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平靜的童年

船山大傳 作者:王立新 著


第一章 平靜的童年

一、悶熱的秋天

船山(1619—1692)姓王氏,名夫之,字而農,號姜齋。按照其子王敔在《大行府君行述》中的說法,“船山”稱謂的來歷,是因為晚年卜居湘江西畔、蒸水東岸石船山附近的湘西草堂,偶或有前來求學問字的鄉(xiāng)里土人,尊稱為“船山先生”。王船山一生叫過很多名字,曾經為了躲避清兵追捕,混跡瑤族民眾中,取過瑤族人的名字。中年時又曾自稱“一瓠道人”,更名王壺,晚年隱居石船山附近的湘西草堂時,還回舊名,仍稱王夫之。

萬歷四十七年(1619)九月初一日子時,船山生于湖南省衡陽縣。就在船山出生的當年三月,明朝兵部侍郎兼右僉都御史遼東經略持尚方劍楊鎬兵敗薩爾滸,損兵近五萬,亡失馬駝、器甲無數(shù)。后金主努爾哈赤遂乘勝攻克開原、鐵嶺等,滅葉赫,至此,海西女真扈倫四部俱亡于努爾哈赤。錦州以東地區(qū)盡是女真族屬后金政權。而明朝境內也是四處造反,遍地烽煙。萬歷皇帝依然不理朝政,只顧在后宮玩樂。

船山出生時,父親已經五十歲,母親也已經四十三歲。

作為人類思想史上最杰出、最重要的思想家,王船山先生,曾經在這個世界上行走、留駐了74年。但這74年的人生,對于他來講,既是一場苦難,又是一次磨煉。一個磨難夾著另一個磨難,一個苦難接著另一個苦難。如果站在今天以享受為主調的角度來看船山,他從來就沒享受過人生。中國人對于逝者,總是習慣于使用“享年”多少來表達。但是船山先生的一生,不是享受人生,而是跟著時代受罪,跟著環(huán)境倒霉。所以,我不想用“享年”來表達船山的壽命,而只是用“活了”七十四歲來如實書寫。

王船山的一生是充滿苦難的一生,在苦難中出生,在苦難中成長,在苦難中煎熬,在苦難中奮斗??嚯y徹底打破了王船山通過科舉謀求做官的個人理想之夢,也徹底擊碎了王船山通過現(xiàn)實參與拯救滅亡國家的夢想,但苦難卻作為人生的導師,引領王船山走向一條以文化的拯救曲折實現(xiàn)對現(xiàn)實拯救的道路。在這條拯救文化的道路上,王船山越走越遠,越走越深。這條越來越遠、越來越深的以思想的不斷宏闊遠大、不斷深細入微為標志的人生道路,卻成就了王船山“六經責我開生面”的彩虹般的夢想。

王船山堅忍不拔,奮斗不息,把苦難當成鍛造自己的利器,把自己的生命鍛造成了波瀾壯闊、光輝燦爛的美麗彩虹。船山先生不僅思想精湛難及,單是他那悲苦無比而又堅韌不屈的人生過程,就是一部感天動地的悲愴樂章,就是一首激昂慷慨的宏偉史詩。

二、船山家世

船山一家在元代以前的情況,連船山自己也說不清楚。中國漢族王姓主要有兩大系,一系是山東的瑯琊王氏,稱為“瑯琊王”;一系是山西的太原王氏,稱為“太原王”。兩個王氏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分別是江南、江北的大族望姓。尤其是江南的瑯琊王,人才輩出,成了江南最亮麗的一道人文風景。所謂“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就是指這個王氏。而船山先生這一系,實出于太原王氏,來衡陽以前,住在江蘇省揚州市的高郵縣。船山的十一世祖名叫王仲,跟隨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因為軍功被授予千戶。十世祖王成,因為推戴明成祖朱棣有功,升任衡州衛(wèi)指揮同知。這是個副三品的武官,大約和今天的省軍區(qū)副司令員差不多。王氏就此搬到衡陽,成了衡陽人。

船山的先世本來是武將出身,后來改武從文。據船山自己說,王氏崇文尚儒,是從六世祖王震開始。

王震本來是位將軍,但卻“篤志經術儒學”。當時有一位理學家名叫莊昶,學者尊稱為定山先生,是大思想家陳白沙的同道摯友,儒學造詣很深。明憲宗朱見深成化年間(十五世紀下半葉),莊定山因為勸諫憲宗皇帝張燈浪費被貶,來到湖南。王震得緣向莊定山討教身心性命等儒學問題。王震不僅自己跟莊定山問學,還讓兒子王翰跟從莊定山學習儒學。王翰的兒子叫作王雍,就是船山的曾祖父,參加過明穆宗隆慶四年(1570)的鄉(xiāng)試??婆e沒有考中,回到家鄉(xiāng),做了衡州州學的訓導。后來又改做江西南城的教諭,就是負責督導學生學習的地方小官。

船山在《家世節(jié)錄》中說他的曾祖父王雍,曾經用心于經典和歷史,有過補充朱熹《資治通鑒綱目》的設想。船山小時候,還在父親的書柜里見到過曾祖父“論留侯用四皓爭太子,非大臣禮”之類的文字。就是批評漢初的張良,利用四皓(據說是劉邦時代隱居在山林里的四位白發(fā)高人)來糊弄劉邦,以幫助呂后鞏固太子劉盈的地位。劉盈就是后來的漢惠帝。王雍說,張良的這種做法,違背了大臣之道。

曾祖父對歷史的評判,引發(fā)了船山最初的歷史熱情。船山后來對歷史的極大興趣,可能跟童年時期的這段經歷有很大關系。大約是通過父親,船山受到了來自曾祖父的影響。

船山的祖父王惟恭,字少峰,也是讀書人,繼續(xù)用儒學教育子弟。船山父親兄弟三人,王朝聘是老大,另外兩位就是船山的二叔王廷聘和小叔王家聘。船山祖父敦促子侄為學,三個兒子從小就接受了儒學教育。船山父親最杰出,二叔則喜歡莊子,船山后來對莊子體會很深,評價極高,看來多少受了些二叔的影響。

三、王朝聘其人

船山先生的父親王朝聘,字修侯,精通《詩經》和“春秋學”。

所謂“春秋學”,就是專門研究儒家經典《春秋》的學問。《春秋》本來是記載春秋時期魯國歷史的,后來經過孔子的親自修改,添加了很多善惡、是非的評價??鬃佑镁鞯难栽~,表達自己對《春秋》中所記載的人和事的評價,揭示歷史的真正意義,以昭告世人。這些隱含在用語和用詞中的孔子的真正用心,被后世稱作“春秋大義”。“春秋學”就是研究孔子的簡單明了的說法中,究竟蘊含了怎樣深刻意義的學問,也就是不斷發(fā)掘孔子的“微言大義”的學問。

船山自幼跟從父兄學習“春秋學”,有關《春秋》的學問,構成了船山歷史哲學的重要基礎。如果沒有對“春秋學”的把握,船山歷史哲學思想的深刻與精湛,就會因為缺少必要的基礎而難以期待。

王朝聘除了在《詩經》和“春秋學”方面有深刻和獨到的造詣之外,還有杰出的辯論才能。據船山回憶,他曾與被稱為明代佛門四大龍象之一的憨山大師有過一場論辯,力挫憨山大師的機鋒,把憨山德清辯得啞口無言。憨山德清(1546—1623),是明代佛門中的驕子,出于禪門臨濟宗一系,其人思維敏捷,口齒伶俐,能夠迅速抓住對方言語中的疏漏,予以有效的反擊。這種能力,在佛教禪宗中,被稱為“機鋒”。船山曾經問過父親,希望知道父親與憨山辯論的是什么內容,以及父親是如何力挫憨山的機鋒的。但是王朝聘沒有告訴船山究竟是怎樣一種情形,只是一笑了之,表現(xiàn)了一種對世俗論辯勝負的淡然態(tài)度。

王朝聘從小跟從鄉(xiāng)先生伍學父學習歷史文化傳統(tǒng),后又尋訪名師,得拜江西鄒泗山先生。鄒泗山就是鄒德溥,是王陽明大弟子之一的鄒守益的孫子。鄒守益就是鄒東廓,是王陽明思想在江右也就是江西的主要傳播者和代言人。船山父親王朝聘,實際上可以算作江右王門中人,間接受到王陽明思想的很大影響。不過后來王朝聘似乎不滿于王陽明的學術,開始對王學的流弊有所反省。船山對王陽明及其后學的強烈厭惡情緒,和他父親晚年對王陽明及其后學流弊的反省,顯然有很大的關系。

其實船山的父親一生最向往的還是朱熹,因為朱子長期在武夷山下講學,在武夷山下體會天道,所以后世就把武夷山看成是朱子的“會心之地”。王朝聘一直想著前往游歷,想親身體會朱子當年的心境,于是自稱“武夷先生”,表達了對朱熹的由衷欽佩和敬服。王朝聘以朱熹為楷模,把成為理學家作為自己人生的最高理想。

四、酒風與家教

王朝聘自己喜歡理學,于是就用理學的精神教育子弟。

船山本兄弟四人,老大是王朝聘前妻綦氏所生,三歲夭折。王朝聘后娶譚氏,生三子,長子王介之,字石子,號石崖,年長船山十三歲。次子王參之,字立之,號硻齋,大約比船山大五六歲。

船山兄弟三人從小接受理學教養(yǎng),用心學習經典。從4歲到7歲,船山已跟隨長兄讀完了十三經。10歲時,父親又教他學習經義,就是解讀經文的意思。14歲時,船山被推薦到衡陽郡學里去學習,成績特別好,連年考核都取得了優(yōu)等的成績。

船山父親家教極嚴,據船山記載:“先君教兩兄及夫之,以方嚴聞于族黨?!闭f他父親用孔孟之道教育三個兒子,希望他們確立遠大的人生理想,走光明正大的人生道路。船山的父親對兒子要求極其嚴格,遠近的親戚朋友和鄉(xiāng)鄰們都知道。

船山說自己小時候口無遮攔,經常說些過分的話語,為此,他經常受到父親嚴厲的責罰。一次,船山口出狂言,王朝聘聽到后,表情立刻嚴肅起來,不再和船山講話。船山知道自己又說錯話了,就想以問問題的方式緩解一下氣氛,讓父親轉移一下注意力。但是不管船山怎樣努力,王朝聘就是不予理睬,弄得船山異常尷尬,已經快半個月了,還是不和船山講一句話。直到這時,船山才真正開始反省自己,內心里確實感到自己錯了,“真恥內動,流涕求改”。王朝聘知道這下船山是從心里認錯了,而不是用語言來搪塞他,于是才開始正面訓斥。訓斥過后,一切都恢復常態(tài),父子歡愉,如同什么事都沒有發(fā)生過一樣。

船山父親教育子弟,從來不算舊賬,也不把所有的罪錯加在一起算總賬。一筆是一筆,一筆算完,就勾銷一筆,而不是說你昨天犯了個什么錯誤,今天又犯了個什么錯誤,這次我給你數(shù)罪并罰。如果這樣做,孩子心里就會有負擔。其實船山父親的這種教育方法很好,這樣就不會使過去的過錯成為孩子前進的障礙,孩子因為不擔心舊賬被重算,心理壓力也小,曾經的過錯,也就不會因此成為向后成長過程中的精神負擔。

因為二叔性格相對溫和,所以每當遭遇父親的冷落,船山就會跑到二叔那里去。但是,船山的二叔王廷聘對于子侄的要求也是一樣嚴格,他經常幫助王朝聘用同樣的目標教育子侄。不過他的教育方法與船山父親的教育方法不一樣。因為王廷聘是研究莊子的專家,所以講起話來相對和風細雨一些。他先教船山二嬸炒上幾個菜,他和船山叔侄倆一面喝酒,一面說話。二叔教導船山,要按照父親的教誨,遠離利欲場,以仁義為目標,克制自己,寬容別人,做到了再說,沒有做好的先不要胡亂夸口,要慢慢培養(yǎng)自己信實的人生態(tài)度和高尚的人格情操。二叔還耐心地撫慰叮嚀,直到船山羞慚流涕,深思痛悔為止。

船山一家,酒風很盛。祖?zhèn)鞯暮镁屏?,人人都是海量。當年船山的祖父王惟恭教育船山父親等人的時候,也是一邊飲酒,一邊督促學習。船山祖父的酒量是以斗來計量的,經常喝上幾斗都不醉。

喝酒教育孩子們,因為有這種潛在的威懾力,效果有時反而會更好些。

其實只要教育孩子的用心好,教育的具體方式可以因人而異。不過,酒也只應喝到一定程度,這時人的頭腦會更興奮,思維活躍,容易抓住實質性的問題。

五、父親為何氣惱

朱由檢,是明朝最后一個皇帝,年號叫作崇禎。崇禎初年,天下文士紛紛成立文社,他們以詩文相尚,相互標榜。船山也參加了湖南地區(qū)一個叫作“匡社”的組織,沉溺詩文,與聲氣中人相往來,當時船山大約二十歲上下。這件事可能與東林黨領袖高攀龍的侄子高匯旃有關,因為高匯旃是船山在衡陽郡學時的老師,他可能是兩湖地區(qū)匡社的籌劃者和指導者。

匡社應該是復社的非正式的附屬團體,或者就是仿效復社的形式,組織起來的松散的文墨社團。崇禎皇帝登基以后,很快打掉了魏忠賢奸黨集團,為遭受冤獄的東林黨平反。太倉人張溥和張采等,就利用這個大好的時機,首先在上海一帶成立復社,目標是繼承東林書院的傳統(tǒng),以復興古學自任,以講學論政為主要內容。家喻戶曉的對聯(lián)“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就是當年東林書院學者們的為學目標。但是目標歸目標,運行過程中總有偏差。所以湖廣地區(qū)的匡社,實際上就是一個文人墨客飲酒賦詩的士大夫團體,類似今天大學里的學生文學社團,組織既不是很嚴密,行動也缺乏統(tǒng)一性,而且目標漸漸低下,不久就剩下詩酒聚會的形式,復興古學和匡扶社會正義的宗旨,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被丟棄了。

船山父親知道船山參與了這樣的組織之后,“蹙眉不歡者數(shù)日”,緊皺眉頭,很多天都不高興?,F(xiàn)在的學校和學生家長都希望學生多參加些組織和社會活動,怎么船山參加點兒社會活動,他的父親還不高興呢?王朝聘是理學培養(yǎng)出來的優(yōu)秀士大夫,他用理學的精神教育子弟,希望孩子們長大以后能夠繼承儒家的歷史文化,希望孩子們成為君子,擔待起必要的社會歷史責任。他不愿意自己的兒子與輕薄的文士相往來,希望他能在心靈深處立下宏偉的大志,不要把精力浪費在飲酒賦詩之類的事情上,以為這樣久了,就會玩物喪志。

根據我的了解,船山直到晚年也沒有完全改掉這個習慣,還是經常跟文人們縱酒賽詩。當然,這個習慣也成了船山排遣心靈苦楚的方式之一,安慰了他那凄苦無助的生命。

王朝聘很少跟當時的文士相往來,就是地方官求見,也以生病為理由拒不見面。船山的科舉老師歐陽霖,有一次從衡陽經過,想見王朝聘,也是經過再三請求,才勉強得見一面。這跟我們今天家長們的做法很不一樣。我們現(xiàn)在的家長,請老師都請不來,老師自己找上門來,還不好好招待?為了能給孩子帶來更多的方便,現(xiàn)在的有些家長,極盡可能地跟老師拉關系,甚至不惜賄賂老師。船山父親不愿意這樣做,他對待自己也是一樣。

他有一次去參加科舉,衡陽郡的老師們跟武昌的老師事先打了招呼,希望關照王朝聘。王朝聘一到武昌,知道了這件事,轉身就回了衡陽,連科舉也不考了。為什么?他不希望在任何人的蔭蔽下活著,他要靠自己的力量,去為自己爭取生存的空間和條件。他同樣希望孩子們也像他一樣,挺然獨立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

王朝聘對孩子的教育,確實是過于嚴厲了。我們今天的父母,多半都不忍心這樣對待孩子。當然,王朝聘作為父親,和我們今天的父母的動機是不一樣的。王朝聘是想讓孩子們都成為有獨立品格、獨立生存能力的高尚的人,目標是使孩子成為能者,成為賢者,成為君子。現(xiàn)在父母的目標,是不讓孩子受苦受罪,是為了讓他們成為一個幸福的生存者。他們只是希望孩子們快樂幸福地活著,而王朝聘的目標不在于活不活,而在于活得有沒有意義。為了使生命有意義,孩子可以死,只要死得值,死得其所,甚至必須去死,因為茍活下去,是沒有意義的。

其實人生幸福不幸福,快樂不快樂,并不在于擁有多大權力或者占有多少資產。心靈的滿足,才是人生幸福的最高指標。而心靈能否獲得滿足,有沒有人生理想,則是其中最為關鍵的一個基數(shù)。有人生理想,才有為了理想而奮斗的熱情;有人生熱情,人生才有勁頭;取得收獲之后,才有成就感,也才有真正幸福和快樂的感受。只圖吃喝玩樂,只圖不受罪,只圖衣食住行舒適、方便,心里稀里糊涂,沒有遠大目標,是絕對不會有真正的快樂和幸??裳缘摹?/p>

船山的母親譚氏也是一樣,在船山的教育上,費心不小。有時為了教育孩子們,經常自己先哭了,感動得船山淚流滿面!

船山的母親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她孝敬公婆,友善妯娌,辛勤勞作,勤儉持家,在貧苦的狀態(tài)下,還能使家庭生計得以維持。同時,船山的母親在扶貧濟弱方面也從不吝嗇,她經常把剩余的錢物分給貧困的家族中人,手頭從不留余錢。她有一句理論,叫作:“奈何以有用置無用之地耶?”意思是說不要把有用的東西閑置著,不讓它發(fā)揮有效的作用。錢這種東西,是有用的吧?不要把它存在自己的腰包里或者賬戶上(當然,那時還沒賬戶這一說),要把錢拿出來,分給困難的親鄰使用。只是存著,就不能發(fā)揮錢的作用,有用的錢財就會變成沒用的廢銅爛鐵或者廢紙。

六、母親的忠告

譚氏告訴兒子們說:“你們一定要記住父親的教誨,存錢或者買田,既不像儒者,同時也是招禍之源?!睒浯笳酗L嘛,錢多、地多、房產多,保不準什么時候就會惹出意想不到的禍患來。

船山母親對錢的態(tài)度,給船山的影響也很大。船山只要有錢,從來都和兄弟們一起花,剩余的就送給族中和鄰里困難的人,也曾把全部積蓄拿出來籌兵起義,挽救國家于危難。船山這種對錢的態(tài)度,贏得了人們的敬重和愛戴。

船山后來與別峰庵長老關系很密切。一次,別峰庵長老對著大眾宣講佛經,竟然在講說佛經時朗聲說道:“天下無和嶠之弊者,惟船山一漢。”和嶠是西晉人,以存錢存物而著稱,所有的兄弟、親族和朋友等,都別想從他那里得到一金一銀。當時人都把他當成吝嗇鬼,后來就用和嶠代稱吝嗇和貪婪了。長老的意思就是:當今天下,真能把錢財看成身外之物,不被它拖累,不受它捆束的人,就只有船山一個人了。當然,是不是只有船山一個人能夠這樣,那是另外的問題。但是,能像船山這樣不受錢財拖累和束縛的人,確實并不多見。

錢這種東西,經常被俗人看得比命還重要,而對待錢的態(tài)度和處置錢的方法,也最能看出一個人的人生品質的優(yōu)劣。只愛錢的人自然不必論說,單說一個人如果把錢看得過重,那么他就不能在真正的意義上成為一個仁愛的人,他不會舍得拿錢去做善事,所以也就成不了一個高尚的人。岳飛曾經講過一句話,叫作“武將不惜命,文官不愛財”,岳飛說如果能夠這樣,國家就有希望了。所以,對待錢的態(tài)度,絕對不是一件小事情。

在船山的童年時代,盡管天下已經危機四伏,但是還沒有釀成翻天覆地的禍患,而遠在湖南衡陽的偏僻山村,對天下的形勢更是少有所聞。船山就這樣在平靜中安然度過了自己的童年,這也是他一生中少有的一點幸福的時光。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