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世界多姿多彩。人類的體驗不可能脫離自身抽象地進行,一切體驗都必須從自身角度出發(fā),就連最初的體驗也不例外。“木頭”一詞的意義是相對于“人類”而言,而“石頭”是“人類生活中的一個要素”。如果有人企圖排除事物的意義去思考周圍的環(huán)境,脫離了他人,將自己孤立起來,其行為于己于人都毫無裨益。一言以蔽之,脫離了生活,封閉自我的一切行為都毫無意義。任何人的存在都不可能脫離現(xiàn)實的意義。唯有通過人類所賦予事物的意義,我們才能進行現(xiàn)實的體驗,所以生命的體驗不能只局限于事物的特質(zhì),而是必須要上升到人類對其意義的解讀這一層次。遺憾的是,解讀總是存在缺憾,也不可能永遠正確,所以意義中永遠充斥著謬誤。
如果我們問:“生命的意義是什么?”人們很可能無言以對。大多數(shù)時候,人們不會讓自己在這一問題上勞心費神。但是這一問題的確由來已久,特別是在現(xiàn)代,幾乎人人都會碰到這樣的問題,比如:“生命的目的究竟是什么?生命意味著什么?”平心而論,他們都是在受到某些挫折后才想起追問這些問題的。如果生活一帆風順,他們永遠也想不起這些問題來。我們常常在生活中會不可避免地遇到這樣的問題,所以正確的做法就是直面以對。如果我們專注于言語以外的行動上,就會發(fā)現(xiàn)每個人對于“生命的意義”有著自己的獨到見解,并由此顯現(xiàn)出來與此相一致的觀點、態(tài)度、行動、表達、怪癖、志向、習慣和性格特征等。每個人似乎都在按照自己對生命的獨特解讀而行事。他們先是暗自對世界和自身進行總結(jié),然后再付諸行動。比如,他們會得出這樣的論斷:“我是這樣的,宇宙是那樣的?!边@些結(jié)論都是對自己和生命意義的一種認識。
蕓蕓眾生對生命意義的解讀各不相同。如前所述,每個意義的解讀多少都存在錯誤。正是因為沒有人知道絕對正確的生命意義為何物,所以任何對生命意義的解讀都不是絕對錯誤的,只能說所有的解釋都介于這兩個極端之間。不過,我們可以從中看出哪些有效,哪些次之;哪些錯誤小些,哪些漏洞更大;那些合理的解釋共同點在哪里,不盡如人意的解釋弱點又是什么。我們可以借此明確一個共同的標準和意義,以便對人類社會進行詮釋。與此同時,我們必須記住,這個標準只是相對于人類和人類的目的而言的,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其他真理存在。即使有另外的真理存在,我們對它也是一無所知,所以對人類而言并沒有什么實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