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創(chuàng)業(yè)年代

一個演員的生活筆記 作者:李立群 著


創(chuàng)業(yè)年代

這四個月來,從初秋到冬天的中間,我一直在拍一部戲。我飾演的角色由四十出頭到六十歲左右,是浙江里安山里的一個農(nóng)民。在改革開放初期,就自覺到一家人要走出山村,去到城市,找發(fā)財?shù)臋C會。一個人會舉家從老祖屋遷居,甚至用流浪的、撿廢品的方式來維持生計,又要尋找任何商機,這個覺悟性、冒險性、毅力都要付出很多很大,否則,不是寸步難行就是打回原地,還消失了理想。當“風乍起”,往往會“吹不皺冰封的池沼”。一個人或者一個家庭,當心理沒有準備好,心胸還沒有張開,就算他讀過很多書,也不見得能知道下一步要怎么走,或者是現(xiàn)在要怎么辦?如果不能下定決心,充滿斗志,終究還是會隔靴搔癢,于事無補。

創(chuàng)業(yè)之初,一遍又一遍的失敗,有點像演員排戲時,一遍又一遍的摸索,在失敗和摸索的同時,也得到了化經(jīng)驗為知覺的成長。那個歷程,對個人,對國家社會,都是絕對重要的,而且只有在經(jīng)歷的時候,我們才能掌握它、感受它,否則,只是“聽說”,或者“自我幻覺”而已。也就是說,中國的改革開放,并不是一開始就有一份很精密的計劃,一氣呵成。而是下定決心,認清楚世界和它的關系,認準了發(fā)展是硬道理的方向,在主觀客觀的時機當中抓住了感悟。正如一切美好的事,一樣需要恰當?shù)臅r機。所以有建設性的失敗,再多次都是有意義的。有意義的好書自然就不厭百回讀,因為每次都有收獲,好戲不厭百回排,因為都有觀眾喜歡。但是在這些“不厭”的經(jīng)歷當中,他也在等我們的心靈做好準備,達到成功、成熟的“時機”。所以時機才是造不厭的動力,反而不是好或者不好。好不好有的時候只是見仁見智而已。

我不好意思說拍這部戲有多歷盡艱辛,但是一百多個工作日,讓我對一個角色和社會互動的關系,卻是感受良多。像這一類的電視劇并不多,因為它不是愛情片可以參考古今中外的題材,它也不是典型的政策片專打高空、重宣傳,它只是默默地在訴說一個家庭,在溫州這個先發(fā)城市里,如何演變從“無”到“有”的過程,一個取材于生活,卻又不掩蓋事實的創(chuàng)業(yè)片,以一個小人物的家庭活動為縮影,寫意了中國改革開放在經(jīng)濟上的成功。

溫州,總人口七百五十萬,卻有兩百萬人在外經(jīng)商,足跡遍布中國城鄉(xiāng)和世界一百八十多個國家和地區(qū)。

最早的民營經(jīng)濟始自溫州,集體經(jīng)濟(股份制),以輕工業(yè)為主的經(jīng)濟,一種兩頭在外的經(jīng)濟,走出去的經(jīng)濟,構成了“溫州模式”。溫州商人,被稱為“東方猶太人”。

中國改革開放的經(jīng)濟奇跡——窮則變,變則通。中國人的創(chuàng)造力,似乎總是在磨難中成長;在不斷地學習前人的成就;在古今集體的切磋與討論之中“精益求精”;在既有的成就中,默默修正,有所發(fā)展;從沒有計劃中的體會,變成有計劃的主導權的掌握。這個年代,就是我剛剛演完的、你我的《創(chuàng)業(yè)年代》。

《創(chuàng)業(yè)年代》這出電視劇又名《溫州一家人》,這是我第二次用文字提到它。希望中國許多成功的企業(yè)家們,不要太急。因為你們的步伐已經(jīng)太快了,成熟的企業(yè)好像應該是“快跑”和“慢步”同樣重要,希望中國的年輕人,要“耐煩”,不要被進步太快的社會搞得暈頭轉向,而打亂了你們的初衷,迷失在改革開放難免會有的亂流中。過好你自己,把假的先變成真的,偽就偽,善就善,千萬別上了偽善的當,像我一樣,那對未來就會啞然無語。做一個好人,過好日子,需要的是勇氣,而不是機會,機會天天都有。做一個好人,或者一個老好人,改革開放的大潮,才不會走歪,走散。社會是你的,而不是你是社會的,一切,由你的善良和勇氣做起。那么再令人失望的社會,都能夠歷百劫亦可以復生。

2012年2月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