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
初刊于1934年5月26日《華北日報·劇藝周刊》,署名林徽音。
我想像到編劇時,一個作者對他的“第一幕”是怎樣個態(tài)度,我總替作者難為情。好像一個母親請客以前,在一堆孩子中間,對她的大女兒帶著央求的口氣說:“你是大姊姊呢,你總得讓一點,你還得替媽媽多幫點忙才是好孩子!”于是大姊姊臉紅著,知道做大姊姊真是做大姊姊,你一點不能含糊,你自己的自尊心和驕傲就不容你。
于是一樣是一幕,第一幕的肩膀上卻多背上許多嚴重的責任,累得一身汗卻不能令人知道你在忙些什么,回頭好讓弟弟妹妹干干凈凈,臉圓圓的,眼珠發(fā)著亮,還許帶著頑皮相,一個接著一個出來,使人看了歡喜。
作者捧著一堆寶貴的材料,和第一幕商量:你看這一堆人物事實,我要告訴這全世界這些這些話,我要他們每個都聽到,我還要他們都感到這些這些問題,這些這些人生的癥結(jié),花樣,我要他們同我一樣感觸,疑慮,悲苦,快暢……你替我想想我該從那里開始。
你看,作者手指著幻想中的千萬觀眾給第一幕看,這許多人老遠的跑到這里來,老老實實地的化了錢買了票,擠在人群中坐著等你,等你把我這一堆寶貴的材料好好的展覽出來。你得知道我們時間真不多,你得經(jīng)濟,敏捷,一樣一樣的不露痕跡的介紹起來——地點,時間,人物的背景,互相的關(guān)系,人物每個的本身!
說起人物,作者更鄭重的對著第一幕非常認真的臉望,說起人物,這可又要麻煩你特別的加小心,這里要緊的是明晰,不是鋪張,出場的每一個人觀眾都不認識,說話里所提到的每一個親戚,朋友,閑人,也都不能糊里糊涂,令人摸不著頭腦。并且中堅人物之外,所有合作的配角,人數(shù)形狀職務(wù)也要你第一幕自己選擇。記著處處要經(jīng)濟,這些人物在劇文中既不是均等的重要,你第一幕就得幫忙觀眾節(jié)省精力,不要濫廢了不必需的注意力,集中他們的精神抓住劇情的樞紐,或是人物的性格,或是其動作,計劃的或偶然的,或是一件主要物事。
說到這里問題又嚴重了,第一幕的工作自然是介紹,在短時間中,你得介紹出來許多關(guān)系人物,但是事實人物之中又都有輕重之處,你陳列出來一堆事一堆人,觀眾對他們既都是陌生的,你又如何使他們不茫然不知何去何從呢?
如果你慌慌張張,把所有主要角色事物都捧出來,擠在混亂中間,等觀眾慢慢去猜想,或會悟那幾個是重要的,自動的由混亂中集中注意,別說時間不經(jīng)濟,多數(shù)的觀眾根本就嫌太吃力,懶得用心到那樣程度。觀眾本來不是到劇場去絞盡腦漿猜想作者用意所在的!
因此介紹是絕對不能不有秩序,并且在介紹最主要的人物之前,一定需要相當?shù)臏蕚?,一等介紹出來則觀眾不能不給他特種的注意。這準備是可以事半功倍的,所以值得研究。
那么能引起觀眾特別注意的到底是什么?對于這點,觀眾從來不曾騙過作者,他們說:老實告訴你,你要引不起我們的興趣,你就別想我們給你注意,更別說什么同情。(一個人盡可以在臺上自殺,捶胸痛哭,觀眾可以很不高興想怎樣去□車回家睡覺。)這句話很干脆,作者如果不太糊涂,他自然就得先逗起觀眾的興趣——一種好奇心——就拿這逗起來的興趣,作向?qū)硪巳雱?。所以一個劇的開始時,所引起的興趣是大大的有責任的。它是前面打著的燈籠,一路上照著整個劇本的線索。佛來弟急著剛要去給他母親雇車時和賣花女撞個滿懷;花籃掉在地上他也沒有理的走了,剩下賣花女不斷的埋怨,用她那可笑的鄉(xiāng)傖語言。這里好處不止是引起觀眾的興趣,要緊的是不著痕跡的介紹賣花女,和她的怪腔調(diào)的語言。等一會旁人再告訴賣花女,后面有個人在那里說她的每一句話,觀眾的注意便一直引到了劇情的最主要的關(guān)鍵上去。
如果第一幕只為著熱鬧,討好于觀眾,無端的要逗起他們樂一回,那只是錯引了他們的注意到岔道上去,等到觀眾忽然感覺到走岔了道兒,那時的惱羞成怒,一股怨氣作興全要派到作者的頭上去的。
易卜生寫他的《社會柱石》時,寫信給人說,第一幕常是最難的一幕,這話不是無因的,經(jīng)驗教訓(xùn)了他,使他匆匆重寫他的第一幕。他的《羅斯馬莊》的初稿(“白馬”)與后來發(fā)表的頗不相同。最大的分別也就在那迷信白馬來臨一節(jié)的提前,引起一個可怕的空氣,加上牧師繞道不敢走那條板橋,因為“那樁事誰也不容易忘記”等等,令人不能不對那迷信好奇。
總而言之,第一幕最大的任務(wù)是介紹。不論其為背景人物,介紹的工作除明晰外,還要引導(dǎo)觀眾集中注意,不靡費精力。要觀眾集中注意的惟一方法則是引逗他們發(fā)生興趣,在劇情的最有關(guān)鍵的地方。
那么一開頭就得引逗興趣,無疑的是個非同小可的工作。它所取的方式需要靈活或明顯,要自然,不露痕跡,要來得早,來得干脆,別等到別人家咳嗽,搖著劇單,互相耳語表示不耐煩。并且這工作須徹底的懂得他本身的使命,不在無端的討好觀眾,卻是為其劇情關(guān)鍵作重要的準備——是集中的工作,不是枝節(jié)的點綴。
蕭伯納的《康第達》第一幕中一介紹完了聲望極著的謨勒牧師之后,由牧師及其男女書記口中便引起觀眾對牧師愛妻康第達的非常濃摯的興趣。等到康第達出場之后,觀眾的興趣又立刻被引到青年佑瑾身上。佑瑾出場以后,觀眾立刻便又對著他們中間相互的關(guān)系發(fā)生興趣,這互相的關(guān)系本來就是這劇情中的關(guān)鍵所在。
奧尼爾的《奇異的插曲》(Strange Inter Iude)第一幕所介紹的,最重要的便是妮娜的心理變態(tài),觀眾的興趣便被作者由一開頭一間書房起,一步一步由查利的回想,而老父的苦痛,而妮娜自己的行動走上去,達到妮娜決定離家的一個大的“懸點”(Suspense)上,注意完全集中在妮娜的將來。
表現(xiàn)派中劇文簡單到的“機器算盤”,它的第一幕也能極無痕跡的,把觀眾的興趣引到那在場兩個角色的生活上。在場上一共只有夫婦兩人,丈夫躺在床上,老婆站著梳頭,預(yù)備睡覺,嘴中單獨的說出他們單調(diào)生活中所引起的,極委瑣丑陋的簡單思想,這里惟其是單調(diào)委瑣到令人悲慘,所以才會令人對這躺在床上的人的生活發(fā)生同情,希奇他日間過得是怎樣個日子!所以等到看到第二幕里,那單調(diào)的辦公室中記賬員生活,觀眾所有的憐憫心,便早已有了徹底的根據(jù)。
一本好劇的第一幕,都是有兩個可貴的肩膀,上面能挺著許多艱難的工作的。每一個劇本如果要成功,是絕不能缺乏這么一個任勞任怨的大女兒的。作者在未動筆以前自是難為情的說:“你是大姊姊呢,……”但是同時也毫不客氣的,把許多責任加在這要撐面子的大女兒身上!
蕭伯納的《賣花女》第一幕?!髡咴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