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六章

渦河邊的老子 作者:許輝 著


六章

【原文】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共25字)

【譯言】生養(yǎng)萬物的神靈即道是永恒久長的,這就是深遠莫測的母體。深遠莫測的母體之門,就是天地的根本。連綿不絕如此存在,這作用是無窮無盡的。

【重心】道為母本。

【臧否】不持立場。

【困擾】萬物終極的根源到底在哪里?

【智語】道有色而無痕,道無痕而有蹤。

【視野】

這一章,老子談的是通道、門徑與源泉。

老子既談天地根本、萬物規(guī)則,又談通道、源泉和正統(tǒng)。

在《老子》第一章中,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也說的是通道、來源與源泉。

如果我們把這些詞語用點和線聯(lián)系起來,我們可以得到這樣一幅圖景:線性的通道進入母體之門這個節(jié)點,進入深遠莫測的母體,經(jīng)過無窮無盡和連綿不絕,終可達致那天地根本、永恒長久,即正統(tǒng)和不朽。

哦,我可能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說什么哦,也似乎更不可能自圓其說。

但我又認為自己說得處處在理,很有道理,仿佛講出了萬物和事物的根本。

在老子的掌控下,我好像著了魔一般,經(jīng)常不知所云、胡言亂語一番。

這又是老子的厲害:洗腦、凈身術(shù)。

被他掌控了,就沒有辦法了。

可這倒是我自愿的,怪不得人家老子呢。

讀《老子》等古籍,感悟甚至比理解更重要。感悟到了,說不出來,那有可能是“常道”;感悟不到,又要勉強說出來,那是“非常道”;感悟到了,又要盡力說出來,那是世界上最大的難事。

你看,我真是一個地道的東方人,看問題、看事物,不由自主就談起感覺、感悟了,很難一出口就改成理性加邏輯。

美國的一位心理學家尼斯貝特做了一個試驗,他向參與試驗的人提供了一幅圖畫,這幅圖畫的左邊是一只雞,中間是一頭牛,右邊是一片草地,問題是圖中哪兩種事物最相搭?

我把答案捂住,憑感覺認定牛和草地最相搭。

看了結(jié)果我才知道,東方人多認為牛和草地最相搭,而西方人多認為雞和牛最相搭。

我很吃驚!感覺奇怪!用中國人的眼光看,牛吃草,草地上有牛,這是最日常的景象,而雞和牛則是風雞牛不相及?。?/p>

尼斯貝特總結(jié)說,這就是東西方思維的差異,東方人關(guān)注的是因果關(guān)系,牛吃草,草地上生長著牛羊;而西方人關(guān)注的是事物的屬性,雞和牛都是動物,這是它們最大的共同點。

我現(xiàn)在說讀中國典籍時,有時候感悟比理解更重要,這還不是道地的東方人、中國人的思維定勢?

怪就怪老子。老子比我們輩分長、智商高,假若我們得了成功,那是我們自己努力的結(jié)果;假若我們得了失敗,那就推到老子、孔子、墨子、管子、莊子等先輩們頭上好了。

但也確須如此(有時候感悟比理解更重要),才能更好地讀懂中國的古典。

當然,以感悟、感情、感性看事物、看問題,和用理性、邏輯看事物、看問題,談不到孰優(yōu)孰劣,關(guān)鍵要看用得在不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正確的環(huán)境、正確的節(jié)點。

但誰又能保證自己能夠把握正確的時間、地點、環(huán)境和節(jié)點?

所以,人類辦事不周全這是常態(tài);人類辦事周到而全面,那既不可能,也不合“道”理。

【聽雨花園筆記】

哦,花盆里和移栽在地里的那幾株小麥竟在陸續(xù)黃熟。最黃的那一株也許是桿高易摧的原因,從生節(jié)處折倒了,倒在靠近地面的一棵長勢青翠的萵筍上,萵筍則用它肥厚實在的葉叢捧著它,我趕緊跑過去,扶起折倒的麥稈,讓它直起腰身,能夠接受更多的陽光和微風。金銀花仍在開放,香氣四溢,提神醒腦,讓人愉悅而又興奮,感覺到生活的美好意義。留而未棄的唯一的一盆夜來香,冬天放在樓上客廳里,仲春搬它出去時,發(fā)現(xiàn)它竟然前所未有地枯“死”了。園長說沒關(guān)系,地上部分死了,地下還會長出新苗來,用塑料布蒙上花盆口,留一些小洞,如此可以提高地溫,使地下的萌芽早日破土而出。果然,它現(xiàn)在已經(jīng)從塑料洞里長出一根長的和幾根小的新苗了,且深綠,且幽然,生機勃勃。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