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長恨水長東
默默地佇立在張恨水先生書房的廢墟上,我突然感覺,他和家鄉(xiāng)天柱山的命運太相似了。天柱山本受皇恩沐澤,名噪一時,結果卻被冷落千載。先生一生創(chuàng)作一百二十多部中長篇小說,發(fā)表近三千萬字的作品,打破了中國文學史上創(chuàng)作數(shù)量的最高紀錄??墒窃谝欢螘r間里,他也被人們冷落了。
有人說他是“鴛鴦蝴蝶派”,他從不敢茍同。不過,“蝴蝶”倒是沾過,那是童年在家鄉(xiāng)的時候。他老家黃嶺街前就有一條彎彎的亭子河,那時,他那瘦弱的身影就常常出現(xiàn)在河壩埂上,風兒抖動他半新半舊的青衫,飄忽著他拋在藍天的蝴蝶風箏,也神游著他那一顆少年才子的心……十一歲半,在一位不應科舉不為官的私塾先生指導下,他開始在本鄉(xiāng)村里讀書。家里有些舊書,老屋子空閑的又多,他就專門收拾一間書房,終日悶坐在那里看線裝書,或是對著院里的桂花樹苦吟。傍晚,他走到村外河堤上轉轉;然后躺在山邊的墳包上,口中念念有詞,背誦古文;吃過晚飯,他又鉆進老書房,一直看書到深夜。夏天蚊蟲多,他要么穿上老布襪,要么用一個大木桶,盛滿清水,把雙腳泡在里面;天寒時,他就勒緊褲帶。他讀書,左手捧,右手翻,翻得快,讀得快,頭與眼睛一上一下很快地點動。母親怕他成了書呆子,下狠心限制他晚上讀書。他為了不拂母意,天剛黑就上床睡覺,等母親家務拾掇完畢,他又躡手躡腳進了書房,亮起豆油燈,讀寫到雞鳴。他讀過的書,連評語、批注,都做了密密麻麻的圈點。就這樣,從《隋唐演義》開始,他攻讀了許多古典文學和外國名著,看了大量的章回小說??戳?,他竟無師自通地寫起了武俠小說,他自己配圖,煞有介事地“發(fā)表”給姊妹們,聽著好玩。然而,他的這種專心致志,也遭到了鄉(xiāng)親們的譏笑,譏諷他是“大先生”“大書箱”“書庸子”?!班l(xiāng)村人實在以為我是一個絕對無用的青年,甚至有人說讀書若讀得像我一樣,不如讓孩子看牛?!薄髞恚€這樣善意地責備家鄉(xiāng)人的勢利眼。
人過中年,恨水先生曾開過一張“兒時書”的書單,兒時背得滾瓜爛熟的《論語》《孟子》《左傳》《千家詩》《古文觀止》等,時隔四十年后,他竟能記得百分之二十至四十。他著作等身,傾倒幾代讀者,自然這一半歸于天賦,但更多的還是兒時書房里的苦讀。后來,回憶起兒時的書房,他還不厭其煩地說:“……這屋里雖是飽經(jīng)滄桑,現(xiàn)時還在,家鄉(xiāng)人命名為‘老書房’。屋子四面是黃土磚墻,一部分糊著石灰,也多已剝落了,南面是大直格窗戶,大部分將紙糊了。把祖父轎子上遺留下來的玻璃,正中嵌上一塊,放進亮光。窗外是個小院子,滿地青苔,墻上長些隱花植物瓦松,象征著屋子的年歲。而值得大書一筆的就是院子里有一株老桂樹,終年院子綠茵茵的,頗足以點綴文思。這屋子共有四五箱書,除了經(jīng)史、子集各占若干卷,也有些科學書,我擁有一贛州的廣漆桌子,每日二十四小時,總有一半時間在窗下坐著。我為什么形容這個黃土屋子如此詳細呢?這在我家庭里是有點教育性,直至現(xiàn)在,我的子侄們,對這書房,還有點‘圣地’的感覺,提起老書房,他們就不好意思不念書了?!薄耙簿陀捎谖以谶@里自修自寫,奠定了我畢生的職業(yè)基礎!”
恨水先生出生于江西,一生漂泊多舛,逗留在家鄉(xiāng)的時間并不很長。但家鄉(xiāng)人一談起他,仍總是津津樂道他的“老書房”,子孫們更是言必稱“老書房”。如今,隨著天柱山風景名勝區(qū)開放,遠有日本與東南亞諸國游客,近有鄰省縣的各界人士,都翹盼參觀張恨水故居。美國、日本……海內(nèi)外還掀起了“張恨水研究熱”。他家鄉(xiāng)的人民深深地愛戴著這位作家,成立了“張恨水研究籌備會”,并積極籌備擬建“張恨水紀念館”,計劃邀請國內(nèi)外有志于張恨水研究的專家學者們召開學術研討會。如果先生九泉之下有知,該有“人生長愛情長在”的感嘆了吧?
1986年10月18日,安徽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