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李白
秋來相顧尚飄蓬[1],未就丹砂愧葛洪[2]。
痛飲狂歌空度日[3],飛揚跋扈為誰雄[4]。
題解
唐玄宗天寶四載(745)秋,杜甫與李白在魯郡(今山東兗州)相別,杜甫寫此詩予以相贈,詩中抒發(fā)二人身世浮沉、功業(yè)無成的慨嘆。詩中感嘆二人漂泊無定的生活,既有對好友的規(guī)勸,也有對自我的警策,詩文語重心長,字里行間透露出兩人真誠的友情。杜甫一生中寫過許多首贈與李白的詩作,此詩為現(xiàn)存最早的一首絕句。語言簡短,但感情表達真切、全面。
賞析
李白與杜甫,是我國千古并稱的兩位偉大詩人。杜甫的這首《贈李白》,寫于他與李白交往的早期。詩人用高度凝練的語言,尺幅之間就寫出了李白的氣質(zhì)風度和別樣的才華品格,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才華橫溢、才敵當世的肖像畫,栩栩如生,形神兼?zhèn)洌芍^大家筆法。唐玄宗天寶四載(745)秋天,李白因遭朝廷奸佞的排斥,遠離京都,被賜金放還后在山東與杜甫幸會。相似的人生遭際、同樣的理想抱負、比肩的詩歌才華讓兩個人成為莫逆之交,這種情感透過詩歌表面可以強烈感受到,讓人感動。
全詩只有四句,單從字面理解,可能會認為作者在規(guī)勸李白,希望他能夠像葛洪那樣專心致志于煉丹求仙,莫要整日縱酒歡歌、春風秋月等閑度;也不要孤心孤意,一味爭強好勝。反復讀過后,會發(fā)現(xiàn)詩文中如此描述其實另有一番思想需要表達。眾所周知,李白的一生桀驁不馴,才華橫溢,可他的濟世之才終生都未曾真正施展,到了如此年歲,卻依舊淪落漂泊。詩人表面上是在規(guī)勸李白,實際是在贊嘆,在感慨。既感慨李白也感慨自己,從“秋來相顧尚飄蓬”一句便可以感至其意。當時李杜二人人生均遭受坎坷,青年時代樹立起來的理想抱負一時碰壁,于是相約漫游于山東境內(nèi),用另一種方式來紓解不快。這一句道出的便是兩人相同、相似的坎坷遭遇。“未就丹砂愧葛洪”是說李白在求仙煉丹方面終無所成,一定會慚怍于精于煉丹的大師葛洪。之所以如此描寫是因為李白曾經(jīng)沉迷于煉丹求仙,曾一度虔誠地求仙訪道、上山采藥、設(shè)爐煉丹。“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兩句,言簡意賅,韻味無窮,形象地刻畫了一個畢生恃才傲物、藐視權(quán)貴的李白。李白嗜酒,“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是他以酒為友的寫照。“空度日”點出了李白官場失意、大志難抒的內(nèi)心痛苦。前一句表現(xiàn)出了李白終日痛飲狂歌,不為統(tǒng)治者賞識的境遇。后一句以反詰的語氣,發(fā)出似在埋怨、實則不平的詢問,以“飛揚”對“跋扈”,形象地描述了李白豪放不羈的品格。
這首詩的語言,抑揚頓挫,跌宕起伏。末句用反詰口吻,把全詩推向了高潮。詩人與李白舉酒相顧,目光中充滿了十分的贊許與欣賞,而此時的李白則飄逸灑脫、神采飛揚,真堪稱人間狂客、酒中豪杰。詩人的感慨之語既是為李白而發(fā),也是為自己而發(fā),此時此刻面對此情此景,杜甫的眼中也似乎有了幾分藐視權(quán)貴的意思,他真想拂袖而去,與李白共淪落同漂泊,盡日狂飲終日而歌。
這首詩,用語極簡,但蘊意極深。詩人用“痛飲”“狂歌”“飛揚”“跋扈”這些極其富有動態(tài)感的詞語,節(jié)奏明快,表現(xiàn)獨特,生動地突出了李白的傲岸與狂放,將李白一生“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的精神品質(zhì)刻畫得入木三分,從而形象地揭示了李白的性格和氣質(zhì)特征。杜甫的這首《贈李白》,可以說是以極其生動、形象、傳神的筆觸,寫盡李白一生的傲岸風貌。
注釋
[1]秋來:是說二人相會的季節(jié)。相顧:猶見故人,相對而視,見到彼此的樣子。飄蓬:蓬為草本植物,葉如柳葉,開白色小花,秋枯根拔,隨風飄蕩。故常用來比喻人的行蹤飄忽不定。時李白、杜甫二人均失意仕途,相偕漫游于山東境內(nèi),無所歸宿,所以稱之為“飄蓬”。
[2]就:煉成。未就:沒有成功。丹砂:即朱砂,煉丹所用藥。道家認為可以將朱砂煉制成丹藥,服用可以益壽延年。葛洪:自號抱樸子,東晉道教理論家、煉丹術(shù)家,曾入羅浮山煉丹,積年而卒。李白好神仙,曾自煉丹藥,并在齊州從道士高如貴受“道箓”(一種入教儀式)。杜甫也渡黃河登王屋山訪道士華蓋君,因華蓋君已死,惆悵而歸。兩人在學道方面都無所成就,所以說“愧葛洪”。
[3]空度日:白白地浪費時間,虛度年華。
[4]飛揚跋扈:不守常規(guī),狂放不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