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出版說明

朱元璋傳 作者:吳晗 著


出版說明

吳晗是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是現(xiàn)代明史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一生專治明史,對明史的研究涉及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研究成果豐碩且影響深廣。本書是吳晗的代表作,在明史研究和傳記文學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吳晗,原名吳春晗,字辰伯,1909年8月11日誕生于浙江省義烏市吳店苦竹塘村,家境動蕩。吳晗早慧,從小就對歷史有著濃厚的興趣,中學畢業(yè)后,他一面工作,一面四處求學,19歲在上海求學時,吳晗考入中國公學,結(jié)識了胡適——當時胡適正是該校的校長。因《西漢經(jīng)濟狀況》一文,吳晗頗得胡適賞識。1931年,任教于國立北京大學的胡適舉薦吳晗到國立清華大學讀書,專攻明史,吳晗25歲畢業(yè)于清華大學歷史系,并留校任教。學生時代的吳晗勤奮好學,大學期間,他曾寫下四十多篇文章,《胡惟庸黨案考》《〈金瓶梅〉的著作時代及其社會背景》《明代之農(nóng)民》等文章,均以詳密的求證和新穎的角度為人稱道,在當時史學界有很大的影響。

1937年,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后,北平淪陷,吳晗先后任教于云南大學、西南聯(lián)合大學。1943年7月,吳晗加入民盟,積極投身于政治活動。1949年解放后,吳晗歷任北京市副市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市歷史學會會長等職。

1959年,吳晗響應毛澤東建議,開始研究海瑞,9月份發(fā)表了《論海瑞》《海瑞罵皇帝》等文章,后又寫成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

1965年,吳晗被卷進了政治斗爭的漩渦。姚文元在《文匯報》發(fā)表《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指責吳晗的《海瑞罷官》別有所指,是在“為彭德懷翻案”,誣陷吳晗“攻擊毛主席”“反黨反社會主義”等等?!拔幕蟾锩遍_始后,吳晗被扣上“叛徒”“特務”等罪名,從精神到肉體慘遭摧殘,家人也受到嚴重牽連。1969年,吳晗被迫害致死。

《朱元璋傳》作為吳晗留下來的寶貴歷史著作,耗費了他大量心血。該作品在二十年里曾四易其稿。

1943年,在昆明西南聯(lián)大任教的吳晗,應友人的邀約,用兩個月的時間,編寫出一本《由僧缽到皇權(quán)》(又名《明太祖》)的歷史通俗小冊子,兩家出版社1944年同時出版,重慶在創(chuàng)出版社以《由僧缽到皇權(quán)》書名出版,重慶勝利出版社以《明太祖》書名出版。當時正處在戰(zhàn)亂時期,參考資料匱乏,吳晗出版這本書,很大程度上也是迫于經(jīng)濟方面的原因。

吳晗治學嚴謹,十分重視史料運用的準確性,加上一書兩名,不久后就對此書感到不滿。1946年,吳晗從昆明回到北平后,決定重寫一次。在資料豐富的情況下,這本書的篇幅增加了將近一倍。為與前書有所區(qū)別,這個修改本使用了《朱元璋傳》這個書名,1949年由上海三聯(lián)書店出版。吳晗1948年到石家莊時,曾將此修改稿呈請毛澤東審閱。毛澤東閱后退還書稿時,還特地給吳晗寫了一封信,提了一些意見。信曰:

辰伯先生:

兩次晤談,甚快。大著閱畢,茲奉還。此書用力甚勤,掘發(fā)甚廣,給我啟發(fā)不少,深為感謝。有些不成熟的意見,僅供參考,業(yè)已面告。此外尚有一點,即在方法問題上,先生似尚未完全接受歷史唯物主義作為觀察歷史的方法論。倘若先生于這方面加力用一番功夫,將來成就不可限量。

謹致革命的敬禮!

毛澤東

十一月二十四日

吳晗根據(jù)毛澤東的建議,1954年對第二稿《朱元璋傳》進行了修改,這個修改本當時沒有立即出版,只是油印了一百多本供征求意見。1964年,吳晗根據(jù)毛澤東和學術(shù)界朋友的意見,利用病后修養(yǎng)的機會,對《朱元璋傳》進行了第四次改寫,1965年終于再次由三聯(lián)書店出版。

本書整理出版,是依據(jù)1949年的版本。一般歷史學家認為1949年版本水平最高。1949年版本相比1944年版本史料更翔實,相較1955年、1964年版本,更真實地表達了作者的觀點。

吳晗治學態(tài)度嚴謹。閱讀本書,不僅僅是了解一個歷史人物,更難得的是可以從中學會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學會用歷史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無論你是否對歷史有足夠的興趣,讀完此書肯定會有所收獲。

本書的編校人員能力有限,書中難免存在缺點,歡迎廣大讀者批評指正,幫助我們進步、完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