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8.轉(zhuǎn)身回首是天涯

林徽因新傳:她是人間四月天 作者:張俊杰 著


8.轉(zhuǎn)身回首是天涯





1922年秋,徐志摩踏上歸國的游輪。在船上,他想起自己的小兒子彼得,那是一個肉嘟嘟的小孩子,粉嫩的皮膚,睡夢中還掛著笑……想著想著,徐志摩有一些心痛,可當他想到自己已經(jīng)是一個單身男子,終于可以光明正大地追求林徽因,那一絲心痛便也隨著腦中林徽因的笑靨煙消云散了。

一個月后,徐志摩在上海下船,他還來不及北上去尋找林徽因,便聽到一個令他震驚的消息:林、梁兩家有意結(jié)為秦晉之好,雖然林徽因與梁思成并未舉行訂婚儀式,可二人婚事已有成言。徐志摩不敢相信,可他從朋友那里得知,這是真的,梁啟超曾給大女兒梁思順寫信,明確地告訴女兒梁思成的婚事已經(jīng)有了著落。

得知林徽因已被許配他人的消息,徐志摩心里有一種說不上來的煎熬,他不敢相信,就在一年前和他談笑風生的女孩子,怎么會成為別人的未婚妻,他在不甘、心急、焦慮中日益消瘦。上海的朋友說,那段日子里,徐志摩整個人瘦了一圈,原本合體的衣服也寬松了起來。也許這就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吧,徐志摩在痛苦中度過了一日又一日,終于,徐志摩決定,無論如何,他要去北京找林徽因。

憔悴的徐志摩在一個月后踏上北上的列車,剛到北平,他便迫不及待地去林家拜訪。林長民見徐志摩來,很是開心,他讓程氏拿出自己珍藏多年的美酒,又安排廚子去做上一桌子家鄉(xiāng)菜來款待自己的青年朋友。徐志摩心里覺得暖暖的,他看林長民的下巴鐵青,當年的美髯雖已不復見,可如今的他更顯年輕干練。

在林家吃飯時并未見到林徽因,飯后徐志摩隨林長民到書房閑談,在書房里,徐志摩看到了懸掛在墻壁上的一首詩,那是陳石老人寫給林長民的詩:


七年不見林宗孟,劃去長髯貌瘦勁。

入都五旬僅兩面,但覺心親非面敬。

小妻兩人皆揖我,常服黑色無妝靚。

……

長者有女年十八,游學歐洲高志行。

君言新會梁氏子,已許為婚但未聘。


徐志摩幾乎不記得自己后來同林長民談了什么,他恍恍惚惚的,為免失態(tài),他匆匆告辭。林長民似乎也看出徐志摩的狀態(tài)不是很好,便囑咐他多休息,徐志摩道了謝,似逃離般地走出林府。

秋風卷起落葉似一只只枯萎的蝴蝶,掙扎著飛起來又重重地摔在地上,狼狽之極。徐志摩覺得自己也很狼狽,還有什么比自己的處境更可悲,心心念念的佳人已有良人,可悲的是自己還在念念不忘。

徐志摩寄宿在蔣百里(徐志摩姑父的族弟)的寓所,幾日后,清華大學文學社送來邀請函,請他做一場演講。那時的徐志摩正好無事可做,便接受了。他一氣呵成寫了一份演講稿,名謂《藝術(shù)與人生》。

演講的日子很快就到了,來自各校的學生慕名而來,小小的禮堂里坐滿了人,甚至有些學生沒有座位,圍著禮堂站了一圈,都想一睹這位從歐洲留學歸來的大才子的風采。舉辦人請大家安靜,不一會兒,徐志摩走上演講臺,立刻響起一陣雷鳴般的掌聲。

徐志摩先是向大家問好,接著他抽出自己已經(jīng)準備好的講稿,道:“今天,我要講的是Art And Life……”

正在徐志摩進入狀態(tài),激情澎湃之際,一張熟悉的面龐出現(xiàn)在他的視線內(nèi),察覺到他的目光,那張臉龐露出一絲微笑,那小小的梨渦深陷,杏兒般的眼睛彎彎,那不就是他朝思暮想的林徽因嗎……看著林徽因的笑顏,徐志摩的心抑制不住地狂跳,他的思路被打亂,接下來的話也不知該如何說,他幾乎想立刻沖下臺同林徽因說話。

“什么啊……”

“怎么不說了……”

徐志摩似乎聽不到臺下學生的議論,舉辦人也著了急,一個勁兒朝臺上使眼色。徐志摩反應(yīng)過來,他看著演講稿,一字一句地讀,剛才的流利的英文一下子變得磕磕巴巴。臺下的學生的熱情退卻了,有的人甚至沒等演講結(jié)束便離場了。

一場演講結(jié)束,徐志摩放下演講稿,看向眼前空蕩蕩的大廳。他的目光落向林徽因坐過的位置,她走了,徐志摩想著,身體有些不受控制地走到座位旁邊坐下……

不久,徐志摩接到林徽因的邀請信,信上說,她邀自己在這個星期天同游香山。

接到邀請的徐志摩心情復雜,他知道物是人非,有些事情回不去了,他想見到林徽因,也怕林徽因親口對自己說出她已心有所屬……

徐志摩最終還是去了,那天的天氣極好,香山的紅葉在12月份已經(jīng)落了很多,那零星留著的一點點紅,似一朵朵火焰點綴著灰色的枝椏。

他們沿著石階,拾級而上,徐志摩悄悄觀察著林徽因,一年不見,林徽因還如當初一般,安靜而美好。

“看什么?”林徽因感受到徐志摩的目光,問道。

“你還和一年前一樣?!币粯用篮?,后半句,他沒有說出口。

“你呢?”林徽因看向徐志摩。

“我?我已經(jīng)死了,我已經(jīng)被埋在了這青石板下。”徐志摩指向身旁那一塊似墓碑一般的青石板說道,“現(xiàn)在的我不過是一具軀殼,我每日盲目,碌碌無為,因為現(xiàn)在的我已不是我,我沒有心,沒有愛,也沒有希望,我的一切都埋在了這里?!毙熘灸χ挥X得自己的心在滴血,是啊,自己的靈魂早已經(jīng)不在了,從上海得知林徽因許配他人時開始,他的靈魂便被現(xiàn)實擊得灰飛煙滅。

林徽因看著徐志摩,眼淚不受控制地溢了出來,她把臉轉(zhuǎn)向另一側(cè),她不敢看徐志摩,因為她無法面對徐志摩那落寞的眼神,曾經(jīng)那么驕傲的男子,如今卻滿眼的絕望與失落。林徽因的心真的很痛,可是她別無選擇,且不說外界的輿論是怎樣議論二人,光姑姑們的反對就壓得她無法喘息,離開是傷害了他,可于她來說也是同樣的心痛!

沉默,沉默……

許久,林徽因開口,“志摩,你沒有什么對我說嗎?你和我說說話,講講你遇到的故事。”

徐志摩搖頭。

“志摩,你有寫詩嗎?讀給我聽吧。”林徽因的聲音很輕,似一縷風瞬間消散。

“好,林徽因,你還記得康橋嗎?”徐志摩開口。

林徽因點頭。

“你走以后,我寫了很多關(guān)于康橋的詩,我給你讀一首?!毙熘灸φf完清了清嗓子,林徽因也轉(zhuǎn)過臉,靜靜聽著。

“康橋,再見罷;我心頭盛滿了別離的情緒,……

我每想人生多少跋涉勞苦,多少犧牲,都只是枉費無補,……

我但自喜樓高車快的文明,不曾將我的心靈污抹,今日我對此古風古色,橋影藻密,依然能袒胸相見,惺惺惜別……”

時間似乎在此刻定格,林徽因似乎看到了在康橋邊細說“數(shù)學橋”的徐志摩,似乎看到了瓢潑大雨中冒雨看虹的徐志摩,似乎看到了用英文朗誦《夜鶯頌》的徐志摩……

那日的游香山似乎是一種離別,那日后,林徽因只當徐志摩是好友。他們那日似乎什么也沒說,也似乎什么都說了,默契如此,也難怪此后他們依舊把對方當摯友。

此后林徽因與徐志摩交往依舊密切,二人一起辦文學社,一起接待泰戈爾,也一同參與到當時的各種活動中。林徽因的干脆讓徐志摩敬重,雖說徐志摩心里依舊留戀林徽因,可交往中他們都保持著一絲距離。1924年6月,林徽因同梁思成赴美留學,徐志摩得知這一消息,濕了眼眶,他那時的眼淚已經(jīng)是一種對知己好友的不舍,不是愛情,卻勝似愛情。

有時候感情就是這樣,兩個人向前走,相遇又分離,當一個人再次轉(zhuǎn)身,看到的只是當時的美好,就算再次相遇,也終究不似當初。

轉(zhuǎn)身回首是天涯,輾轉(zhuǎn)相遇許人家。他們只是在錯誤的時間相遇,還好有一個人清醒,在正確的時間做出了正確的決定……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