幽深的山谷,有時經過高低不平的山丘。樹木生氣勃勃地成長,細細的泉水開始流動。我羨慕萬物得到了大好的時光,又感嘆自己的一生即將結束。

alt

算了吧!寄身在天地中間還能有多長時間呢?為什么不隨著自己的心意任意去留呢?為什么惶惶不安,想要去哪里呢?富貴榮華不是我所追求的志向,神仙境界也不可期待。我只盼有個好天氣,能獨自一人去游玩,或是把拐杖插在一邊去鋤草、培土。登上東邊的山崗放聲長嘯,面對清澈流水而賦詩。姑且隨著大自然的變化,去歸向生命的盡頭吧!抱定樂天安命的態(tài)度,還懷疑什么呢?

┃賞析┃

《歸去來兮辭》是晉安帝義熙元年(405)作者辭去彭澤縣縣令準備回家時所作,分“序”和“辭”兩節(jié),“辭”是一種與“賦”相近的文體名稱?!靶颉闭f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辭官的理由?!稗o”則抒寫了歸田的決心、歸田時的愉快心情和歸田后的樂趣。在作者筆下,田園生活的恬適清新令人神往。

桃花源記

⊙東晉·陶淵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p>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精譯┃

晉太元年間(376~396),武陵有個以捕魚為生的人。一天,他沿著一條小溪劃船前行,忘了路的遠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只見兩岸幾百步以內,沒有一棵雜樹,芳草鮮美,落下的桃花散亂在地上。漁人覺得奇怪,就繼續(xù)向前劃船,想走完這片桃林。

……再向前走幾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坦廣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田地、幽美的池塘、桑樹竹林等等。田間的小路縱橫交錯,村落間傳來雞鳴狗吠的聲音。人們來往耕作,男男女女的衣著裝束,都和外界一樣。老老少少全都自由自在,快樂逍遙。

……他們自稱祖先為了躲避秦代的戰(zhàn)亂,領著妻子兒女和鄉(xiāng)親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再沒出去,于是和外界的人斷絕了來往。他們詢問現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要說魏和晉了……

┃賞析┃

這是一篇虛構的用來寄托作者社會理想的作品。它描繪了一個沒有君主,沒有壓迫和剝削的理想社會。反映了當時廣大農民渴望擺脫剝削壓迫和頻繁的戰(zhàn)亂、追求幸福和安寧生活的愿望,同時表現了作者對這種美好社會的向往。

蕪城賦

⊙南朝·宋·鮑照

作者小傳

鮑照(414~466),字明遠,南朝宋文學家,鮑照生在“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南朝社會,一生坎坷不平。他的作品大多反映寒士對當時門閥制度的不滿,表現徭役、戰(zhàn)亂給人民生活帶來的痛苦。體裁上長于樂府和七言歌行,風格俊逸,文字勁健。


沵迤平原,南馳蒼梧漲海,北走紫塞雁門。柂以漕渠,軸以昆崗。重江復關之隩,四會五達之莊。當昔全盛之時,車掛??,人駕肩;廛闬撲地,歌吹沸天。孳貨鹽田,鏟利銅山,才力雄富,士馬精妍。故能侈秦法,佚周令,劃崇墉,刳浚洫,圖修世以休命。是以板筑雉堞之殷,井干烽櫓之勤,格高五岳,袤廣三墳,崪若斷岸,矗似長云。制磁石以御沖,糊赪壤以飛文。觀基扃之固護,將萬祀而一君。出入三代,五百余載,竟瓜剖而豆分。

澤葵依井,荒葛罥涂。壇羅虺蜮,階斗鼯。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風嗥雨嘯,昏見晨趨。饑鷹厲吻,寒鴟嚇雛。伏虣藏虎,乳血飧膚。崩榛塞路,崢嶸古馗。白楊早落,寒草前衰。棱棱霜氣,蔌蔌風威。孤蓬自振,驚沙坐飛。灌莽杳而無際,叢薄紛其相依。通池既已夷,峻隅又已頹。直視千里外,唯見起黃埃。凝思寂聽,心傷已摧。

若夫藻扃黼帳,歌堂舞閣之基;璇淵碧樹,弋林釣渚之館;吳蔡齊秦之聲,魚龍爵馬之玩;皆熏歇燼滅,光沉響絕。東都妙姬,南國佳人,蕙心紈質,玉貌絳唇,莫不埋魂幽石,委骨窮塵。豈憶同輿之愉樂,離宮之苦辛哉?

天道如何,吞恨者多。抽琴命操,為蕪城之歌。歌曰:

邊風急兮城上寒,井徑滅兮丘隴殘。千齡兮萬代,共盡兮何言!

┃精譯┃

廣陵郡地勢平坦遼闊,南通蒼梧、南海,北達長城雁門關。有漕河縈繞,以昆崗為軸。周圍江河城關重重,是四通八達的要地。昔日全盛之時,街市車軸互相撞擊,行人摩肩接踵,居民住宅布滿全城。歌唱聲、音樂聲響徹云霄……

莓苔環(huán)繞井邊生長,蔓草野葛布滿道路。毒蛇、短狐遍布堂中,野獐、鼯鼠相斗階前。木石精靈、山中鬼怪,野鼠城狐,在風雨之中呼號,出沒于晨昏之際。饑餓的野鷹在磨礪尖嘴,寒冷的鷂鷹正怒嚇著小鳥。伏著的野獸、潛藏的猛虎,飲血食肉。崩折的榛莽塞滿道路,古道陰森可怕。白楊樹葉早已凋落,荒草提前枯萎。霜氣勁銳嚴寒,寒風疾厲逞威,孤蓬忽自揚起,沙石無故而飛。灌木林莽幽遠無際,草木雜處纏繞相依。護城河已經填平,高峻的角樓也已崩塌。極目千里之外,只看見黃塵飛揚。聚神凝聽而寂靜無聲,令人心中悲傷之極。

至于門戶彩繪、繡花帳低垂,陳設豪華的歌舞樓臺;水清如玉、樹綠如碧,用于山林射弋和水灣垂釣的館閣;吳、蔡、齊、秦各地的音樂之聲,各種技藝雜耍,全都香消燼滅,光逝聲絕。東都洛陽的美姬、吳楚南方的佳人,芳心麗質,玉貌朱唇,沒有一個不是魂歸于幽僻的石頭之下,委身于塵埃之中。哪里還會回憶當日同車得寵的歡樂,或獨居冷宮失寵的痛苦?

天命怎么樣,世上抱恨者有很多。取下瑤琴,譜一首曲,為蕪城作一支歌。歌詞說:

邊塞的急風啊颯颯城上寒,田間的小路毀啊荒墓盡摧殘,千秋萬代后啊,人們同歸于死啊還有什么可言!

alt

┃賞析┃

蕪城即廣陵,劉宋時因兩遭兵禍而荒蕪。一次是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450)冬,北魏太武帝南侵,廣陵太守劉懷之燒城逃走。另一次是孝武帝大明三年(459),竟陵王劉誕據廣陵反,沈慶之率師討伐,破城后大肆燒殺。鮑照登臨廢城,感而作賦。作者將廣陵山川地勢和昔日歌聲沸天的熱鬧繁華景象與眼前荒草離離、河梁損毀的破敗景象進行對比,寄托今昔興亡之嘆。

alt

與陳伯之書

⊙南朝·梁·丘遲

作者小傳

丘遲(464~508),字希范,吳興烏程(今浙江吳興)人,南朝梁文學家。八歲便能作文,能詩,工駢文,盛負文名,辭采艷麗,開始在齊作殿中郎,后仕梁,以文為武帝所器重,官至永嘉太守、司空從事中郎。


遲頓首陳將軍足下:無恙,幸甚幸甚。將軍勇冠三軍,才為世出,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以高翔。昔因機變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開國稱孤。朱輪華轂,擁旄萬里,何其壯也!如何一旦為奔亡之虜,聞鳴鏑而股戰(zhàn),對穹廬以屈膝,又何劣邪!

尋君去就之際,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內審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于此。圣朝赦罪責功,棄瑕錄用,推赤心于天下,安反側于萬物;將軍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談也。朱鮪喋血于友于,張繡剚刃于愛子,漢主不以為疑,魏君待之若舊。況將軍無昔人之罪,而勛重于當世。夫迷涂知反,往哲是與;不遠而復,先典攸高。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將軍松柏不翦,親戚安居,高臺未傾,愛妾尚在,悠悠爾心,亦何可言!今功臣名將,雁行有序。佩紫懷黃,贊帷幄之謀;乘軺建節(jié),奉疆埸之任。并刑馬作誓,傳之子孫。將軍獨?顏借命,驅馳氈裘之長,寧不哀哉!

alt

夫以慕容超之強,身送東市;姚泓之盛,面縛西都。故知霜露所均,不育異類;姬漢舊邦,無取雜種。北虜僭盜中原,多歷年所,惡積禍盈,理至爛。況偽孽昏狡,自相夷戮;部落攜離,酋豪猜貳。方當系頸蠻邸,懸首藁街,而將軍魚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飛幕之上,不亦惑乎!

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見故國之旗鼓,感平生于疇日,撫弦登陴,豈不愴悢!所以廉公之思趙將,吳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將軍獨無情哉!想早勵良規(guī),自求多福。

當今皇帝盛明,天下安樂。白環(huán)西獻,矢東來;夜郎滇池,解辮請職;朝鮮昌海,蹶角受化。唯北狄野心,掘強沙塞之間,欲延歲月之命耳。中軍臨川殿下,明德茂親,揔茲戎重。吊民洛,伐罪秦中。若遂不改,方思仆言,聊布往懷,君其詳之。丘遲頓首。

alt

┃精譯┃

丘遲叩拜,陳大將軍足下:知道您近來身體健康,我很是欣慰!將軍的勇武為三軍之首,是當代杰出的人才,您鄙棄燕雀的短淺志向,仰慕鴻鵠高飛的凌空高翔。您過去曾順應時機而變通,遇到開明圣德的君主,建立了功勛,成就了事業(yè),得以冠開國之號封爵稱孤,乘坐精致華麗的車輿,持旄節(jié)統(tǒng)治廣闊的地域,是何其雄壯?。∪缃褚坏┏蔀楸继油雒奶斂?,聽到響箭就兩腿發(fā)抖,對著穹廬彎腰屈膝,這又顯得何其卑劣啊!

尋思您離開梁朝投靠北魏之時,并沒有其他原因,僅僅因為沒有在自己的內心反復審察考慮,又聽信了外界的流言,迷惘狂妄,以至于到了這個地步。當今梁朝對臣下赦免罪責而求其建功立業(yè),不計較過失而加以任用,以赤誠之心待天下之人,使憂懼動搖的人都安定下來。將軍是知道這些的,不必由我來一一細說了。歷史上朱鮪曾殺了光武帝的哥哥,張繡曾力刺曹操的愛子,但漢主卻并不因此而猜疑,魏君也恩待張繡如舊。何況將軍并無他們的罪過,且以功勛見重于當世。迷失道路而知道返回,這是往哲先賢們所贊許的;在錯誤的道路上走不遠而歸來,更為古代典籍所推崇。當今皇帝減輕刑法,重施恩惠,法網寬松到可以漏掉吞舟的大魚;將軍在梁地的祖墳完好,親戚安居樂業(yè),住宅未曾倒塌毀壞,愛妾仍然在。您仔細想一想,這還有什么可說的呢!當今梁朝的功臣名將,如雁飛成行排列有序。佩紫綬懷金印,參與籌劃軍國大計;乘輕車持符節(jié),身負保衛(wèi)邊疆的重任。并且殺馬立誓,將爵位傳給子孫。而唯獨將軍您面帶愧色茍且偷生,為那些氈裘民族的君長奔走效勞,難道不感到悲哀嗎?

alt

以南燕慕容超的強大,卻被解送刑場斬首;憑后秦姚泓那樣的昌盛,最后也在長安反縛出降。由此可見,天地之間霜露均布,卻不養(yǎng)育異類;北方中原一帶周漢故土,容不得異族。北魏假稱帝號竊取中原已有很多年,作惡多端,災禍滿盈,必將自取滅亡。更何況偽孽昏庸狡詐、自相殘殺,宗室部落分崩離析,酋長頭領之間互相猜忌。他們馬上就要在自己的宅邸中受縛,被押至京城斬首示眾,而將軍卻像在沸水的釜鼎之中游泳的魚、像在飛動搖蕩的帷幕之上筑巢的燕子一樣,不是太糊涂了嗎?

暮春三月之時,江南綠草生長,雜花生樹,成群的黃鶯穿梭飛忙。看到故國軍隊的旗鼓,回想往昔的生活,手撫琴弦、足登城墻,怎不令人黯然神傷!廉頗之所以渴望能重為趙將,吳起之所以臨別西河哭泣悲傷,這都是人之常情??;將軍何獨無情呢!想來也會早圖良策,自己爭取幸福的前途。

當今皇帝圣明,天下百姓安居樂業(yè),西方獻來玉環(huán),東方來獻楛矢,夜郎滇池解開辮子請求封職。朝鮮、昌海,也叩頭歸服而接受教化。唯有北狄野心勃勃,負隅頑抗在沙漠邊塞之中,企圖茍延殘喘。中軍將軍臨川殿下,品德高尚,且是皇帝至親,總攬這次北伐的軍機重任,前來慰問洛陽地區(qū)的百姓,討伐秦中的逆賊,如果您固執(zhí)不知改過,那就要好好考慮我這番話。聊且以此書表達往日的情誼,希望您詳加考慮。丘遲拜上。

alt

┃賞析┃

陳伯之,睢陵(今江蘇睢寧)人。梁時為江州刺史,封豐城縣公。梁天監(jiān)元年(502)率部投降北魏,為平南將軍,都督淮南諸軍事。天監(jiān)四年(505),梁武帝命臨川王蕭宏率軍北征,陳伯之領兵對抗。蕭宏命記室丘遲作此書勸陳伯之歸降。這封信從南北戰(zhàn)場的形勢、雙方軍事力量的對比、個人的前途和他目前危險處境等方面著筆,一方面通過曉以利害和大義進行正面勸告,一方面以江南春天的美景和濃郁的鄉(xiāng)情引動對方的故國之思。文辭委曲婉轉,聲情并茂。雖是一篇駢文,形式上限制很多,作者卻能隨心所欲而不逾矩。史書記載陳伯之于第二年三月在壽陽(今安徽壽縣附近)率8000士兵降梁。

與朱元思書

⊙南朝·梁·吳均

作者小傳

吳均(469~520),字叔庠,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縣)人。家境貧寒,好學有才,所作詩文,多描繪山水景物,文辭清拔,格調雋永,在當時很有影響,時人皆仿效之,號“吳均體”。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精譯┃

江上的煙靄全部散凈,天空與山峰顯露出同樣的顏色。讓船隨著江流漂浮蕩漾,任憑它往東或往西。從富陽到桐廬,一百來里水路,奇特的山峰、奇異的流水,天下獨一無二。江水全都呈現出一片青蒼之色,千丈水深也能看見水底。游動的魚和細小的卵石,都可以看得十分清楚。湍急的流水比飛箭還快,洶涌的波浪勢如奔馬。兩岸對峙的高山上,全都生長著陰森森的樹木。山依地勢爭著向上伸展,互相比高比遠。爭著筆直地指向天空,形成千百座峰巒。泉水沖擊著石塊,發(fā)出泠泠的聲響;美麗的鳥彼此和鳴,交織成一曲嚶嚶的和諧旋律。蟬兒鳴叫不停,猿猴千百遍地啼叫不絕。在仕途上像鷹一般沖天直上飛黃騰達的人,看到這么美的山峰就會平息熱衷名利的心;整天忙于籌劃治理世俗事務的人,看一看如此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枝遮蔽天日,即使白天也像黃昏那樣陰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映襯,有時也會漏下一縷陽光。

┃賞析┃

本篇以書信短札的形式,文章先寫水的“異”,接著寫山的“奇”,山與草木映照,突出其清峻挺拔,使人由此而產生“望峰息心”、“窺谷忘返”的想法,借自然的魅力化解人世的紛爭和內心的諸多欲求。

三 峽

⊙北朝·魏·酈道元

作者小傳

酈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長,范陽(今河北涿縣)人。酈道元好學上進,博覽古今,著有《水經注》40卷?!端涀ⅰ冯m屬于地理著作,但描寫委婉曲折,文字明麗,文學上也有較高成就。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p>

alt

┃精譯┃

在三峽的七百里水路中,兩岸山連著山,幾乎沒有半點空隙。層層疊疊的峰巒,把天空和太陽都遮蔽起來了。假如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陽和月亮。了夏季,大水溢上兩岸的丘陵,上行、下行的水路都斷絕了。有時皇帝有詔命必須火速傳達,早晨從白帝城動身,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的路程,即使騎著奔馳的駿馬,駕著長風飛翔,也沒有這么快。

春冬季節(jié),白色的急流,碧綠的深潭,倒映著兩岸景色。極為高峻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形狀奇特的柏樹,大小瀑布,在那里飛流沖刷,江水清澈,樹木繁盛,群山峻峭,綠草豐茂,確實很有趣味。

每當雨后初晴或霜天清晨,樹林山澗冷落而蕭肅,常常有猿猴在高處長嘯,聲音連續(xù)不斷,凄厲異常,回響在空曠的山谷中,很長時間才消失。所以打魚的人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p>

┃賞析┃

本文節(jié)選自《水經注·江水》,分別用三小節(jié)描寫夏季、冬春和秋季的景色,刻意寫水。既能縱覽乾坤從大處落墨,又能別具匠心而洞察幽微,緩急相間,動靜相生,情隨景遷,筆依物轉,于寥寥150余字中,生動地展示出三峽(主要是巫峽)的險峻奇秀。

滕王閣序

⊙唐·王勃

作者小傳

王勃(649~675),字子安,初唐著名文學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并稱“初唐四杰”?!八慕堋敝校醪删妥畲?,著作很多,范圍很廣。其詩氣象渾厚,音律諧暢,開初唐新風,尤以五言律詩為工;其駢文文采華麗,對仗精工,《滕王閣序》極負盛名。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采星馳。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暫駐。十旬休暇,勝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家君作宰,路出名區(qū);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于上路,訪風景于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云銷雨霽,彩徹區(qū)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alt

遙襟甫暢,逸興遄飛。爽籟發(fā)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云遏。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并。窮睇眄于中天,極娛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于日下,目吳會于云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xiāng)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余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舍簪笏于百齡,奉晨昏于萬里。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茲捧袂,喜托龍門。楊意不逢,撫凌云而自惜;鐘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嗚呼!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臨別贈言,幸承恩于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誠,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

alt

┃精譯┃

豫章是漢代的豫章郡,治所在南昌,唐朝時改為洪州都督府。在星空屬于翼、軫二星的分野,地形上與衡、廬兩山相接。以三江為衣襟,以五湖為衣帶,控制著荊楚,連接著閩越。物產有光華,天上顯現寶氣,寶劍的光芒直射牛星和斗星的區(qū)域。人中有俊杰,大地有靈氣,徐孺子竟然能夠在太守陳蕃家下塌。雄偉的州城像霧一樣涌起,有才能的官吏像流星一樣飛馳。南昌城處在荊楚和揚州接壤的地方。賓客和主人都是東南一帶的俊杰。都督閻公有著崇高的聲望,從遠方而來鎮(zhèn)守此地;宇文刺史是美德的楷模,赴任途中在此暫留。正逢十天一次的休假,高貴的人士像云一般地聚集在此;喜迎千里外的來賓,高貴的朋友坐滿了宴席。孟學士是詞章的宗師,文章的氣勢像蛟龍騰飛、鳳凰起舞;王將軍的武庫,閃著紫電和青霜寶劍的光輝。家父在交趾作縣令,我省親路過這著名的地方;我年幼無知,居然有幸親自參加了這難得的盛宴。

時光正值九月,節(jié)序已是深秋。積水消盡,寒冷的潭水變得分外清澈;煙靄凝聚,傍晚的山巒呈現出一派紫色。在山路上駕著馬車,在崇山峻嶺中尋訪風景,來到帝子建的長洲,得見滕王昔日的亭館。樓臺層疊,像高聳的青山,向上直插云霄;凌空的樓閣,泛著紅光,向下看不見地面。棲息著白鶴和野鴨的河洲沙灘,島嶼紆曲回繞,沒有盡頭;用桂和蘭建筑的殿堂樓館,排列得像起伏的山巒。

alt

推開雕花的瞰裝飾華美的屋脊遼闊,盡收眼底;曲,望之驚心。遍里巷宅舍,全都鐘鳴鼎食的富貴人家;船只擠滿渡口,雕飾有青雀黃龍的形狀。云氣散,雨過天晴,彩長空明朗。西落孤獨的野鴨一齊向天邊飛去;秋水映著長空融成一片。傍晚的漁船響起悠揚的歌聲,響徹鄱陽湖的四周;雁群感到寒意而發(fā)出的驚叫,回蕩在衡陽的水邊。

遠望長吟,登高俯視而感到舒暢,豪情逸興勃然而起,排簫的音響鼓蕩起徐徐清風,細柔的歌聲吸引住飄動的白云。像睢園竹林的聚會,這里善飲的人,酒量超過彭澤縣令陶淵明;像鄴水邊贊詠荷花,這里詩人的文采足以和臨川才子謝靈運媲美。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美俱全,賢主、嘉賓,千載難遇,舉目眺望長空,在這假日里盡情歡娛。天空高遠,大地遼闊,令人感到宇宙的無窮無盡。歡樂逝去,悲哀襲來,我明白了興衰貴賤都由命中注定。夕陽下,遠眺長安,遙看吳會。大地的像盡頭是極深的南溟,天柱高聳,遙指北極星。關山難以越過,有誰同情不得志的人?萍水相逢,大家都是異鄉(xiāng)之客。心里懷念朝廷,卻不能去朝見,什么時候,才能像賈誼那樣在宣室被召見?

alt

??!命運不好,前途坎坷!馮唐容易衰老,李廣難以封侯。使賈誼蒙受委屈,貶于長沙,并不是沒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鴻被迫隱匿在齊魯海濱,難道不是在政治清明的時代?所依靠的是君子安于貧賤,通達的人安于天命罷了。年紀雖老,志氣應當更加旺盛,怎能在白頭時改變心志?困難越多,節(jié)操越堅定,不能拋棄自己的凌云壯志。即使喝了貪泉的水,心境依然清爽無塵;即使身處干涸的車轍中,心中也依然歡樂。北海雖然十分遙遠,乘著旋風可以達到,早晨雖然已經過去,而珍惜黃昏卻也為時不晚。

我年齡幼小,身份低微,只是個讀書人。沒有門路去請求賜予長纓殺敵報國,盡管已到了與終軍相同的年齡;只有懷著拋下筆墨的決心,去羨慕宗愨那乘風破浪的遠大抱負。我舍棄了一生的功名,不遠萬里去朝夕侍奉父親。雖然不是謝玄那樣出色的人才,卻有幸結交各位賢士。不久我將到父親身邊,聆聽他的教誨;今天我拱手請謁,高興得以受到閻公的接待。遇不到楊得意那樣引薦的人,只好手撫司馬相如的賦而空自嘆惜;見到了鐘子期,奏出《高山流水》的樂曲又有什么羞慚?

啊!名勝之地不會長存,盛大的宴會也難以再逢。蘭亭的宴集已成為過去,梓澤名園也成了廢墟。臨別贈言,承蒙閻公的盛意;登高作詩,只有借助在座諸位。我冒昧地盡微薄誠意,恭敬地寫下短序。按照分到的韻字大家作詩,我的一首也同時寫成。請諸位展露潘岳般的文采,各自傾瀉陸機般的才華吧。

alt

┃賞析┃

本篇全題作《秋日登洪州滕王閣餞別序》。滕王閣是唐高祖的兒子滕王李元嬰在洪州任都督時修建的一座樓閣,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贛江畔。高宗時,洪州都督閻某重修此閣。唐高宗上元二年(675)的重九日,王勃赴交趾省父,途經洪州,逢都督閻公在滕王閣大宴賓客。王勃參加了這次盛會,并在宴會上寫了此文。《滕王閣序》作為一篇贈序文,借登高之會感懷時事,慨嘆身世,是富于時代精神和個人特點的真情流露。

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

⊙唐·李白

作者小傳

李白(701~762),字太白,自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詩人。曾遍覽名山大川,寫下許多著名詩篇。李白詩風豪放,想象奇?zhèn)?,情感熾熱,語言率真自然,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被稱作“詩仙”。

alt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會桃李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幽賞未已,高談轉清。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詠,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

┃精譯┃

天地,是萬物寄寓的地方,光陰,是綿延百代的旅行者。人生飄忽無常,好似夢幻一般,歡樂的日子能有多少呢?古人拿著蠟燭,在夜間游樂,確實是有原因的!何況溫和的春天以秀美的景色來召引我們,大自然又給我們提供了一派錦繡風光。聚會在桃李芬芳的花園里,暢談兄弟間的樂事。諸位弟弟聰明過人,都有謝惠連的才華;大家詠詩歌唱,唯獨我不能和謝康樂相比而感到慚愧。靜靜地欣賞美景還沒有結束,高談闊論變成了析理論玄的清談。擺出豪華的筵席,坐在花叢中間,酒杯頻傳,醉倒在月光之下。沒有好的詩篇,怎能抒發(fā)高雅的情懷?如果賦詩不成的話,依照金谷園集會的規(guī)矩,罰酒三杯。

┃賞析┃

唐代風氣喜聯宗,凡同姓即結為兄弟叔侄等,從弟未必真有血緣關系。序中記敘了李白和眾兄弟歡會暢飲的情景。李白的文章同他的詩一樣,飄逸瀟灑,豪放縱橫。這篇記宴飲的序文,辭情慷慨,氣勢不凡,是歷代傳誦的佳作。雖有“浮生若夢”等頹廢之語,但主要是抒發(fā)了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豪情逸興。

師 說

⊙唐·韓愈

作者小傳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韓愈是中唐古文運動的領導者,韓孟詩派的代表人物,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昌黎先生集》傳世。

alt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alt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眴韬?!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圣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鬃釉唬喝诵?,則必有我?guī)煛J枪实茏硬槐夭蝗鐜?,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精譯┃

古時候求學問的人一定有老師。所謂老師,就是傳授道理、授與專業(yè)知識、解答疑難問題的人。人不是生下來就懂道理、有知識的,誰能夠沒有疑難問題呢?有疑難問題卻不請教老師,那些疑難問題便最終不會解決了。出生比我早的人,他懂得道理自然比我早,我向他學習;出生比我晚的,他懂得道理要是也比我早,我也向他學習。我學習的是道理,何必管他出生在我之前還是在我之后呢?因此,不論地位高貴低賤,不論年齡大小,道理在哪里,老師也就在哪里。

alt

唉!從師求學的風尚失傳已經很久了,想要人沒有疑難問題是很不容易的了。古代的圣人,遠遠超過一般人,尚且拜人為師,向人請教;現在的一般人,他們遠遠不如圣人了,卻把從師求學當作羞恥。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這個原因吧?人們疼愛自己的子女,選擇好的老師來教他們;可是對于自己,卻把從師學習當作羞恥,這真是太糊涂了。那個兒童的老師是教兒童讀書、學習斷句的人,不是我所說的傳授解除疑難問題的人。不懂斷句,有疑難問題不能解決,對于前者倒從師求學,對于后者反而不愿從師求學,小事學習了,大事卻丟掉了,我看不出他明白事理的地方。巫醫(yī)、樂師、各種工匠不以從師求學為羞恥。而士大夫這類人,一旦有以“老師”和“弟子”相稱的,就聚在一起嘲笑人家。問他們?yōu)槭裁催@樣,他們就說:“他們年紀差不多,學問也差不多。稱地位低的人為老師則極為可恥,稱地位高的人為老師則有諂媚的嫌疑?!卑Γ膸熐髮W的風尚不能得到恢復,從這里就可以知道了。巫醫(yī)、樂師、各種工匠,這些人受到士大夫們的鄙視。如今,士大夫們的明智程度反而不如他們,這不是很值得奇怪的嗎!

圣人沒有固定的老師。孔子曾以郯子、萇弘、師襄、老聃為師。郯子等人,他們的品德和才能都不如孔子??鬃诱f:三個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作我老師的人。因此,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的德能也不一定比學生強,懂得道理有早有晚,學術、技能各有所長,只不過是這樣罷了。

李家的兒子叫蟠,十七歲,愛好古文,六藝的經文和傳文全都學習過了,他不恥于拜師的風氣,跟隨我學習。我贊許他能繼承古人從師求學的做法,寫了這篇《師說》贈給他。

alt

┃賞析┃

“說”是古代議論文中的一種。這是韓愈在古文運動中的一篇力作,作于貞元十八年(802)韓愈任國子四門博士時。闡述從師求學的道理,諷刺當時士大夫恥于相師的風氣,教育了青年,起到轉變風氣的作用。它首先完整地揭示了“師”之任務是傳道、授業(yè)、解惑,同時深刻指出“人非生而知者”,因而必須從師學習。文中列舉正反面事例,反復論證,最后得出“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的結論,與首段“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相呼應。全文篇幅不長,但含義深廣,閃耀著真知灼見;結構嚴謹,脈絡清楚,又有錯綜變化之妙。加上文章使用樸素的語言,說理透徹淺顯,更增強了說服力。

與元微之書

⊙唐·白居易

作者小傳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他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強調詩歌諷喻社會現實的作用,創(chuàng)作了大量通俗易懂的作品。散文也平易自然,以書信和景物雜記成就最大,和元稹共稱“元白”。


四月十日夜,樂天白:

微之微之!不見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書欲二年矣,人生幾何,離闊如此?況以膠漆之心,置于胡越之身,進不得相和,退不能相忘,牽攣乖隔,各欲白首。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實為之,謂之奈何!

仆初到潯陽時,有熊孺登來,得足下前年病甚時一札,上報疾狀,次敘病心,終論平生交分。且云:危惙之際,不暇及他,唯收數帙文章,封題其上曰:“他日送達白二十二郎,便請以代書?!北?!微之于我也,其若是乎!又睹所寄聞仆左降詩云:“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起坐,暗風吹雨入寒窗。”此句他人尚不可聞,況仆心哉!至今每吟,猶惻惻耳。

且置是事,略敘近懷。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載。形骸且健,方寸甚安。下至家人,幸皆無恙。長兄去夏自徐州至,又有諸院孤小弟妹六七人提挈同來。頃所牽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暖饑飽,此一泰也。江州風候稍涼,地少瘴癘。乃至蛇虺蚊蚋,雖有,甚稀。湓魚頗肥,江酒極美。其余食物,多類北地。仆門內之口雖不少,司馬之俸雖不多,量入儉用,亦可自給。身衣口食,且免求人,此二泰也。仆去年秋始游廬山,到東西二林間香爐峰下,見云水泉石,勝絕第一,愛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喬松十數株,修竹千余竿。青蘿為墻援,白石為橋道,流水周于舍下,飛泉落于檐間,紅榴白蓮,羅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殫記。每一獨往,動彌旬日。平生所好者,盡在其中。不唯忘歸,可以終老。此三泰也。計足下久不得仆書,必加憂望,今故錄三泰以先奉報,其余事況,條寫如后云云。

微之微之!作此書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筆,隨意亂書。封題之時,不覺欲曙。舉頭但見山僧一兩人,或坐或睡。又聞山猿谷鳥,哀鳴啾啾。平生故人,去我萬里,瞥然塵念,此際暫生。余習所牽,便成三韻云:“憶昔封書與君夜,金鑾殿后欲明天。今夜封書在何處?廬山庵里曉燈前?;\鳥檻猿俱未死,人間相見是何年!”微之微之!此夕我心,君知之乎?樂天頓首。

┃精譯┃

四月初十夜里,樂天說:

微之微之!我不見您面已有三年了,收不到您的書信也將要兩年了,人的一生能有多長,我們如此久別?況且像我們這樣情投意合,卻相距遙遠,靠近時也不能在一起,遠離時也不能相忘,卻各有拘牽,不得相見,都已頭發(fā)斑白了。微之微之,我們又能怎樣!老天讓我們這樣,我們又有什么辦法!

alt

我剛到潯陽的時候,熊孺登來看過我,得到您前年病的厲害時的短信,信中先寫了病中的情況,其次敘寫了病中的心情,最后訴說了平生的情誼。并且寫道:病危無力的時候,沒有時間顧及其他,只收集了幾包先前的文章,封起來,題上字說:“以后送給白居易,就請他以這代替書信?!北窗。∥⒅畬Υ?,竟是這樣的信賴?。∮挚茨慕o我的聽說我貶官后的詩,上面寫著:“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起坐,暗風吹雨入寒窗?!边@樣的話,他人尚且不能聽,恐生悲痛,何況我呢!一直到現在,每次吟誦,就好像又在耳邊,令人心痛。

暫且放下這些事不說,簡單地說說近來的情況。我自從到九江后,已經經歷三年了。身體還硬朗,心緒也很好。包括我的家人,幸好也都挺好。長兄去年夏天從徐州來,又有一大家族中的各支弟妹六七個人相互提攜,一同前來。不久前我還牽掛的人現在全都在眼前,可以同寒暖,共饑飽,這是第一點安適之處。江州的氣候稍微有點兒陰涼,這個地區(qū)也很少南方濕熱地區(qū)流行的惡性瘧疾等傳染病。甚至像毒蛇蚊蟲這樣的東西,雖然有,也都很少。湓江出產的魚頗為鮮美,江州產的酒也很淳美。其他的東西,和北方都差不多。我家里的人口雖然不少,司馬一職的俸祿雖然不多,衡量收入,節(jié)約用度,也都夠用了。身上穿的,口里吃的,不用向其他人求告,這是第二點安適之處。我去年秋開始游廬山,到廬山的東林寺和西林寺之間的香爐峰下,看到的云水泉石,絕妙異常,堪稱第一,心生愛戀,不忍離去。因此,在此建一草堂,前面有高大的松樹十幾棵,修長的翠竹千余竿。青青的藤蘿爬在籬笆墻上作為點綴,山間的白石做為橋道,潺潺的流水環(huán)繞于房屋下面,飛泉落于屋檐之間,火紅的石榴、素白的蓮花,錯落有致地分布在池塘與池邊的石階上。大概情形就是這樣,不能全部記下。每一次獨自前往,常常要滿十天。平生所喜好向往的,盡在這里了。不僅僅是忘記歸去,我是愿意在這里度過一生的。這是第三點安適之處。估計您這么長時間沒得到我的書信,一定更加掛念,所以今天先寫下三點安適之處給您,其余的情況,我以后一條條的詳細寫給您。

微之微之!我寫這封信時,就坐在山中草堂的窗下,信手拿著筆,隨意地亂寫。寫好的時候,不覺天已將亮。抬頭只見一兩個山僧,有的坐有的睡。又聽到山中猿猴的聲聲悲啼,谷中小鳥細碎的鳴聲。平生好友,離我有萬里之遙,忽然間深深的思念之情,在這時彌漫開來。受平素習慣的牽動,就寫下三韻:“想當年給您寫信的夜晚,那是在金鑾殿后的學士院寫到快天亮。今天夜晚我寫信是在什么地方?在廬山小茅庵里那微弱的燈前?;\中之鳥、檻中之猿都還沒死,我們在人間相見將是何年?”微之微之!現在我的心情,您知道嗎?樂天叩首。

alt

┃賞析┃

唐憲宗元和十年(815),白居易因上書言事,得罪權貴,被貶江州。元和十二年(817),是白居易在江州的第三年,他在廬山香爐峰營建了一個草堂。草堂落成的第二天夜里,白居易給好友元稹寫了這封信。而元稹此時也已被貶通州三年了。信中敘述了白居易在九江的生活狀況,抒發(fā)離別相思之情。夜深不寐,以筆墨暢談,可見兩人交誼之厚。信的開頭直呼友人,分開三年的離愁別緒也隨之一呼而出。然后敘近年的交往,對朋友的關懷和信任,深深懷念。敘說自己近況一段,是書信的主體部分。寫三件感到寬慰的事,表現出知足常樂、隨遇而安的曠達情懷。寫建成草堂后的游玩之樂,道出許多文人雅趣。信的結尾,又歸于強烈的抒情。“信手把筆,隨意亂書”,表明關系密切;信中附詩,更見思念之殷。本文是一篇比較典型的文人書信,濃烈的抒情色彩,靈活的敘事方式,高雅的語言風格,使這篇書信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陋室銘

⊙唐·劉禹錫

作者小傳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唐德宗貞元九年(793)中進士,后任監(jiān)察御史、屯田員外郎、檢校禮部尚書等職。劉禹錫自幼好學,攻讀經典之外,于九流百氏,乃至書法、天文、醫(yī)學,亦廣泛涉獵。其文學創(chuàng)作,以詩歌最為著名,白居易說他“文之神妙,莫先于詩”。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精譯┃

山不在于它的高低,有神仙居住便會出名;水不在于深淺,有蛟龍潛藏就會顯得神靈。小屋雖然簡陋,只要我的品德美好(就可以)。苔痕布滿階石,一片碧綠;草色映入簾帷,滿室青青。博學之士,在這里談笑風生,淺薄無識之徒不會到這里來??梢噪S心彈奏無雕繪的樸素之琴,可以潛心閱讀佛經。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聽覺,沒有官府的文書勞神傷身。如同南陽諸葛亮的茅廬,又如西蜀的子云亭。正如孔子所說:“這有什么簡陋的呢?”

alt

┃賞析┃

“銘”是古代刻于金石上的一種押韻文體,多用于歌功頌德和昭申鑒戒?!堵毅憽芬晃?,作于和州任上。借描述簡陋居室的生活,抒發(fā)自己的情懷,使一個坦蕩樂觀、孤芳自賞,不屑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文人形象躍然紙上。雖只有寥寥81個字,卻有比喻,有對比,有白描,有隱喻,有用典,句句如金石擲地,又自然流暢,一氣呵成,曲雖終而余音不絕,意更綿遠。尤其是全文之眼“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八個字,更是寓意深刻,點明主題。

alt

小石潭記

⊙唐·柳宗元

作者小傳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世稱“柳河東”。唐代杰出的唯物主義思想家、文學家,與韓愈齊名,并稱“韓柳”,“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是中唐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之一,在文藝理論和創(chuàng)作實踐上都有卓越貢獻。著有《柳河東集》。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精譯┃

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著一片竹林,聽到有流水的聲音,就如同環(huán)佩叮咚作響,心里暗暗高興??诚乱恍┲褡?,開辟出一條通道,走過去看見下面有一個小潭,潭水非常清澈。小潭由整塊的巨石作底,靠近岸邊的石底上卷露出水面,形成一處處突出水面的高地、島嶼、高巖、巨石。小潭四周綠樹翠藤,交織攀纏像網一樣,參差懸垂,搖曳多姿。

潭里的魚大約有一百多條,都好像懸空而游毫無依托似的。陽光一直照到水底,那魚的影子一個個映在潭底石上,呆呆地一動也不動;忽然游到遠處,來來往往,快而突然,好像在和游人互相取樂……

┃賞析┃

本篇是“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游記。文中透露出作者貶居生活中孤苦凄涼的心情,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文章以魚在水中的怡然之樂和作者坐潭上的凄清悄愴相映,以日照潭水的明與竹樹掩映的暗互襯,顯出一種鮮明的對比感。其生動、傳神的筆觸,繪聲繪影的描寫,令人嘆為觀止。

阿房宮賦

⊙唐·杜牧

作者小傳

杜牧(803~852),字牧之,晚唐著名文學家。他的散文以議論見長,氣勢縱橫,指陳時弊,具有較強的現實性,繼承了韓愈等古文家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他的詩意境清新,風格豪健俊爽,在晚唐輕浮艷麗的文壇上獨樹一幟。與李商隱齊名,被稱為“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墻。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凄凄。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于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tài)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戌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精譯┃

六國滅亡,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蜀山的樹木都被伐光了,阿房宮才蓋起來。它占地三百多里,樓閣高聳,遮天蔽日。從驪山向北構筑宮殿,曲折地向西延伸,一直修到咸陽。渭水和樊川兩條河,一直流入宮墻。五步一棟樓,十步一座閣。走廊曲折像縵帶回環(huán),飛檐像禽鳥在高處啄食。樓閣各依地勢,參差環(huán)抱,宮室高低屋角,像鉤一樣聯結,飛檐彼此相向,又像在爭斗。盤盤繞繞,曲折回旋,密集如蜂房,回旋如水渦,不知矗立著幾千萬座。長橋橫臥在渭水上,天上沒有云彩怎么會有龍?溝通樓閣的復道橫空而過,彩色斑斕,沒有雨過天晴,哪里來的彩虹?樓閣隨著地勢高高低低,使人迷糊,辨不清東西方向。臺上歌聲悠揚,使人感到有如春光那樣和煦。殿中舞袖飄拂,好像帶來陣陣寒意,使人感到風雨交加那樣寒冷。在同一天,同一座宮里,氣候竟會如此不同。

alt

六國的妃嬪媵嬙、王子皇孫,離開了故國的樓閣、宮殿,乘車來到秦國。她們日夜獻歌彈琴,成了秦國的宮人。明星閃爍,是她們打開了梳妝的鏡子;綠云繚繞,是她們早晨在梳理發(fā)鬟。渭水上泛起一層油膩,是她們倒掉的殘脂剩粉;煙霧到處彌漫,是她們在焚燒椒蘭。雷霆般的響聲驟然而起,是宮車從這里經過;車輪聲漸遠漸弱,不知它去到哪里。宮人們都盡量顯示自己的嫵媚嬌妍,久久地佇立著遙望遠方,盼望皇帝的到來。有的三十六年始終不曾與始皇見面。燕趙收藏的奇珍、韓魏經營的寶物、齊楚保存的重器,都是多少代、多少年從他們國家的人民手中掠奪來的,堆積得像山一般。一旦國破家亡,都運到這里來。在這里視鼎如鐺,視玉如石,把金子當土塊,拿珍珠作瓦片,隨意拋棄,秦人見了,也不覺得可惜。

唉!一個人的心,也就是千萬人的心!秦始皇喜歡奢侈,百姓也眷念著自己的家。為什么掠奪時連一點點也不放過,揮霍起來卻把它當成泥沙呢?負荷大梁的柱子,比在地里耕田的農夫還要多;架在屋梁上的椽子,比織機上的織女還要多;一個個釘頭,比糧倉里的谷粒還要多;參差滿布的瓦縫,比人們身上穿的絲縷還要多;欄桿縱橫,比天下的城郭還要多;嘈雜的管弦聲,比鬧市上人們的言語還要喧鬧。使天下人都敢怒而不敢言,秦始皇卻日益驕橫頑固。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劉邦一舉攻占函谷關,楚霸王項羽的一把大火,可惜那阿房宮變成了一片焦土!

唉!滅亡六國的是六國本身,而不是秦國;滅亡秦國的是秦國本身,而不是天下百姓。唉!如果六國統(tǒng)治者都愛護他們的百姓,那么就有足夠的力量抗拒秦國。如果秦朝統(tǒng)治者能愛護六國的人民,那么秦就可以傳到三世,甚至可以傳到萬世都為君王,誰還能滅掉秦國呢?秦始皇來不及為自己的滅亡哀嘆,只好讓后世的人為他們哀嘆;后世的人如果只是哀嘆而不引為鑒,那么又要讓再后世的人為他們哀嘆了。

┃賞析┃

alt

阿房宮,秦宮名,秦始皇所建,規(guī)模宏大,遺址在今陜西西安西南。本文是一篇借古諷今之作,目的在于通過寫阿房宮事總結亡秦教訓,使唐敬宗李湛引以為戒:統(tǒng)治者橫征暴斂,貪圖享樂,其結果必重蹈秦朝覆轍。這篇賦充分體現了唐代文賦的特點,即描寫和議論緊密結合。以豐富的想象、新穎的比喻、瑰麗的語言描繪出一幅宏偉畫卷。如對景物對人的描寫虛實結合,華而不浮,寓意深刻。語言上駢散兼行,錯落有致,詞采瑰麗,聲調和諧,一掃漢賦那種平板單調的弊病,讀來回腸蕩氣,堪稱古代賦體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岳陽樓記

⊙北宋·范仲淹

作者小傳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謚號文正。作品收入《范文正公集》。范仲淹既是一位以天下為己任、富有理想的政治改革家,又是一位戍邊有功的軍事家,還是一位有創(chuàng)作才能并有名篇傳世的文學家。范仲淹一生創(chuàng)作豐富,其中《岳陽樓記》是千古傳誦的名篇。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alt

┃精譯┃

慶歷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貶為岳州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推行得很順利,百姓安居樂業(yè),各種荒廢的事業(yè)都興辦起來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了它原來的規(guī)模,在樓上刻了唐代名人和當代人的詩賦,并且囑托我寫一篇文章來紀念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這洞庭湖上。它連接著遠處的山脈,吞吐著滾滾的長江,湖水浩浩蕩蕩,無邊無際。清晨,湖面上灑滿了陽光;傍晚,又變得昏暗陰晦,景象千變萬化。這就是岳陽樓的壯麗景象,前人的描繪已經很詳盡了。這個地方往北可以通到巫峽,往南可以一直通到瀟湘二水,被降職遠調的官員和喜歡吟誦的詩人,大多聚會在這里,他們?yōu)g覽景物的心情,怎能沒有什么不同呢?

……

唉,我曾經探求過古代仁人的內心世界,他們或許與前面兩種情況都不同。這是為什么呢?這是因為他們不因環(huán)境的順心而欣喜,也不因個人的失意而難過。在朝廷做官就為平民百姓憂慮,隱退到江湖又替君主憂慮。這結果就是進朝做官也憂慮,退居江湖也擔心。那么,他們什么時候才快樂呢?大概他們一定會說“在天下人憂慮之前憂慮,在天下人快樂之后快樂”吧!唉,如果沒有這樣的人,我還能和誰同道呢?

alt

┃賞析┃

本文作于慶歷六年(1046)九月十五日,當時正值“慶歷新政”失敗的時候,作為此次變法的主要倡導者,作者也由于變法的失敗而被貶官,謫守外地。作者能突破歷來謫官悲郁的心情,以開闊的胸襟、憂國憂民的胸懷來看待自己的失意,擺脫個人狹隘的感情桎梏,將以天下為己任的胸懷借岳陽樓的美景表現出來,體現了這位偉大的政治家廣闊的胸懷和高尚的境界。

醉翁亭記

⊙北宋·歐陽修

作者小傳

歐陽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歐陽修是北宋文學革新運動的領袖。他的文學成就以散文最高,影響也最大。他繼承了韓愈古文運動的精神,在散文理論上,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張。大力提倡簡而有法和流暢自然的文風,反對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澀。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精譯┃

滁州城的四周都是山。它西南的幾座山峰,樹林和山谷尤其秀美。一眼望去,那草木郁郁蔥蔥、山林幽深而秀麗的地方,就是瑯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潺潺的水聲,從那兩座山峰之間傾瀉而出的就是釀泉。山峰回繞,道路折旋,能看到有個像飛鳥展翅似的坐落在泉水邊上的建筑,就是醉翁亭。建造亭子的人是誰呢?是這座山上的智仙和尚。給它命名的人是誰呢?是太守用自己的自號給它定的名字。太守同賓客們來到這里喝酒,稍微喝一點就醉了,而且年紀又最大,因此自號為“醉翁”。醉翁的興趣不在于酒,而在于山水之間。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里,而寄托在酒中!

如果太陽出來,林中的霧氣就會消散;煙云歸來,巖洞就又昏暗了,這樣陰晴交替的變化,就是山間的清晨和黃昏。野花開放,香氣清幽,樹木繁茂,濃密成蔭。天高氣爽,霜色潔白;水位回落,山石顯露,這就是山間的四季變化。清晨出去,傍晚歸來,見到的四季景色又不相同,這其中的樂趣也是無窮的。

至于那些背東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人招呼,后面的人答應,老老小小,來來往往絡繹不絕的,這些都是滁州百姓在游玩。到溪邊來釣魚,溪水深,因此,魚兒肥;用釀泉的水釀酒,泉水香甜,酒味清醇。各種各樣的野味、野菜,交錯地擺在面前,這是太守擺設的宴席。酒宴上真正讓人酣暢的樂趣,不在于美妙的音樂。投壺的射中了,下棋的下贏了,酒杯和酒籌雜亂交錯,人們起起坐坐,鬧鬧嚷嚷,這是賓客們在盡情歡樂的場面。那位面容蒼老,頭發(fā)斑白的老人昏昏沉沉地坐在眾人中間,是喝醉了的太守。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