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星期天[1]
說來慚愧,對于曾出席過1959年全國群英會的父親,我只能從他那一個個閑不住的星期天里回味他的勤勞和智慧。
星期天,父親即使不去加班,也是全家第一個起床,先給他那片小菜園澆水、施肥、鋤草,然后才吃早飯。飯后,父親會問母親有什么活兒派。倘若母親說沒什么事,他便直接進(jìn)行下一步——一邊吆喝著“誰的鞋底快通了!快快拿來!”一邊把他的鞋架和“百寶箱”搬到院里。我們姐弟趕忙將自己要修補(bǔ)的鞋找齊,送到父親跟前。隨著一陣叮叮當(dāng)當(dāng),不大工夫,一雙雙修補(bǔ)完好的鞋就擺在了我們面前。
記得一個暮春的星期天,父親沒去加班,也沒別的什么事,便在木料堆里東翻西找。母親問他要干什么,父親笑著說,一會兒你就知道了。不大會兒,他喊我們幾個,讓每人拿一只自己的鞋過去。母親這才明白:夏季將臨,我們幾個孩子都還沒有拖鞋,父親是要給我們每人做一雙木拖鞋。
畫鞋樣、刨木板、鋸木板,刀削斧劈,只一會兒工夫,就有了鞋底的雛形。我不由得問父親:“爸,你學(xué)過木工嗎?”父親搖搖頭說:“我就學(xué)過鐵匠!”難道鐵匠和木匠有什么相通之處?我在心里問自己。父親說著話,手里的活不停,這時已經(jīng)開始雕琢那些鞋底雛形了。他先用刀在鞋底腳心處砍幾下,使它成為凹形,再削去邊緣突出的部分,最后用木銼銼光滑??粗赣H精益求精的樣子,我想,最好的木匠也不過如此吧!有了鞋底,父親用綠色的寬背包帶做鞋襻兒,兩側(cè)用釘子釘牢,一雙趿拉板兒就做好了。
第一雙是我的,我立馬穿上,去院子中間的水管旁洗菜。大媽大嬸們看到我的鞋,紛紛問我是在哪兒買的,多少錢。我自豪地說:“這鞋是我爸爸親手做的!”她們都十分欽佩。趙大嬸說:“想不到你爸還有這一手?!背檀髬屨f:“你爸真是個能工巧匠啊!可以開個鞋鋪啦!”我聽了喜滋滋的。
這一天,父親還做好了弟弟和妹妹的拖鞋。晚飯后,他又親自檢查了我們姐弟仨的作業(yè)。
在這之前和之后的星期天,父親自制了碗柜、洗衣盆,還釘了數(shù)不清的小木凳,個個精致美觀,自家用不了就送給鄰居。我至今還保存著父親做的一個金黃色塑料貼面的小凳兒,那是父親留給我的寶貴財富。
[1]本文2000年曾刊登在某局級報刊上,并獲散文類年度好文章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