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鰥寡老人當婚當嫁

樂書不倦(精) 作者:張延揚 著


鰥寡老人當婚當嫁

我國有句俗話: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人們視為天經(jīng)地義。唯有鰥寡老人再婚再嫁,在一些角落里可以說是難于上青天,被一些人指責為“感情背叛”,“老不正經(jīng)”——“不道德”。對此,鄙人不敢茍同。

某大學有一位老教授,1936年參加革命,全國解放后一直是我國某一學術領域的權威。1957年他被劃為“右派”,1979年才得以平反。按說,憑著老教授的“條件”,該有一個幸福的晚年了。但是,老教授的老伴兒幾年前不幸去世,老人既要帶研究生,又要著書立說,加之兒女不太孝順,使他無法正常工作。于是,經(jīng)人介紹,老人準備續(xù)娶。誰知,兒女一見未來的母親,群起而攻之,罵女方是“騙子”,女方只好含淚離開。老人又氣又惱,不久患了中風病,兩條腿再不能走路了。為了老人的生活,組織上幫老教授找了個小保姆。但是,一個小姑娘對一個老翁的生活瑣事又如何能料理得好。眼下,老教授一天到晚坐在藤椅上,靠看電視打發(fā)日子,等待著“死神”降臨。社會的偏見,兒女的干預,使多少老教授這樣的鰥寡老人不能“輕舉妄動”。

在有些人看來,再婚就意味著對已故老伴兒“感情上的背叛”。其實,再婚和“感情背叛”決無必然聯(lián)系。眾人熟知的丁玲和陳明夫婦,感情可謂篤深。但是,丁玲在彌留之際,叮囑秘書為其丈夫再找個老伴兒。按某些人的觀點,丁玲豈不是讓丈夫“背叛”自己嗎?事實上,這除了說明丁玲夫婦感情至真、至深,還能說明什么呢?提倡“忠貞”的愛情,決不等于“生死相隨”,讓活人守著“亡靈”度日。其二,有人說老人再婚不道德,還因為再婚后必定有那“不正經(jīng)”之事。老年人再婚恐怕決不只是為了“夫妻生活”,即使是為了“夫妻生活”之需要,也說不上“不正經(jīng)”、“不道德”。一個人在不違反法律,又無害于他人的情況下去追求生理和精神需要的滿足,完全是自己應有的權利。難道只有年青人才有這樣的權利不成?作為晚輩,無端干涉老人再婚,去剝奪老人本應獲得的幸福,這究竟有何道德可言?如果說老人再婚“不道德”,只是不合封建之道德。六十八年前,魯迅就對“節(jié)烈”這吃人的封建禮教作了猛烈的抨擊,時至今日,許多人不僅要女人“節(jié)烈”,而且還把男老人也拉入“節(jié)烈”之范圍,不然,就是天大的“不道德”。這是進步,還是倒退?是文明,還是愚昧?

我要為老教授等鰥寡老人再婚的權利吶喊,不只是因為老教授兒女不孝,即使兒女孝順,老人再婚也無可非議。老教授的“今天”使我聯(lián)想到自己的“明天”。我雖然剛到“而立之年”,但再過三四十年,我們也要變成白發(fā)蒼蒼的老人,將來我們的獨生子女即使十分盡孝,他們白天在外工作,回家后還忙家務,花在我們這些“未來老人”身上的時間和精力能有多少?樹老根多,人老話多,年輕人能有多少時間陪老人“閑聊”?所以,鰥寡老人找個老伴兒,一天到晚相互嘮嘮心里話,生活得充實快樂,于他人,于兒女,于社會有百利而無一害,何樂而不為呢?

人類社會的進步,需要人們的觀念不斷更新。年輕的朋友,讓我們一起更新那陳舊的觀念,掙脫那數(shù)千年形成的封建道德的束縛,再不要去干預鰥寡老人再婚再嫁,使他們喜結(jié)良緣,愉快地度過自己的有生之年。

(原載《中國老年》1987年第1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