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xiāng)啊,我的根
二○一七年,龍安橋鎮(zhèn)小河東村建起了文化活動室,其中包含了一個圖書閱覽室。由于當時村里資金緊張,無多余的購書款,所以圖書閱覽室里大部分書架是空的,村民們苦于無書可讀,圖書閱覽室也成了“擺設”。
這件事牽動著我的心。
我出生在小河東村,那里有生我養(yǎng)我的黑土地和淳樸善良的父老鄉(xiāng)親。歲月在我的生命中已經(jīng)刻上一道道年輪,在家鄉(xiāng)度過的那段青少年時光,早已如煙。時光荏苒,一晃我已年過六旬,離開家鄉(xiāng)三十多年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家鄉(xiāng)的眷戀之情越來越濃。多少次夢回故土,家鄉(xiāng)那條彎彎曲曲的小路,那片郁郁蔥蔥的楊樹林,那條清澈見底的烏裕爾河……一切的一切又清晰地出現(xiàn)在我的夢中。雖然是夢,但這是游子對家鄉(xiāng)的一種深切思念。
去年七月的一天,我回到了久別的小河東村。入眼的是家鄉(xiāng)發(fā)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村內坑洼不平的泥土路已變成了寬敞平坦的水泥路;兒時玩耍的那片小樹林如今已長成了參天大樹;那條像脫韁野馬的烏裕爾河,已被引到田間種上了水稻;過去的土坯房現(xiàn)已寥寥無幾,都變成了磚瓦房……
也就是那天,我第一次走進了村里的文化活動室。寬敞明亮的活動室讓我感慨萬分,這是村民們活動的場所,是文化知識的寶庫??!此時,屋內有幾個村民正在看書,可是書架上的書并不多??粗湛盏臅茏?,我有些心酸。從此,這件事便住進了我的心里。
家鄉(xiāng)新建的圖書閱覽室
回到家,我徹夜難眠,頭腦里總是閃現(xiàn)著家鄉(xiāng)的變化,讓我發(fā)自內心地感嘆:家鄉(xiāng)啊,你變了,變得越來越好看了。
隨著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村民們對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就越來越高,可村里閱覽室的書實在太少了,我就萌生了想把自己四十多年積攢的書籍贈送給家鄉(xiāng)的念頭。雖然,我深知書是我最好的朋友,即便是搬了五次家,生活用品換了幾茬,可這些書卻一直跟著我,與我形影不離。書,是我前進路上的燈,是我遨游知識海洋的船。我喜歡讀書,就像高爾基說的那樣:“我撲在書籍上,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弊x書是我生活中的最大樂趣,沒有書就覺得生活乏味,沒有書就覺得精神空虛。書給我知識,給我本領,讓我從一個農村的孩子成為一名人民教師,又走上了領導的工作崗位。
書可是我人生路上的功臣??!我真的不舍得離開它們!
可那空空的書架卻一次次跳進我的腦海,刺痛著我的心。我離開小河東村那么多年,家鄉(xiāng)確實有了很大的變化,但還是沒有擺脫貧困,村民們沒有文化是造成這貧困的主要原因??!家鄉(xiāng)是我的根,沒有家鄉(xiāng)就沒有我的今天,吃水不忘挖井人,為家鄉(xiāng)送點精神食糧是我應盡的義務。這些書如果能被更多的人閱讀,這些人生的道理如果能被更多的人分享,那是不是他們更大的價值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二○一八年三月十三日那天,我走到書柜前,看著整齊排列在書架上的書,自言自語道:“老朋友們,今天我就要和你們分別了。我相信,到了我的家鄉(xiāng),你們會實現(xiàn)更大的價值,感謝你們替我為家鄉(xiāng)的父老鄉(xiāng)親所做的奉獻!”隨后,我翻開一本詩集——《綠野短笛》。這里面記錄了我所有的詩歌,是我最珍貴的寶貝。翻開扉頁,我奮筆疾書:獻一片愛心,望家鄉(xiāng)早日脫貧,愿書為你們帶去文化和希望。當我將這些書分類、打包、裝箱后,足足有二十二箱!這些都記錄了我的成長和進步,充滿回憶,是我人生路上的瑰寶。從此,我要和它們分離,但我相信,會有更多的人因看這些書而成長、堅強。
我數(shù)著書單,突然發(fā)現(xiàn),這些書的種類雖然很多,有理論方面的,有文學方面的,有科技方面的等,但關于現(xiàn)代科技的書少了一些,這些類型的書也是幫助家鄉(xiāng)脫貧致富的法寶呀。于是,我又跑到新華書店,花了兩千多元錢買回兩百多本種植業(yè)、養(yǎng)殖業(yè)、加工業(yè)等方面實用的科技書。我親自開車將這些“老朋友”和“新朋友”們送到了家鄉(xiāng)的閱覽室。從此,那些刺痛著我心的空書架便是它們的新家了。
初春的早晨,天氣還是冷颼颼的,太陽躲在厚厚的云層里不敢出來,再加上頭一天下的小雪,路面滑不太好走,車行駛到半路,偏偏下起了雪,只好把車速放慢,一百多里路程跑了近兩個小時。因頭一天我已和村里打了招呼,車一進院,村書記、村主任,還有幾十個村民早在村里等候,看我的車進了院,都出來迎接。讓我沒想到的是,鎮(zhèn)黨委的范書記也來到了現(xiàn)場,大家都忙著把書搬到了文化閱覽室。
在村會議室,我們團團圍坐,由村主任主持開了一個小小的座談會,我簡單說了一下我近幾年離開工作崗位后在讀書和寫作方面所取得的成績。當然,這些成績都離不開我的“老朋友們”的幫助。我相信,我的這些“老朋友們”在“新的工作崗位上”一定會幫助更多的人。
雖然,鎮(zhèn)黨委范書記說我是小河東村的驕傲,但我自己知道,家鄉(xiāng)是我的根,無論到什么地方,取得多大成績,我都不會忘記家鄉(xiāng)的養(yǎng)育之恩。今天,我把一冊冊書籍贈送給家鄉(xiāng),就像一粒粒文化的種子灑在家鄉(xiāng)的黑土地上,不久的將來一定會開花結果。
(原載《西部散文》2018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