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現(xiàn)實生活,推進社會改革——《蔣子龍中篇小說集》讀后
張學敏 朱兵
湖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年一月出版的《蔣子龍中篇小說集》,是蔣子龍同志的第一本中篇小說創(chuàng)作的結集。
蔣子龍以長于寫工業(yè)題材的作品而蜚聲文壇。他善于,或者說樂于在真實的社會矛盾沖突中思考,他是一位有社會責任感的作家。崇高思想的驅遣,對美好理想的追求,豐富而充實的生活,使他的作品具有強烈的時代聲音和鮮明的時代色彩。他勤奮而艱難地思考著一切,而不僅僅是工業(yè)生產(chǎn)的自身。在這五個中篇里,《赤橙黃綠青藍紫》寫了當今工業(yè)企業(yè)中普遍的人們的生活斗爭、理想情操;《螺旋》意在揭示人生之復雜,發(fā)人深?。弧堕_拓者》是對一位立志改革的省委工業(yè)書記的頌歌,意在展示美好的未來;《維持會長》真實地反映了當代企業(yè)的斗爭生活;《弧光》著重通過對工廠技術人員的細致入微的描繪,再現(xiàn)了當代人與人之間復雜而微妙的關系。以工業(yè)題材來描摹時代的風云變幻,深刻揭示當前社會改革的重大問題,奮力發(fā)掘尖銳的社會矛盾,從矛盾沖突中發(fā)現(xiàn)社會主義新人——創(chuàng)業(yè)者、改革者、開拓者的嶄新的精神風貌,真切地預示社會前進的動向,是這本中篇集的中心主題。
一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中央針對我國三十年來各條戰(zhàn)線受到的“左”的思想影響,因襲勢力的束縛,尤其是在十年動亂中,“四人幫”的嚴重的破壞,果敢地提出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根據(jù)中國的實際情況,開始從各條戰(zhàn)線,按照中國實情,進行具有中國自己特點的全國的社會改革。這是我們黨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一種豪邁的事業(yè)。
社會要改革,時代要前進,這是事物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但是,蔣子龍的小說,絕不是僅僅從這種概念出發(fā)來加以論證和圖解的。他是用自己藝術家的眼光,探入地觀察周圍的世界,在復雜紛紜的生活現(xiàn)象中,準確地反映生活和把握了時代的脈搏。
在那篇著名的《喬廠長上任記》的短篇小說中,作家曾熱情地謳歌了喬光樸這位叱咤風云的典型人物,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但由于作者的激情和理想過于熾烈,因而對于喬光樸在試行改革中所遇到的實際困難和重重阻力未能充分展現(xiàn)。從這個意義上看,中篇集中的《維持會長》和《開拓者》等則是大大地前進了一步。《喬廠長上任記》提出不改革不行;而在這些中篇中,作家則又以濃墨重彩描寫了改革之不易。唯其阻力巨大,則愈顯出改革之必要!
中篇集所收的五篇作品,從廣義上講,都是寫改革的。社會要改革,制度要改革,人和人之間的關系要改革,人的思想、情感和靈魂要改革,人的一切素質(zhì)(包括習慣、一切技能)都要改革!這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而不是什么主觀意念。蔣子龍以工業(yè)戰(zhàn)線為立足點,以社會的一員的身份,以改革者的嶄新的精神風貌,在生活中思考,又帶著這些思考去體察,從而用生動而真實的社會畫面和典型的人物形象,及時地表達了自己對社會、對生活的態(tài)度。
中國的現(xiàn)實主義文學,是伴隨著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而勝利地前進的。中國從“五四”以來,以魯迅為代表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是伴隨中國革命而發(fā)展和深化的。但是,當中國革命從武裝的戰(zhàn)爭轉入和平的建設和斗爭以后,我們的現(xiàn)實主義文學也曾經(jīng)走過一些彎路。尤其是工業(yè)題材的作品,在很長時間內(nèi)存在著簡單化、公式化的框框,回避矛盾,粉飾太平,實際上偏離了現(xiàn)實主義原則。新中國成立三十年來,描寫工業(yè)題材的作品,雖曾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提供了相當豐富的經(jīng)驗;但是,不可否認,也有不少作品是明顯地孤立于社會之外的。諸如寫單純的方案之爭、寫試驗經(jīng)過和生產(chǎn)過程,等等??傊压S和社會隔絕起來,不敢觸及人的靈魂,不敢寫人的情感,不敢寫人物性格的復雜性。這就不能不使工業(yè)題材在反映現(xiàn)實、深入揭示生活本質(zhì)方面受到束縛,乃至走向作品雷同化,人物類型化的狹窄胡同。
蔣子龍?zhí)隽恕败囬g文學”的窠臼,勇敢地向真正的“工業(yè)文學”進發(fā)。他是大膽開拓工業(yè)題材創(chuàng)作領域的披荊斬棘者,他是以工業(yè)題材為基地,及時地、探刻地、豐富地反映現(xiàn)實社會生活的勇敢的探索者。他是生活的富有者,在他的筆下,可以看到社會生活和活生生的人物性格,可以感受到人民的心律,觸到社會生活的本質(zhì)。正因為他的作品能真實地、深刻地反映現(xiàn)實,所以才具有那么強烈的現(xiàn)實意義。他在及時反映黨的三中全會以來,在黨的工作重點轉移中,經(jīng)濟活動的紛紜繁雜的新特點,廣大人民思想狀態(tài)的新變化;在工業(yè)題材領域,對主題開拓之深,對社會生活描繪之廣,都是很引人注意的。
二
蔣子龍的作品以能大膽揭露時弊著稱,但又絕不是所謂“暴露”文學。他在為自己的典型人物創(chuàng)造典型環(huán)境時,立足于生活的真實基礎之上,生活真實與藝術真實達到了和諧的統(tǒng)一。作者進行集中、概括和典型化的能力是很強的。所以他的貢獻,不僅在于塑造了許多革命家、闖將、創(chuàng)業(yè)者、改革者的鮮明的藝術形象,而且還表現(xiàn)在他對于社會真實面貌的如實描繪上。這種如實的描繪,有助于許多“身在廬山”的讀者,正確地認識自己所處的這個社會生活環(huán)境。尤其是他對于那些亟待改革的各類弊端,那些前進中還存在的種種不如人意之處,那些對抗四化的舊習慣、舊思想、舊勢力,那些阻撓改革的、卑微自私的各類人物的行為和靈魂等等的真切描繪和無情剖析,有著從反面振聾發(fā)聵的功效。
蔣子龍筆下的消極形象,對立人物,如同生活本身一樣,各有面目,豐富多樣。他們并不都是作為改革的阻力、創(chuàng)業(yè)的破壞者而人為地設置的。他們都是歷史進程中的必然產(chǎn)物,是現(xiàn)實生活中實有的活生生的人物。像《赤橙黃綠青藍紫》中的廠黨委書記祝同康,《維持會長》中的市經(jīng)委主任鐵健,《開拓者》中的省委第一書記潘景川,《弧光》里的車間黨支部副書記、“政治姑娘”趙玉蘭,副主任兼工程師白如信等這些具有各種領導崗位的人,如果說他們骨子里就是一味反對改革的人,那是并不實際的;墨守成規(guī),權力地位、名利之心,才是他們的思想的主導方面。時代的發(fā)展,社會的改革,勢必從各個方面觸及他們,危及他們的利益,打亂他們那種習慣了的官僚主義的工作方式和養(yǎng)尊處優(yōu)的生活方式,因此,他們必然感到恐懼,向著一切新生事物作種種反抗。這是他們的共同點。這個特點在《維持會長》中的鐵健身上是很突出的。中篇《維持會長》是蔣子龍著名的短篇小說《喬廠長上任記》續(xù)篇,而在這里,關于新與舊的角逐,革新與保守的爭奪,善與惡的斗爭,其激烈與復雜的程度,已大大深化了。單就《維持會長》這個題目看,也是十分醒目的:市經(jīng)委主任、老干部鐵健,得到一個“維持會長”的綽號,這鮮明地寓著貶義。在他的身上有著的人格,舊習慣、舊勢力浸染著他。在他心中,保住“烏紗幟”比堅持原則更為重要,復雜的矛盾磨平了他應有的一切棱角。雖然他自認為自己還不無正義感,還保持著黨長期教育賦予自己的那種黨性,然而既不努力上進,又無自知之明,正是他的可悲之處。“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句俗話中的深刻哲理他一點也不理會;而真正革命家在生活面前是不允許停頓的。他是一位謹慎小心的人,目的在于“維持平衡”,以四方討好,八面玲瓏為能事,結果是鬧得是非不分,而且哪一邊對他都有意見,他的行動常常是遷就了落后勢力,阻礙了前進力量,正如石敢心中對他的評價那樣:
“一個黨的好干部,怎么會變成‘維持會長’呢?他處處貌似公正,實際上是向歪風邪氣低頭,打擊了革命的有生力量。我們黨的領導干部可千萬不能象鐵健這個樣子?。俊?/p>
對“維持會長”的這種帶有深刻批判的話從石敢心中產(chǎn)生,這就再清楚不過地表明了石敢是喬光樸這位改革闖將的真正維護者和支持者,這是我們黨的希望之光!可惜的是,像石敢這樣旗幟鮮明地愛護、支持前進力量的領導干部,在生活中并不是絕大多數(shù)。這里,蔣子龍的現(xiàn)實主義的真實描寫呈現(xiàn)著冷峻、清醒的特質(zhì)。他不是那種盲目的“歌德”派文人,在他的作品中,常常大膽地揭示了有的領導干部:甚至一些身居高位的干部身上滋長了自私、守舊、和派性的“膿包”,自覺與不自覺地成了新社會中仍然存在的黑暗、骯臟、惡舊勢力的附庸、幫辦。作為市經(jīng)委主任的鐵健,充當了在新與舊,前進與落后,正確與錯誤之間“和稀泥”的角色,完全失去了共產(chǎn)黨員應有的那種堅定性、斗爭性、進取性和革命原則性。這些勢力,形成了那種上勾下連的阻撓社會改革的無形的網(wǎng),是舊社會遺留下來的腐朽思想意識殘余。
喬光樸在這種“典型”環(huán)境中沖撞,奮斗,他像神通廣大的孫行者,但頭上老是被套著“緊箍咒”。粉碎“四人幫”以后,憑著他的事業(yè)心,憑著他的才干,他是完全有理由甩開膀子大干了。這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但是現(xiàn)實并不完全隨人所愿。他受到的是四下掣肘,有形無形的力量總把他箍得緊緊的,甚至于將他逼到絕路。難道時代的英雄,竟會演出一幕悲劇嗎?
《維持會長》再清楚不過地啟示人們?nèi)ミ@樣思索:黨風不純,體制不改,要實現(xiàn)四化將是很困難的!
蔣子龍筆下這些形成社會改革阻力的形象系列,并不是一種格式,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他們因各自的地位、處境,經(jīng)歷、氣質(zhì)等的不同而呈現(xiàn)著復雜性。除鐵健這樣的人物外,祝同康的形象使人想起過去那種封建家族的族長。他身為老干部,不乏對黨的感情,然而他的長期脫離群眾,不肯接受新事物,使他的“責任感”形成了拉著歷史倒退的惰性力量。人在八十年代,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還停留在過去的年代,因此,他不可能將自己的責任心變成推動社會發(fā)展的動力,更不可能用新的辦法將群眾中蘊藏的大干四化的積極性開發(fā)成來。
像白如信這種典型人物,也是發(fā)人深省的。他是一位知識分子,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的知識分子的政策,對于調(diào)動知識分子的社會主義積極性,有著無比的威力。但是,我國的社會改革,畢竟是在新舊交替的重大時刻。人民的創(chuàng)造力,雖是不可阻遏的;然而,舊的習慣勢力,多年來形成的陳規(guī)陋習,使一些眼光短淺的人,對于權勢的欲念,以及由此而來的種種陳腐的觀念并未立即消逝,甚至有可能變換手法,再度膨脹起來。白如信就是這樣一個借重提高知識分子地位,而私心發(fā)作的人。他的靈魂不潔,把權力看得比知識還有用,不惜運用種種卑鄙的手段,以求飛黃騰達。這就生動地顯示出,社會改革的復雜性和斗爭的艱巨性。
趙玉蘭是一位可憐又可愛的女性。她的可愛在于她還未失卻她固有的正直的人性,比如她對路凱的愛情;她的可憐在于她雖然那么順利地入黨、當車間黨支部副書記,然而并沒有真正的事業(yè)心,仕途經(jīng)濟充斥了她的靈魂,不可能使她和前進的社會合拍。她與解凈在經(jīng)歷上有著許多共同之處。然而解凈的崇高理想和進取精神,促使她自覺而迅速地完成了自我“改革”,跟上了時代的腳步;趙玉蘭與解凈比,無疑是相形見絀的。她在到處碰壁。她會在碰壁之余起變化的。她還年輕,她需要一些時間。作家鞭笞她,但也同情她,寄希望于她。
三
蔣子龍在他對生活的真實描繪中,為我們塑造了工業(yè)戰(zhàn)線各類人物的群像。但是在他的“人物譜”中,突出的貢獻還是為我們塑造了各種矢志改革的形象系列。努力塑造社會主義新人,在復雜紛紜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這是他的志向。
《赤橙黃綠青藍紫》中的解凈,無疑是一位“新人”的典型。她作為我國社會主義時期工人階級中涌現(xiàn)的先進典型,而具有普遍的意義。她經(jīng)過十年動亂,遭受過精神創(chuàng)傷,也有自己的苦悶和失望。但是,面對現(xiàn)實,她善于思考,她有著那種積極進取的精神素質(zhì)和崇高的理想,因此有著極大的改革現(xiàn)狀、走新路、建立新生活的勇氣和力量。她對待人生、對待社會、對待事業(yè),是嚴肅的;不像劉思佳的玩世不恭,也不像何順、葉芳的及時行樂,而是自覺地知難而上,積極地闖蕩和探索自己前進的新路。思想的解放,信念的執(zhí)著,生活的充實,處世態(tài)度的嚴肅,形成一種新的性格。因此,當我們看到她在觀察、處理問題時,往往比別人站得高,看得遠,便不足為奇了。她之所以能夠點燃別人(劉思佳等)心中的“火”,就在于她自己心中的“火種”燃得通亮;她之所以能嚴格要求,熱情批評,幫助何順、葉芳這些青年,就在于她對自己事業(yè)的忠誠。我們看到,解凈這個人物形象本身,也不是一個“高大全”式的英雄,而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她自己在奮斗中,不斷克服自身的弱點,在學習,在磨煉,在斗爭中不斷前進。通過解凈這個形象,小說給人一種流動之感,社會在前進、新人在涌現(xiàn),雖有荊棘,但我們的事業(yè)是大有希望的。
《開拓者》中的車篷寬,《維持會長》中的喬光樸,這一類形象我們已比較熟悉。他們是時代的驕子,文學作品中呼喚他們不拘一格地降臨,正反映了當今社會對他們的期望。然而,英雄雖然是應運而生的,卻需要時間、需要許多重要條件。不論現(xiàn)實、還是文學,這種具有實事求是、思想解放、具有高度社會主義覺悟和道德品質(zhì)的新人,都還顯得較少!因此,當蔣子龍這些新人形象一和讀者見面,便博得一片歡呼聲。以車蓬寬而論,這是一位新人,新就新在他是一位從舊戰(zhàn)場轉到新戰(zhàn)場后仍不停步,積極開展新攻勢的人。這是一位真正無私無畏的革命家,他葆有革命家的高貴品格,又具有博大的革命胸襟;他是一位實干家,懂技術,對中外企業(yè)管理、技術資料苦心研討,了解自己,也了解別人;他又是一位政治家,對祖國的前途、人民的命運,有著自己恢宏的謀算。他敢于承擔責任,為了搞活經(jīng)濟,他經(jīng)過長期調(diào)研和思考之后,敢于在自己主管范圍內(nèi)雷厲風行,大膽實施改革。為了全局的利益,他大膽任用賢才,讓自己的司機曾淮任機械局副局長;為了堅持信仰,不惜冒犯老革命戰(zhàn)友之情和自己對妻子之愛,把他們從機械局的重要崗位上撤換下來。尤其難能可貴之處,是正當車蓬寬赤膽忠心大干四化的當口,而要被借故擠走;面對暫時的失敗,他并不灰心、不怨恨、不消極。小說發(fā)展到此,這位具有錚錚鐵骨的革命老將,通身發(fā)出耀眼的光彩。
中篇集還為我們塑造了戰(zhàn)斗在四化前線的知識分子的先進典型。科學文化在四化建設中具有決定性意義,沒有知識分子我們的事業(yè)就沒有希望。但知識分子也有自己的弱點。掌握科學的人,應當是老實的,忠于自己事業(yè)的人,來不得半點虛偽和浮夸,這也是我們的知識分子是否能夠真正發(fā)揮自己作用的關鍵。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馬越和路凱的形象,具有嶄新的意義。馬越是一位為科技忘我獻身的人,她雖然在愛情的道路上經(jīng)歷坎坷,但她的事業(yè)心卻有著震撼人心的力量。路凱的形象比較復雜,但從這個人物身上,我們可以準確地看到當前我國青年知識分子的奮斗的路。他為人耿直,勇于進取,好學向上,他對馬越衷心敬愛,有時甚至超越了師生之誼,但正是事業(yè)心才使他們的心溝通了。他對于那種世俗的愛情不屑一顧,對趙玉蘭那種“新”型的“仕途經(jīng)濟”是十分鄙視的。
馬越、路凱的兩個形象交相輝映,不僅照得白如信(馬越的丈夫,工程師)之流的嘴臉更加分明,而且也照出了像趙玉蘭這樣的青年中層干部身上存在的那些需要奮力拂去的灰塵。
《螺旋》里陳單鳳的形象是又一種類型。
《螺旋》的內(nèi)容較為復雜,從其反面的歷史剖面的綿長和率富的內(nèi)容看,都具有長篇的態(tài)勢。它不像其他幾個中篇的線條那么單純、明朗,卻顯示出作家個性的另一面,顯然是并未被人普遍承認的特點:冷峻、客觀和清醒。從這個中篇中,又讓人確信,蔣子龍不僅是一位善于開拓工業(yè)題材創(chuàng)作的熱情的革新家,同時也有著準確觀察人生閱歷的睿智的眼力。
陳單鳳作為一位老一代革命戰(zhàn)士的典型,作家?guī)缀鯇懥怂囊簧?。小說寫了她的愛情生活,但也可以說作品的旨意并不是寫愛情的。小說塑造的陳單鳳是這樣一位女性:從一個孤苦伶仃的女孩子,成長為一個具有堅毅、果敢、剛烈性格的革命戰(zhàn)士。陳單鳳是一位老一代革命戰(zhàn)士,卻具有新人的意義,她新在哪里呢?小說以長幅畫卷,為我們展現(xiàn)了這位老同志的高風亮節(jié):不僅是她對愛情的堅執(zhí),純真,與我們中國民族的倫理道德、同步合拍;更可寶貴的是她那種高尚的革命情操,嫉惡如仇、堅貞不撓的革命意志,這一切在火中鍛煉,在漩流中沖洗,愈到晚年,便愈顯鮮亮。尤其是十年動亂,她在磨難與創(chuàng)痛中經(jīng)受了巨大考驗的結果證明:她是中國民族的真正的脊梁!是我們黨的、人民的寶貴財富!她是一位極端實事求是的人。我們呼喚著思想解放,而真正的思想解放是和求實精神連在一起的。她的經(jīng)歷,她的生活,她的性格,不能不引導人們在今天以至今后,在如何處事、如何做人這些至關宏旨的大問題上,進行深深的思考。
四
“真正的海員遠在暴風雨來臨之前就能預感到它的來臨,而真正的小說家也會象巴爾扎克那樣預見到和揣測到未來?!保ā赌瓷U撏栏衲颉罚┳鳛橐晃粌?yōu)秀的作家,蔣子龍也具有這種“預見和揣測未來”的特質(zhì)。
蔣子龍寫了那么多社會問題,但他并不是一個問題小說家。他寫作,并不是從問題出發(fā),也并不用力提煉和歸納問題。他的作品中的問題是在真實生活的畫面中自然地顯示出來的。從他的這個中篇集中,我們也可以感到,他是一位寫生活的能手。他善于寫人,寫人的靈魂。在生活的旋律中深刻剖析各類人物的心靈。社會中存在的問題,與群眾的關系最緊密,群眾關心的問題,無不在他們的心靈中閃現(xiàn)。在這里,作家的真正生活激情和遠見卓識是最要緊的。劉思佳、解凈、葉芳這些形象之所以真實感人,就在于作家的筆是那樣準確地剖析了他(她)們的靈魂,路凱、馬越、白如信、趙玉蘭、鐵健、喬光樸、石敢、陳單風、楊其銳、董華等等,也無一不是把他(她)們的心靈赤裸裸地展示在讀者面前。
蔣子龍長期生活在工人群眾中,他自己就是一位產(chǎn)業(yè)工人。他熟悉工廠中各式各樣的人,而且對于城市社會生活也十分熟悉,這從他的近作中篇《鍋碗瓢盆交響曲》就可證明。真正地熟悉生活,而又勤于思考,才能夠準確地把握時代的脈搏。不僅可以準確、真切地透視現(xiàn)在,亦可以感知其發(fā)展趨向,甚至可能預見到未來。
蘇聯(lián)著名文藝批評家盧那察爾斯基說過這樣的話:
“……作家不能等到一切社會爭論都已解決的時候才出場,他出場也不是為了要說,現(xiàn)在我給你們唱一支歌,向你們最后表明這件事獲得正確的解決了。作家是開路先鋒和實驗家,他們應當走在我們的大軍的前頭,深入無產(chǎn)階級生活和經(jīng)驗的各個方面,用形象思維的特殊方法把這些方面加以綜合,給我們帶來豐富多彩的鮮明的概括,使我們知道當前在我們周圍完成的是一些怎么樣的過程,在我們周圍的生活中轟轟烈烈進行著是一場怎么樣的辯證斗爭,正在取得勝利的是什么,斗爭的發(fā)展趨向又如何?!骷也恢皇遣鍒D畫家,而是一名偵察兵?!保ā端囆g家高爾基》)
從這些話里,我們似乎更可以正確認識蔣子龍創(chuàng)作的意義。
蔣子龍小說的現(xiàn)實主義藝術力量,表現(xiàn)在他具有明確而堅定的創(chuàng)作信念,緊跟社會、緊跟生活、緊跟人。世界在變,社會在前進,人的習慣、思想、心理日益變得復雜起來。文學要反映這變化了的時代,推動這時代的變化,就不能是一成不變的。蔣子龍的小說努力追逐時代的進步,真正具體的描述生活的復雜性,努力從多方位,多側面寫人的靈魂的深幽變化,這是他的作品具有鮮明的現(xiàn)實感的原因。
真實,這是蔣子龍小說獲得藝術生命的不二法門。他手中的“真材實料”是他藝術真實的基礎?!皠?chuàng)作一一要求作家把從生活中獲取的經(jīng)驗全部送還給創(chuàng)造生活的人們”,蔣子龍同志這句話表達了他的小說藝術真實的真正含義。
然而,蔣子龍的小說的優(yōu)勢,或者說他的更明顯的特點,還在于那種英雄氣概。
蔣子龍同志說過:“創(chuàng)作不僅需要認識世界,掌握社會生活的情緒;更需要認識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表現(xiàn)自己(請不要把這話誤認為‘寫自我’),找到自己對生活、對社會現(xiàn)實的主觀態(tài)度,‘把這些態(tài)度體現(xiàn)在自己的形式中,自己的字句中’。”(高爾基《文學書簡》)作家把這種屬于自己的東西稱之為文學的“靈魂”。
蔣子龍的文學靈魂是什么呢?文如其人。我們從他的作品中較為清晰地看到了這位作家的豪邁之氣。他的風格是屬于具有陽剛之美的。他的“實”達到了論世事不留情面的程度,為四化實現(xiàn)的迫切之情充溢筆端,一切危害、阻礙四化的現(xiàn)象,很難逃避于他的鞭笞。無疑,蔣子龍的文學靈魂就是那種要振興中華的浩然正氣!
蔣子龍作為青年作家,在藝術上是一位積極探索者。他的中篇集,不論從題材、主題以及篇章結構上,還是從塑造人物和藝術描寫上,都看出他從多方面的努力。從題材看,這五篇雖均未離開工業(yè),但內(nèi)容卻各個迥異;又因題材內(nèi)容的不同,從而使這個集子的主題多樣化。在結構、塑造人物,藝術描寫上,我們覺得他總的特點也是不拘一格,一切均在于追求如何真切地反映自己的生活見識,如何藝術地表達自己的生活感受,努力吸取一切好的經(jīng)驗,為自己所用,從而表現(xiàn)出自己的特色來。
陳舊的題材,往往不易創(chuàng)造“新人”的形象,也難以取得強烈的感人力量。蔣子龍小說的那種回腸蕩氣的功力,就在于他的“新人”是最現(xiàn)實的人,他們在新舊交替的現(xiàn)實社會中,在為四化而奮斗中,有勝利,也會有失敗,喜怒哀樂,俱入人心。他們的事業(yè)即使一時未能成功,但他們的精神,他們的赤膽忠心,他們的豪氣,卻激勵著更多的人,去走他們的路,加入到他們的行列里來。
一個有責任感的積極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在他前進的征途上,展現(xiàn)在他前面的路,如同生活本身那樣,不可能是筆直而平坦的。既然“為人生,而且還要改良這人生”是他堅守的信條,那么,他就不會有意選擇“坦途”而駕輕就熟。他的每一個創(chuàng)造,都帶著披荊斬棘的性質(zhì)。他的一切探索,都不免有自尋苦惱的味道??嘀腥?,他的信念不斷地得到錘煉,才能爆發(fā)出耀眼的火花。
正當人們在普遍注意和贊譽這位在工業(yè)題材的小說創(chuàng)作中做了開拓者那樣的工作的青年作家時,蔣子龍卻在那里默默地苦苦探索自己的新路徑了:“是沿著《喬廠長上任》的路子走下去好呢?還是沿著《血往心里流》和《一個工廠秘書的日記》的路子走好呢?”——他發(fā)出了像探險家一樣的疑問。當然,這疑問,很像是一種信心,而并不表示作家的迷惘,但作家的甘苦,也是顯而易見的,足以證明的就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這部中篇集。
五
藝術的探求是永無止境的。蔣子龍的藝術特色在不斷變化之中,從這五個中篇中,我們感到有一個問題是值得研究和注意的。
和前面談到的他的作品的氣度恢宏的特點有關,就是他的作品在藝術上顯得粗有余而細不足。比如文章的細部有時缺乏仔細推敲,不免給人一種倉促的感覺。有些事件在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上,常常因思慮不周而有失真的現(xiàn)象等等。但是,蔣子龍小說的粗,還較多的表現(xiàn)為粗獷,粗獷是一種風格,并不能認定就是缺點。
他注意提煉情節(jié),在情節(jié)的創(chuàng)造和布局上,他是一位能手。他的作品情節(jié)奔騰流暢,以氣勢奪人,而又真實自然,合乎生活的韻律。但有時能使讀者留下深刻印象的細節(jié)不是很多,像劉思佳開車救火前的那種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畢竟是太少了,這就不可避免地更增加了使讀者感到有點粗的感覺。比如《開拓者》就給人一種不夠充實豐盈的印象。這個問題,作家自己是感覺到了的,并在保持他固有的基本特點的前提下,不斷做新的開拓,從他的《赤橙黃綠青藍紫》中,就可以看出已經(jīng)有了很大變化,近作《鍋碗瓢盆交響曲》,在粗細結合方面更有明顯提高。
我們期待著蔣子龍在中篇小說創(chuàng)作上的又一個階梯。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
原載《芙蓉》198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