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泰戈爾眼中的精靈

林徽因新傳:她是人間四月天 作者:張俊杰 著


2.泰戈爾眼中的精靈





1924年,印度詩人泰戈爾受北京講學(xué)社(梁啟超、蔡元培等為主要負(fù)責(zé)人)邀請,決定在4月份到華訪問。

作為獲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的亞洲詩人,泰戈爾還沒有到來,輿論界便鋪天蓋地地向讀者介紹泰戈爾的詩以及他個人的經(jīng)歷。

4月12日,泰戈爾抵達(dá)上海,徐志摩受講學(xué)社的委托,負(fù)責(zé)接待和陪同工作,用時還兼任翻譯。這一差事正合了徐志摩的心意,泰戈爾是他喜愛的詩人,能陪同自己的偶像游玩訪問,自然是一份美差。

再說泰戈爾,見如此年輕的一個人接待自己,心里有些擔(dān)心兩個人之間會有一些溝通上的困難,可沒想到的是,他與徐志摩不僅沒有代溝,反而十分投緣,他們一路交流,從詩文到人生,他們視對方為知己,結(jié)為“忘年之交”。

后來,徐志摩邀請?zhí)└隊柸ノ骱瓮妫麄兂松弦蝗~扁舟,在舟上飲酒、作詩、賞湖、談心。徐志摩對泰戈爾說,自己愛上一位姑娘,她似一朵白蓮美麗、高潔,可是那白蓮是在夢中的,可望而不可即。泰戈爾聽著徐志摩的傾訴,對她口中的姑娘充滿了好奇,他迫不及待想見一見那位姑娘,同時,他忍不住想要幫助徐志摩,想去做做姑娘的“思想工作”,讓他能夠和心愛的姑娘永遠(yuǎn)在一起。

1924年4月23日,泰戈爾抵達(dá)北京。他一下火車,一位樣貌清麗的女孩子便走了過來,她穿一件咖啡色連衣裙,手里捧著一束紅色郁金香。泰戈爾微笑地看著眼前的女孩子,心里也大概猜到了,這就是徐志摩口中的“夢中白蓮”。

泰戈爾接過女孩子的花,與她親切交談,接著他們一行人紛紛圍過來向泰戈爾表示感謝與問候。

歡迎泰戈爾的集會原定在天壇公園舉行,因為天壇公園要收門票,為照顧經(jīng)濟比較拮據(jù)的學(xué)生,遂將集會改為在日壇公園舉行。

4月份的北京已是草青樹綠,花團錦簇。泰戈爾由林徽因和徐志摩陪伴著來到日壇公園參加集會,他們一進(jìn)入公園,早已守候著的記者們便紛紛按下快門,記錄這重要的一刻。那一天很多報紙紛紛刊登了對集會的報道,還附有一張三人同行的照片,照片中泰戈爾老人鶴發(fā)童顏、精神矍鑠,徐志摩風(fēng)華正茂、玉樹臨風(fēng),林徽因麗質(zhì)天成、風(fēng)姿綽約,猶如一幅歲寒三友圖,在當(dāng)時一度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美談。

歡迎集會在熱烈的氣氛中進(jìn)行著,在大家的歡呼聲中,泰戈爾老人走上演講臺,進(jìn)行即興式的講話:“今天我們集會在這個美麗的地方,象征著人類的和平、安康和豐足。多少個世紀(jì)以來,貿(mào)易、軍事和其他職業(yè)的客人,不斷地來到你們這兒。但在這以前,你們從來沒有考慮邀請任何人,你們不是欣賞我個人的品格,而是把敬意奉獻(xiàn)給新時代的春天?!?/span>

接著便是一陣掌聲,泰戈爾被大家的熱情感染,他清了清嗓子,繼續(xù)說:“現(xiàn)在,當(dāng)我接近你們,我想用自己那顆對你們和亞洲偉大的未來充滿希望的心,贏得你們的心。當(dāng)你們的國家為著那未來的前途,站立起來,表達(dá)自己民族的精神,我們大家將分享那未來前途的愉快。我再次指出,不管真理從哪方來,我們都應(yīng)該接受它,毫不遲疑地贊揚它。如果我們不接受它,我們的文明將是片面的、停滯的??茖W(xué)給我們理智力量,它使我們具有能夠獲得自己理想價值積極意識的能力?!?/span>

林徽因看老人的聲音似有沙啞,便趁這一會兒的停頓給泰戈爾送來一杯熱茶,泰戈爾接過茶,喝了一口,繼續(xù)講:“為了從垂死的傳統(tǒng)習(xí)慣的黑暗中走出來,我們十分需要這種探索。我們應(yīng)該為此懷著感激的心情,轉(zhuǎn)向人類活生生的心靈。今天,我們彼此命運是息息相關(guān)的。歸根到底,社會是通過道德價值來撫育的,那些價值盡管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但仍然具有—道德精神。惡盡管能夠顯示勝利,但不是永恒的……”泰戈爾的演講滿含著親善與同情,他喜愛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對中國的文化懷著崇敬。

可是在當(dāng)時,許多人都在極端地反傳統(tǒng),于是泰戈爾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欣賞的態(tài)度使得激進(jìn)者反感,他們發(fā)表言辭激烈的文章批評泰戈爾對中國文化欣賞的態(tài)度,甚至散發(fā)傳單、組織游行。這種反對活動也許是后來泰戈爾不再公開訪華的原因,畢竟在那個時期,泰戈爾精神至上的思想并不適合中國的國情。

5月8日,泰戈爾迎來了自己的64歲壽辰,北京的一些文人為老人辦了一場祝壽會。這場祝壽會由胡適操辦,梁啟超組織舉行。泰戈爾十分高興自己能在中國過壽,更讓他高興的是,他有了一個中國名字:竺震旦。

名字是梁啟超取的,泰戈爾的印度名字為拉賓德拉,中文譯作“太陽與雷”,簡稱“震旦”,巧的是“震旦”是古代印度對中國的稱呼,取這個名字也象征著中印文化交流歷史悠久,源遠(yuǎn)流長。而取“竺”這個姓是因為舊時中國稱印度為“天竺”,泰戈爾以國為姓是再適合不過了。泰戈爾很喜歡這個名字。

祝壽會上,新月社眾人為泰戈爾表演話劇《齊德拉》。

《齊德拉》取材于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齊德拉是馬尼浦國王唯一的女兒,她長相平庸。國王沒有兒子,便想立她為儲君,讓她從小像男子一般學(xué)習(xí)武藝,接受嚴(yán)格的訓(xùn)練。齊德拉公主一天天長大,一日,她如往常般去林中打獵,卻碰到了一個相貌英俊的男子,齊德拉對男子一見鐘情,后來她知道那是鄰國王子阿順那。齊德拉看著鏡子里自己平庸的容貌,又想起英俊的王子,她苦惱極了,她乞求愛神賜給她美麗的容貌,哪怕只讓她美麗一天也好。愛神被她感動,賜給了她一年的美貌。齊德拉變成了絕世美女,美麗而自信。美麗的齊德拉很快便贏得王子的傾心,并與其結(jié)婚?;楹笸踝訉λf,自己心里一直愛慕著鄰國的公主齊德拉,他說齊德拉的英武令他著迷。齊德拉心里高興極了,她早已對自己陌生的面孔感到不耐煩,于是她又向愛神祈禱,請求愛神恢復(fù)自己原來的容貌。愛神應(yīng)允了她的請求,齊德拉如愿在王子面前做回了自己。

林徽因在劇中扮演公主,張歆海飾演阿順那王子,徐志摩扮演愛神,林長民扮演春神伐森塔,梁啟超則擔(dān)任舞臺布景。這場壓軸戲經(jīng)過多次排練,大家滿懷著熱情要給泰戈爾一個驚喜。

泰戈爾沉浸在劇中,被演員們的表演深深地打動著。演出完畢,泰戈爾走上舞臺,他親切地?fù)肀Я只找?,并贊美道:“馬尼浦王的女兒,你的美麗和智慧不是借來的,是愛神早已給你的饋贈,不只是讓你擁有一天、一年,而是伴隨你終生,你因此而放射出光輝?!?/span>

泰戈爾在北京停留不到一個月,卻對林徽因的印象極好,他覺得林徽因不僅樣貌出眾,還很有才華,時而安靜時而活潑的她,如林中的一個小精靈,惹人喜愛。

泰戈爾在北京并未忘記為徐志摩說好話,可是林徽因那時已心有所屬,老人雖有心牽線卻最終也無可奈何。訪問北京的行程將盡,泰戈爾送給林徽因一首小詩:“天空的蔚藍(lán),愛上了大地的碧綠,他們之間的微風(fēng)嘆了聲‘哎’!”這也是對林、徐二人情意的一種寫照吧。

5月20日,徐志摩送泰戈爾離開北京去往太原,林徽因和梁思成等去車站送行。

在車站,林徽因告訴徐志摩,她和梁思成會在6月赴美留學(xué)。徐志摩雖早已知道林徽因會離開,可當(dāng)時間臨近,他的心還是猛地疼了一下。徐志摩在列車上望著車窗外的林徽因,眼睛一下子模糊了。

“志摩,你怎么哭了?”胡適的低喚似乎叫醒了徐志摩,他回過神,才發(fā)現(xiàn)自己早已淚流滿面。

1924年6月初,林徽因同梁思成赴美留學(xué),一段新的旅程開始了,那年林徽因剛滿20歲。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