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很多年前,讀高中的我準備考大學(xué),關(guān)于選擇文科還是理科,成了我的家庭中很糾結(jié)的一個問題,我喜歡文科,而父親告誡我:還是不要去碰文字謀生這碗飯,以免因文罹禍。我最終還是咬牙選擇了學(xué)醫(yī),十年寒窗,讀書只為稻粱謀。然而,與夢想撒手離別的那一刻留下的痛苦,在此后漫長的歲月里,仍然在午夜夢醒時分,化為時光蟲的咬嚙,令我神傷。我曾在一篇文字中寫下了這種感受:
其實,每一雙憧憬未來的年輕眸子里,都曾經(jīng)蕩漾過一泓海水,海的那一邊,都有過一艘名叫夢想的紅帆船曾經(jīng)離岸起航,穿越時光向你駛來。只不過,多疑的歲月常常干涸了你眼中的那一泓海水,于是,你的紅帆船終于擱淺在了某個地方,與你錯過今生。
十余年前,我攜家在美國佛蒙特州的伯靈頓市工作和生活,期間曾拜謁了大詩人弗羅斯特的墓地。站在那嵌在地面上的黑色墓碑前,我腦海中冒出弗羅斯特的那首名詩,未選擇的路,它的最后幾句:
林子里有兩條路,
我選擇了行人稀少的那一條
它改變了我的一生。
我突然覺得,這首詩好像就是寫給我的,盡管我選擇的路,并不一定是人煙稀少的那一條,但它確實決定了我的一生。我其實不應(yīng)該懊悔,因為,在這條道路上,我遇見了很多的師友,看到了無數(shù)的風景,接觸了在不同土地上生活著的人群。我應(yīng)該為此而感恩,向上蒼,更向所有幫助過我的人。我要用我的文字,勾勒出自己走過的道路足跡,包括眼、耳與心的所及之境。
文字的一個重要作用,是抵抗遺忘。一位經(jīng)歷了蘇聯(lián)時期的俄羅斯女性說過:時代會用兩個指頭夾起一個人,從他身上擠出時代所需的那一滴善惡來。我希望我的這本書,也能化為時代記憶與記錄中的一小滴,和其他很多人的文字一起,匯成江河,形成一個族群的記憶與向善之海。
是以為序。
彭志翔
二〇一六年三月二十六日于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