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散·文

魂兮歸來 作者:楊苡,趙蘅 編


散·文

夜深人靜時分,那個生前被稱作“奇人”“詩人”或“酒仙”的書癡可會輕輕對我們說:你們記得嗎?《基督山恩仇記》這本書里最后一句話:“人類智慧全部包含在這兩個詞中:等待和希望?!?/p>

散淡背后的執(zhí)著——記楊憲益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的。

——新約·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

老傭人潘福右手高舉剛剛才買來的一大把香,左手習慣地手背朝后,那高大的個子一歪一斜地小跑似地進了堂屋。雖是夏天,也必須穿戴整齊,白細布小褂前面扣子一直扣到領(lǐng)口,下身著了扎腿的廣東香云紗黑褲。他一邊走著,一邊用他含糊不清的紹興口音嚷嚷著:“小少爺辭祖嘍!小少爺要出洋嘍!”

打掃干凈的供桌已圍上大紅緞子的桌圍,供菜一排排擺好,從來沒數(shù)過有多少碗,反正撤下供后,這些豐富的菜肴都很好吃,全是南方菜。

重重的一對大蠟燭盤威武地擺在供桌前方兩邊,早已插好了一對大紅燭,中間一個顯然是屬于一套的大香爐,很奇特的樣子,重得也只有潘福可以挪動,供桌背后是一張雕工講究的紅木條案,上面有祖輩的牌位放在紅木神龕里,條案正中擺有一張極大極大的父親半身像,據(jù)說是當年天津金融界的巨頭,開明人士,去過日本,因此留著東洋人的小胡子。好像思想并不迂腐,擁護民國,鼓吹革新,慷慨好施,這從掛在條案兩邊一副對聯(lián)可以看出,是曾任總統(tǒng)的徐世昌寫給這位楊大爺?shù)?,稱他為“霽川世兄”,上寫:“自非北??孜呐e,誰識東萊太史慈”。這位在民國初年慷慨下令中國銀行為政府擺脫困境的天津行長卻在一九一九年英年早逝。

這時在照片中,他的眼睛慈愛地凝視著長得如此酷似他本人的唯一的兒子“小虎子”,在父親逝世時,小少爺才五歲!

現(xiàn)在十九歲的小少爺要“出洋”念書去了。潘福點燃了蠟燭,又在蠟燭的火苗上引燃了那把香,穿上白紡綢大褂的小少爺把香接過來插在香爐里,然后開始跪在跪墊上彎下身磕頭,直起身來雙手朝后一背,再磕頭,再一背,如此三次,完了之后,再向娘跪下辭行。

娘從藤椅上站起來攙起兒子,她已哭得需要人攙扶,女傭丫頭忙個不停,熱毛巾、水煙袋點著的紙媒子、蓋碗茶……這個出身揚州富戶的太太當然不能大哭說:“我的兒!”因為誰都知道這不是她的兒子。雖然孩子生下來便“移交”給她,由她做主找奶媽喂養(yǎng),而且睡在她臥房隔壁的房間里。

稱為“姆媽”的母親站在一旁忍著淚水,她用不著當眾哭泣,她也不喜歡這樣做,何況她已被準許親自送她自己的兒子到上海登上外國輪船,到了上海,再流淚也自由多了!

辭行的儀式結(jié)束了,小少爺轉(zhuǎn)過身把站在一旁的小妹正抱著的他的寵物——一只黑白花的小哈叭狗搶過來,忽然說:“小花,我就是舍不得你!”這句怪話誰都聽見了,但誰都裝作沒聽見。大妹本來要哭,又在用手絹擦眼淚了,小妹并沒有那么多傷感,她覺得哥說這句話真是棒極了,使她終生不忘!她羨慕哥能離開這個處處有舊禮教管得死死的“家”,她也為了接管“小花”而感到開心,更開心的是從此逢年過節(jié),祖上祭日包括送灶接灶,既是家里沒有少爺,那么小妹可以替哥去上酒、灑酒、磕頭了,這一切多么好玩!

若是一個十九歲的女孩從小受著兩個母親不同方式的照顧甚至溺愛,也許她會為今天的遠行而流下加倍的眼淚,但小少爺是輕易不流淚的,可能他懂得男兒有淚不輕彈的俗語,至少他不會當眾流淚,一旦不小心給人發(fā)現(xiàn)小少爺哭了,那就要全家大亂!小時候有一次帶著小妹,還有歸他專用的傭人跟著去逛中原百貨公司和天祥市場,回來后他忽然悶悶不樂,眼淚汪汪,誰也說不出怎么回事,傭人被盤問著:小少爺碰著哪兒啦?摔了跤沒有?又去問小妹:你們到哪兒玩的?小妹靈機一動,說:“去天祥市場看過賣洋狗小貓的那個地方,哥喜歡一個頸上戴鈴鐺的小白獅子狗?!庇谑巧线呞s快吩咐去買來了。小少爺依然不笑,小妹卻開心得想大笑,然后說:“哥在中原公司要過一個好大好大的手電筒看來著?!庇谑怯峙扇巳グ涯莻€手電筒買來,最后小少爺微微一笑,當然不是為手電筒,誰知道他心里想什么,可能只是覺得“憂郁”一下也挺好玩。

書讀得太多了,就成了書呆子,母親有時給他一個愛稱:“呆瓜”。小時看了一大堆武俠小說,這個那個“演義”,然后又迷上了《俠隱記》等等,不管是法國的達特安,或是羅馬的愷撒,或英國的亞瑟王,只是路見不平,他總是向往拔刀相助,但他沒有刀,小時只會從堆柴火的小屋里挑根白白的麻稈揮來揮去,但沒有人怕他,也沒人敢跟他對打著玩,萬一有一個閃失,那還了得!因此楊憲益從小只能做文弱書生,只能以筆抒懷,放假時和堂兄堂妹組織個“消寒舍”,用復(fù)寫紙叫大家抄稿,辦個小本的只有一期的刊物,里面有詩詞、隨筆、章回小說,大多來自大主編——老虎哥——的天才構(gòu)思。到了一九三四年,在那個近乎環(huán)球旅行的一個月中,他以拉丁文Terr Marique(陸地與海洋)為名,用英文寫了一系列旅途隨筆,寫在一個練習本上,極漂亮的英文手稿,可惜寄到天津后沒幾年在抗戰(zhàn)中丟失了。其中有一篇恰恰有一個字被一點水跡弄得模糊了,這個唯恐被誤會的作者便在旁邊仍用英文加了注解,寫上:“這是tea(茶),不是tear(眼淚),雖然只有一個字母之差?!边@個十九歲的中國青年正處在思鄉(xiāng)或還有一種說不清楚的朦朧感情中,仍然不會失去他的幽默。從此以后他也不可能沒有想哭一場的時候,但從小就有這樣的習慣,在激動時,他總是拼命眨巴著眼睛。直到幾十年之后,我認為楊憲益是最會抑制自己的悲痛或憤慨的強者!

書呆子做了個漫長的新奇之旅,睜大著好奇的眼睛到處觀光,從亞洲到美洲,又從美洲到了歐洲,最后走進了多霧的倫敦,這之后便成了世界著名高等學府牛津大學的高材生。在書海里并未沉溺,過了兩年又和呂叔湘、向達在倫敦辦中文報向留學生、華僑提供國內(nèi)抗戰(zhàn)的消息,因為全面抗戰(zhàn)已經(jīng)開始。在當時“救國不忘讀書”、“讀書不忘救國”的兩個口號下,他選擇了后者。一九四〇年他居然沒有時間參加碩士畢業(yè)儀式,便帶著他那心甘情愿跟他過苦日子的英國少女,賣了好幾箱書,又帶了剩余的幾箱書,抵達香港。仍舊是老傭人潘福奉命去接小少爺和未來的少奶奶回天津,小少爺傲然說:“我干嗎要去日本鬼子占的地方?”何況他并不想再回到“娘”的身邊。他倆即飛重慶和自己的母親和大妹重聚,和大妹兩人同天結(jié)婚,他和妹夫身著綢棉袍,屬于兩個國家的兩位新娘也都穿著定做的川繡白緞旗袍,大妹身上繡的一樹紅梅,這“番邦女子”則是前身一只藍色大鳳凰。這是一個廢除繁文縟節(jié)的不中不西的婚禮,他和妹夫堅持反對新郎新娘相對鞠躬,都說:“肉麻!”

之后去重慶中央大學分校教書,這還是愛才的羅家倫校長聘請的,才子卻不安分,同大一學生一起創(chuàng)辦一個英文墻報,指責國民黨當局,公開點名孔祥熙這個大人物,于是便又被懷疑他們是否英共間諜而被解聘。

顛沛流離的生活——重慶的柏溪小鎮(zhèn)、成都的華西壩、貴陽的花溪,還有重慶的沙坪壩和北邊的北碚——這可不是當年闊少爺?shù)男缕嬷?,而是為了生活。楊憲益乘過破破爛爛的長途汽車,坐過搖搖晃晃的木船,也曾抱著小兒子、拖著小妹寄存的還走不穩(wěn)的瘦弱小女孩三天兩頭去“跑警報”,后面是他那年輕美麗的英國妻子毫無怨言地跟著,兩人都穿著一色的藍布長衫,一起大步向防空洞走去……

如果你現(xiàn)在問他那時有什么感受,他會想一想,說:“不記得了!打仗唄!日本鬼子濫炸,官方不抵抗,老百姓只好倒霉!”

這是一個不善于發(fā)牢騷的人,即使過了幾年坐著北碚國立編譯館租的木船順流而下,抵達南京后,十分狼狽,問起他路途中遇到的艱辛,他卻把一切淡化,只說:“翻了一只船,可惜我那些書掉到江里了!”

過了三年,天亮了!楊憲益吃過午飯在家里哼哼著:“我們祖國多么遼闊廣大……”興致勃勃。他已勝利地完成他的使命——護館任務(wù),他扣下來幾十箱待運的書和稿件,他認為這是屬于國家的十分珍貴的文史資料。他的地下情報工作也已結(jié)束,同朋友合開的古玩店“絳舍”也早已關(guān)門大吉,樓上再不是同志們交換情報的聯(lián)絡(luò)站了?!敖{舍”開張時,他笑瞇瞇地說:“絳者,紅也?!标P(guān)門時,他又笑瞇瞇地說:“已完成歷史任務(wù),外國人都跑啦!”

不久被召入京,放棄了才買下的小庭院,又放棄了他那只忠心耿耿的寵物——名叫Robert的大黑狗,以后接二連三的運動把他搞得暈頭轉(zhuǎn)向,但還懂得“沉默是金子”的名言,終于有那么一年,一天夜晚,已經(jīng)被戴“漏網(wǎng)右派”“反動學術(shù)權(quán)威”“反革命分子”“間諜”等等帽子的學者推開《紅樓夢》的譯稿,把酒杯里沒喝完的酒喝干,默默地隨“造反隊”走進辦公室,戴上了手銬,糊里糊涂做了長達四年半的階下囚。

他不知道他那善良溫順的英國妻子也在同一個夜晚從家里被銬走,關(guān)在另一座監(jiān)牢里,不見天日。而她也沒想到丈夫被叫去辦公室,不是批斗,而是逮捕。兩人關(guān)在不同的牢房,不同的生活待遇,楊憲益被剃了頭,和刑事犯、政治犯關(guān)在一起,大小便都有定時,一天發(fā)兩個窩窩頭。妻子卻是獨自一人,飯食中也有米面。兩人卻有同樣的想法:“關(guān)我不要緊,反正家里有他(她)照顧三個孩子?!币簿褪沁@個信念鼓勵他們苦熬歲月。他們并不知道家里已上了封條,孩子也被發(fā)配到湖北、滄州和北大荒了。

一九七二年初夏,這個以助人為樂的瀟灑書生被釋放了,當然放之前總要告誡一番:“抓你是對的,放你也是對的!”出來后趕快理發(fā)、洗澡,去看那些年掃過馬路的老母,再到廚房打開柜子,看看是否還有沒喝完的酒。然后奉命住到對門一套空房子里,原有的住處要粉刷一新,領(lǐng)導(dǎo)當局叫他去買點鮮花水果布置房間好迎接妻子回家。他又是暈頭轉(zhuǎn)向,跑到大妹那里問:“什么地方可以買到花?”大妹大叫:“你怎么還有資產(chǎn)階級那一套?怎么可以買花?”他訥訥地說:“不是我要買,是上邊叫我買,要派車送我去接乃迭回家?!?/p>

的確是“改造”過了,把家里所有的古玩字畫上百件最名貴的都無償?shù)孬I給故宮博物院!他這一生受書之累,古玩之累,也受夠了!

偶爾說起獄中生活,也是淡而化之,又像是說故事。像講傳奇,卻沒有他自己。只有一次,大概是一九七八年,他去上海參加幾天的外國文學會議,會議結(jié)束后他約了許久不見的老友趙丹吃了一頓,兩人喝了不少酒,互相交流各自坐牢的體會,大概談了個痛快!也許酒可以使他達到有鯁在喉一吐為快的境界,但他懂得喝酒不等于會喝糊涂,而不喝酒也不見得不會糊涂的道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