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蘭亭集會給文學史留下了怎樣的佳話?
晉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這一天,東晉著名文士王羲之邀集諸多好友及后輩在會稽山的蘭亭相會,欣賞山水,飲酒賦詩,并編成《蘭亭集》(又稱《蘭亭雅集》)。這次聚會的起因在于“修禊”這一古老習俗。古人常于農歷三月初三在東流的河水中洗濯,以求洗去晦氣、求得福祿降臨。但發(fā)展到后來,三月“修禊”活動的祈福色彩逐漸淡去,而娛樂成為了主要目的,人們常于暮春之初邀請志趣相投者登山臨水聚會游玩,與現在“踏青”活動的性質相類似。
有“書圣”之稱的王羲之雖然出身名門,但為人直爽、灑脫的他對官宦之事了無興趣,而是喜歡過一種隱居的生活,在閑暇時與當地的名士登山臨水、吟詩作賦。與王羲之徜徉于會稽山水中的當代名士有謝安、孫綽、許詢等人。《晉書·王羲之傳》云:“會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謝安未仕時亦居焉。孫綽、李充、許詢、支遁等皆以文義冠世,并筑室東土,與羲之同好?!庇篮途拍甑倪@次蘭亭之會,規(guī)模空前,名賢畢至,與會人數多達四十余人,他們寄情于山水與詩酒文字,以趣味性十足的“曲水流觴”之法飲酒賦詩。參會者坐于彎曲的流水兩旁,將酒杯放在小小的“船”上順流而下,停到誰的面前,就必須取杯飲酒并即興賦詩,賦不出詩者要罰酒三大杯。作詩的規(guī)矩每人當作四、五言各一首。此次聚會的創(chuàng)作情況,據《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記載,王羲之、謝安、孫綽等十一人作四、五言各一首;郗曇等十五人或四言,或五言,各一首。至于那些無詩以對者,只有罰酒三大杯了事。一共成詩三十七首,王羲之編為《蘭亭集》以作紀念。諸人蘭亭詩的內容,無外乎吟詠靈山秀水之美、詩酒文字之樂,如王羲之的五言詩中“雖無絲與竹,玄泉有清聲。雖無嘯與歌,詠言有余馨”,就體現了一種崇尚自然的審美愉悅;其四言詩中“欣此暮春,和氣載柔。詠彼舞雩,異世同流”,更是將山水之娛表現得淋漓盡致;也有通過山水抒發(fā)玄理的詩作,如謝安“萬殊混一理,安復覺彭殤”,體悟出的就是萬物圓渾的玄理。
曲水流觴圖
王羲之為此次聚會寫了一篇文書俱佳的《蘭亭集序》,成就高出了詩集本身。此序的前半部分將這次聚會盛況概括得一清二楚,后半部分觸景生情,感慨人生之短促,令人無限深思。蘭亭集會對中國文人的生活旨趣影響較深,詩作對山水詩的興起做了一定的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