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桃源行

王維孟浩然詩選評 作者:劉寧,撰


桃源行

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去津。坐看紅樹不知遠,行盡青溪不見人。山口潛行始隈隩,山開曠望旋平陸。遙看一處攢云樹,近入千家散花竹。樵客初傳漢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居人共住武陵源,還從物外起田園。月明松下房櫳靜,日出云中雞犬喧。驚聞俗客爭來集,競引還家問都邑。平明閭巷掃花開,薄暮漁樵乘水入。初因避地去人間,及至成仙遂不還。峽里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云山。不疑靈境難聞見,塵心未盡思鄉(xiāng)縣。出洞無論隔山水,辭家終擬長游衍。自謂經(jīng)過舊不迷,安知峰壑今來變。當時只記入山深,青溪幾度到云林。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①桃源:即晉陶潛《桃花源記》中描寫的桃花源。此詩原注:“時年十九?!?/p>

②津:原指渡口,這里指溪流。

③隈隩(wēi yù):指山崖彎曲處。這句說的是《桃花源記》中的“初極狹,才通人”。

④旋:忽然。平陸:平地。這句是說在山口中潛行之后,眼前突然豁然開朗,看見一片開闊的平地。

⑤攢:聚集在一起。

⑥散花竹:鮮花和翠竹散布在各家各戶。

⑦樵客:打柴的人,這里指桃源中的居民。居人:居民。這里的漢、秦是互文,意思是說桃源中的居民,仍然使用秦漢時的姓名,穿著秦漢時樣式的衣服。

⑧武陵:郡名,治所在今湖南常德西。

⑨物外:世外。

⑩房櫳:窗戶,借指房舍。

雞犬喧:《桃花源記》描寫桃花源云:“阡陌交通,雞犬相聞?!边@里化用其意。

俗客:指武陵漁人。

競:爭相。

平明:天亮。

避地:因避亂而寄居他鄉(xiāng)。這兩句是說當初因避亂離開了人間,成仙后就不愿再回人間了。

峽里兩句:桃花源中不知有人間之事,而世間遙望桃花源,也只見云山縹緲,不知其中別有仙境。

靈境:仙人居住的地方。塵心:世俗之心,此指漁人思鄉(xiāng)之心。這兩句是說,武陵漁人并不懷疑像桃花源這樣的地方世上難逢,只是他塵心未斷,又思念故鄉(xiāng)。

長游衍:盡情游玩。這兩句是說漁人出洞后,不管山水如此阻隔,最終又打算來桃花源盡情游玩。

桃花水:即桃花汛?!稘h書·溝洫志》:“來春桃華水盛,必羨溢。”顏師古注:“蓋桃方華時,既有雨水,川谷冰泮,眾流猥集,波瀾盛長,故謂之桃華水耳?!?/p>

自從陶淵明創(chuàng)作了名作《桃花源記》,“桃源”就成為古典詩文中常用的典故和題詠對象。唐代有不少詩人題詠過桃花源,王維這首《桃源行》,是今天傳世唐詩中最早以桃源為題詠對象的歌行,在他之后,還有劉禹錫、武元衡等人都寫過同題之作,但以王維這首最為精彩。

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描寫了一個世外的理想世界,而王維則希望把桃源刻畫為一個仙境,詩中“及至成仙遂不還”、“不疑靈境難聞見,塵心未盡思鄉(xiāng)縣”等語就透露出這種意圖。但是,王維筆下的仙境并不是沒有人間煙火氣、餐風飲露的世界,而是恬靜安詳、充滿情意的田園樂土。爭著把漁人邀請到自己家中的桃源居民,就仿佛是現(xiàn)實中誠懇待客的淳樸的村民,而詩人對桃源景象的描繪,更是將仙境的飄逸和鄉(xiāng)村的泥土氣息融會在一起,“遙看一處攢云樹,近入千家散花竹”最是神來之筆。

王維以理想的田園環(huán)境來刻畫桃源仙境,這種寫法是很有個性的。劉禹錫的《桃源行》同樣是以桃源為仙境,落筆處卻帶上了離塵出世的冰冷,詩中這樣描寫桃源居民與漁人的接觸:“俗人毛骨驚仙子,爭來致問何至此。須臾皆破冰雪顏,笑語委曲問世間。因嗟隱身來種玉,不知人世如風燭。筵羞石髓勸客餐,鐙爇松脂留客宿?!边@種顏如冰雪、筵羞石髓、鐙爇松脂的桃源居民與王維所寫顯然大異其趣。在這里,離塵脫俗的仙境和人境相當遙遠。中唐大詩人韓愈有一首《桃源圖》,雖然是詠畫詩,但也集中刻畫了桃花源,在韓愈筆下,桃花源在迥異人間的道路上走得更遠,變成了與現(xiàn)實人間完全不同的、陌生的“異境”,其間充滿了清冷怪異的感覺。詩中這樣寫道:“文工畫妙各臻極,異境恍惚移于斯。架巖鑿谷開宮室,接屋連墻千萬日。嬴顛劉蹶了不聞,地坼天分非所恤。種桃處處惟開花,川原近遠蒸紅霞。初來猶自念鄉(xiāng)邑,歲久此地還成家。漁舟之子來何所,物色相猜更問語。大蛇中斷喪前王,群馬南渡開新主。聽終辭絕共凄然,自說經(jīng)今六百年。當時萬事皆眼見,不知幾許猶流傳。爭持酒食來相饋,禮數(shù)不同樽俎異。月明伴宿玉堂空,骨冷魂清無夢寐。夜半金雞啁哳鳴,火輪飛出客心驚。”仙境與人境的分裂,在韓愈的筆下達到了極致。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