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夢令│
嘗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題解
“如夢令”作為詞調,原名《憶仙姿》。蘇軾《如夢令》(水垢何曾相受)一詞注云:“此曲本唐莊宗制,名《憶仙姿》,嫌其名不雅,故改為《如夢令》。蓋莊宗作此詞,卒章云‘如夢,如夢,和淚出門相送’,因取以為名?!?/p>
現(xiàn)存李清照《如夢令》詞有兩首。這是一篇追憶舊游之作,記述了詞人的一個生活片斷。此詞風趣橫生,富有少女情韻,推測為詞人的早年之作。那時,她家境優(yōu)越,生活優(yōu)裕,無憂無慮。
句解
嘗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嘗記”,就是曾經(jīng)記得,表明這是事情發(fā)生很久后的追憶?!跋ぁ?,有人認為是地名,有人說就是溪邊的亭閣。詞人清楚地記得,當年的某一天,在溪亭那個地方,時近黃昏,遠山近水、樹木亭臺、游人歸鳥,一切的一切,都沐浴在金色的斜陽余暉中;就在這融融暖意中,自己有些醉了,到了不知回家路的程度。
一個女孩子,可以蕩舟出游,而且還能飲酒賞景,性情確實與眾不同。而那個讓她盡情忘我的地方,景致也應該不錯。詞人雖沒有具體寫出,但“日暮”一詞很自然地讓人想到夕陽無限好?!俺磷怼眲t更是濃縮了很多內容,美好的景色、美妙的感受、愉悅的心情不言自明。它包含著兩方面意思:一是說詞人率真活潑,無拘無束,興之所至,飲酒酣樂,陶醉于自我的縱情張揚中;一是說她迷戀于自然美景,為之陶醉。
從詞人的許多作品可看出,她有點任性,喜歡喝酒,而且往往喝醉。在生活舒適如意的時候,她視飲酒為—種樂趣;在離愁別苦之際,她借酒消愁。這里,她是興致勃勃、游興盎然的,她要在這愉快的游玩中盡情享受?!安恢獨w路”同樣有著兩層意思:一是詞人對迷人的景色流連忘返,沒有想到要回去;二是真的有些醉了,以致連回去的路都記不清了。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度過了一天歡樂時光,天色已經(jīng)很晚,該回家了。詞人一行卻迷了路。船兒越劃越遠,路越來越不對,竟然駛入了荷花深處?!芭d盡”,言其溪亭之游,是那樣的快意,感覺沒有什么不滿足的?!吧钐帯币辉~,有很多的內容,既顯示水面之大,又可見荷花之多,更說明迷路之遠,歸舟之急。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眼看夜色越來越重,自己還在荷花叢中打轉,不免有些著急,于是奮力揮槳,緊趕著劃出去。結果,一番折騰驚動了沙灘上棲息的水鳥,它們撲棱著翅膀,驚飛四散?!苞t鷺”,并非實指,而是泛指水鳥。這一句極富情趣。本來萬籟俱寂而又空闊的水面,因一葉慌張的小舟而打破了寧靜。此時,人是慌亂的,鳥也是慌亂的;人驚飛了鳥,反過來,鳥又讓人一驚。這一情景頗有些喜劇效果,當時未必覺得欣喜有趣,事后回想起來,總是讓人不禁會心一笑,終生難忘。
這一句連用兩個短促的“爭渡”,當然有詞牌的要求,但同時也更加突出了焦急的情態(tài)。關于“爭”字,有的注家釋作“怎”,雖可通,但和上下文的聯(lián)系不夠緊湊,也不大形象生動。而“爭渡”,有搶渡的意思,既顯示了心理的急切,又見出奮力的動作。只有這種舉動才易引起后文的“驚起”,要是猶豫不決地在那里思考“怎渡”,是不容易“驚起一灘鷗鷺”的。
評解
這首詞描述了詞人年輕時的一個生活片斷,其情真,其興逸,帶著真趣和野味。以游興開始,中經(jīng)溪亭沉醉,急切回舟,誤入藕花,最后驚起鷗鷺,動作和情緒起伏變化,富于節(jié)奏感,最后一切又都統(tǒng)一在美妙的自然境界中。詞人善于從各個角度抓住生活片斷的—瞬間,運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幾筆,便將瞬時的神情、瞬時的動作、瞬時的音容、瞬時的景色,繪聲繪色地勾勒出來,構成一幅極有情趣的生活畫面。
全詞不事雕琢,得自然之趣。敘事寫景交織成文,語言明白如話,讓人百讀不厭,回味不盡。從總體風格上來說,李清照的詞屬于婉約派,但這首詞景象開闊,情辭酣暢,頗有豪放氣,在古人的一些版本中,竟被說成是蘇軾、呂洞賓等人的手筆。故有評家說:“易安倜儻,有丈夫氣,乃閨閣中之蘇(軾)、辛(棄疾),非秦(觀)、柳(永)也。”(沈曾植《菌閣瑣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