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王進2013年7月進入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博士后流動站,我擔任他的合作聯(lián)系導師。在入站之前,他就已在享有盛名的荷蘭萊頓大學做完博士后研究項目,學術能力相當突出。入站初期,王進全身心地投入了當代荷蘭文論家米克·巴爾的敘事詩學及其跨學科形態(tài)的研究。他對自己有著嚴格的要求,學術思想活躍,理論素養(yǎng)深厚,始終保持敏銳的學術前沿意識,熟悉歐美及國內學界的理論動向。他對新歷史主義文化詩學、文化詩學的理論空間問題等,均有獨到的認識。作為一名青年人文學者,他不僅有很強的問題意識,而且還有一種相當難能可貴的當下情懷。王進入站之后很快在學術上取得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成績,先后獲得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的立項資助,并入選廣東省普通高校優(yōu)秀青年教師支持計劃。與此同時,他完成了數(shù)篇有一定分量的研究論文和1部學術著作,論著引起國內相關領域同行的關注,被權威文摘轉載。
正當我為王進已經取得的成績感到高興,深信他還將有更多精彩的學術成果陸續(xù)呈現(xiàn)給學界之際,多方面的才能讓他的人生出現(xiàn)了某種轉折。在從事學術研究和教學工作的過程中,王進展現(xiàn)出了比較突出的領導才能,在站期間被他所在的大學選拔任用為社科處副處長。在官本位思想濃厚的文化中,毋庸諱言,求得一官半職是許多學者的人生追求,學而優(yōu)則仕仍然是這個時代不少出色的年輕學者的共同選擇。在這種轉折面前,王進有過迷惘,面臨過抉擇,因為他始終不能忘懷那份對學術的熱愛,但是他最終選擇了用雙肩挑起兩副不同的重擔。作為聯(lián)系導師,我對他的選擇有過憂慮,也為他將不得不從學術工作中分出大量精力處理行政事務感到過惋惜,但也僅止于此。我對他寄予了另一種厚望,其分量絕不亞于學術研究本身:希望他在未來的工作中,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以身作則,對于扭轉學界某些不良之風,能起到正面積極的影響作用。
應該說,這也是這個時代有良知的學者的希望,而王進是一個誠實的踐行者。這份希望或許過于厚重和理想化,似乎帶有不食人間煙火的意味,個人難以單槍匹馬在現(xiàn)實層面起到作用。從多次長談中,我獲悉雖然王進無法對抗一些眾人皆知急需改變而又一時無法改變的做法,但是他始終不忘初心。他的行政工作一如他此前的學術研究,做得有聲有色。然而,他在工作中有著自己的原則,絕不以任何不正當?shù)氖侄沃\取個人利益,比如憑借自己的職位和以此建立的各種社會關系,為自己謀得獎項或者拿下某個令人渴望的項目。
在這樣的時代境遇與工作環(huán)境當中堅持初心而不斷求索,王進最終于2016年3月正式完成博士后出站報告并提交答辯,胡全生、王杰、汪洪章、劉士林、朱志榮、彭青龍等答辯委員會教授給予高度評價,同時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見。在出站之后的一年半時間里,王進在緊張的行政工作之余,在出站報告的基礎上完成了《當代荷蘭文論家米克·巴爾的文化分析思想研究》一書的撰寫。巴爾是世界知名的符號學和敘述學專家,荷蘭阿姆斯特丹文化分析學派的核心理論家,其文藝思想和理論觀念引起歐美學界的關注,正如喬納森·卡勒(Jonathan Culler)所言,“對于人文學科領域的跨學科研究而言,米克·巴爾是我們最為思想銳利、最為精力充沛的導師、哲學家和大師”。對巴爾的敘事詩學及其跨學科形態(tài)進行研究,無疑是極具學術價值的。王進在對巴爾文藝思想進行簡要評述的基礎上,從理論體系、詩學模式、學科形態(tài)、交往空間等四個方面對巴爾文化分析思想進行深入研究,最后客觀公允地評價米克·巴爾文化分析思想的理論貢獻與借鑒意義。盡管由于王進投入的時間有限,這部著作的不足之處在所難免,但是我相信其學術價值仍是不容置疑的。
何偉文
教授、博士生導師
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
2017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