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昂
感遇詩三十八首
其十二
呦呦南山鹿,罹罟以媒和①。
招搖青桂樹②,幽蠹亦成科③。
世情甘近習(xí),榮耀紛如何。
怨憎未相復(fù),親愛生禍羅。
瑤臺傾巧笑④,玉杯殞雙蛾⑤。
誰見枯城蘗,青青成斧柯⑥。
【訓(xùn)詞釋典】
①罟(gǔ):用來捕捉魚獸的網(wǎng)。
②招搖:山名,其山多桂,見《山海經(jīng)》。
③蠹:蛀蟲。科:空虛。《易·說卦》:“其于木也,為科上槁。”
④瑤臺:玉臺。桀、紂作瑤臺,見《淮南子·本經(jīng)訓(xùn)》。
⑤玉杯:紂用玉杯,見《韓非子·喻老》。
⑥“青青成斧柯”句:典出劉向《說苑·敬慎》,孔子到太廟中,見金人背上有銘文“青青不伐,將尋斧柯”。意為如果不趨青青翠嫩之時砍伐,必將長成斧柄粗的巨干。后用以比喻應(yīng)見微知著,防甚于始。
【析文賞藝】
《感遇詩》一共三十八首,非一時一地之作,而是詩人于平生所遇之事有感而發(fā),時間跨度大,涵蓋范圍廣,所表達(dá)的思想感情多樣,但大都緊扣時事,富有現(xiàn)實意義。它們具有了阮籍詠懷詩的愁緒深情,是一組能夠反映詩人人生際遇、飽含詩人情思的詩歌。是“正始之音”在初唐時的遺韻。
陳子昂的詩歌受建安、正始詩人影響較深。唐釋僧皎然《詩式》說:“子昂《感遇》,其源出于阮公《詠懷》?!北驹娨詣游铩⒅参锏脑庥鰜戆涤髯髡叩脑庥觯窈?,感情真摯,繼承了六朝詩歌擅用比興、象征、寄托、借物抒情等手法的創(chuàng)作特點,寄興幽婉,與阮籍詩歌“悲憤哀怨,隱晦曲折”的風(fēng)格特點相似。
前四句以鹿困于網(wǎng)和桂遭蟲蛀作比興,美好的事物卻無端遭受災(zāi)禍,引起下文詩人想要歌詠的內(nèi)容,奠定全詩的感情基調(diào)。接下來這四句描述出當(dāng)今世情的扭曲險惡,有的人以趨炎附勢來獲得榮寵,有的人則因親近正直之士而獲罪,政治環(huán)境的險惡使詩人的心靈承受重壓,表現(xiàn)了詩人心中的幽憤和痛苦。最后詩人暗用了“爛柯”的典故,表明雖歲月流逝,人事變遷,但遺恨無窮。
【論世知人】
陳子昂(659—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人,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陳子昂幼而聰穎,少年時輕財好施,慷慨任俠,文明元年(684)進(jìn)士及第。以上書論政得到女皇武則天的重視,授麟臺正字,后升右拾遺,直言敢諫,曾因“逆黨”反對武后而株連下獄。垂拱二年(686)、萬歲通天元年(696)兩次從軍北征。后因父老解官回鄉(xiāng),父死居喪期間,射洪縣令段簡羅織罪名,將其迫害致死。其存詩共一百多首,詩風(fēng)骨崢嶸,寓意深遠(yuǎn),蒼勁有力。代表性作品有組詩《感遇》三十八首、《登幽州臺歌》等。
感遇詩三十八首
其三十五
本為貴公子,平生實愛才。
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①。
西馳丁零塞②,北上單于臺③。
登山見千里,懷古心悠哉。
誰言未忘禍,磨滅成塵埃。
【訓(xùn)詞釋典】
①蒿萊:野草叢生的地方,借指鄉(xiāng)野民間。
②丁零:是古代的少數(shù)民族,漢代臣屬匈奴,游牧于我國北部和西北部邊地,元魏時稱鐵勒或敕勒,唐時稱回紇。丁零塞,代指邊塞之地。
③單于臺:在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呼和浩特市西,相傳漢武帝曾率兵登臨此臺。
【析文賞藝】
此詩作于詩人初次出使邊塞期間,當(dāng)時唐軍正北上平定突厥同羅·仆固的叛亂。這是詩人第一次出征邊塞,有感于塞外政治、軍事的危急情勢和異域的蒼涼風(fēng)物,作此詩以抒懷。全詩以直抒胸臆的手法,將自己的平生經(jīng)歷和此次從軍的所見所感聯(lián)系起來,表達(dá)了詩人慷慨報國的精神和對邊塞戰(zhàn)事的憂慮。本詩語言質(zhì)樸勁健,風(fēng)格高古雄放,一掃齊梁浮艷之風(fēng),是一首杰出的邊塞古體詩。
前四句寫詩人的出身和經(jīng)歷。詩人本是梓州射洪富豪之子,少年任俠,放縱不羈。貞觀以來,國家強盛,科舉考試改變了南北朝時“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現(xiàn)象。有感于昂揚奮發(fā)的時代精神,詩人也有報國之志。在古典詩歌中寶劍常作為壯志的象征。而“拔劍”則常與武事相關(guān),這里也暗指詩人的邊塞從軍之舉。這兩句詩形象地刻畫出了一個英氣逼人的少年豪杰的形象,使人印象深刻。接下來兩句寫詩人的邊塞從軍之行,西馳入丁零塞地,向北深入單于臺。“馳”與“上”,寫出了詩人策馬馳騁于荒涼邊塞的雄姿和英姿勃發(fā)的情態(tài)。最后四句寫詩人登高望遠(yuǎn),抒發(fā)感懷。接下來詩人登上高山,有感于眼前風(fēng)物,回想起中原王朝與邊疆少數(shù)民族之間不斷的爭戰(zhàn)。連年的戰(zhàn)爭給邊塞人民帶來了無盡的苦痛,但是隨著時間的消逝,朝廷早已忘記了人民的苦難。此句表達(dá)了詩人對邊塞人民的同情和對統(tǒng)治階級昏庸無能的諷刺。
宋代劉克莊《后村詩話》評:“唐初王、楊、沈、宋擅名,然不脫齊梁之體,獨陳拾遺首倡高雅沖淡之音,一掃六代之纖弱,趨于黃初、建安矣?!标愖影旱膭偨≡婏L(fēng)也對盛唐詩人張九齡、李白、杜甫產(chǎn)生了深遠(yuǎn)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