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童魚”出世,震驚世界

愛國科學家的故事 作者:李晉華 編


4.“童魚”出世,震驚世界

有人說,世界是不公平的。是的,幾乎每個人都會遇到不公平的時候,童第周也不例外。文革時期,他就飽受磨難,但在那樣的環(huán)境下,他依然惦記著科學實驗。

文革中受苦

文化大革命時期,童第周被“造反派”定為“資產階級反動學術權威”,強制性地中斷了他的研究,還罰他長期挑水、掃廁所。對于一個有著強烈的有著愛國之心的人來說,這無疑是一種莫大的屈辱。令人意外的是,在那個動亂的年代里,在那種無奈的環(huán)境中,盡管童第周不能實現(xiàn)自己科學報國的理想,但他并沒有怨恨,更沒有自暴自棄。相反,在對待掃廁所這件事情上,他仍然用一貫的科學精神一絲不茍地進行著。而心里的那個真正的科學,他也從未放棄過!

敬愛的周總理無時無刻不牽掛著這些老科學家們,他一直在努力嘗試使他們早日回到研究的崗位之上。有一天,他來到中平院看望童第周,恰巧當時童第周正在打掃衛(wèi)生,細心的周總理發(fā)現(xiàn),童第周負責打掃的那兩個廁所是最干凈的。隨后,他便召開了一次現(xiàn)場會議,他無限感慨地說道:“就連搞廁所衛(wèi)生,童第周也是世界一流的!”贊譽之情溢于言表。后來,在周總理的努力下,童第周終于恢復了科研的自由。此時的童第周已經年近七旬,他深知自己能夠用于鉆研科學的時間越來越少,因此更加珍惜每分每秒去工作。

從童第周掃廁所一事中可以看出,他的那種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不是表面的、膚淺的,而是深刻的、嵌入骨子里的?,F(xiàn)實生活中,不少人都做不到這一點,他們眼高手低,總想干大事,成就大業(yè)績,根本不把小事放在眼里,或是總是敷衍了事。結果小事也沒做好,大事也做到,真應該好好地向童第周老先生好好學習一下。

在這位有著傳奇經歷的老科學家身上,有許多地方都值得現(xiàn)在的孩子來學習。只要有一點希望,他就不放棄,抓住希望并勇于往上攀登,成為他人生中的座佑銘。

“童魚”的問世

“大家應該記住,我們的事業(yè)需要的是手,而不是口。再說,你們不是和我一樣忙嗎?”

1972年,美籍華人科學家牛滿江回國探親,他是從事核酸研究的,他特地去拜見了一下聞名已久的童第周。兩個生物學科一見如故,談了許多關于生物研究的問題,越說越投機,最后決定一起合作。他們合作的內容是一項前無古人的科學實驗,也是童第周由來已久的一個想法:驗證一下細胞質是否對遺傳也有一定作用。傳統(tǒng)科學認為,對遺傳起決定性作用的是細胞核,與細胞質無關,但童第周卻有不同的看法。

于是,1973年在周總理的大力支持下,他們組成了一個7人實驗小組開始緊張工作起來,他們的實驗對象是魚。這項研究工作的難度頗高,需要在顯微鏡下用很細的玻璃注射針,把從鯽魚的卵細胞中取出來的遺傳因子,注射到金魚的受精卵中。已經年過古稀的童第周,每天都鉆在試驗室里忙碌著,就像在戰(zhàn)士們在戰(zhàn)場上打仗一樣,一刻也不松懈。有時助手忍不住說讓他去休息一會兒,童第周卻總是拒絕,并說:“大家應該記住,我們的事業(yè)需要的是手,而不是口。再說,你們不是和我一樣忙嗎?”在他的帶領下,他的助手們也個個都士氣高漲,嚴格要求自己。童第周想要通過這個試驗,來驗證他自己在科學研究上的設想??墒墙痿~的受精卵比芝麻還要小,他能成功嗎?

最終,童第周憑借著他精湛的技術,順利地完成了任務,成功孵化出了幼魚。不久,這些幼魚長大了,童第周和他的助手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一些金魚的身體發(fā)生了奇妙的變化:在發(fā)育成長的320條幼魚中,有106條由雙尾變成了單尾,這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單尾金魚。也就是說它們雖然披著金色的鱗片,卻長了一條鯽魚那樣的單尾巴,這就說明鯽魚的遺傳基因已經在金魚卵中發(fā)生了作用,這一重大發(fā)現(xiàn)表明,控制生物遺傳性狀的不只是細胞核,細胞質也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實驗的成功,證實了童第周的設想,破除了遺傳不可改變的學說,也是他在探索真理道路上的一個里程碑,他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微笑。人們將那些可愛的魚叫做“童魚”,這是童老汗水和心血的“結晶”,在它們的身上,凝聚著童第周的智慧。這項試驗的成功,也給生物學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梢院敛豢鋸埖恼f,童第周是中國當之無愧的“克隆之父”。

1978年,童第周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當時的他已經76歲高齡,但身上的活力與朝氣卻依然不減年輕時期。工作的時候,他總是投入高度的熱情和積極性。在病逝的前幾年里,童第周的身體開始出現(xiàn)了不良狀況,經常生病,但是他從未間斷過科學研究,仍舊堅持著為科學事業(yè)貢獻自己力量的理念。1979年3月,在浙江省科技大學的講臺上,他突然感到了一陣眩暈,從此一病不起,為祖國的科學事業(yè)奉獻了一生的時間,也正應了他的那句誓言:“愿效老牛,為國捐軀!”

不管對人對事,童第周都有十分認真的態(tài)度,有時還讓人覺得十分嚴肅,難以接近。但實際上,他平時是非常平易近人的,態(tài)度溫和,對人謙和,只是對自己要求十分嚴格而已。對于自己的學生,他不僅在學習上給予幫助,還總是持續(xù)關注他們的生活與工作,從來不以老師的名義自居,他更愿意和學生們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他曾說:“一個人不可能永遠是別人的老師,因為時代在前進,但他卻可以永遠成為別人的朋友?!辈贿^,他對于自己的老師蔡翹教授卻敬重有加,逢年過節(jié)去看望老師,已經成為必不可少的活動。

童第周對于自己的子女要求也十分嚴格,他經常告訴孩子們,說話辦法要認真、要老實、要講誠信,說到就必須做到。他說:“即使是對孩子也不能說假話,要從小培養(yǎng)這些品質?!?/p>

童第周在任教期間,不僅向學生傳授了科學知識,他那光輝的學術思想、求實的科研作風和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也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位學生,成為影響他們一生的無形財富。童第周的一生當中,培養(yǎng)了一大批喜愛鉆研科學的接班人,他的學業(yè)遍布世界各地,為世界的科學發(fā)展做出貢獻。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