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7 何謂“騷體”?

中國人應知的文學常識 作者:韓高年 著


7 何謂“騷體”?

騷體指的是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的一種抒情性很強的韻文體裁,因以《離騷》為代表,故稱“騷體”。由于后人常以“騷”來概括《楚辭》,所以“騷體”亦可稱為“楚辭體”。騷體主要作家是屈原、宋玉以及諸多《楚辭》作家,如景差、唐勒、東方朔、賈誼等人,代表作品有《離騷》、《九歌》、《九辯》等。較之屈原之前的詩歌形式,這類作品主要有以下特征:善用象征手法,感情奔放,想象豐富、文采華麗,富有抒情特征和浪漫氣息;篇幅較長,一篇《離騷》就長達三百七十三句、兩千四百九十字,奠定了中國古代詩歌的長篇體制;句式靈活多變,屈原創(chuàng)造了一種以六言為主,同時又糅合了五言、七言的基本整齊而又靈活多變的長句句式,這是對以《詩經(jīng)》為代表的四言詩的重大突破;廣泛運用“兮”字以加強語勢,從一定程度上講,“兮”字可以看作是這類作品的一個鮮明標志?!膀}體”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對后世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正如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中評價屈原作品時認為“其影響于后來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之上”。

騷體可以稱詩,亦可以指賦。漢代人普遍把以《離騷》為代表的楚辭稱為“賦”,原因是楚辭直接影響了漢賦的產生和發(fā)展且體式基本相同,由此還引發(fā)了文學史上的“辭賦之辯”。雖然將《楚辭》直接認為是賦作的觀點不甚嚴謹,但是賦從《楚辭》當中汲取了營養(yǎng)這一點不容置疑。所以,漢賦中那些體式、句型繼承騷體而以“賦”為名的作品,就被稱作“騷體賦”,如司馬相如的《長門賦》、《大人賦》,班固的《幽通賦》,揚雄的《反離賦》、張衡的《思玄賦》等就屬此類。騷體賦繼承了《楚辭》的怨刺傳統(tǒng),內容多抒寫朝廷忠奸不分、賢人懷才不遇等;在文體形式方面,句式在整飭中見變化,抒情方式婉轉細膩。漢初賦壇可以說是騷體賦獨領風騷,最有代表性的是賈誼的《吊屈原賦》、《鳥賦》;賈誼以后,漢大賦與騷體賦并存,此期騷體賦的代表作有淮南小山的《招隱士》、東方朔的《七諫》、王褒的《九懷》、劉向的《九嘆》等。可以說東漢中期以前,騷體賦一直是漢代文人最主要的抒情形式。漢代以后蔡琰的《悲憤詩》后半部分,韓愈的《復志賦》,柳宗元的《懲咎賦》、《閔生賦》,蘇軾的《屈原廟賦》等都是不同時代對騷體賦的回音。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