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說明
龍榆生(1902—1966),名沐勛,又名元亮,字榆生,自稱龍七,別號忍寒居士、怨紅詞客、風雨龍吟室主、籜公等,晚年以字行。江西萬載人。民國四大詞人之一。先后任教于上海暨南大學(xué)、廣州中山大學(xué)、南京中央大學(xué)及上海音樂學(xué)院等院校。一生致力于詞學(xué)研究,曾主編《詞學(xué)季刊》、《同聲月刊》。著有《詞學(xué)十講》、《詞曲概論》、《唐宋詞格律》等,編選有《唐宋名家詞選》、《近三百年名家詞選》等,均為詞學(xué)研究者、愛好者的案頭必備書。
《唐宋名家詞選》原為龍榆生于暨南大學(xué)國文系授課講義,1934年12月由開明書店出版發(fā)行。此版《唐宋名家詞選》(以下簡稱“初印本”)共選錄42位詞人的作品489首。其體例為:每位詞家之下,先列所選之詞作,部分詞后列“評”,末列其選錄數(shù)量及所據(jù)詞集版本,再附“作者小傳”和“集評”(部分詞家沒有集評)。此書初問世便引人注目,一時洛陽紙貴,至1948年已印至7版。
1955年,龍榆生對此書做了大幅修訂,并于1956年5月由上海古典文學(xué)出版社出版(以下簡稱“修訂本”)。其修訂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詞家的增刪。其中刪除1家(元好問,19首),增選李白等53家,詞作159首(詳目見附錄三)。如此,修訂本入選詞家共計94人,較初印本的42人增加倍馀。但其中僅劉禹錫、黃庭堅、朱敦儒三家所收詞作在10首以上,其馀大多僅錄一二首。
二、對詞作的增刪。除了上述增刪的詞家詞作以外,修訂本對初印本入選的各詞家的詞作,除鹿虔扆一家以外,皆有增刪,共計刪去158首,增加237首。故修訂最終選錄詞作708首,數(shù)量較初印本489首增加近二分之一。
三、更換了一小部分詞家別集的底本。如:李煜詞錄自《南唐二主詞》,初印本用《侯刻名家詞集》為底本,修訂本改以明萬歷呂遠刊本為底本。
四、“作者小傳”部分,修訂本將標目改為“傳記”,并對文字做了較大的改動。
五、對編排體例略作改動:各詞家選錄數(shù)量及所據(jù)詞集版本前移至詞家名后;詞后之“評”,條目多有增刪,并對出處做了修訂,另刪去了標目“評”字;最后“集評”部分的條目也多有增刪,并對出處做了修訂。
六、刪去了“自序”,增加“后記”一篇。
七、初印本的文字斷句為圈點形式,修訂本則全部改為新式標點符號。初印本以“△”表示句,以“·”表示逗,以“◎”表示韻,且不分平仄韻;修訂本則改為以“·”表示句,以“、”表示逗,以“◎”表示平韻,以“△”表示仄韻。
修訂本《唐宋名家詞選》自從1956年出版后,影響巨大,重印至今不斷。然而,初印本和修訂本所展現(xiàn)的差異如此之大,在詞選史上可謂絕無僅有,對兩個版本的得失,尤其是修訂本是否能夠完全替代初印本,并非沒有爭議。如著名的龍榆生研究專家張暉先生,就在他與張宏生教授合寫的《論龍榆生的詞學(xué)成就及其特色》中明確提出:“詞選喪失了特色,僅以保存鄭文焯等的評語才得以被學(xué)者經(jīng)常稱引。新版的《唐宋名家詞選》不足以代表龍榆生一貫的詞學(xué)思想?!钡瑫r,他也認可修訂本“更側(cè)重反映詞史的全貌”(張暉《龍榆生先生年譜》附錄五,原刊《文教資料》1999年第5期)??陀^來說,修訂本與初印本時隔20年,即便不考慮選詞思路,在作者小傳、集評等方面,龍先生無疑獲得了許多新的材料,文字上也做了許多潤色。更不用說,修訂本刪去初印本中177首詞,又增加396首,兩者間偏離達573首,幾乎可做一部新書了。因此,即便我們認識到初印本或是更完整地體現(xiàn)龍榆生先生真實的詞學(xué)思想,仍然不能將修訂本一概否定,應(yīng)當承認其不可替代的價值。只是,數(shù)十年來通行的始終為修訂本,便于得到;而初印本卻已罕見于世,幾為人所淡忘。有鑒于此,我們策劃了這本集初印本和修訂本于一體的《唐宋名家詞選(全本)》,希望盡可能提供一個全面而完足的本子,無論讀者是希望多欣賞一些唐宋名家詞,還是希望體會龍榆生先生最真實的詞學(xué)思想,或是考察前后期之變革,均可各取所需。
此次整理編校,我們做了以下工作:
一、《唐宋名家詞選(全本)》主體以1956年5月由上海古典文學(xué)出版社出版的《唐宋名家詞選》(即修訂本)為底本。原書為繁體字版,為了方便廣大讀者閱讀,今改為簡體字。
二、凡修訂本與初印本俱收及修訂本新增之詞作,其詞牌名、文字、標點皆以修訂本為準。如詞牌名兩本有異同,則出校記予以說明。
三、凡修訂本刪去之詞作,皆照初印本原次序補錄,列于各詞家詞作之后,并于詞牌名右上角加“*”,詞作正文則排為楷體,以與修訂本詞作正文排為仿宋體有所區(qū)別。其詞牌名、文字及詞后“評”皆以初印本為準,另依照修訂本詞作的標點體例加新式標點,標出句讀韻腳。初印本詞作右側(cè)有參考朱祖謀、鄭文焯二家對名句、警句的圈點,為與修訂本體例統(tǒng)一,也一律不予保留。
四、凡修訂本刪去之詞后“評”及各家“總評”,皆予補錄,以作者年代先后插補于修訂本之詞后“評”及各家“總評”間,并于文字之前加“*”以清眉目。
五、凡所據(jù)底本更換者,在當頁出校說明。
六、兩本皆收之作者的“傳記”(初印本作“作者小傳”)文字多有異同,此次一律以修訂本為準。
七、修訂本全書均未使用書名號,此次整理,我們按照《標點符號用法》有關(guān)規(guī)定全部予以補加。
八、元好問非宋人,本不應(yīng)入選,初印本以之為附錄,修訂本刪除。此次為顯示初印本原貌,仍作為附錄一收入,以備一格。
九、修訂本刪除之“自序”,作為附錄二恢復(fù)。
一〇、修訂本增收作者及詞目,今特別列出,作為附錄三附于書后。
一一、稿中引詞、評語或有與現(xiàn)通行本不一致、或以己意概括者,均仍其舊,以尊原貌;偶有顯誤字及句、讀、韻標識之誤,則據(jù)龍榆生《唐宋詞格律》及相關(guān)別集、總集校正。
中華書局編輯部
2018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