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本書是筆者二十多年文學創(chuàng)作的結晶。幾十年來,我一生最崇敬的周恩來總理的形象時時浮現(xiàn)腦海,已逝親人的言行舉止更是揮之不去,無數(shù)師長的指教時時鞭策著我,他們對我影響最大最久遠,也正是他們促使我在文學創(chuàng)作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領袖和前輩的教誨似晨鐘暮鼓,時時敲打著我、警醒著我:不要忘記過去,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不忘烈士的流血犧牲,不忘父輩的創(chuàng)業(yè)艱辛。是的,這些我都不會忘記,我要繼承先輩的革命遺志,為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中華民族復興的中國夢而盡自己的綿薄之力!雖然我已跨入古稀之年的門檻,但我也只有努力、努力再努力的責任和義務,而沒有虛度年華的權利。有一分熱就要發(fā)一分光,讓夕陽的余輝盡情揮灑,揮灑在祖國的大地上。
我今生虧欠父親太多太多。我應該為父親寫傳記,記敘他如何從舊社會的一個放牛娃成長為新中國的勞模。但因諸多因素所限,這個夙愿已不可能實現(xiàn),只能用區(qū)區(qū)幾篇文章來告慰父親遠赴天國的靈魂,希望能得到父親在天之靈的諒解。本書第一編除了回憶領袖及長輩的文章,還有熟悉的晚輩親人、同學、同事以及社會上大公無私、舍己為人的平凡陌生人——謳歌善良和正義,為構筑現(xiàn)代文明社會添磚加瓦也是我的一份責任和義務。
第二編敘事狀物的文字主要是練筆之作,第三編旅游觀感的文字是近十余年來的旅途見聞和思索,一并收錄進來與讀者共享。
近年來冗務纏身,接近完成的書稿在箱底又壓了七八年。2017年(丁酉雞年)是我的本命年,我決定將它們整理成書,作為獻給自己的一份本命年禮物,也作為獻給已逝親人的一份薄禮。愿后輩繼承弘揚前輩的優(yōu)秀品質(zhì)和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為實現(xiàn)偉大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愿中華民族精神如大江大河一樣奔流不息,永葆活力!
《融融鄰里情》和《“跟著”周總理游園》兩篇文章曾分別發(fā)表于2009年《北京紀事》雜志和2011年1月《北京日報》,前者獲該雜志“北京,我的家”征文三等獎?!都矣谢▓@》中的大部分文字曾發(fā)表于2014年6月的《中國花卉報》。其他大部分文章是初次與讀者見面。書中所有文章在結集成書和編輯出版時,都經(jīng)過了我本人和出版社編輯的刪改修飾,以更加適應當前讀者的閱讀習慣。
值拙作出版之際,我要感謝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職工業(yè)余創(chuàng)作班的老師們,是他們給了我以及所有文學愛好者一個學習的平臺,使我有機會聆聽陳建功、畢淑敏、肖復興、李敬澤等著名作家和文學評論家的精彩授課,對我寫作水平的提高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感謝《北京日報》深讀周刊和文化周刊的編輯老師們!十多年來,我一直關注并閱讀這兩個版面的文章,對我寫作造詣的提高起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還要感謝我的大學輔導員、新民晚報社原黨組副書記蘇瑞常老師,不顧83歲高齡,放棄了休息和旅游計劃,帶病為本書作序!感謝華夏出版社編輯認真敬業(yè)的負責精神,極大提升了拙作的文字質(zhì)量,篇章頁所選古代詩文配圖也極為貼切。感謝女兒林皓在繁忙的工作和緊張備考中抽出寶貴時間為本書手繪了插圖!感謝在寫作過程中為本書提供各類幫助的所有朋友們!
文字、細節(jié)瑕疵難免,懇請廣大讀者提出寶貴意見。
作 者
2017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