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1
記不清是多少年前,我用另外的筆名,寫出了這本小書。
我喜歡變換筆名,為每一個筆名做不同的人設——男女老少都有,再讓他們沾親帶故,每個人去寫不同的題材。如果我能活得足夠久,應該可以創(chuàng)造出一個小型的寫作社群吧。作為一個孤僻的人,用想象來創(chuàng)造自己的社交關系,應該也算不得什么壞事。但很遺憾,直到今天,也只有兩個“人”稍稍闖出了一點名頭,可以接到約稿。
在這方面,我最佩服的人是日本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你一定記得他那幅曾經(jīng)出現(xiàn)在小學課本里的《神奈川沖浪里》。他每用一個筆名闖出名頭之后,就會把這個筆名賣給徒弟,自己改名換姓從頭再來,這是何等驚人的能力和氣魄啊。
但葛飾北齋竟然不給筆名做人設,這就缺乏一點溫情了。
我這本書原先的作者人設是這樣的:年近三十,男,單身,不合時宜,人生輸家,憤青,有一點文藝趣味,嘴巴刻薄。這樣的人設,還有一些作為背景的生活細節(jié),取材于我年輕時代的兩個朋友。這兩個人,一個下落不明;另一個早已經(jīng)跨出低谷,成為一名很成功的商人了。
2
這本書的最后一章《越讀書,越落后》專門討論知識的更新,講到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是如何被擊破的,新的釋夢理論是如何成立的。但必須說明一下,時至今日,相關研究又有所突破,所以這一章也應該更新了。多讀書有一個“心靈雞湯式”的好處,那就是讓你更容易保持一顆開放的心,不拒絕“茍日新,日日新”的成長方式。
熊逸
2018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