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一 熱愛文學的人是有福的

攜時光遠行 作者:蘇偉鈿 著


序一 熱愛文學的人是有福的

我和偉鈿是高中同學,并都在高中畢業(yè)后上山下鄉(xiāng)。20世紀80年代,我們都是汕頭市的文學青年。此后,我們的人生道路很不相同,但有一個共同點:熱愛文學,并通過文學改變和豐富自己的人生。

文學和文字工作,既有關聯(lián)又有本質區(qū)別。在機關里炮制文件和在新聞單位采編新聞,都屬于文字工作。熱愛文學的人很容易走上文字工作崗位,但文字工作卻常常將人的鮮明個性磨蝕掉。一個恪守文學信念、保持創(chuàng)作習慣的人,需要一直不忘初心,保持個性、敏感的心和獨立的思想。

幾十年來,偉鈿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在專業(yè)文字工作取得成就的同時,筆耕不輟,發(fā)表了大量的散文、隨筆,并結集出版。由于是同齡人,有相類似的經歷,我對偉鈿的散文感到特別親切。退休前后回首人生,不勝感慨之至。

這感慨首先是對時代變遷的感慨。偉鈿的散文,是大時代在潮汕一方風土的見證?;蛟S是青春期對生命感悟最為敏銳吧,這本散文集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關于20世紀70年代初到80年代初的回憶?!都で轱w揚老文教》《母校六中》是作者中學時代生活的回憶,特殊年代的文藝宣傳隊和高中學農分校的描述寫得特別精彩;《口琴,思鄉(xiāng)的深情表達》《老歌,一代人的經典》《喇叭里的聲音》《露天電影》《舞臺印象》《首進省城的記憶》《總是那座山,越過思念的水平線》等篇,以細膩的筆觸回憶知青歲月,青春的激情和青澀躍然紙上,難能可貴的是,在涉及荒山野地的環(huán)境時我們卻讀不出苦難的味道,口琴聲、歌聲、電影、舞臺、歡笑,與泥土和青草的氣息一道,成了記憶中溫暖的要素;《山城汽?!贰堵毚螅狐S而清晰的記憶》寫的則是20世紀80年代初再次接受教育的內容,“用喚醒的人生激情去追逐陽光般的夢想,期待用我們勤奮努力換來的入門券,去叩開未來希望之門”。正如她文字里描述的那樣,靠著夢想、激情和堅韌,她真的叩開了希望的大門,從事自己夢寐以求的文字工作,做一個有底蘊的職業(yè)女性,一直堅持到現(xiàn)在。

作為職業(yè)新聞人的偉鈿,平臺大了,視野寬闊了,這都在文字中反映出來。但她經常把詩意傾注到采訪對象上,其中,有對時政新聞的感想,如《生命至上彰顯人性光輝》,把值崗時處理稿件的想法升華了;對老干部柯華、作曲家劉為光、時裝設計師朱麗湫的采訪,以及對梁啟超、黃遵憲、謝維立、沈從文故居的訪問,都可以引發(fā)出詩意感受。在第三輯“雪泥鴻爪”中,無論她踏足于祖國的大江南北,還是游覽于環(huán)球各地,所到之處,都以獨特的眼光去挖掘生活的美、環(huán)境的美,將自己的感受賦予游覽地以詩意。

從風格上看,偉鈿的散文樸實中見真情。這尤其體現(xiàn)在幾篇關于家人的文章中,《古城,外婆的古城》《寄給父親的信》《清明節(jié),濕濕的懷念》《目送,走不出心靈的視野》《曲緣》,文字細膩,情感寓于豐富的細節(jié)中,情感所到之處,點到即止,見好就收。

現(xiàn)今報紙副刊上的文章,與1949年至1966年十七年文學時期由楊朔、秦牧、魏巍、劉白羽四大家創(chuàng)立的散文風格有所不同,更加自由、隨性、簡單和生活化,我覺得歸類上應該更屬于“隨筆”,但還是偶爾可以見到一些“形散神不散”的篇章。偉鈿的這個集子中可以看到一些文章,立意較高,看得出對傳統(tǒng)散文精神的努力傳承,如《瓶子·綠樹》《車站思緒》《冬樹,北方別樣風韻》《攀越如人生》。

0世紀80年代,曾經有無數(shù)文學青年,“千軍萬馬擠在文學的羊腸小道上”,經過三十多年的時間洗禮,只有少數(shù)人在文學史上留下名字。但我時常覺得,寫作的目的不是為了留名,而是通過文學不斷地豐富自己和超越自己。按照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的需求最高的層次是自我實現(xiàn)。一個熱愛文學并有寫作習慣的人,無論有沒有名著留世,就寫作過程而言,他(她)就是在自我實現(xiàn),是處在人的需求層次金字塔中最頂端部分的人。從這個角度講,偉鈿應該總體上是比較幸福的人。不知她自己以為然否?

鐘海帆

2018年5月

  1. 鐘海帆,中國法學會網絡與信息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深圳市互聯(lián)網行業(yè)聯(lián)合會顧問,曾任深圳市互聯(lián)網信息辦公室主任。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