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敗家的日子從元帝開始
漢宣帝曾長嘆:“亂我家者,太子也!”這里的“家”,指的是大漢王朝的基業(yè)。雖然如此,宣帝鑒于對已故許皇后的深情,最終也沒有更換太子。公元前四十九年,漢宣帝崩,太子劉奭繼位,史稱漢元帝。
元帝有幾大喜好。
一是喜歡儒生。史書說他“柔仁好儒”,經(jīng)常和一些儒生在一起高談闊論,并愿意采納儒生的意見。這班儒生既不能洞察世事變化,又好厚古薄今,卻被元帝視為一班“以德治國”的人。在元帝做太子時,就向宣帝建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曾訓(xùn)斥說:“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nèi)蔚陆?!”劉奭的“柔仁”與他的先世伯祖漢惠帝劉盈非常相似。然而,劉盈有個曾陪著高祖打天下、創(chuàng)基業(yè)的母親,在位時由母親掌握大權(quán)。而劉奭幼年喪母,養(yǎng)母王皇后在宣帝時備受冷落,“素謹(jǐn)慎”,歷史證明,柔弱仁慈是不宜做皇帝的。
二是喜歡音樂。據(jù)史書記載,元帝多才多藝,能寫一手漂亮的篆書,至于彈琴鼓瑟、吹簫度曲、辨音協(xié)律等無不窮極其妙,令人嘆為觀止,他親手組織起一支皇家樂隊,常常飲酒奏樂,通宵達(dá)旦。窮奢極欲的生活,使元帝身體很弱,《漢書》記載,“陛下春秋未滿四十,發(fā)齒墮落”,僅四十三歲就死掉了。
三是喜歡宦官。他不同于父親,能嚴(yán)格控制宦官的行為,而是把政事委于弘恭、石顯兩位閹宦,任命二人為中書令?!稘h書、石顯傳》說:“是時,元帝被疾,不親政事?!焙牍篮?,石顯權(quán)傾朝野,先后害死周堪、張猛、賈捐之、甘延壽等大臣。特別是元帝的師傅、“當(dāng)世名儒”蕭望之因石顯進(jìn)讒言而被逼自殺。當(dāng)時劉奭正在吃午飯,聽到這個噩耗后淚流滿面,立即召來石顯嚴(yán)厲責(zé)問,把石顯嚇得摘掉帽子,磕頭不止。劉奭當(dāng)了十六年皇帝,自蕭望之死到駕崩十四年間,每年都派使者祭奠蕭望之。然而,對石顯既沒有追究也沒有懲治。對此,司馬光評價他“容易受欺騙而難以醒悟。”因為元帝認(rèn)為,宦官“中人無外黨,精??尚湃??!毙湃位鹿俚淖罱K結(jié)果,開啟了漢代的宦官之禍。
四是喜歡女人。元帝專寵兩個嬪妃,最寵愛的是司馬良娣。公元前五十一年,司馬良娣病逝,臨終前悲傷地對劉奭說:“我的死并非壽數(shù)已盡,而是其他那些良娣、良人們嫉妒我,輪番詛咒的結(jié)果?。 眲]對此話深信不疑,大病一場后,對自己的姬妾一個也不肯見,就連皇后王政君也受到冷落。王政君是劉奭做太子時的太子妃,生子劉驁,就是后來的漢成帝。元帝那種“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的感覺,使其對所有美女喪失了興趣。喜歡女人,又如此遠(yuǎn)避女色,元帝還真是鐘情之主。直到遇見“天人”王昭君,也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她出塞。幾個月后,就郁郁病死了。
元帝共當(dāng)了十六年皇帝,這一時期,國家發(fā)生了深刻變化。
(1)土地兼并日趨加劇,農(nóng)民紛紛破產(chǎn),有的淪為佃客和奴隸,有的接受政府假田,成為假田農(nóng)民,有的成為無業(yè)流民,而這些人原來所承擔(dān)的租稅賦役,又轉(zhuǎn)嫁到自耕農(nóng)身上。建漢以來,漢高祖封了一些自家子弟為王,這些王據(jù)地千里,鑄銅為錢,煮海為鹽,勢力強盛,自“七國之亂”后,景帝削弱了各個王國的實力。到了武帝實行“推恩令”,各王國越來越小,再也無力和中央政府抗衡,只好用俸祿購買土地,加上一些功臣名臣子弟也購買田產(chǎn),使土地越來越集中在少數(shù)人手里。大量的農(nóng)民失去了土地,不得不賣妻鬻子,到處流浪,饑寒交迫,朝不保夕,社會的亂源便形成了。
(2)政治腐敗,官吏貪婪,加上天災(zāi)頻繁,各地不斷爆發(fā)反抗和起義,元帝只好放棄“霸術(shù)”,純?nèi)蔚陆?,以期緩和社會矛盾。他尊崇儒學(xué),下詔曰:“其令師褒成君關(guān)內(nèi)侯霸以所食邑八百戶祀孔子焉?!边@是以皇帝名義奉祀孔子的重大舉措,大大提高了儒家的社會地位。他以儒家標(biāo)準(zhǔn)選官用人,當(dāng)時社會上流傳著這樣的話:“遺子黃金滿籯,不如一經(jīng)?!比鍖W(xué)宗師夏侯勝常常教導(dǎo)弟子說:“士病不明經(jīng)術(shù),經(jīng)術(shù)茍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可見讀儒經(jīng)做官,已成為當(dāng)時士人入仕的主要途徑。郭沫若說:“元、成以后……明經(jīng)逐漸成為舉足輕重的政治勢力,出現(xiàn)了‘州牧郡守,家世傳業(yè)’的經(jīng)術(shù)世家。”許多人讀經(jīng)即能做官,因而入仕后,往往不是盡忠守職而只圖保持祿位,尸位素餐而已。能治者不能為官,為官者不能為治,士與吏截然兩途,這不能不影響到西漢后期各級政權(quán)的效能。明末思想家王夫之評價說:“自是以后,漢無剛正之士,遂舉社稷以奉人?!?/p>
(3)皇權(quán)旁落,自此后漢代皇帝一個比一個低能。司馬光評述說:“甚矣,孝元之為君,易欺而難悟也?!蔽鳚h的歷史,一般以宣、元之間為分界線,宣帝是“中興之主”,維持了西漢平穩(wěn)發(fā)展的局面,但從元帝開始,西漢開始走向衰落,所謂“元、成、哀、平,一代不如一代”。
(4)失敗的以“德教治國”。經(jīng)常實行大赦,許多盜賊入獄不久就被放出來,有的幾捉幾放,搞得整個社會黑白不分,良莠不齊,法制松弛。自漢以來,那種各安本分,安居樂業(yè)的局面被徹底毀壞。有的人犯了殺人越貨之罪,投靠門路,行賄官員,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國家這駕馬車已經(jīng)在下坡路上越馳越快,漸行漸遠(yuǎn)。
(5)漢元帝時期也有一件好事,即隨著國力的增強,匈奴力量一再削弱,漢匈關(guān)系發(fā)生了歷史性變化。公元前六十年以后,匈奴統(tǒng)治集團(tuán)內(nèi)部出現(xiàn)權(quán)力之爭,初有“五單于爭立”,屠戮兼并,最后形成呼韓邪單于與郅支單于的對立。元帝剛即位時,匈奴郅支單于自以為與漢朝距離遙遠(yuǎn),加之怨恨漢朝支持仇敵呼韓邪單于,就有與漢絕交之意,并與康居王勾結(jié),在都賴水畔興建了一座郅支城,作為進(jìn)一步擴(kuò)張勢力的基地。郅支將勢力向西域發(fā)展,直接威脅漢朝在西域的統(tǒng)治。建昭三年,即公元前三十六年,新一任西域太守對匈奴發(fā)動攻擊,獲得大勝。至此,漢朝消滅了虎視西域的敵對勢力。以后近四十年,西域維持著和平狀態(tài),中西交通暢通無阻。
2、昭君出塞的故事
公元前三十三年,一隊人馬陪著一位絕代風(fēng)華的女子,由長安出發(fā),經(jīng)北地郡、上郡、西河郡、朔方郡至五原,向胡地縱深走去。從此,華麗霓裳代之以厚重皮裘,流水飛紅變成了大漠黃沙,南國水鄉(xiāng)替之以塞外羌笛。有詩人吟曰:“陽關(guān)萬里遙,不見一人歸。唯有河邊雁,秋來南向飛?!?/p>
這位女子就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具有落雁之容的王昭君。史書記載,王昭君“天生麗質(zhì),聰慧異常,擅彈琵琶,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娥眉絕世不可尋,能使花羞在上林’?!?/p>
王昭君,名王檣,字昭君,出生于湖北秭歸縣香溪水畔,生活于漢元帝時代。史載,王昭君因色藝雙絕被選入宮。然而面對萬余后宮佳麗,元帝不能一一見面,只憑畫像決定是否寵幸。于是,宮女們紛紛賄賂畫工,而昭君無論如何不肯行賄。就這樣待在紅墻碧瓦的宮里,陪伴孤燈冷月達(dá)三年之久。她有滿腔幽怨,無限感傷的《五更哀怨曲》存世:“一更天,最心傷,爹娘愛我如珍寶,在家和樂世難尋;如今樣樣有,珍珠綺羅新,羊羔美酒享不盡,憶起家園淚滿襟。二更里,細(xì)思量,忍拋親思三千里,爹娘年邁靠何人?宮中無音訊,日夜想昭君,朝思暮想心不定,只望進(jìn)京見朝廷。三更里,夜半天,黃昏月夜苦憂煎,帳底孤單不成眠;相思情無已,薄命斷姻緣,春夏秋冬人虛度,癡心一片亦堪憐。四更里,苦難當(dāng),凄凄慘慘淚汪汪,妾身命苦人斷腸;可恨毛延壽,畫筆欺君王,未蒙召幸作鳳凰,冷落宮中受凄涼。五更里,夢難成,深宮內(nèi)院冷清清,良宵一夜虛拋擲,父母空想女,女亦倍思親,命里如此可奈何,自嘆人生皆有定。”
公元前三十三年,匈奴呼韓邪單于向漢元帝提出和親要求。元帝決定在上萬宮女中選擇五人遠(yuǎn)嫁,王昭君主動提出愿意嫁匈奴。
那是一個陽光燦爛的上午,元帝為呼韓邪送行,宮廷內(nèi)洋溢著喜慶的氣氛。昭君款款而來,只見她柳腰細(xì)擺,嬌若海棠迎風(fēng)。雙頰粉白,艷如映日荷花。淺顰微蹙,仿佛梨花帶雨。好色的元帝一時目瞪口呆,想反悔卻為時已晚,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昭君絕塵而去?!逗鬂h書》記載: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影徘徊,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于失信,遂與匈奴?!?/p>
昭君被呼韓邪單于封為寧胡閼氏,給單于生了一個兒子。幾年后單于病故,她又嫁給單于的長子復(fù)株累,又生了兩個女兒。這一時期,漢匈之間出現(xiàn)了“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無干戈之役”的和平景象。
王昭君走了以后,漢元帝怒火中燒。為解心頭之恨,他把宮廷畫師毛延壽、陳敞、劉白、龔寬、樊育等一并殺掉,不到四個月,抑郁而死。清代詩人劉獻(xiàn)廷感嘆道:“漢主曾聞殺畫師,畫師何足定妍媸。宮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單于君不知?!?/p>
公元前十九年,漢鴻嘉二年,王昭君出塞十四年后病逝,年三十五歲,被葬于大黑河南岸,墓地至今仍然在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市舊城南九公里處,據(jù)說入秋后塞外草色枯黃,唯有王昭君的墓,草色青蔥一片,所以叫“青?!薄!扼蘩脊P》:“王昭君墓無草木,遠(yuǎn)而望之,冥蒙作青色,故云青冢。”《塞北紀(jì)游》說:“塞外多白沙,空氣映之,凡山林村阜,無不黛色橫空,若潑濃墨,昭君墓煙垓朦朧,遠(yuǎn)見數(shù)十里外,故曰青冢?!?/p>
關(guān)于昭君出塞,后人評價甚高?!皾h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關(guān)道,天涯去不歸”;
“一身歸朔漠,數(shù)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論,幾與衛(wèi)霍同”;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濕春風(fēng)鬢角垂。低徊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意態(tài)由來畫不成,當(dāng)時枉殺毛延壽”;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漢和親識見高。詞客各抒胸臆懣,舞文弄墨總徒勞?!?/p>
那么,昭君為什么出塞?由于年代久遠(yuǎn),歷史的記憶已經(jīng)模糊,通常有三個說法:一是昭君久居深宮,寂寞漫漫,正逢匈奴單于請求和親,便主動應(yīng)招,“請掖宮,令長官求行?!倍钦丫熬壬n生離水火,甘教薄命葬煙塵。”三是毛延壽擔(dān)心元帝荒廢朝政,故意將昭君丑化,“忠臣唯有毛延壽,能送明妃出宮門。”但是,不管是何種說法,昭君出塞為穩(wěn)定和修復(fù)漢匈關(guān)系做出了貢獻(xiàn),成為流芳千古的美談。
3、“明犯強漢者,雖遠(yuǎn)必誅!”
公元前三十六年,即西漢建昭三年,西域都護(hù)府校尉甘延壽、副校尉陳湯派快馬從數(shù)千公里外,給皇帝送來了匈奴郅支單于的頭顱和奏報,奏報說,我們假傳朝廷的旨意,率領(lǐng)大軍走南道,過蔥嶺,經(jīng)大宛,直抵郅支城都賴水河邊,誅殺了郅支單于以及他的妻妾、太子、王公等共一千五百一十八人,生擒官吏一百四十五人,俘虜敵兵一千余人。然后,對他們擅自行動向皇帝請罪。奏報最后說:“臣聞天下之大義,當(dāng)混為一。匈奴呼韓邪單于已稱北藩,唯郅支單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為強漢不能臣也。郅支單于慘毒行于民,大惡逼于天。臣延壽、臣湯將義兵,行天誅,賴陛下神靈,陰陽并應(yīng),陷陣克敵,斬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懸頭槁于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yuǎn)必誅!”
“明犯強漢者,雖遠(yuǎn)必誅”從此成為千古名言。
早在漢宣帝時期,匈奴發(fā)生內(nèi)亂,五個單于爭奪王位,其中郅支單于以武力兼并呼偈、堅昆、丁令三國,日益強盛,他先囚禁了漢朝使者江乃始,后又殺死使者谷吉。他自知有負(fù)于漢朝,害怕報復(fù)就向西跑到康居。康居王十分尊敬郅支,將女兒嫁給了他。郅支便借兵多次襲擊鄰國烏孫,殺掠人口,搶奪財物。烏孫不敢還擊,只好遠(yuǎn)遠(yuǎn)地逃避,使得郅支擁有了千里之外的勢力范圍,自以為做了大國之主,竟殺死了康居王的女兒、貴人等數(shù)百人,還把一些尸體肢解后扔進(jìn)都賴水中。同時又派使者到闔蘇、大宛等國,脅迫其年年進(jìn)貢。漢朝曾三次派出使者到康居,索要谷吉等人的尸體,郅支非但不給,還以嘲諷的口吻說:“居困厄,愿歸計強漢,遣子入侍?!毖酝庵?,有取代皇帝的野心。
陳湯與甘延壽了解到上述情況后,決定出兵西域。據(jù)《資治通鑒》記載:陳湯為人“沉勇有大慮,多策謀,喜奇功?!泵慨?dāng)路過城鎮(zhèn)或高山大川時,他都登高遠(yuǎn)望,認(rèn)真觀察。這次出使西域,他只帶著一支護(hù)衛(wèi)軍隊,當(dāng)走出國境時,陳湯對甘延壽說:“郅支單于剽悍殘暴,稱雄西域,如果任其發(fā)展下去,必是禍患?,F(xiàn)在他居地遙遠(yuǎn),沒有可以固守的城池,也沒有善于使用強弩的將士,如果我們召集起屯田戍邊的兵卒,再調(diào)用烏孫等國的兵員,直接去攻擊郅支,他是守不住的,逃跑也沒有可藏之處,這正是我們建功立業(yè)千載難逢的大好時機(jī)?。 备恃訅壅J(rèn)為他的分析很有道理,便說要奏請朝廷同意后再行動。陳湯說:“這是一項大膽的計劃,那些朝廷公卿都是些凡庸之輩,一經(jīng)他們討論,必然認(rèn)為不可行?!备恃訅鬯紤]過重病倒了。陳湯果斷地采取假傳圣旨措施,調(diào)集漢朝屯田之兵及車師國的兵員。甘延壽聽到消息大吃一驚,欲制止。陳湯手握劍柄,以威脅的口氣呵斥甘延壽:“大軍已經(jīng)匯集,你小子還想阻擋嗎?不抓住戰(zhàn)機(jī)出擊,還算什么將領(lǐng)?”甘延壽只好依從,帶領(lǐng)各路、各族軍兵四萬多人,規(guī)定了統(tǒng)一號令,大張旗鼓向北進(jìn)發(fā)。郅支得到漢軍來襲消息,先是打算逃跑,后來又聽說烏孫等國也發(fā)兵參戰(zhàn),便有走投無路之感,只好返回“不如堅守。漢兵遠(yuǎn)來,不能久攻?!碑?dāng)漢兵攻城時,郅支單于身穿甲衣帶領(lǐng)妻妾數(shù)十人登上城樓拉弓射箭。漢兵的飛箭射死了他的幾個妻妾,又射中了他的鼻子,郅支騎馬跑回宮室,大怒若狂。第二天,陳湯命將士從四面一齊用火攻,漢軍破城,將郅支刺死。軍候杜勛割下他的首級,從獄中解救出兩名漢朝使者,又從宮中搜出已故使者谷吉所帶的文書信件。
正當(dāng)甘延壽與陳湯帶領(lǐng)將士凱旋時,朝中執(zhí)法官員也從長安出發(fā)了,他們攔住陳湯進(jìn)行檢查。原來,陳湯一向貪財,攻克郅支城后,私藏了不少金銀財寶,被知情者舉報。陳湯即上書皇帝:“我與將士們不遠(yuǎn)萬里誅殺郅支單于,按理朝廷應(yīng)派出使者慰勞軍隊,如今卻是司隸來檢查審問,還要拘捕我,這不是為郅支報仇嗎?”皇帝便下令撤回司隸,并令沿路縣城擺設(shè)酒食夾道歡迎得勝之軍。
回朝論功行賞時,中書令石顯、匡衡認(rèn)為,甘延壽和陳湯假傳圣旨,犯有大罪,以功相抵就可以了,如果再封爵賞賜,今后出國使者爭先效仿,必然無事生非,為國招難。
元帝聽了覺得也有道理,但內(nèi)心里還是想嘉獎有功之將,于是便議而不決,拖延下去。
宗正劉向認(rèn)為,對待甘延壽和陳湯僅以功過相抵是不公平的。他上書皇帝評析了掃除郅支的艱難及意義,認(rèn)為甘、陳“總百蠻之君,攬城郭之兵,出百死,入絕域,遂蹈康居,屠五重城,搴歙侯之旗,斬郅支之首,縣旌萬里之外,揚威昆山之西,掃谷吉之恥,立昭明之功,萬夷懾伏,莫不懼震。呼韓邪單于見郅支已誅,且喜且懼,鄉(xiāng)風(fēng)馳義,稽首來賓,愿守北,累世稱臣。立千載之功,建萬世之安,群臣大勛莫大焉?!彼?jīng)據(jù)典,又與前朝和當(dāng)代的功臣名將進(jìn)行類比,闡明了自己的觀點。
于是元帝下詔赦免了甘延壽、陳湯假傳圣旨之罪,又讓大臣討論封賞事宜。石顯、匡衡仍然堅持他們的主張,但元帝最終封甘延壽為義成侯,賜陳湯為關(guān)內(nèi)侯,各賞食邑三百戶、黃金百斤,并拜陳湯為射聲校尉,甘延壽為長水校尉。
漢成帝劉驁即位后,丞相匡衡奏報陳湯私藏戰(zhàn)利品,說雖然赦免其罪,但不應(yīng)有官職,于是陳湯被免職。對此,陳湯向成帝上書,說康居王送到漢朝來的王子不是真正的王子。成帝命人核實,確實是真王子。假如王子是假的,那么證明康居王對漢朝采取了欺騙手段,現(xiàn)已驗證是真的,陳湯就犯有誣告和欺君之罪,被捕入獄。這時,太中大夫谷永向成帝上書,極力贊譽陳湯的功績,并引用《周書》“記人之功,忘人之過,宜為君者也”,請求皇帝開恩。于是陳湯被成帝特赦釋放,但取消了他的爵位。
幾年后,西域都護(hù)段會宗受到烏孫的圍攻,段會宗請求朝廷發(fā)兵援救。丞相王商、大將軍王鳳及百官討論數(shù)日無結(jié)果。王鳳向成帝建議,請陳湯幫助策劃,成帝立即召見陳湯。陳湯早在攻擊郅支時落下風(fēng)濕病,兩臂不能屈伸,因此見皇帝時,得到不用行跪拜的禮遇??戳硕螘诘那缶茸鄷?,陳湯推辭說:“將相九卿皆賢材通明,小臣罷癃,不足以策大事。”成帝聽出他話中的怨氣,便說:“國家有急,君其毋讓?!标悳f:“臣以為此必?zé)o可憂也?!背傻蹎柶渚売?,他回答說:“一般情況下,五個胡兵相當(dāng)于一個漢兵,因為他們的兵器原始笨重,弓箭也不鋒利。如今他們也學(xué)漢兵的制作技巧,有了較好的刀、箭,但仍然可以三比一來計算戰(zhàn)斗力。現(xiàn)在圍攻會宗的烏孫兵馬不足以戰(zhàn)勝會宗,因此陛下盡管放心。即使發(fā)兵去救,輕騎平均每天可走五十里,重騎平均才三十里,根本不是救急之兵?!标悳罏鯇O之軍皆烏合之眾,不能持久進(jìn)攻,因此推算了日期后說:“現(xiàn)在那里的包圍已經(jīng)解除。不出五天,會有好消息的?!边^了四天果然軍書報回,說烏孫兵已解圍而去。大將軍王鳳通過這件事深感陳湯經(jīng)驗豐富,于是奏請皇帝啟用陳湯,任他為從事中郎,軍事上的大事都請他做出決斷。陳湯嚴(yán)明法令,采納眾人的意見行事,頗有將帥風(fēng)范,但又經(jīng)常接受賄賂,最終被免職為庶人,后徙居敦煌。幾年后,敦煌太守上書朝廷說:“陳湯曾經(jīng)誅殺郅支單于,威風(fēng)遠(yuǎn)及外國,現(xiàn)在降為庶人,不宜住在邊塞?!庇谑牵职阉w到安定。議郎耿育看陳湯處境可憐,上書皇帝再次論述了他的功績,說明當(dāng)今國家“梟俊擒敵之臣,獨有一陳湯耳”?;实巯略t讓陳湯遷回長安居住,不久去世。
陳湯少時喜歡讀書,思路開闊,但因家庭貧困,有時靠乞討度日,所以不為鄉(xiāng)里看重。后來流浪到長安,認(rèn)識了富平侯張勃,被推薦做官,因戰(zhàn)功拜將封爵。
陳湯的征戰(zhàn),結(jié)束了匈奴南北分裂局面,穩(wěn)定了漢朝西北邊疆,為漢王朝立下一大奇功,但朝廷內(nèi)卻有不同看法,一些人認(rèn)為他擅自興師矯制,不殺便屬優(yōu)待了,如果加賞賜官,則后繼者豈不都不聽命朝廷擅自行動了嗎?后世史學(xué)家認(rèn)為,陳湯、甘延壽是為西漢朝廷揚威,屬于“立千載之功,建萬世之安”,其勛莫大焉。
漢班固曰:自元狩之際,張騫始通西域,至于地節(jié),鄭吉建都護(hù)之號,訖王莽世,凡十八人,皆以勇略選,然其有功跡者具此。廉褒以恩信稱,郭舜以廉平著,孫建用威重顯,其余無稱焉。陳湯儻易,不自收斂,卒用困窮,議者閔之,故備列云。
唐魏元忠曰:若陳湯、呂蒙、馬隆、孟觀,并出自貧賤,勛濟(jì)甚高,未聞其家代為將帥。
宋司馬光曰:湯為人沉勇,有大慮,多策略,喜奇功。
明代張遂曰:陳湯之功,千古無兩,而議者以矯制罪之。不知所惡夫賞矯制而開后患者,謂其功可以相踵而比肩者也。陰山之北,凡幾單于?自漢擊匈奴以來,得單于者幾人?終漢之世,獨一陳湯得單于耳,其不可常僥幸而立功者如此。誠使裂地而封湯,且著之令曰:‘有能矯制斬單于如陳湯者,無罪而封侯?!嵋鉂h雖再賞一人焉,更數(shù)十年未有繼也。如此則上足以尊明陳湯之有功,顯褒而不疑,而下不畏未來生事要功之論,計之善者也。唯其為說不明,故阻功之徒,乘間而竊議,其后英雄志士所以息機(jī)于世變之會也。
4、趙氏姐妹的悲劇
公元前七年二月的一天,漢成帝劉驁早晨醒來,穿衣服時突感右臂不聽使喚,天亮不久就死去了。
劉驁死后被謚為“成”,稱孝成皇帝。其實,他在位二十四年,一事無成,反而把漢朝帶到萬劫不復(fù)、積重難返的地步。據(jù)史書記載,成帝相貌堂堂,很有威儀,生活荒淫無度,寵幸趙飛燕、趙合德姐妹,最后因服用春藥過量而死。他怠于政事,將朝政全權(quán)委托給諸位舅舅,大權(quán)逐漸為王氏外戚掌握。
劉驁即位時,寵愛的是許夫人,后因其姿色褪減,又寵愛班婕妤。班婕妤是《漢書》作者班固的姑姑,她給皇帝生了一個男孩,不久就夭折了。班婕妤美而不艷,麗而不俗,博通文史,知書達(dá)理,沒有一般女子“好妒”的毛病。她把侍女李平獻(xiàn)給漢成帝,也被封為婕妤。漢成帝說:“當(dāng)初孝武帝的衛(wèi)皇后也從微賤而起”,因此賜李平姓“衛(wèi)”為衛(wèi)婕妤。有了皇后婕妤還不夠,他還看上了一個男寵叫張放。史書載張放“少年殊麗,性開敏”,“與上臥起,寵愛殊絕”。成帝將張放提拔為中郎將,經(jīng)常微服外出游玩,并稱自己是張放的家人。一干士人議論紛紛,各種言論傳到了太后王政君的耳中,一怒之下將張放流放。漢成帝茶不思飯不想,“故常涕泣而遣之”,“璽書勞問不絕”,而張放則因“放思慕哭泣而死”。
貴為帝王的劉驁,覺得后宮佳麗不過癮,就到宮外世界尋歡作樂,沒想到竟遇到絕代美女趙飛燕。趙飛燕姐妹是貧困家的女兒,被人收養(yǎng),學(xué)習(xí)舞蹈,后為陽阿公主的婢女,她聰明伶俐、身材窈窕,在眾歌女中出類拔萃,被時人稱為“趙飛燕”。劉驁到陽阿公主家看歌女們跳舞,到趙飛燕出場,見她歌聲嬌脆,舞姿輕盈,好像仙子凌波。再看她纖眉如畫,秀發(fā)如云,尤其是一對眸子,閃爍出誘人的風(fēng)情和醉人的魅力,頓使劉驁如癡如醉,當(dāng)天就把飛燕帶回宮里侍寢。芙蓉帳里,帝澤如春;翡翠衾中,妾情似水;嬌喘吁吁,若不勝情;醉眼惺松,勾人魂魄,第二天劉驁就封趙飛燕為婕妤。趙飛燕入宮后,謹(jǐn)言慎行,處處小心,對皇后非常恭敬,漸漸消除了皇后的戒心。后來,她依靠宮人陷害許皇后和班婕妤,許皇后被廢。班婕妤為了自保,申請到王政君的宮里侍奉太后?;屎蟮奈恢每杖焙螅w飛燕鬧著讓成帝立她為皇后,遭到了皇太后王政君的阻攔。后來,由于淳于長的斡旋,才如愿以償?shù)氐巧狭嘶屎蟮膶氉楦兄x淳于長,成帝賜淳于長關(guān)內(nèi)侯,不久又封為定陵侯。
劉驁為了取悅新皇后,下令在皇宮太液池建造了一艘華麗的御船,叫“合宮舟”。一天,劉驁帶飛燕泛舟賞景。飛燕穿著南越進(jìn)貢的云英紫裙、碧瓊輕綃,一面輕歌《歸鳳送遠(yuǎn)》之曲,一面翩翩起舞,劉驁命侍郎馮無方吹笙以配。舟至中流,狂風(fēng)驟起,險些將趙飛燕吹倒,馮無方趕緊救護(hù),扔掉樂器,拽住皇后的兩只腳,飛燕則繼續(xù)歌舞。此后,宮中便流傳“飛燕能作掌上舞”的佳話。
在“家天下”的專制時代,皇帝無嗣是個嚴(yán)重的政治問題和社會問題。趙飛燕明白,要想永葆皇后的桂冠,必須生下一個兒子,繼承帝業(yè)。因此,為了增加生育的機(jī)會,也為了打發(fā)宮中寂寞難挨的時光,她常趁成帝穢亂宮廷時,招引一些多子的侍郎、宮奴與她奸宿,希望能夠懷孕,但都沒有成功。為了固寵,她又把自己的妹妹趙合德介紹給劉驁。古人評價,古往今來,縱觀姐妹倆同愛一人,大都爭風(fēng)吃醋,互相詆毀,彼此打擊,而漢代的趙飛燕和趙合德姐妹,同侍劉驁一人,卻互相支持,互相愛護(hù),共榮共寵近十年,貴傾后宮。
然而,真實的史實是,趙飛燕沒有想到,奪她所愛的正是自己的妹妹趙合德。號稱中國四大美女之一的趙飛燕,美麗和房中術(shù)都不如趙合德。開始時,心高氣傲的趙飛燕,不愿與殘漏寒蛩作伴,不甘心遭遇冷遇與漠視。聽說皇帝喜歡窺視趙合德湯浴,自己也如法炮制。為了復(fù)寵,甚至謊言過自己懷孕,但這一切并沒改變她的命運。趙合德豐滿的身軀,若含苞待放的蓓蕾,粉裝玉琢,著體便酥,劉驁與趙合德度過第一個不眠之夜后,便歡暢無比,欲仙欲死,把趙合德叫做“溫柔鄉(xiāng)”:“我當(dāng)終老是鄉(xiāng),不愿效武帝之求白云鄉(xiāng)了?!保厝徉l(xiāng)的典故就出之于此)從此,趙飛燕宮槐秋落,孤雁哀鳴,青燈映壁,衾寒枕冷,寂寞苦澀。好在趙合德對姐姐十分尊敬,在成帝面前百般維護(hù),給趙飛燕帶來一絲安慰。
趙氏姐妹專寵十余年,始終沒有生育的征兆。她們害怕別的嬪妃懷孕生子,威脅后位,就瘋狂地摧殘宮人,“生下者輒殺,墮胎無數(shù)”。宮中有個叫曹偉能的女官懷上了劉驁的孩子,臨到生產(chǎn)的時候,趙合德命中黃門田客拿著皇帝的詔書,毒死了曹姬,取走了嬰兒。那嬰兒被乳母張棄撫養(yǎng)了十一天,即被宮長李南持詔書取走,不知下落。后來,后宮的許美人也懷孕了,成帝暗中派御醫(yī)去探視,又送給許美人三粒名貴的養(yǎng)身丸藥保胎。許美人生了兒子以后,趙合德大哭大鬧了一場,最后脅迫成帝親手掐死了自己的兒子?;⒍静怀宰樱瑒Ⅱ堄H手殺死自己的孩子,可見他荒淫無恥到何種程度。當(dāng)時有譏刺趙飛燕的童謠道:“燕燕尾涎涎,張公子,時相見。木門倉瑯根,燕飛來,啄皇孫?;蕦O死,燕啄矢。”這就是史上有名的“燕啄皇孫”的故事。
劉驁把生活都沉迷在女人的酥胸上,而趙合德又是美女中的美女,為了性的享受,他開始服用方士進(jìn)獻(xiàn)的仙丹,每次一粒,功效如神。他死前的一個晚上,趙合德說:吃一粒有一倍大悅,吃十粒一定有十倍大悅。劉驁聽了,一次就吃下十粒,兩人在御床上顛鸞倒鳳,“笑聲吃吃不止”,到了早上,劉驁剛想下床,一頭栽到地上,剎那之間氣絕身亡。劉驁不是歷史上第一個服用春藥的皇帝,卻是歷史上第一個死于春藥的皇帝。
劉驁一死,太后王政君令徹查皇帝的死因,趙合德在酷刑面前,哀哭著說:我一向把劉驁看成一個嬰兒,玩弄于股掌之上,我所受的榮耀和寵愛,冠于天下。現(xiàn)在怎么能和你們這幫小官爭辯男女床上的事!說完就自殺了。
趙合德死后,趙飛燕又活了六年,她撫養(yǎng)的小皇帝劉欣一死,就被貶到漢元帝劉奭的墓園守墓,當(dāng)天就自殺了,死時三十五六歲,正是魅力如火的時候。
后人評價趙飛燕的詩詞文賦很多,唐代徐凝《漢宮曲》寫道:“水色簫前流玉霜,趙家飛燕侍昭陽。掌中舞罷簫聲絕,三十六宮秋夜長?!碧拼畎住蛾柎焊琛穼懙溃骸伴L安白日照春空,綠楊結(jié)煙垂裊風(fēng)。披香殿前花始紅,流芳發(fā)色繡戶中。繡戶中,相經(jīng)過。飛燕皇后輕身舞,紫宮夫人絕世歌。圣君三萬六千日,歲歲年年奈樂何?!?/p>
5、“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
班婕妤,真名叫班恬,是今天的山西忻州人,西漢女文學(xué)家,漢成帝的妃子,班況的女兒,班固、班超的姑姑。
在趙飛燕入宮之前,漢成帝對她最為寵幸,其賢德在后宮有口皆碑。漢成帝劉驁被她的美艷及風(fēng)韻所吸引,天天同她膩在一起,班婕妤文學(xué)造詣高,熟悉史事,又擅長音律,使成帝把她放在亦妻亦友的地位。
漢朝時期,皇帝在宮苑巡游,常乘坐一種豪華的車子,綾羅為帷幕,錦褥為坐墊,兩個人在前面拖著走,稱為“輦”。而皇后妃嬪乘坐的車子僅有一人牽挽。劉驁為了能夠時刻與班婕妤形影不離,特命人制作了一輛較大的輦,以便同車出游,卻遭到班婕妤的拒絕。她說:“觀古圖畫,賢圣之君皆有名臣在側(cè),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輦,得無近似之乎?”這段話的全意是,我看古代留下的圖畫,圣賢之君,都有名臣在側(cè)。夏、商、周三代的末主夏桀、商紂、周幽王,才有嬖幸的妃子在坐,最后落到國亡毀身的境地,我如果和你同車進(jìn)出,那就跟他們很相似了,能不令人凜然而驚嗎?成帝認(rèn)為她說的有道理,只好打消了同車出游的念頭。太后王政君知道了這件事,非常欣賞,對左右親近的人說:“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p>
王太后把班婕妤與春秋時代楚莊公的夫人樊姬相提并論,給了她這個兒媳婦最大的嘉勉與鼓勵。楚莊王剛剛即位的時候,喜歡打獵,不務(wù)正業(yè),樊姬苦苦相勸,但效果不大,于是樊姬不再吃禽獸的肉,終于把莊王感動了,于是不再出獵,勤于政事。后來又由于樊姬的推薦,莊王重用賢人孫叔敖為宰相,三年而稱霸天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只可惜漢成帝不是楚莊王,卻是一個聲色犬馬的昏君。
班婕妤是一個有見識、有德操的女人,趙飛燕進(jìn)宮后,班婕妤自知,自己如秋后的團(tuán)扇,再也得不到漢成帝的親憐密愛了。于是寫了一首《團(tuán)扇詩》,又稱《怨歌行》:“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作合歡扇,團(tuán)圓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fēng)發(fā)。??智锕?jié)至,涼飚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鼻宕募{蘭性德在《木蘭辭、擬古決絕詞柬友》中寫道:“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fēng)悲畫扇”,引用的就是這個典故。她覺得應(yīng)該激流勇退,明哲保身,因而給成帝寫了一篇奏章,請求前往長信宮侍奉王太后,成帝允其所請。聰明的班婕妤把自己置于王太后的羽翼之下,就再也不怕趙飛燕姐妹的陷害了。
漢成帝崩逝后,王太后讓班婕妤擔(dān)任守護(hù)陵園的職務(wù)。從此,班婕妤天天陪著石人石馬,聽著松風(fēng)天籟,看著供桌上香煙繚繞,冷冷清清地度日,在四十多歲時死去,死后葬于成帝陵中。梁代鐘嶸在《詩品》中評價班婕妤:“從李都尉迄班婕妤,將百年間,有婦人焉,一人而已。”
6、諫臣的典范
漢代的朱云,唐代的魏征,都是我國封建社會諫臣的典范。今天,我們來說說朱云折檻的故事。
后人用“攀檻、折檻、檻折”等專指直諫或形容進(jìn)諫激烈,以“朱云節(jié)”、“朱云折檻”稱頌臣子敢言直諫,具有非凡的氣節(jié)。唐代盧照鄰《詠史四首》贊道:“天子玉檻折,將軍丹血流?!碧拼鸥Α肚锶涨G南述懷三十一韻》贊道:“揚鑣隨日馭,折檻出云臺?!彼未S庭堅《倉后酒正廳昔唐林夫謫官所作》贊道:“攀檻朱云頭未白,不知流落向何州?!?/p>
朱云,字游,魯人,年輕時輕財好俠義,到了四十多歲才拜師讀書。漢成帝的時候,大臣張禹因為做過成帝的老師,被任用為丞相,并封安昌侯。張禹做了六年丞相,年老退位后,成帝對他還是很尊重,賜給他一個叫“特進(jìn)”的頭銜,朝中有重大事情,仍然請張禹參與議定。張禹便利用權(quán)勢,處處為自己牟取私利。官吏百姓紛紛上書揭發(fā)外戚王侯專權(quán),漢成帝詢問張禹,張禹怕牽連到自己,就對漢成帝說:“這些官吏百姓胡說八道,不能相信!”一天,朱云上書求見成帝,當(dāng)著諸位大臣的面,對成帝說,如今朝廷內(nèi)有一位大臣,上不能正主,下不能以利民,占著高位不干事,光拿朝廷的俸祿卻不謀其政,就像孔子說的,鄙夫不可與事君。如果不把這種人除掉,國家不知道會發(fā)生什么事,臣請陛下賜尚方寶劍,殺一奸臣,以激勵其他官員。成帝問指的是誰?朱云說,安昌侯張禹。成帝聽了大怒,說:你一個小官,居然敢毀謗上官,公然在朝堂之上辱罵帝師,罪死不赦!御史奉命推朱云下殿,朱云死死抓住御殿欄檻不放,把欄檻給折斷了,大聲疾呼道:臣在九泉之下與龍逢、比干作伴足矣,臣死不足惜,但未知朝廷該怎么辦!陛下將蒙受殺直諫大臣的惡名。御史強行把朱云拖下去了。在場的左將軍辛慶忌摘掉自己的官帽,解下身上的官印和綬帶,叩頭對皇帝說:朱云性情狂直,早已盡人皆知,陛下對他不可太認(rèn)真,假如他說得有點道理,不能殺他,如果他說得不對,也應(yīng)該寬恕他。臣愿以死相保,請求免他一死。成帝的怒氣稍稍緩解了一些,免了朱云死罪。事后,宮廷總管帶人要來修補被朱云折斷的欄檻,漢成帝語重心長地說:“不要換新的了,我要保留這根欄檻的原樣,用它來表彰直言敢諫的臣子!”朱云雖然免遭殺身之禍,但意見未被采納,張禹繼續(xù)做帝師。朱云在家閑居,活了七十多歲才去世。
朱云折檻的故事廣為流傳,被后世文人、畫家作為題材加以表現(xiàn)。唐代的盧碩畫了一幅《畫諫》,畫上題道:“朱云上書請斬張禹,陛下怒不可忍,遽將誅之,朱云倉卒無據(jù),乃至喪膽失魄?!彼未纹钤凇对仢h史》詩中說:“朱云英氣凜生風(fēng),瀕死危言悟帝聰。殿檻不修旌直諫,安昌依舊漢三公。”從中可以看到兩位文學(xué)家對同一件事的記述頗為不同。流傳至今的這幅《折檻圖》,描繪了朱云死死抱住欄檻不放,還在強辯,成帝則側(cè)身坐在龍椅上,長須飄灑,眼露兇光,與朱云針鋒相對。奸相張禹手捧笏板得意地站在成帝身邊,歪頭發(fā)出佞笑。辛慶忌正躬身為朱云求情。畫面的情節(jié)緊張而熱烈,人物性格的刻畫真實生動,整幅畫線條遒勁有力,色彩鮮明強烈。
在那個專制時代,竟有這樣敢于直諫的臣子,尤為難能可貴。在我國古代,善于納諫的皇帝是唐太宗,留下遺訓(xùn)不準(zhǔn)殺言官的是宋太祖。因此,這兩個朝代也多出名臣良臣,在國家有難的時候,都能同舟共濟(jì),化險為夷。社會發(fā)展到了今天,雖不至于為了給領(lǐng)導(dǎo)提意見而掉腦袋,但拍馬屁,打溜須的人,還是容易得到重用提升。這不能不使一些領(lǐng)導(dǎo)者引以為戒!
7、漢哀帝寵幸董賢
漢成帝沒有兒子,就把自己的侄子,傅太后和趙飛燕撫養(yǎng)長大的劉欣立為皇帝,這就是漢哀帝。
史稱漢哀帝是個熟讀經(jīng)書、文辭博敏之君。即位初期,面對漢朝中道衰落的局面,也很想有一番作為。他躬行節(jié)儉,勤于政事,又啟用龔勝、鮑寅、孫寶等有識之士,頒布限田令、限奴婢令等,試圖抑制日益嚴(yán)重的土地兼并。然而哀帝生不逢時,當(dāng)時漢家王朝根基已經(jīng)動搖,無力回天。哀帝的革新政策受到大貴族大官僚的極力反對,而長于權(quán)術(shù)的祖母傅太后又橫加干政,使哀帝辦起事來力不從心,結(jié)果導(dǎo)致權(quán)力外移,朝風(fēng)日壞。面對失敗和挫折,年輕的哀帝很快就氣餒了,即位之初的銳氣蕩然無存,代之而來的是在聲色犬馬中求快樂、求刺激,徹底墮落成一個比漢成帝還要荒淫的昏君。結(jié)果,做了不到六年的皇帝,就一命嗚呼。他一死,太皇太后王政君立即進(jìn)宮,把傳國玉璽拿到手里,又把本家侄子王莽再次召進(jìn)宮里,讓他主持劉欣的喪禮。
漢哀帝是歷史上有名的同性戀者,他的斷背名叫董賢。建平二年,即公元前五年的一天,哀帝下朝回宮,看到殿前站著一個人,便隨口問到:“那不是舍人董賢嗎?”那人忙叩頭道:“正是小臣董賢?!倍t是御史董恭的兒子,劉欣做太子時曾當(dāng)過太子舍人。就是這一瞥,哀帝忽然發(fā)現(xiàn),幾年不見,董賢越長越俊俏了,不禁大為喜愛,命他隨身侍候。從此對他日益寵愛,同輦而坐,同車而乘,同榻而眠。董賢不僅長得像個美女,言談舉止也十足像個女人,史書記載:董賢“性柔和”、“善為媚”。哀帝升他做大司馬衛(wèi)將軍,納他的妹妹做昭儀,提升他的父親做光祿大夫。
《漢書》記載:董賢,字圣卿,云陽人也,夫恭,為御史,任賢為太子舍人。哀帝立,賢隨太子官為郎。二歲余,傳漏在殿下,為人美麗自喜,哀帝望見,說其儀貌,識而問之,曰:“是舍人董賢邪?”因引上與語,拜為黃門郎,由是始幸。問及其父,即日征為霸陵令,遷光祿大夫。賢寵愛日甚,為駙馬都尉侍中,出則參乘,入御左右,旬月間賞賜累巨萬,貴震朝廷。常與上起臥。又嘗晝寢,偏藉上袖,上欲起,賢未覺,不欲動賢,乃斷袖而起。賢自是輕衣小袖,不用奢帶修裙,故使便易。宮人皆效其斷袖。這就是成語“斷袖之癖”的由來。兩人恩愛無比,如膠似漆,掰不開扯不斷。若說封建皇帝,三宮六院再加七十二偏妃,女人多的是,隨叫隨到,可哀帝偏愛須眉。每當(dāng)皇帝賜他梳洗沐浴,他都不肯離皇上一步,留在禁中侍候醫(yī)藥?;噬弦蚕氲氖种艿?,因為董賢常年拴在宮里,難得回家過夫妻生活,就下詔把他老婆調(diào)進(jìn)宮來,登上名冊,隨便出入,并騰出房舍讓董賢兩口子居住,如同一般宮廷官吏一樣,還詔令董賢的妹妹為昭儀,地位僅次于皇后。
漢哀帝還想封董賢為侯,遭到丞相王嘉的反對,認(rèn)為“往古以來,貴臣未嘗有此,流聞四方,皆同怨之”,董賢應(yīng)該“千人所指,無病而死”。王嘉為此獲罪,在獄中絕食二十余日嘔血而死。公元前一年,匈奴單于來朝,出席宴會時見群臣中的董賢年輕,覺得奇怪,便詢問傳譯,哀帝令傳譯回報:“大司馬年少,以大賢居位?!眴斡谛乓詾檎妫зR朝廷得到賢臣。后來有一天,皇上在麒麟殿擺酒,董賢父子及其親屬應(yīng)邀赴宴,王閎兄弟在旁陪侍。皇上酒勁上來,看著董賢笑道:“我欲效法堯禪讓舜如何?”王閎說:“天下是高皇帝打下的天下,不歸陛下所私有。陛下繼承祖宗的事業(yè),應(yīng)傳給劉姓子孫以至于無窮。繼承權(quán)至關(guān)重大,天子無戲言!”。哀帝聽了默然不語,從此冷落王閎,以后再也沒有公開提及此事。哀帝活著時,還下令在自己的陵旁為董賢建一墓,生則同床,死則同穴。
就在這一年,劉欣駕崩,外戚王莽以太后的名義把董賢趕出皇宮,又以董賢年輕為由,罷了他的大司馬官職,當(dāng)天董賢就和妻子自盡,年僅二十二歲。董賢死后,朝廷沒收了董家的財產(chǎn),家人也被徙往遠(yuǎn)處。
袁枚《子不語》載有董賢為神的故事:“康熙間,從叔祖弓韜公為西安同知,求雨終南山。山側(cè)有古廟,中塑美少年,金貂龍袞,服飾如漢公侯。問道士何神,道士指為孫策。弓韜公以為孫策橫行江東,未嘗至長安。且以策才武,當(dāng)有英銳之氣,而神狀妍媚如婦女,疑為邪神。會建修太白山龍王祠,意欲毀廟,拆其木瓦,移而用之?!?/p>
是夕,夢神召見,曰:“余非孫郎,乃漢大司馬董圣卿也。我為王莽所害,死甚慘。上帝憐我無罪,雖居高位、蒙盛寵,而在朝未嘗害一士大夫,故封我為大郎神,管此方晴雨?!惫w公知是董賢,記《賢傳》中有“美麗自喜”之語,諦視不已。神有不悅之色,曰:“汝毋為班固所欺也,固作《哀皇帝本紀(jì)》,既言帝病痿,不能生子,又安能幸我耶?此自相矛盾語也。我當(dāng)日君臣相得,與帝同臥起,事實有之。武帝時,衛(wèi)、霍兩將軍亦有此寵,不得以安陵龍陽見比。幸臣一星,原應(yīng)天象,我亦何辭?但二千年冤案,須卿為我湔雪?!毖晕串?,有二鬼獠牙藍(lán)面者牽一囚至,年已老,頭禿而聲嘶,手捧一卷書。神指之曰:“此莽賊也,上帝以其罪惡滔天,貶入陰山,受毒蛇咀嚼久矣。今赦出,押至我所,司圂圊之事。有小過,輒以鐵鞭鞭之?!惫w公問:“囚手挾何書?”神笑曰:“此賊一生信《周禮》,雖死,猶抱持不放。受鐵鞭時,猶以《周禮》護(hù)其背。”弓韜公就視之,果《周禮》也。上有“臣劉歆恭?!钡茸?,不覺大笑,遂醒。
次日,捐俸百金,葺其廟,祀以少牢。又夢神來謝,且曰:“蒙君修廟,甚感高義!但無人配享我,未免血食太孤。我掾史朱栩,義士也,曾收葬我尸,為莽所殺。我感其恩,奏上帝,蔭其子浮,為光武皇帝大司空,君其留意?!惫w公即塑朱公像于董公側(cè),而兼塑一囚為王莽狀,跪階下。嗣后祈晴雨,無不立應(yīng)。
《漢書》贊曰:柔曼之傾意,非獨女德,蓋亦有男色焉。觀籍、閎、鄧、韓之徒非一,而董賢之寵尤盛,父子并為公卿,可謂貴重人臣無二矣。然進(jìn)不由道,位過其任,莫能有終,所謂愛之適足以害之者也。漢世衰于元、成,壞于哀、平。哀、平之際,國多釁矣。主疾無嗣,弄臣為輔,鼎足不強,棟干微撓。一朝帝崩,奸臣擅命,董賢縊死,丁、傅流放,辜及母后,奪位幽廢,咎在親便嬖,所任非仁賢。故仲尼著“損者三友”,王者不私人以官,殆為此也。
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任何一個朝代,開國的大都是英雄豪杰。他們身后,都有一個瓶頸期。繼任者如果具備治國才能,勤于政事,就能度過瓶頸期,延長國祚。后任如實行與民休息政策,就會迎來一個太平盛世。再往后去,個個都是長于深宮婦人之手,聲色犬馬,吃喝玩樂,鮮有明主?;虼髾?quán)旁落,外戚篡權(quán);或宦官當(dāng)?shù)?,國破家亡;或藩?zhèn)做大,軍閥割據(jù)。西漢后期的皇帝,是一蝦不如一蝦,一蟹不如一蟹。掩卷深思,不禁悵然唏噓!
8、老太太當(dāng)家丟了大漢江山
王政君,漢元帝劉奭的皇后,漢成帝劉驁的生母。她不僅是中國歷史上壽命最長的皇后之一,也是身居后位最長的人之一,前后達(dá)六十一年。
王政君才貌平平,太子劉奭,即后來的漢元帝并不喜歡她,只跟她睡了一宿覺,就懷孕生下了后來的成帝劉驁。劉驁繼位后,每天聲色犬馬,不理朝政,王政君成了掌握實權(quán)的皇太后,她雖然沒有什么政治野心,但愚庸無能,軟弱寡斷,把自己本家的哥哥、弟弟、侄子封為王侯,管理朝政。有一個“一日五候”的故事,公元前二十七年,劉驁把他的五位舅舅全部封侯,即王譚封平阿侯、王商封成都侯、王立封紅陽侯、王根封曲陽侯、王逢時封高平侯。自此,開始了外戚專權(quán),把持朝政的局面。
劉驁死后無子,王政君立劉欣為帝,六年時間就死去了,史上稱為哀帝。以“五侯”為首,在皇太后王政君的羽翼下,聲色犬馬,縱情享樂,所建造的宅第規(guī)模宏大,數(shù)里之間相望不斷。由于上行下效,貪官污吏廣占民田,盤剝百姓,弄得朝政腐敗,民怨載道。史上有“百姓貧,盜賊多,吏不良,風(fēng)俗薄,人相食”的評價。哀帝死了也沒有兒子,王政君立即入宮,并詔命王莽回宮,委之以軍政大權(quán),立中山孝王的兒子劉衎即位,這就是漢平帝。當(dāng)時平帝年僅九歲,體弱多病。王政君雖然高高在上,而東山再起的王莽逐漸將她架空,掌握了國家的實際權(quán)力。王莽的發(fā)跡,恰恰是王政君實行裙帶政治的結(jié)果。沒過幾年,年幼的平帝病死(也有一說是被王莽毒死的)。王莽為了控制新君,從宣帝的玄孫輩中選了年僅兩歲的劉嬰為帝。如此一來,成、哀、平三朝,皆絕國統(tǒng),帝位虛懸,皇位繼承,聽由王氏。眼見漢家基業(yè)已如大廈將傾,王政君卻對王莽信任有加,全權(quán)委托,西漢王朝眼睜睜地被斷送了。
在王政君主政時期,西漢社會發(fā)生了以下變化:
(1)政治危機(jī)日益加劇,土地兼并、人口流亡更為嚴(yán)重。時人稱天下百姓有七種苦難而無一得,有七種死亡而無一生。七種苦難是:①陰陽不調(diào)和,水災(zāi)旱災(zāi)頻仍。②政府加重賦稅,嚴(yán)苛征收。③貪官污吏,勒索不止。④大地主永不停止土地兼并。⑤苛刻繁雜的差役和不斷調(diào)發(fā)民役,無法種田。⑥鄉(xiāng)村不靖,警報相接,人民一夕數(shù)驚。⑦強盜匪徒,搶劫財物。七中死亡是:一是陷入法網(wǎng),被殘忍的暴官酷吏刑死。二是入獄以后,難逃虐死。三是一旦被捕,無處申訴,含恨冤死。四是落入盜賊之手,逼獻(xiàn)財物拷死。五是報仇雪恨,互相殺死。六是荒年饑饉,活活餓死。七是瘟疫相傳,輾轉(zhuǎn)床上病死。
(2)天災(zāi)頻發(fā),餓殍遍野。黃河有好幾百年沒有決口,卻在公元前二十九年大發(fā)脾氣,在館陶和東郡決口,兗州、豫州、平原君、千乘郡、濟(jì)南郡大水泛濫,共淹沒四郡三十二縣,毀壞政府機(jī)關(guān)及民舍四萬所。如果管理河道的官吏不貪污揩油,如果朝廷能夠及時撥款修河,決口是可以避免的。公元前三年春,天下大旱,饑民紛紛擁向關(guān)中就食,“或夜持火上屋,擊鼓號呼相驚恐”。
(3)農(nóng)民起義不斷爆發(fā)。自劉邦死后,中國的老百姓很少造反,“七國之亂”也是王爺造反。然而到了王皇后當(dāng)國,各地百姓紛紛揭竿而起,申屠圣、蘇令、鄭躬就是最有名的幾位。其中,申屠圣和蘇令都是鐵礦工人,他們率領(lǐng)同伴,東奔西竄,經(jīng)歷十九個郡國,顯示出官員無能,朝廷無能。
這一時期的王莽表現(xiàn)得謙恭禮讓,贏得朝野上下一片頌揚之聲,“宗族稱孝,師友歸仁”。王政君也認(rèn)為他德才兼?zhèn)?。不想王莽已有代漢之心。他先讓群臣請求王政君以輔政幼主有功為由,封他為“安漢公”,不久,又脅迫王政君尊他為“宰衡”。王政君下詔:“皇帝年幼,朕統(tǒng)策國政,已年邁體弱,精力不支,若事必躬親,不利于育養(yǎng)皇帝,今后除封爵奏聞外,其他政事皆聽由安漢公與輔政大臣處理。州牧、二千石官及茂材吏初除奏事者,則聽?wèi){安漢公決斷?!庇谑?,王莽借機(jī)培植親信,清除異己,然后篡漢稱帝,并拜王政君為新朝文母。
正當(dāng)王政君憤悱郁結(jié)、長吁短嘆之際,太保王舜求見。原來,王莽即位時,曾幾次向王政君索取傳國玉璽,但王政君拒絕交出。王舜此番入宮,是受王莽指使求取傳國玉璽。王政君一見到王舜,就怒沖沖地破口大罵:“你們承蒙漢家浩蕩皇恩,世代享受富貴榮華,不僅不知恩圖報,反趁托孤寄重之機(jī),謀篡漢家江山社稷,絲毫不念及恩義二字。人到了這個份兒上,連豬狗都不會多看一眼,天下哪有像你們這樣的!王莽自以為上承天命,做了新朝皇帝,既然已改變了漢家正朔服制,那么就應(yīng)該自己另制國璽,傳之萬世,何必再三苦苦索取我漢家的亡國之璽,難道不怕這是不祥之物嗎?我,漢家的老寡婦,先帝的未亡人,將不久于人世,前世的‘受命于天既壽永昌’璽,既然漢室已破,我只想與這顆玉璽同葬地下,你們休想再打它的主意!”王政君又氣又恨,說罷,禁不住老淚縱橫,痛哭失聲。王舜也顯得悲傷不已,哽泣好久,才恢復(fù)常態(tài)對王政君說:“太后,事到如今,臣等也無可奈何。王莽對傳國玉璽是志在必得,太后想想看,您能最終堅持到底不給他嗎?”勸解之中隱含著脅迫。王政君知道大勢已去,便拿出傳國玉璽擲到地上,咬著牙對王舜說:“這玉璽你拿去吧。我已垂垂老矣,沒有多少活頭,不能親眼看到你們王氏滅族的那一天!”王政君將玉璽這一擲,使傳國玉璽崩碎了一角。
始建國五年,即公元十三年二月,王政君帶著無盡的哀怨與悔恨離開了人世,終年八十四歲。新朝皇帝王莽宣布為她服喪三年,并將她葬于元帝渭陵的司馬門內(nèi)。王莽在兩座相距一百一十四丈的陵冢之間,挖掘了一條溝壑,以示新室文母與漢家元帝的絕緣。也許,這種若即若離、藕斷絲連的安葬方式,正是在西漢和新朝兩個朝代為皇太后的王政君不得不接受的最終結(jié)局。
班彪說:三代以來,《春秋》所記,王公國君,與其失世,稀不以女寵。漢興,后妃之家呂、霍、上官,幾危國者數(shù)矣。及王莽之興,由孝元后歷漢四世為天下母,饗國六十余載,群弟世權(quán),更持國柄,五將十侯,卒成新都。位號已移于天下,而元后卷卷猶握一璽,不欲以授莽,婦人之仁,悲夫!
蔡東藩說:孝元皇后,無傅太后之驕恣,又無趙氏姊妹之淫荒,亦可謂母后中之賢者。乃過寵王莽,使其罔上行私,得竊國柄,是則失之愚柔,非失之驕淫也。莽知元后之易與,故設(shè)為種種欺媚,牢籠元后于股掌之中。迨弒平帝而元后不察,迎孺子而元后不爭,稱攝皇帝、假皇帝而元后不問,徒懷藏一傳國璽,不欲遽給,果何益耶?要之婦人當(dāng)國,暫則危,久則亡。元后享年八十有余,歷漢四世,不自速斃,宜乎漢之致亡也。
9、王莽是怎樣的一個人(上)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dāng)年身便死,一生真?zhèn)斡姓l知?”這首詩是唐代白居易寫的,他給王莽下了一個定義,認(rèn)為王莽的一生是個“偽”字。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王莽通過禪讓的方式代替漢朝成為皇帝,在中國這個歷來講究“忠君”、“家天下”的國度,深受儒學(xué)正統(tǒng)思想影響的封建儒士都把王莽看成逆臣賊子。班固在《漢書》中云:“王莽始起外戚,折節(jié)力行,以要名譽,宗族稱孝,師友歸仁。及其居位輔政,成、哀之際,勤勞國家,直道而行,動見稱述。豈所謂‘在家必聞,在國必聞’,‘色取仁而行違’者邪?莽既不仁而有佞邪之材,又乘四父歷世之權(quán),遭漢中微,國統(tǒng)三絕,而太后壽考為之宗主,故得肆其奸惹,以成篡盜之禍。推是言之,亦天時,非人力之致矣?!泵鞔鷹钌髡f:“以鄉(xiāng)愿竊相位胡廣也,以鄉(xiāng)愿竊天位王莽也?!?/p>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字巨君,中國歷史上新朝的建立者,即新始祖。公元八年,王莽代漢建新,建元“始建國”,宣布推行新政,史稱“王莽改制”。王莽統(tǒng)治的末期,天下大亂,他也死于亂軍之中。他在位共十五年,死時六十九歲,而新朝也成為中國歷史上最短命的朝代之一。
王莽是西漢孝元皇后王政君的侄子,哀侯王曼的第二個兒子。據(jù)史書記載,王莽的相貌十分丑陋,大嘴叉,短下巴,金魚眼,紅眼珠,大嗓門,聲音嘶啞。
王莽的父親和哥哥早早就死了,王莽年紀(jì)輕輕就成了家庭的頂梁柱。王政君當(dāng)上皇太后那年,王莽十四歲,還是個未成年的孩子。后來,王氏家族權(quán)傾朝野,先后有九人封侯,五人擔(dān)任大司馬,族中之人多生活侈靡,互相攀比。而王莽母子受到家族的冷落,相依為命,過著十分清寒的生活。年輕的王莽與他那些飛揚跋扈的堂兄弟們截然不同,他對內(nèi)孝敬寡居的母親,照顧兄長的遺孀,耐心教育頑皮的侄子。對外結(jié)交才俊好友,又拜當(dāng)時著名的學(xué)者陳參為師,攻讀經(jīng)書孜孜不倦,待人接物恭敬有禮,特別是侍奉執(zhí)掌大權(quán)的伯父、叔父們,更是小心翼翼。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他從不跟堂兄弟們?nèi)g作樂,而是潔身自好,謙恭謹(jǐn)儉,受到人們的廣泛贊譽,為他日后從政打下了良好基礎(chǔ)。
漢成帝陽朔三年,即公元前二十二年,執(zhí)掌當(dāng)時漢朝朝廷大權(quán)的伯父王鳳病重,王莽盡心竭力地侍奉,幾個月衣不解帶,最后累得蓬頭垢面,疲憊不堪。王鳳被這位侄子深深地感動了,臨死時拜托皇太后王政君和外甥漢成帝,讓他們關(guān)照王莽。隨后,王莽拜黃門郎,二十四歲時開始了政治生涯。大司馬王商,也感到這個侄子不同凡響,向成帝上書愿將自己的封地分一部分給王莽,其實就是變相要求皇帝給王莽封侯。許多朝廷大臣也都看好這顆政治新星,紛紛上奏稱贊。王莽名聲鵲起,引起漢成帝的極大關(guān)注,下詔封王莽為新都侯,食邑一千五百戶,提升為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王莽剛滿三十歲時,就躍居幾個叔叔之上,成了位高權(quán)重的重臣。
王莽掌握權(quán)力以后,排除異己,先是逼迫王政君趕走自己的叔父王立,大力拔擢依附順從他的人,強化自己在朝中的勢力。他主動巴結(jié)當(dāng)時著名的儒者大司徒孔光,一邊接近拉攏,一邊引薦孔光的女婿甄邯擔(dān)任侍中,并借王太后的名義逼迫孔光為自己宣傳造勢??坠馐侨希钍芡跆蠛统暗木粗?,但為人膽小怕事,過于謹(jǐn)慎,加上曲學(xué)媚世、持祿固位的自私心理,就做了王莽排斥異己的工具,先后彈劾、罷免、誅殺了何武、公孫祿、史立、毋將隆、丁玄、趙昌等二千石以上高官。王莽平時表情嚴(yán)肅一本正經(jīng),當(dāng)要獲取利益的時候,只須略微示意一下,他的黨羽就會按他的意思紛紛上奏,然后王莽就磕頭哭泣,堅決推辭,從而對上迷惑王太后,對下掩蓋自己的野心。
元始一年,即公元一年,王莽在假意推辭再三之后,接受了“安漢公”的稱號,以自己為太傅,領(lǐng)四輔之事。孔光為太師、王舜為太保、甄豐為少傅,當(dāng)時稱為“四輔”,朝廷一切政事皆由“安漢公和四輔平?jīng)Q”。
為了獲取民心,王莽建言對諸侯王和功臣后裔大加封賞,然后又封賞在職官員;對平民士人推行恩惠政策,使百姓和鰥寡孤獨都得到好處;還建言太后王政君帶頭過儉樸的生活,自己又出錢百萬、田三十頃救濟(jì)民眾,使百官群起效仿;每逢遭遇水旱災(zāi)害,他只吃素食,不食酒肉;全國大旱蝗災(zāi),他帶頭和二百三十名官員獻(xiàn)出土地房屋救濟(jì)災(zāi)民;他對災(zāi)區(qū)減收租稅,使災(zāi)民得到充分撫恤;他禁止外戚回到京師,并將反對這一做法的長子王宇逮捕入獄,并將其毒殺,然后又誅殺外戚衛(wèi)氏及一些豪強;他的次子王獲,因殺了一個奴婢,被他逼令自殺,他的侄子王光伙同他人殺人,也被逼自殺。由此王莽獲取了“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以及“大義滅親”的贊揚。
由于王莽表現(xiàn)得謙恭禮讓,孝慈愛民,公道正直,贏得朝野上下一片頌揚之聲?!稘h書》記載,一時“宗族稱孝,師友歸仁”。
封“安漢公”不久,王莽就說服王政君把自己的女兒王嬿立為平帝的皇后,尊自己為“宰衡”。年邁昏庸的王政君下詔:“皇帝年幼,朕統(tǒng)策國政,已年邁體弱,精力不支,若事必躬親,不利于育養(yǎng)皇帝,今后除封爵奏聞外,其他政事皆聽由安漢公與輔政大臣處理。州牧、二千石官及茂材吏初除奏事者,則聽?wèi){安漢公決斷?!?/p>
王莽見王政君不滿足長年居于深宮之中,便極為周到地安排她“四時車駕巡狩四郊,存見孤寡貞婦”,煞費苦心籌劃她四季游玩的地點。從此,王政君春夏秋冬常在外游幸。王莽還特別關(guān)心她的飲食起居,提出為了宗廟社稷,應(yīng)“遵帝王之常服,復(fù)太官之法膳”。
漢平帝元始五年,即公元五年,王政君賜王莽九錫,這時的王莽已位極人臣。
元始五年十二月,年幼的平帝病死。王莽為了控制新君,遂從宣帝玄孫輩中選了年僅兩歲的廣戚侯劉顯的兒子劉嬰為帝。與此同時,王政君收到一份奏章,說在今天的陜西武功縣境內(nèi)發(fā)現(xiàn)一塊異石,上有丹書“告安漢公莽為皇帝”。接著,又有人奏請王政君立劉嬰為孺子,令王莽仿照當(dāng)年周公輔佐周成王的先例“踐祚居攝”。這時,王政君才猛然間若有所悟,素來謙恭的王莽,難道有代漢之心?正如太保王舜所說:“事已至此,恐怕也沒法阻止了。”王政君無可奈何,勉強下詔答應(yīng)王莽稱攝皇帝,南面朝群臣、聽政事,冕服禮儀“皆如天子之制”,并改元稱“居攝元年”。自此,王莽以“假皇帝”身份攝知國政。
消息傳出后,漢宗室安眾侯劉崇及東郡太守翟義等移檄郡國,舉兵討罰王莽,很快被王莽鎮(zhèn)壓。
不久,王莽對自己“假皇帝”的名分不滿足了,終于撕下謙恭的面具,直截了當(dāng)?shù)叵蛲跽岢觯涸谔柫钐煜潞吞煜赂鞯刈嗍聲r,將“攝皇帝”的“攝”字去掉,僅在王政君和孝平皇后面前稱假皇帝。王政君不得不答應(yīng)下來。幾天以后,王莽索性頭戴皇冠,拜過王政君,便在未央宮前殿即真皇帝位,定國號為“新”,紀(jì)元稱“始建國”。
這一事件在歷史上被稱為新莽代漢。
王莽孝敬母親,善侍兄嫂,教育子侄,謙恭下士,是否是為了博取名聲,圖取高官厚祿?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只有每個人通過研究王莽去得出自己的看法了。而王莽作為一個操控朝政的重臣,作為一個新建王朝的皇帝,在子侄違反國法,殺人害命時,暴跳如雷,逼令其自殺償命,這在中國歷史上不說是絕無僅有,也是鳳毛麟角。特別是他的兒子王獲殺掉奴婢時,王莽正賦閑在家,受到冷落。他的侄子王光指使竇況殺人時,王莽已經(jīng)做了皇帝。因此,認(rèn)為王莽用兒子、侄子的血顯示公正,給自己博取名聲,我認(rèn)為這是史學(xué)家和封建衛(wèi)道士們抹殺和歪曲事實。
10、王莽是怎樣的一個人(下)
王莽從王政君手里接過了傳國玉璽,卻萬萬想不到自己建立的新朝僅僅存在了十五年的時間,還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人們不禁要問,王莽為什么會敗的這么慘?
王莽能當(dāng)上皇帝,主要得益于兩個原因。一是西漢的腐敗已經(jīng)無法遏制,王朝從外面到芯兒里都爛透了,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看不到絲毫的希望,唯有揭竿而起,政治形勢風(fēng)起云涌。王莽主持朝政,謙恭下士,捐錢捐地,賑濟(jì)災(zāi)民,打擊豪強,特別是他的子侄殺人償命,使朝野上下看到了一絲光亮,從高官顯貴到平民百姓都擁護(hù)王莽,因此新朝代漢有其歷史的必然。而史學(xué)上傳承的“忠君”思想,使以儒家為代表的名士大儒,紛紛攻擊和咒罵王莽、曹操這些人,不能不說是一種愚昧昏庸和對歷史的反動。二是王莽當(dāng)皇帝之前,給天下臣民做出了一些深得人心的承諾,比如實行土地改革,使人人有田種。土地改革在我國歷史上,不但是造反者、革命者的理想,也是孔孟之徒的理想??鬃诱f:“不患寡而患不均”;孟子說:“百畝之田,樹之以桑,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因此,天下絕大多數(shù)人都是急切盼望土地改革的。再比如,王莽提出解放奴隸和奴婢,等于給了奴隸和奴婢一個重新做人的機(jī)會,真是善莫大焉,做奴隸和奴婢的都翹首以待;還如實行幣制改革,改善老百姓的生活。誰不盼望能安穩(wěn)地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一畝地,兩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中國農(nóng)民幾千年來就這點可憐的理想。所以,中國的老百姓是最勤勞、最善良、最能吃苦的族群,他們是給新的統(tǒng)治者時間和機(jī)會的。剩下的,就看王莽這位“巨星”怎么演了。
王莽稱帝后,下了一道圣旨,說從今以后所有的土地都?xì)w國家所有,民間不得買賣,田地超過九百畝的,要分出來送給窮本家、窮親戚。然而天下大多數(shù)人是沒有富親戚、富本家的,怎么辦?王莽沒說,也沒有拿出辦法。人們就這樣眼巴巴瞅著,他的土改政綱也就這樣馬虎了事。有些人偷偷地買賣田地,被告發(fā)后,土地被沒收,從事買賣活動的人被罰到官家做奴隸和奴婢。
已有的奴隸和奴婢,也沒有得到解放。王莽在圣旨上說:從此,奴隸和奴婢不稱作“奴隸奴婢”,而稱作“私屬”,同土地一樣不準(zhǔn)買賣。如此一來,這些人的身份不僅沒變,還不準(zhǔn)買賣,就連換一個良心好一點主人的路子也被堵死了,加上罰到官家去的“私屬”,天下的奴隸和奴婢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多了。
王莽不切實際地廢除了五銖錢,盲目推行各種新幣制,使貨幣的流通和信用受到嚴(yán)重的削弱,財政幾年間就陷于癱瘓。王莽幣制改革的本意是削弱豪強大族的經(jīng)濟(jì)實力,但由于實行的幣制復(fù)雜混亂,導(dǎo)致民間交易很不順暢,造成了物價的不穩(wěn)定。加上每次改制的錢幣金屬含量不斷縮小,幣值越來越高,實質(zhì)上也剝削了普通民眾的財富。
邊境上的匈奴五十多年沒有鬧事了,王莽卻逼他們造反。逼迫羌人把青海的一塊土地倒出來,設(shè)立西???,和東海郡、南???、北海郡湊成“四?!?;向北??ひ泼?,形成了成千上萬的盜賊;壓低各族王爺?shù)姆Q號,把他們的金印變小,逼得異族王公貴族不承認(rèn)新朝。于是,派軍隊討伐,結(jié)果仗沒有打勝,不得不從民間招兵,逼得百姓逃離家園,逃進(jìn)深山綠林,形成了一支支少則幾萬、多則幾十萬的農(nóng)民起義軍。
王莽改制最終歸于失敗。究其原因:(1)出臺的一些政策違背了客觀規(guī)律。如“王田制”,將全國土地收歸國有,并按井田制重新分配。王莽著意于立即消除土地兼并,初意未始不善,但違背了當(dāng)時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發(fā)展規(guī)律,結(jié)果,既沒有能力兌現(xiàn)無田者可按標(biāo)準(zhǔn)受田的承諾,又危及官僚大地主的特權(quán)利益。再如幣制改革恢復(fù)已被淘汰的原始貨幣,徒增貨幣流通的障礙。(2)改革過于急速,如將奴婢改為“私屬”,本意是要制止奴婢數(shù)量的擴(kuò)大,但遭到了上自蓄奴之家,下至失地之民的反對,因為禁止奴婢買賣,既觸犯了官僚、豪富的利益,又使失去土地而無路可走的農(nóng)民斷絕了一條賣身為奴的生路。(3)對不恰當(dāng)?shù)母母锎胧娭仆菩校鹌毡椴粷M。如幣制改革中以小易大,以輕換重,所鑄大泉,重不過十二銖,只相當(dāng)于五銖錢的二點四倍,卻要當(dāng)五銖錢五十枚使用。對盜鑄私錢,實行“以私鑄錢死”、“一家鑄錢,五家坐之,沒入為奴婢”等嚴(yán)刑酷法,卻依舊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地皇三年,即公元二十二年,王莽見四方農(nóng)民相繼起義,王匡、廉丹等數(shù)戰(zhàn)不利,知天下潰畔,事窮計迫,乃議遣風(fēng)俗大夫司國憲等分行天下,除井田、奴婢、山澤、六管之禁,即位以來詔令不便于民者皆收還之,事未及行而舂陵兵起,新朝滅亡。
對王莽史學(xué)界有三種評價,一是古今大多史學(xué)家認(rèn)為,王莽是一個賊臣、逆臣、貳臣,是偽君子;二是現(xiàn)代史學(xué)家胡適、翦伯贊、何茲全、傅樂成、呂思勉認(rèn)為,王莽是歷史上遠(yuǎn)見卓識的改革家,僅用一個“偽”字概括,是不公平的,應(yīng)予以平反;三是范文瀾、胡寄窗等認(rèn)為,王莽是歷史上企圖解決問題的一個人,不是歷史上最壞的皇帝,對他的評價應(yīng)持謹(jǐn)慎態(tài)度。
而本人感到,綜合上述三種觀點,就能接近一個較為真實的王莽。
11、大變局時期的幾位名臣
王莽做了“安漢公”以后,加快了排斥異己、培植親信的步伐,一步步走向權(quán)力的巔峰。自西漢至東漢之間,前后二十多年時間,中國處于大變局時期。今天,我們介紹幾位這一時期的名臣,通過他們的人生經(jīng)歷,透視出這一時期的大體概況。
孔光
漢元始五年,即公元五年,也就是離王莽建立新朝還有三年的時間,孔光病故。太皇太后王政君下詔,為孔光舉行國葬,當(dāng)時前去吊唁的官員光車輛就有一萬多輛。
孔光是個著名學(xué)者,也是個政治品德不錯的官員,在王政君和眾官員的心目中享有很高的威信。王莽認(rèn)為,孔光為舊相名儒,天下所信,備禮事之。他要處置哪位政敵,就先羅織罪名,寫好奏折交給孔光的女婿甄邯,再由甄邯交給孔光。然后王莽到太后面前說是孔光的意見,使太后深信不疑。王莽翻云覆雨,左右其手,利用孔光達(dá)到自己的目的,使孔光感到恐懼,給太后上書請求退休。王莽是不肯放棄這位傀儡的,對太后說:皇帝年幼,需要一位德高望重的人做老師,就讓他給陛下做師傅吧。太后以“帝幼少,宜置師傅”為由,遷徙孔光為太傅,位四輔,給事中,領(lǐng)宿衛(wèi)供養(yǎng),行內(nèi)署門戶,省御食物。第二年,又徙為太師。與此同時,王莽加快了篡漢的步伐,其自領(lǐng)太傅,稱宰衡,位在諸侯王之上??坠飧涌謶郑偃蠒Q疾求歸,但一直沒被批準(zhǔn)。太后還在詔書中褒揚孔光“德行純淑,道術(shù)通明”,“今年耆有疾,俊艾大臣,惟國之重,其猶不可以闕焉”,特令孔光不用上朝,“十日一賜餐,賜太師靈壽杖……然后歸老于第,官屬按職如故”。
孔光,字子夏,孔子十四代孫。在歷史的大變局中,孔光明哲保身、膽小如鼠,一方面為當(dāng)權(quán)者所利用,另一方面又怕大廈將傾砸到自己,實在不足立身立世。而史書多有儒生所撰,在否定王莽的同時,對孔光大加贊賞,以此可見,許多史實并不可信。
公孫閎
公元四年,王莽派出劉惲等八人到全國各地考察民俗,第二年八人回朝獻(xiàn)上用各地方言寫的王莽頌三萬余言,全國各地官員和百姓給太后呈上表揚王莽的信件達(dá)四十三萬封。一時間,郡國傅相,四方守令紛紛上陳符瑞。
獨有廣平相班稺不肯上報祥瑞,瑯琊太守公孫閎反而奏報災(zāi)荒。大司空甄豐是王莽的一條狗,為了向王莽搖尾乞憐,奏劾二人捏造不祥,請求捕誅。當(dāng)下由王莽批準(zhǔn),將兩人逮捕進(jìn)京,押進(jìn)大牢。太皇太后王政君說,班稺是班婕妤的弟弟,為賢妃家屬,我不忍心處置。于是王莽將班稺放歸,班稺交出官印,請求到劉驁的延陵當(dāng)管理員,被批準(zhǔn)。隨后,公孫閎被殺。王莽殺公孫閎,是邪惡向正義的挑戰(zhàn),通過公孫閎的人頭落地,是權(quán)臣向天下昭示,誰不按我的意圖行事,就是死路一條。這一悲劇使黑白顛倒了,忠奸顛倒了,官場政治和社會道德也隨之崩潰。史書曰:可笑王莽賊頭賊腦,竟欲踵行古制,粉飾太平,天下甚大,豈真盡為莽所欺嗎?當(dāng)然,這都是后話,當(dāng)時的天下還真是被王莽所控。
龔勝
南宋殉節(jié)大臣謝枋在《辭洞齋華父二劉兄惠寒衣》中曰:“平生愛讀龔勝傳,進(jìn)退存亡斷得明。范叔綈袍雖見意,大顛衣服莫留行。此時要看英雄樣,好漢應(yīng)無兒女情。只愿諸賢扶世教,餓夫含笑死猶生。”《漢書》載:龔勝,字君賓,楚人,時楚國都彭城,亦即彭城人。清代唐晏《兩漢三國學(xué)案》曰:“龔勝大儒也,傳《伏氏尚書》,以經(jīng)學(xué)為諫書?!?/p>
西漢末年,龔勝曾被三舉孝廉,曾為郡尉、郡丞之職,到任即辭職而去。漢哀帝聞其名,征之為諫大夫。龔勝身居要職,憂國憂民,敢于仗義陳詞。他直言大司馬董賢胡作非為,亂了大漢制度,被貶秩一等。龔勝提出告老還鄉(xiāng),并決意不再出山。
公元九年,王莽篡漢,建立新朝,為籠絡(luò)人心,委派五威將帥備羊、酒厚禮,親往彭城看望龔勝。次年,又派使者封龔勝為講學(xué)祭酒,屬上卿。龔勝稱病不往。又過了兩年,王莽再派使者帶著蓋著皇帝大印的詔書、太子師友祭酒的印綬,以迎接老年人的安車駟馬,拜龔勝為上卿,并先撥給半年的薪水置辦行裝。使者帶著郡太守、縣長吏、三老等一千多人,登門致賀。使者久久站立門外,龔勝卻稱病重,閉門不出。使者不得已進(jìn)到屋里,走到床前,向南站立,頒布詔令,送上璽書,再奉上印綬,交接安車駟馬,對龔勝說:“圣朝未嘗忘了您老人家,現(xiàn)在因為一切還未就緒,等您參與決策大事,以安天下大局,您不要推辭?!饼弰倩卮鹫f:“我生性愚笨,加上年老多病,命在早晚之間,假如勉強隨你上路,必死途中,對政局無益。”使者說盡好話,無奈夫子不理,便不由分說,以印綬強加于他,龔勝仍是堅決推辭。使者尷尬萬分,只得暫且退下,上報王氏朝廷說:“現(xiàn)在正值盛夏暑熱,龔勝病疴纏身,有氣無力,可允許秋涼再出發(fā)?!贝撕?,使者坐鎮(zhèn)彭城,每五天即同太守一起登門問候,并托龔勝的兩個兒子和門人高暉等人向龔勝傳話:“朝廷對您高看一眼,虛席待您,準(zhǔn)備將您封為王侯。您雖然有病在身,也應(yīng)該作個姿態(tài),先搬到賓館去,表示隨時去京城。您這么大年紀(jì)了,即使不為自己著想,也要為孩子考慮,多給他們留點遺產(chǎn)吧!”龔勝自知難以推辭,就對兒子和高暉等人說:“我受漢家厚恩,無以報答,現(xiàn)在年紀(jì)老了,早晚入土,我怎么能一身侍奉兩姓皇帝,無臉見死去的皇上???”于是,交代安排自己的后事,從此不再開口說話,不再吃飯喝水,十四天而死,享年七十九歲。
后人為紀(jì)念龔勝,在他居住的彭城廉里樹立起一個石刻里門,以表彰他的高風(fēng)亮節(jié)。龔勝以死抗拒王莽新朝授予的官爵,情操之高,千載以下,仍令人心生景慕。東晉著名詩人謝靈運受迫害被殺時自比龔勝,自嘆“龔勝無余生”。唐代著名書法家顏真卿在安史之亂中以龔勝自勵,賦詩:“張良思報韓,龔勝恥事新?!彼未娙藙⒖饲f亦以龔勝自比:“我如龔勝,君如龔勝,拂袖同歸鄉(xiāng)里?!?/p>
卓茂
卓茂是宛城人,他處事寬大,生活恬靜淡泊,性情樸實無華,行事適中,不清不濁。漢哀帝、平帝時期,任密縣縣令,愛民如子,官吏和百姓都不忍心欺騙他。曾有一村民反映,亭長收了他的糧食和肉。卓茂問:是亭長向你索要的,還是你有事找他時送給的,或者是你們平時有感情而送的呢?村民說:是平時有感情而送的。卓茂說:你主動送的,為什么要上告?村民說:既然不能告,法律為什么要禁止收受禮物呢?卓茂笑著說:法律是大的行為規(guī)則,禮儀要順乎人情。現(xiàn)在我用禮儀教育你,你肯定不會怨恨。但如果用法律制裁你,你將感到不知如何是好。后來卓茂被調(diào)進(jìn)京城擔(dān)任部丞。
王莽做了皇帝,卓茂辭職回家。漢光武帝劉秀即位后,首先尋訪卓茂的下落,當(dāng)時卓茂已經(jīng)七十多歲了。劉秀下詔說:名冠天下的,應(yīng)當(dāng)受到重賞。茲任命卓茂為太傅,封襃德侯。明代學(xué)者李贄評價卓茂:“千古循良第一,自不必言,至行己在清濁之間,則幾一龍一蛇矣?!?/p>
12、天下大勢
公元十七年,即王莽稱帝九年后,天下出現(xiàn)了三大政治力量,互相交織,互相爭斗,構(gòu)成了當(dāng)時的天下大勢。
一是以王莽為代表的軍事力量。公元二十一年,發(fā)兵兩萬進(jìn)攻綠林軍,遭到慘敗。公元二十二年,王莽派太師王匡、更始將軍廉丹率領(lǐng)十余萬軍隊進(jìn)攻赤眉軍,再次慘敗,王匡只身逃回,廉丹被殺。公元二十三年,王莽派司徒王尋、大司空王邑率兵四十二萬進(jìn)攻昆陽,被劉秀擊敗。自此,王莽再無力調(diào)動軍隊,大勢已去。公元二十三年,綠林軍逼近長安,王莽聽臣下建議,說《周禮》和《禮記》記載,國家有難,哭以厭之。于是寫了一篇一千多字,為自己歌功頌德的策文,帶領(lǐng)眾臣,到南郊祖廟對天大哭,王莽哭得差點斷了氣。之后,設(shè)立粥棚,讓京城百姓整日哭天,哭得好的,提升為“郎”,一時間為“郎”的有五千多人。不久,綠林軍圍攻長安,王莽把監(jiān)獄的囚徒組織起來抵抗,這些囚徒立即造反,燒了王家祖廟,掘了王家祖墳。王莽逃入漸臺,被殺死后吊起示眾,憤怒的百姓把他的舌頭割下來吃掉。自此,王莽連同他的“新”朝一起灰飛煙滅。
二是以王匡、王鳳為代表的綠林軍。公元十七年,起義軍進(jìn)入湖北京山以北的綠林山,被稱為“綠林軍”。公元二十二年,綠林軍分兩支出山,一支由王常、成丹率領(lǐng),稱“下江兵”。一支由王匡、王鳳、馬武率領(lǐng),稱“新市兵”。新市兵在湖北隨州,又有陳牧率領(lǐng)的“平林兵”加入。漢宗室劉玄加入“平林兵”。南陽豪強地主劉縯、劉秀加入綠林軍,稱“舂陵兵”。公元二十三年,綠林軍拜劉玄為皇帝,劉縯為大司馬,建元更始。同年,綠林軍攻入長安,殺死王莽,推翻“新”朝,劉玄就定都長安,整天和嬪妃宮女混在一起,淫樂享受,不問政事,惹得朝野一片罵聲。隨著“赤眉軍”西下,他的好日子也到了頭。
三是稍晚于綠林起義,瑯琊人樊崇在山東莒縣起兵,因士兵都把眉毛涂上紅色,故稱“赤眉軍”。公元二十三年,赤眉軍擊敗王莽軍隊,力量發(fā)展到數(shù)十萬人,但在王莽被推翻以后,兩大起義力量展開了相互殘殺。
樊崇認(rèn)為,天下是劉家的天下,應(yīng)當(dāng)找個姓劉的人來做首領(lǐng),于是從軍隊中找出一個十五歲的放牛娃,據(jù)說是皇室遠(yuǎn)親劉盆子做皇帝,并起兵攻下長安,斬殺了更始帝劉玄。一時間,赤眉軍聲勢浩大。然而,他們被勝利沖昏了頭腦,將軍們整天呆在長安互相吹噓,互相殘殺,急得劉盆子天天躲在宮里哭泣。劉盆子的哥哥讓弟弟歸還帝位,赤眉軍樊崇等人竭力挽留,并表示重整軍紀(jì)。誰想到軍紀(jì)只好了一個月,舊病復(fù)發(fā),到處燒殺搶掠,搞得長安附近白骨成堆,赤地千里。為了接濟(jì)糧草,他們燒毀宮殿,離開長安北上,北上后感到?jīng)]有根據(jù)地不行,又退回長安和劉秀爭奪天下,不久被劉秀剿滅。幾年前,劉秀在南陽稱帝,史稱光武皇帝,所建王朝被稱為東漢。經(jīng)過近二十年的征戰(zhàn),劉秀統(tǒng)一各地,國家又進(jìn)入大一統(tǒng)時期。
13、兩坨扶不上墻的爛泥
在推翻王莽的農(nóng)民起義中,義軍也立了兩個劉姓皇帝,一位叫劉玄,一位叫劉盆子。今天,就說說這兩位皇帝。
麻袋片子做龍袍,不是那塊料
劉玄,字圣公,西漢皇族,后投入綠林軍中。在新朝末年的大亂中,他成為綠林軍的將領(lǐng)之一。新莽地皇三年,綠林軍與舂陵軍組成的聯(lián)軍為擴(kuò)大聲勢,開始建立政權(quán)。劉玄被綠林軍的主要將領(lǐng)擁立為漢帝,建元更始,史稱玄漢。
劉玄是劉氏皇室成員,毫無雄才大略,因是皇族,才被歷史潮流卷入反新起義的隊伍中來。劉玄年輕時也有些俠義好友的習(xí)氣,弟弟被人殺害,他廣宴朋友,要為弟報仇。不料朋友酒醉犯法,大仇未報先惹了禍。為了避禍,劉玄被迫從舂陵逃到平林參加了義兵,走上反新復(fù)漢的道路。劉玄登基時,雙手發(fā)抖,緊張得說不出一句話來。許多義軍將領(lǐng)目睹此狀,都心存不服。更始元年二月,劉玄令劉縯進(jìn)攻南陽,派王鳳、劉秀等北攻昆陽。三月,起義軍在昆陽大戰(zhàn)中擊敗王莽主力,接著乘勝直搗長安。十月,攻克長安,斬殺王莽,定都洛陽。更始二年,公元二十四年二月,遷都長安。
劉玄入都長安之后,以為天下已定,可以高枕無憂了。他不理朝政,沉湎女色,常喝得爛醉如泥,不能上朝,便讓侍中冒充自己坐在帷帳內(nèi)與文武大臣議事。將士大臣聽出不是劉玄的聲音,對他更加不滿。劉玄不納忠言直諫,還殘殺賢良,濫授官爵,綠林軍很快便上下離心,四方怨叛。劉玄在長安又縱容綠林軍燒殺搶劫,大失民心。當(dāng)更始政權(quán)危機(jī)四伏之際,另一支起自山東的赤眉軍潮水般向西涌來。更始三年,即公元二十五年,赤眉軍攻入長安,劉玄出降,被封為長沙王,不久,即被殺害。東漢光武帝劉秀思為同祖一源,對他的死甚為嘆惋憫愛,將劉玄葬于霸陵。
靠“摸彩”登上帝位的劉盆子
劉盆子,生于公元十年,太山式縣人,漢高祖孫子,城陽景王劉章的后裔。他的祖父劉憲,漢元帝時被封為式侯。劉憲死后,他的父親劉萌嗣位。王莽稱帝后,改式國為式縣,所以史書中稱他“為式人焉”。
更始三年,公元二十五年六月,赤眉軍領(lǐng)袖樊崇立漢朝族裔、十五歲的放牛娃劉盆子為皇帝,建元建世,史稱建世帝。據(jù)《劉盆子傳》記載,劉盆子由于有點皇室血統(tǒng),竟然通過“摸彩”方式,登上了皇帝的寶座。因為樊崇深知,老百姓心向漢室,此時任何一個異姓人稱帝,無異于玩火自焚。于是,開始搜羅劉姓皇族的后人。這些落魄貴族過了幾代之后,基本上都成普通老百姓了。這一搜羅不要緊,竟然搜出七十多人,其中數(shù)劉茂、劉孝、劉盆子的皇族血統(tǒng)最近。那么究竟該挑選誰來當(dāng)皇帝呢?樊崇組織了“摸彩”儀式,規(guī)定誰摸到“帝札”誰就當(dāng)皇帝。結(jié)果,十五歲的劉盆子抓了頭彩。史載,當(dāng)時劉盆子“被發(fā)徒跣,敞衣赭汗”,手中還拿著放牛的鞭子,頭腦還一片混沌呢。面對上百人跪在他面前山呼萬歲,劉盆子被嚇哭了,哭著喊著要去放牛。
劉盆子當(dāng)上皇帝后,對朝政一點都不感興趣,依舊我行我素,經(jīng)常和一班放牛娃嬉戲。就在他登基這一年,起義軍攻入長安,滅掉劉玄政權(quán)。爾后,赤眉軍因饑荒向東撤退,被劉秀部包圍,大敗后投降。可能是同宗同脈的原因吧,劉秀可憐劉盆子是個孩子,就封其為趙王郎中,賜滎陽均輸官,食其稅終身。
上世紀(jì)七十年代,上海造反司令王洪文被選為中共中央副主席,毛澤東主席告訴王,讓他讀讀《劉盆子傳》,意思是說,你王洪文務(wù)過農(nóng)、做過工、當(dāng)過兵,和劉盆子都是來自民間,要加強學(xué)習(xí),增強本領(lǐng),才能適應(yīng)革命和工作的需要,不要學(xué)劉盆子不學(xué)無術(shù),無所事事。但王沒有聽從毛主席的告誡,成了一個現(xiàn)代版的劉盆子。
14、劉秀是怎樣得天下的(上)
劉秀出身于豪族,和哥哥劉縯在年輕的時候就把家產(chǎn)變賣掉,用來結(jié)交英雄豪杰。王莽篡位后,各地農(nóng)民紛紛起義,哥倆在家鄉(xiāng)糾集了七千多人投奔了綠林軍。劉秀為人多權(quán)略,處事極為謹(jǐn)慎。
昆陽,位于昆水北岸,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小小的昆陽成為新、漢兩方爭奪的首要目標(biāo)。史載,王莽大軍“余在道者,旌旗、輜重,千里不絕”,“自秦、漢出師之盛,未嘗有也”。面對聲勢滔天的新莽大軍,昆陽守軍只有區(qū)區(qū)萬余人,諸將憂念妻子家人,紛紛提出遠(yuǎn)走他城。而劉秀說:“今兵谷既少,而外寇強大,并力御之,功庶可立;如欲分散,勢無俱全。且宛城未拔,不能相救,昆陽即破,一日之間,諸部亦滅矣。今不同心膽共舉功名,反欲守妻子財物邪?”劉秀的這番慷慨陳詞沒有得到將領(lǐng)們的認(rèn)同。不久,探馬報:“大兵且至城北,軍陳數(shù)百里,不見其后”。見此情形,諸將只得又請劉秀商討對策。劉秀謀劃由成國上公王鳳等堅守城池,自己則率十三騎趁夜色突圍搬取救兵。史載,“圍之?dāng)?shù)十重,列營百數(shù),云車十余丈,瞰臨城中,旗幟蔽野,埃塵連天,鉦鼓之聲聞數(shù)百里?;驗榈氐溃瑳_輣橦城。積弩亂發(fā),矢下如雨,城中負(fù)戶而汲”。昆陽城在如此攻勢下竟然多日巍然不動。六月初,劉秀發(fā)郾城與定陵的兵馬馳援昆陽,他親率部騎千余人為先鋒,沖入敵陣,斬殺千余人?;鞈?zhàn)中,王莽的大司徒王尋被殺,而其余大營皆不敢違背王邑之令而相救,新莽大軍終于崩潰。昆陽之戰(zhàn),三輔震動,王莽再無兵可發(fā),新朝政權(quán)土崩瓦解。
就在劉秀攻城略地之際,噩耗傳來,哥哥大司馬劉縯被更始帝劉玄殺害。劉秀強忍悲傷,益發(fā)謙遜,悲憤不形于色,為了不受更始帝的猜忌,急返宛城向劉玄謝罪,對大哥劉縯部將不私下接觸,不表昆陽之功,并且表示兄長犯上,自己也有過錯。更始本因劉縯一向不服皇威,故而殺之,見劉秀如此謙恭,反而有些自愧,畢竟劉秀兩兄弟立有大功,故劉秀不但未獲罪,反而得封武信侯。
劉秀封武信侯后不久,迎娶了他思慕多年的新野豪門千金——陰麗華。早在年輕的時候,劉秀就知道陰麗華美貌,一次看到執(zhí)金吾出巡,儀仗威武,感嘆說:“做官要做執(zhí)金吾,娶妻要娶陰麗華?!庇㈥廂惾A可以說是劉秀實現(xiàn)了人生的第一目標(biāo)。此時,赤眉軍在山東聲勢日益壯大,還有“河北三王”、銅馬、尤來、隗囂、公孫述等割據(jù)勢力。能不能擺平河北,決定更始政權(quán)的命運。當(dāng)時流行一個童謠:“得不得,在河北?!苯?jīng)過劉秀的工作,劉玄遣劉秀行大司馬事北渡黃河,鎮(zhèn)慰河北州郡。隨著劉秀勢力的壯大,更始帝極為不安,便封劉秀為蕭王,令其交出兵馬,回長安領(lǐng)受封賞。劉秀以河北未平為由,拒不領(lǐng)命,史稱劉秀“自是始貳于更始”,不久與更始政權(quán)決裂。
公元二十五年,更始三年六月,已經(jīng)是“跨州據(jù)土,帶甲百萬”的劉秀在眾將擁戴下,于河北鄗城(今河北省邢臺市柏鄉(xiāng)縣)即皇帝位。為表復(fù)興漢室之意,劉秀建國仍然使用“漢”的國號,史稱東漢,隨后定都洛陽。
此時的長安,極度混亂,赤眉大軍擁立劉盆子建立了建世政權(quán),擁兵三十萬,進(jìn)逼關(guān)中。更始遣諸將與赤眉大軍交戰(zhàn),均大敗而歸。不久,劉玄請降獲封長沙王后被縊殺。劉秀聞綠林、赤眉兩大起義軍發(fā)生了火并,派鄧禹西入關(guān)中,以觀時變。此間,三輔大饑,人相食,城郭皆空,白骨蔽野,赤眉數(shù)十萬大軍糧草告罄,只得西走隴右,結(jié)果為割據(jù)隴右的隗囂所敗。當(dāng)時,“逢大雪,坑谷皆滿,士多凍死”,只得折回長安,并擊敗了進(jìn)駐那里的鄧禹軍,赤眉軍也遭受了極大的消耗。見鄧禹的西征軍不利,劉秀遣馮異前往關(guān)中與赤眉再戰(zhàn),結(jié)果大敗。馮異只率少數(shù)人棄馬才得脫身,而鄧禹則敗走宜陽。馮異收攏歸散的部下,堅壁清野,不久與赤眉大戰(zhàn)于崤底(今河南澠池西南)。雙方傾眾而出,一直戰(zhàn)到太陽偏西。此前,馮異選精壯之士換上與赤眉軍一樣的裝束,伏于道路兩側(cè),見雙方皆已力衰,伏兵殺出,赤眉軍大敗,降者八萬余人。崤底之戰(zhàn),使得赤眉軍再遭重創(chuàng),不得已再次轉(zhuǎn)向東南方。早在崤底之戰(zhàn)前,劉秀鑒于關(guān)中大饑,人相食,而隗囂的重兵陳于西方的局面,料定赤眉必向東或南方向運動,遂遣破奸將軍侯進(jìn)等屯兵新安(今河南澠池東),建威大將軍耿弇屯宜陽(今河南宜陽西),在東、南兩方向堵截赤眉東歸或南下之路。得知馮異在崤底大破赤眉,赤眉軍主力南下宜陽,劉秀親引大軍馳援宜陽一線,與耿弇等人會合阻擊赤眉軍。劉秀率六軍于宜陽前線擺開陣勢。赤眉大軍兵士疲敝,糧草缺乏,士氣低落到了極點,撞上劉秀布下的重兵,無力再戰(zhàn),而后面又有馮異的大軍,再回關(guān)中已無可能,無奈請降,并向劉秀呈上得自更始帝的傳國玉璽和七尺寶劍。赤眉降后,上繳的兵器和甲胄堆放在宜陽的城西,與旁邊的熊耳山一樣高。至此,起自新莽天鳳五年,縱橫山東十余年的赤眉軍被劉秀扼殺于血泊之中。
劉秀在鎮(zhèn)壓了河北銅馬諸種勢力和赤眉軍后,主要割據(jù)軍閥只剩下隗囂和公孫述,在這之前,劉秀和隗囂是同盟者。如今,他清楚地看到,隗囂是不會俯首稱臣的,于是先后派出隗囂的故友來歙、馬援勸其入朝,并“許以重爵”。隗囂認(rèn)為天水乃富饒之地,兼為河西、上郡、三輔之地,可進(jìn)可守,便屢以自己對朝廷無功,待四方平定,即回閭里為由謝辭。劉秀無奈,派吳漢和征南大將軍岑彭包圍西城,耿弇與虎牙大將軍蓋延包圍天水。隗囂被困數(shù)月后,公孫述援軍詐稱百萬至隴上。漢軍大驚,王元等趁機(jī)救出隗囂,收復(fù)了安定、北地、天水、隴西諸郡。建武九年,即公元三十三年,隗囂病故。王元等立隗囂少子隗純?yōu)橥?。翌年,漢軍來歙攻破洛門,勢逼隴上,隗純和其部將投降,從此結(jié)束了隴右隗氏的統(tǒng)治。
有一個成語叫“得隴望蜀”,說的就是劉秀在收回隴右之后,開始了消滅公孫述的戰(zhàn)爭。
公孫述,字子陽,扶風(fēng)茂陵人。西漢末,王莽篡漢,天下紛擾,群雄競起,公孫述自稱輔漢將軍兼領(lǐng)益州牧。他以為“蜀地之物資精練兵卒,四方士庶歸附日眾,西南夷長亦前來輸誠貢獻(xiàn)”,于是在東漢光武建武元年,于成都自立為帝,國號“成家”,建元龍興。建武十一年,征南大將軍岑彭攻公孫述,成家大司馬任滿等大敗,公孫述大將王政斬殺任滿向芩彭投降。十二年,公孫述弟公孫恢及子婿史興,被吳漢和輔威將軍臧宮所破。自是將帥恐懼,日夜離叛,公孫述雖誅滅其家,不能遏禁。十一月,臧宮軍至咸門,十一月十八日,公孫述率敢死士卒五千出城迎戰(zhàn),持續(xù)到中午,成家軍疲憊,漢軍精騎突然沖出,成家軍大亂,漢軍護(hù)軍高午挺槍猛刺公孫述,因用力過猛,竟刺穿公孫述胸口,公孫述翻身落馬,被左右拼死搶回城中,當(dāng)夜因傷勢過重而死。第二天,漢軍放兵大掠,焚燒宮室。劉秀聞報大怒,召回吳漢,又讓副將劉尚曰:“城降三日,吏人從服,孩兒老母,口以萬數(shù),一旦放兵縱火,聞之可為酸鼻!尚宗室子孫,嘗更吏職,何忍行此?仰視天,俯視地,觀放啜羹,二者孰仁?良失斬將吊人之義也!”公孫述割據(jù)益州稱帝十二年,成家帝國灰飛煙滅。
劉秀自起兵至此凡二十二年,稱帝后十二年,天下終于一統(tǒng)。
15、劉秀是怎樣得天下的(下)
自王莽新朝末年大亂到天下再次一統(tǒng),歷經(jīng)近二十多年的時間。這一時期,百姓傷亡慘重,戰(zhàn)死和病餓而死者不計其數(shù)。到了天下再次一統(tǒng),人口已是“十有二存”了。劉秀是在更始三年登基,此時河北還沒有平定,赤眉軍氣勢正盛,隗囂和公孫述還割據(jù)著隴蜀兩地,劉秀要一面打仗,一面鞏固政權(quán)。他“知天下疲耗,思樂息肩”,因此采取了一系列安定政治、發(fā)展經(jīng)濟(jì)、與民休息的政策,表現(xiàn)了一位封建政治家的遠(yuǎn)見卓識。劉秀在位三十三年,大興儒學(xué)、推崇氣節(jié),東漢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為中國歷史上“風(fēng)化最美、儒學(xué)最盛”時代。
偃武修文,與民休息,勵精圖治,安定社會
①在政治上,一是加強中央集權(quán),決策歸于皇帝,執(zhí)行歸于尚書。光武帝鑒于西漢前期三公權(quán)重,權(quán)柄下移,雖設(shè)三公之位,而把一切行政大權(quán)歸之于設(shè)在中朝由皇帝直接指揮的尚書臺。尚書臺設(shè)尚書令一人,一切政令由尚書臺直接稟陳皇帝,由皇帝裁決。二是簡化機(jī)構(gòu),裁減冗員。司隸州牧各實所部,省減吏員,縣國不足置長吏可合并者合并,于是“條奏并有四百余縣,吏職省減,十置其一?!雹谠诮?jīng)濟(jì)上,注意民生,與民休息。一是釋放奴婢、刑徒。規(guī)定不許任意殺傷奴婢以及廢除“奴婢射傷人棄市律”,使奴婢的身份地位比過去有所提高。同時,在詔令中實行“見徒免為庶民?!倍钦D吏治,提倡節(jié)儉。大力整頓吏治,躬行節(jié)儉,獎勵廉潔,選拔賢能做地方官吏,嚴(yán)格要求,賞罰從嚴(yán),官場風(fēng)氣為之一變。據(jù)《后漢書·循吏傳》載:一時“內(nèi)外匪懈,百姓寬息”。三是薄賦斂,省刑法,偃武修文,不尚邊功,與民休息。針對東漢初年,戰(zhàn)亂之后,生產(chǎn)凋敝,人口銳減情況,于建武六年,即公元三十年,下詔恢復(fù)西漢前期三十稅一賦制。同時省刑法,不尚邊功。光武“自隴蜀平后,未嘗復(fù)言軍旅”。建武二十一年,西域鄯善、東師等十六國“皆遣子入侍奉獻(xiàn),愿請都護(hù)……帝以中國初定,未遑外事,乃還其侍子,厚加賞賜”。建武二十七年,功臣朗陵侯臧宮、揚虛侯馬武上書:“請乘匈奴分裂、北匈奴衰弱之際發(fā)兵擊滅之,立‘萬世刻石之功’。”光武下詔:“今國無善政,災(zāi)變不息,人不自保,而復(fù)欲遠(yuǎn)事邊外乎!不如息民?!彼氖且种坪缽妱萘Γ瑢嵭卸忍镎?。建武十五年,詔令各郡縣丈量土地,核實戶口,作為糾正墾田、人口和賦稅的根據(jù),又命考察二千石長吏阿枉不平者。詔令,遇到豪強勢力的抵制,遂將度田不實的河南尹張伋及其他諸郡太守十余人處死,表示要嚴(yán)厲追查到底。結(jié)果引起各地豪強大姓的反抗,“青、徐、幽、冀四州尤甚”,“郡國大姓及兵長群盜,處處并起”,給予東漢王朝極大威脅。面對兩種不同性質(zhì)的反抗,光武帝采取鎮(zhèn)壓與安撫并用手段,一方面“遣使者下郡國,聽群盜自相糾拖,五人共斬一人者,除其罪?!焙芸欤鞯乇I賊如鳥獸散。另一方面,把捕到的作亂首領(lǐng)遷往他郡,“賦田授廩”,切斷他們與原所在郡的聯(lián)系。經(jīng)過度田事件后,郡國大姓的抗衡很快平靜下來,出現(xiàn)了“牛馬放牧,邑門不閉”的局面。各項政策措施的實行,為恢復(fù)發(fā)展社會生產(chǎn)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使得墾田、人口都有大幅度增加,從而為東漢前期八十年間的“明章之治”奠定了物質(zhì)基礎(chǔ)。③在文化上,提倡儒學(xué),表彰氣節(jié)。建國后,在洛陽修建太學(xué),設(shè)立五經(jīng)博士,恢復(fù)西漢時期的十四博士之學(xué),還常到太學(xué)巡視和學(xué)生交談。在劉秀的提倡下,許多郡縣都興辦學(xué)校,民間也出現(xiàn)很多私學(xué)。光武巡幸魯?shù)貢r,曾遣大司空祭祀孔子,后來又封孔子后裔孔志為褒成侯,以表尊孔崇儒。同時,鑒于西漢末年一些官僚、名士醉心利祿,依附王莽,針鋒相對,旗幟鮮明地表彰氣節(jié)。對于王莽代漢時期隱居不仕的官僚、名士加以表彰、禮聘,表揚他們忠于漢室、不事二姓的“高風(fēng)亮節(jié)”。
給功臣舊友以地位和財富,使其遠(yuǎn)離權(quán)力,使其予以保全
劉秀平定天下過程中,將運籌帷幄的鄧禹比喻成張良;將秉公執(zhí)法、長期鎮(zhèn)守后方的寇恂比喻成蕭何;將性格剛毅、文武雙全的賈復(fù)比喻成曹參;將忠勇無敵的吳漢比喻成周勃。統(tǒng)一天下后,本著“退功臣而進(jìn)文史”原則,給予將領(lǐng)豐厚的賞賜,而將治理國家的重任交給了文臣。劉秀善待功臣是有名的,他分封三百六十多位功臣為列侯,給予其尊崇的地位,解其兵權(quán)。李靖說:“獨能推赤心用柔治保全功臣,賢于高祖遠(yuǎn)矣?!?/p>
翻翻中國歷史,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狡兔死,走狗烹”幾乎成為一條歷史規(guī)律。一般的解釋是,因為狡兔盡死,走狗已經(jīng)喪失追逐博噬之功用,只能成為刀俎之物。漢高祖劉邦殺韓信、彭越、英布等功臣,是因為他們對新生王朝產(chǎn)生了現(xiàn)實的威脅。明太祖朱元璋屠戮功臣,也是擔(dān)心這一點。天下已經(jīng)安定,沒有了搏噬之物,獵狗仍要搏噬,怎么辦?只好屠而烹之。而劉秀建立東漢政權(quán),當(dāng)年跟著他打天下的大多數(shù)哥們兒能有善終,一是革命勝利之后,劉秀不加給他們大權(quán)特別是軍權(quán),專意關(guān)心愛護(hù)他們;二是在于耿、鄧、賈、竇等勛臣們識大體,知進(jìn)退。當(dāng)然,前提是這一切都是在專制統(tǒng)治之下發(fā)生的。史載,鄧禹、賈復(fù)知帝偃干戈,修文德,不欲功臣擁眾京師,乃去甲兵,敦儒學(xué)。帝亦思念。欲完功臣爵士,不令以吏職為過,遂罷左、右將軍官。耿弇等亦上大將軍、將軍印綬,皆以列侯就第,加位特進(jìn),奉朝請。鄧禹內(nèi)行淳備,有子十三人,各使守一藝,修整閨門,教養(yǎng)子孫,皆可以為后世法,資用國邑,不修產(chǎn)利。賈復(fù)為人剛毅方直,多大節(jié),既還私第,闔門養(yǎng)威重。朱祜等推薦賈復(fù)宜為宰相,帝方以吏事責(zé)三公,故功臣并不用。是時,列侯唯高密、固始、膠東三侯與公卿參議國家大事,恩遇甚厚。帝雖制御功臣,而每能回容,宥其小失。遠(yuǎn)方貢珍甘,必先遍賜諸侯,而太官無馀,故皆保其福祿,無誅譴者。再如馮異謙遜有禮,治軍有方,士兵們都愿意加入他的帳下。與別的將領(lǐng)在路上相遇,他總是主動讓自己的車馬躲避,讓對方先行。馮異多年在外征戰(zhàn),手握關(guān)中軍事大權(quán),功高震主。他唯恐被劉秀猜疑,主動上書要求調(diào)回京城,劉秀不予批準(zhǔn)。不久,有人上奏陷害馮異想自立為王。劉秀非但不信,還將奏章拿給馮異看,馮異對劉秀感激涕零,為東漢江山一生征戰(zhàn),病死軍中。后世評價劉秀在對待開國功臣上要比朱元璋高明十倍百倍,人性化千倍。清初學(xué)者王夫之說:“君臣交盡其美,唯東漢為盛焉!”
平穩(wěn)處理家事,太子順利接班
在古代,帝王的家事就是國事。封建皇帝立太子,關(guān)系到國家的穩(wěn)定。許多皇帝憑感覺改立太子,使國家陷于混亂,有的確實感到立的太子不當(dāng),遂予改立,結(jié)果也給國家?guī)聿焕鴦⑿爿^好解決了這個問題。早在更始初年,劉秀把新婚妻子陰麗華留在家鄉(xiāng),自己趕回了河北軍中。為籠絡(luò)當(dāng)?shù)亓α?,又迎娶了?dāng)?shù)睾雷骞业呐畠汗ネǎ髞斫o他生了兒子劉彊。劉秀稱帝后,把陰麗華接到宮中,他從心底里愛這位美麗賢淑的女人,幾次想立陰麗華為皇后,被陰麗華拒絕。在劉秀登基八年后,郭圣通因人老色衰,并且越來越妒忌,被劉秀廢掉,改立陰麗華為皇后。郭圣通被廢后,所生皇太子劉彊心懷恐懼。大臣郅惲對他說:長期坐在不穩(wěn)定的位置上,使皇帝為難,有違孝道,久拖不決,是很危險的,不如辭去太子之位,做個親王,專心服侍娘親。劉彊接受了這一勸告,劉秀立即下詔同意,改立陰麗華所生的劉莊為太子。劉莊聰穎好學(xué),沉穩(wěn)仁孝,劉秀六十三歲病逝后,劉莊繼位,為漢明帝。
也有目光短淺的地方,給后世留下隱患
劉秀稱帝后,感到國力凋敝,一切決策都為了休養(yǎng)生息,因而也做出一些后世感到與國不利的地方,當(dāng)想改變和調(diào)整時,為時已晚。一是為了節(jié)省開支,裁撤郡都尉之職,取消了郡內(nèi)每年征兵訓(xùn)練時的都試,使歷史上沿留下來的征兵制度被破壞;二是在匈奴南北勢力分裂時,不肯用兵,答應(yīng)南匈奴遷居大同,后又繼續(xù)南遷,埋下了“五胡亂華”的禍根;三是西域各君長紛紛要求朝廷派都護(hù)使,劉秀為了省錢,婉辭拒絕,關(guān)閉了玉門關(guān);四是為了節(jié)省費用,要各州刺史不必到所轄區(qū)巡視和進(jìn)京報告,破壞了集權(quán)與統(tǒng)一的漢朝制度。
對于劉秀,班固評價說:“于時之亂,生民幾亡,鬼神泯絕,壑無完柩,郛罔遺室,原野厭人之肉,川谷流人之血,秦、項之災(zāi)猶不克半,書契已來未之或紀(jì)也?!瘪R援評價說:“前到朝廷,上引見數(shù)十,每接燕語,自夕至旦,才明勇略,非人敵也。且開心見誠,無所隱伏,闊達(dá)多大節(jié),略與高帝同。經(jīng)學(xué)博覽,政事文辯,前世無比?!薄盎掷蠖?,同符高祖,乃知帝王自有真也?!敝T葛亮評價說:“光武神略計較,生于天心,故帷幄無他所思,六奇無他所出,于是以謀合議同,共成王業(yè)而已。光武上將非減于韓、周,謀臣非劣于良、平,原其光武策慮深遠(yuǎn),有杜漸曲突之明;高帝能疏,故陳、張、韓、周有焦?fàn)€之功耳?!崩钍烂裨u價說:“朕觀古先撥亂反正之主,皆年逾四十,惟光武年三十三?!彼抉R光評價說:“自三代既亡,風(fēng)化之美,未有若東漢之盛者也?!蓖醴蛑u價說:“光武之得天下,較高帝而尤難矣!三代而下,取天下者,唯光武獨焉,而宋太祖其次也。自三代而下,唯光武允冠百王矣。”“光武之神武不可測也?!薄肮馕湟灾啵鹩谀详?,與其人士周旋辛苦、百戰(zhàn)以定天下,其專用南陽人而失天下之賢儁,雖私而抑不忘故舊之道也。”“任為將師而明于治道者,古今鮮矣,而光武獨多得之?!?/p>
16、歷史不應(yīng)該忘記他們
漢明帝永平年間,明帝劉莊為追憶當(dāng)年隨其父皇(劉秀)打下東漢江山的功臣宿將,命繪二十八位功臣的畫像于洛陽南宮的云臺,故稱“云臺二十八將”。由于種種原因,有些為了國家建功立業(yè)的重要人物沒有計入,而他們在歷史上卻留下了濃重的筆墨。
出師未捷身先死的來歙
來歙,字君叔,南陽新野人(即今天的河南人)。來歙父親來仲,漢哀帝年間諫議大夫,娶劉秀的祖姑,生了來歙。因為有親戚關(guān)系,劉秀對他頗為親近敬愛,往來密切。劉縯、劉秀起兵反對王莽,王莽因為來歙是劉秀的親屬,就收捕了他。來歙的朋友賓客想方設(shè)法把他搶了回來。更始帝劉玄被殺后,來歙勸劉嘉歸附劉秀。于是,兩人一起到了洛陽。
劉秀見到來歙,大喜,當(dāng)即解下自己的衣服給他穿,任命他為太中大夫。當(dāng)時,隗囂占據(jù)隴地,公孫述占據(jù)蜀地,朝廷深以為憂。一天,劉秀對來歙說:“今西州未附,子陽稱帝,道里阻遠(yuǎn),諸將方務(wù)關(guān)東,思西州方略,未知所任,其謀若何?”來歙請行說:“臣嘗與隗囂相遇長安。其人始起,以漢為名。今陛下圣德隆興,臣愿得奉威命,開以丹青之信,囂必束手自歸,則述自亡之埶,不足圖也?!?/p>
建武三年,來歙出使隗囂。五年,奉命持節(jié)送馬援回西州,并帶去光武帝給隗囂的親筆信。后來又說服隗囂,隗囂派子恂隨來歙到漢朝做人質(zhì),以示誠意。劉秀任命他為中郎將。
這時,山東已經(jīng)平定,光武帝想征集隗囂部下一起伐蜀。于是,又派來歙向隗囂說明意圖。隗囂深知山東群雄被劉秀各個擊破的教訓(xùn),部將王元也勸阻他,因此猶豫不決,徘徊觀望。來歙素性剛毅,見隗囂不能立斷,心存二志,便當(dāng)面指責(zé)說:“國家以君知臧否,曉廢興,故以手書暢意。足下推忠誠,遣伯春委質(zhì),是臣主之交信也。今反欲用佞惑之言,為族滅之計,叛主負(fù)子,違背忠信乎?吉兇之決,在于今日?!闭f到憤激處,來歙竟搶步向前,要刺殺隗囂。隗囂起身閃避,退入后堂,部屬將士要殺來歙。來歙毫不畏懼,手持漢節(jié),徐行上車,緩緩離去。隗囂見狀,愈發(fā)氣惱,王元乘機(jī)勸他速作決斷。隗囂便派兵包圍了來歙,形勢危急,千鈞一發(fā)。這時,隗囂部將王遵出面勸阻說:“愚聞為國者慎器與名,為家者畏怨重禍。俱慎名器,則下服其命;輕用怨禍,則家受其殃。今將軍遣子質(zhì)漢,內(nèi)懷它志,名器逆矣;外人有議欲謀漢使,輕怨禍矣。古者列國兵交,使在其閑,所以重兵貴和而不任戰(zhàn)也,何況承王命籍重質(zhì)而犯之哉?君叔雖單車遠(yuǎn)使,而陛下之外兄也。害之無損于漢,而隨以族滅。昔宋執(zhí)楚使,遂有析骸易子之禍。小國猶不可辱,況于萬乘之主,重以伯春之命哉!”來歙言行一致,從無假飾。他往來雙方之間,傳達(dá)游說,語皆有據(jù),可以查考案復(fù)。西州地方賢達(dá)都信任他、尊重他。如今,來歙遇此危急,好多人馬上站起來替他說話。隗囂衡量利害,終于沒敢殺害來歙。建武八年春,來歙和征虜將軍祭遵一道進(jìn)襲隗囂。苦戰(zhàn)近三年,安定隴右。
建武十一年,即公元三十五年,來歙趁岑彭長驅(qū)入蜀之際,率領(lǐng)虎牙大將軍蓋延、揚武將軍馬武向河池展開攻擊,大破蜀將王元等,占領(lǐng)了河池和下辨,準(zhǔn)備入蜀。蜀人大驚,派刺客殺來歙。來歙被刺中胸部,不敢拔刃,生命垂危,派人急召蓋延。蓋延見來歙傷勢嚴(yán)重,伏地悲哀,不能仰視。來歙厲聲呵斥:“虎牙何敢然!今使者中刺客,無以報國,故呼巨卿,欲相屬以軍事,而反效兒女子涕泣乎!刃雖在身,不能勒兵斬公邪!”蓋延收淚強起,來歙為他指陳形勢,一一部署。蓋延慎而聽之。來歙強打精神親寫表文:“臣夜入定后,為何人所賊傷,中臣要害。臣不敢自惜,誠恨奉職不稱,以為朝廷羞。夫理國以得賢為本,太中大夫段襄,骨鯁可任,愿陛下裁察。又臣兄弟不肖,終恐被罪,陛下哀憐,數(shù)賜教督?!睍叄豆P抽刃而死。
光武帝得知來歙死訊,大驚,覽書流淚,賜策說:“中郎將來歙,攻戰(zhàn)連年,平定羌、隴,憂國忘家,忠孝彰著。遭命遇害,嗚呼哀哉!”并派太中大夫贈來歙中郎將,征羌侯印綬,賜謚節(jié)侯。來歙靈柩回洛陽,光武帝乘輿縞素臨吊送葬。因來歙有平定羌隴之功,光武帝特命把汝南當(dāng)鄉(xiāng)改為征羌國。來歙死后,其子來曪嗣。建武十三年,光武帝贊美來歙忠節(jié),又封來歙弟來由為宜西侯。
班固評價說:“來歙始則單車往來兩國之間,言行不違,中土西州,皆信重之;既而部勒兵眾,平定羌、隴,沖陷折關(guān),人以為神;至于臨危不亂,呵斥虎牙,親寫拜表,投筆而逝,則愈顯磊落英氣。光武省書流涕,良有以也”!來歙聯(lián)隴制蜀,西和東攻的建議,確定了先關(guān)東、后隴蜀,由近及遠(yuǎn)、各個擊破,統(tǒng)一全國的戰(zhàn)略方針,在中國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老當(dāng)益壯的馬援
馬援,字文淵,東漢開國功臣之一,漢族,扶風(fēng)茂陵人,因功累官伏波將軍,封新息侯。
馬援是戰(zhàn)國時趙國名將趙奢的后代,因趙奢被封馬服君,他的后代都改姓馬。馬援小時候就胸懷大志,曾拜師學(xué)習(xí)《齊經(jīng)》,后來厭倦經(jīng)書,想到邊疆養(yǎng)馬,正趕上哥哥病逝,在家守了一年孝。后來,馬援押送犯人,在路上放跑了他們,就留在邊疆飼養(yǎng)牲畜。新莽末年,天下大亂,馬援先是投奔王莽,王莽失敗后又投奔隗囂,甚得隗囂信任,派他出使光武帝,他為光武帝的胸懷和氣度所折服,加上光武帝也賞識他,就投奔了東漢,并多次做隗囂的工作,要隗囂歸順光武。
馬援的一生,討烏桓,平嶺南,撫先零羌,為劉秀統(tǒng)一天下立下卓越功勛。他的身份高貴天下無匹,和公孫述是好友,與隗囂同榻而眠,平定這兩大割據(jù)勢力,馬援居功至偉。天下統(tǒng)一之后,馬援已經(jīng)六十三歲了,雖然年邁,仍請纓東征西討,在青史上留下赫赫聲名。他曾對部下說:男兒應(yīng)當(dāng)戰(zhàn)死沙場,用馬革裹尸而還,怎么能躺在床上,和兒女們一塊兒消磨時光呢?東漢建武二十四年,即公元四十八年,五溪蠻夷造反,馬援請求出征。劉秀考慮他年事已高,不忍讓他長途跋涉。馬援看出皇帝的意思,一再請求說:我不老,還可以穿戴盔甲上馬!說完,披甲上馬跑了一圈。光武帝笑著說:“瞿鑠哉是翁也!”于是同意馬援帶四萬將士前去討伐。臨行,馬援對朋友說:我身負(fù)國家重恩,現(xiàn)在歲數(shù)大了,估計也活不了多久了,只擔(dān)心不能為國獻(xiàn)身,現(xiàn)在能夠再次報效國家,死也瞑目了。
五溪很荒涼,許多將士中瘴氣紛紛死去,馬援帶領(lǐng)部隊一連打了幾次勝仗,不幸也染上瘴疫。病中,他拖著兩腳察看地形,周圍的人都感動得流下了熱淚。怎樣破敵,馬援的意見和別人產(chǎn)生了分歧,因戰(zhàn)事長期膠著,光武帝派女婿梁松前來責(zé)問。梁松的父親和馬援是朋友,之前,馬援曾患病,虎賁中郎將梁松來探望,馬援沒有答禮。梁松走后,馬援的兒子們問:梁松是皇帝的女婿,高官們都敬畏有加,您為什么不肯答禮。馬援說:我和他爹梁統(tǒng)是老朋友,他雖然地位尊貴,怎能不論輩分!對驕傲自負(fù)、橫行無忌的梁松,馬援的態(tài)度使梁松非常怨恨,回到朝廷后,他就誣陷馬援,剛好當(dāng)時馬援已經(jīng)病逝,死無對證,光武帝聽信讒言,奪回馬援的爵位。
當(dāng)初南征交趾時,馬援常吃一種叫薏苡的植物果實,治筋骨風(fēng)濕,避除邪風(fēng)瘴氣。由于當(dāng)?shù)氐霓曹庸麑嵈T大,馬援班師回京時,就拉了滿滿一車,準(zhǔn)備用來做種子。當(dāng)時人見馬援拉了一車東西,以為南方出產(chǎn)的珍貴稀有之物,就上書說馬援搜刮了一車珍珠文犀運回,使光武帝更加憤怒。馬援的妻兒不知皇帝為何如此震怒,惶懼不安。馬援的尸體運回,不敢埋在原來的墳地,草草找個地方埋葬了。馬援的賓朋故舊,也不敢到馬家去吊唁,景況十分凄涼。葬完馬援,馬援的妻兒到朝廷請罪。光武帝拿出梁松的奏章給他們看,馬援的家人這才知道蒙受了天大的冤枉。馬援夫人先后六次上書,申訴冤情,言辭凄切,光武帝這才命令安葬馬援。云陽朱勃也上書為馬援鳴不平,光武帝為馬援平反昭雪。
《后漢書》評價說:“伏波好功,爰自冀、隴。南靜駱越,西屠燒種。徂年已流,壯情方勇。明德既升,家祚以興?!标愒n說:“南征交趾,西破芫戎。于誰之德,伏波之功。老當(dāng)益壯,心存匪躬。天長地久,人仰英風(fēng)?!蓖醴蛑J(rèn)為,功成,名就,身退,而馬援違背了這一規(guī)律,老了還征戰(zhàn)沙場,犯了封建皇帝的大忌,這就是他身后罹禍,后人險些不保的原因。但是,不管人們怎么看,馬援“老當(dāng)益壯”、“馬革裹尸”的英雄氣概千百年來深為后人所崇敬和傳頌。
17、巾幗女英
東漢初期,婦女界出現(xiàn)了一位可歌可泣的人物——樂羊子之妻。
樂羊子是河南郡人,生性自由散淡,不愿讀書。他的妻子非常賢惠,精心侍候樂羊子的母親,樂羊子也很愛妻子。
一天,樂羊子撿到一塊金餅,想到家里貧窮,妻子每天操持家務(wù),常常為生活窘困而嘆氣,有了這些金子,能使家里好過一些。于是,他高高興興把金子拿回家,給了妻子。他想,妻子見到金子一定會很高興,沒想到妻子卻面露憂色,說:“我聽說有志氣的人不喝‘盜泉’的水,廉潔方正的人不接受他人施舍的食物,何況是撿拾別人丟失的東西來玷污自己的品德呢!”樂羊子聽后十分慚愧,就把金子扔回到原來的地方。自此,他覺得妻子是個有思想有品行的人,不能讓妻子看不起自己,于是就拜了師傅到外地求學(xué)去了。
過了一年,樂羊子忍受不了枯燥無味的讀書生活,不辭而別跑回家里。妻子見樂羊子回來,問他為什么回家的原因。樂羊子說:“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回來看看再回去?!逼拮勇牶?,拿起剪刀快步走到織機(jī)前說道:“這些絲織品都是從蠶繭中生出,又在織機(jī)上織成。一根絲一根絲的積累起來,才達(dá)到一寸長,一寸一寸地積累,才能成丈成匹?,F(xiàn)在如果割斷這些正在織著的絲織品,那就會丟棄成功的機(jī)會,遲延荒廢了時光。您要積累學(xué)問,就應(yīng)當(dāng)‘每天都學(xué)到自己不懂的東西’,用來成就自己的美德。如果中途就回來了,那同切斷這些絲織品又有什么不同呢?”樂羊子被妻子的話感動了,返回學(xué)校一連七年沒有回家。
樂羊子的妻子和婆婆相依為命,老太太感到兒媳非常辛苦,想給她做點好吃的,補補身體。剛好鄰居的一只母雞跑到院子里,老太太把母雞殺了,熬了雞湯給兒媳喝。當(dāng)樂羊子的妻子端起雞湯時,眼淚就流了出來。婆婆問她怎么哭了,她說:“家里沒有能力讓婆婆喝上雞湯,卻殺別人的雞熬湯,為此感到難過?!逼牌怕犃藘合钡脑捀械綉M愧,把雞湯倒掉了。
樂羊子的妻子長得很美,一個盜賊看好了她,把她婆婆捉住,威脅說如果不服從他,就把她的婆婆殺死。樂羊子的妻子找出一把刀子,在強盜面前自刎而死。那個盜賊沒想到她如此剛烈,嚇得慌忙逃走了。
縣官設(shè)法捉住了盜賊,砍了他的頭。又給樂羊子一些絲綢,讓樂羊子埋葬了妻子。
千百年來,樂羊子之妻作為貞節(jié)烈女的典范,受到后人的崇拜。
18、從董宣的故事看劉秀的可敬可貴
董宣是東漢時期的洛陽令,職位相當(dāng)于一個縣級干部。但他在太監(jiān)強按著他的脖子向皇親國戚賠禮道歉時,挺著脖子不肯低下高貴的頭顱,被劉秀稱為“強項令”。從董宣的故事,我們不禁佩服這位勇敢執(zhí)法、剛正不阿的好官,更被劉秀的恢弘氣度和帶頭執(zhí)法所感動。
東漢王朝建立初期,皇親國戚、豪門貴族都集中在京都洛陽,他們以老大自居,手下門人更是橫行霸道、胡作非為,社會秩序非?;靵y,這使洛陽令董宣感到十分頭疼。
這天,手下來報,皇帝姐姐湖陽公主的一個家丁,在街上殺了一個人后跑進(jìn)公主府邸,他們不敢進(jìn)府抓人。董宣聽了,命令手下日日在公主府周圍巡視,發(fā)現(xiàn)此人立即逮捕。過了幾天,這個惡奴一看官府沒有動靜,覺得官府不敢把他怎樣,膽子又壯了起來。一天,湖陽公主出門,惡奴跟著公主的車馬出了公主府。董宣得到報告,立即率人馬攔住了公主的車馬。公主眼睛一瞪說:你一個小小的洛陽令,不想活了,敢攔我的車馬!董宣謙恭地給公主作揖,平靜地說:您的一個家奴殺人,我要把他抓回官府處置。公主大怒:你小小人物,敢當(dāng)街抓我的人,膽子太大了!董宣一聽,抽出寶劍,雙目圓睜,說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何況一個家奴,難道您還想阻攔執(zhí)法不成!隨后命令屬下將惡奴就地正法。公主被董宣的大義凜然鎮(zhèn)住了,命令人馬掉頭趕到皇宮,哭著把董宣的所作所為告訴了皇帝。劉秀很小時就失去了父母,是姐姐把他帶大的,對姐姐特別敬重。見姐姐被氣得渾身顫抖,心里也騰起一股怒氣,他想這個洛陽令大庭廣眾之下羞辱我的姐姐,分明沒把我這個皇帝放在眼里,于是對衛(wèi)士說:快去把董宣抓來,我要殺了他!
董宣到了皇帝面前,趕忙跪下道:我有句話,說完皇上再殺我不遲。劉秀問:你還有什么可說的?董宣說:是陛下的圣德使?jié)h朝又興盛起來,如今高官豪門和他們的子弟門人違法不軌,您卻要包庇他們,以后還怎么治理國家,不用動手,我自己去死吧!說完就朝柱子撞去,頓時血流滿面。劉秀被董宣的舉動驚呆了,馬上平靜下來,心里感到震驚、慚愧、后悔、高興。震驚的是董宣如此剛正不阿,慚愧的是自己一怒之下不辨是非,后悔的是不該一時沖動,險些壞了大事,高興的是手下有如此忠心的官員。他馬上吩咐身邊的人趕快把董宣扶住,給他包扎好傷口,并免去董宣的罪。
但當(dāng)著姐姐的面,怎么也得給一點面子。于是,劉秀和氣地對董宣說:今天的事情到此為止,你就給公主磕頭賠個不是吧。但董宣不給面子,理直氣壯地說:我沒有錯,我不會磕頭!劉秀只好讓兩個小太監(jiān)攙著董宣到公主的面前,強行按著董宣的頭謝罪,但董宣挺著脖子,小太監(jiān)怎么也按不下去,只好向劉秀報告:這個人的脖子太硬,按不下去。湖陽公主頓時沒了顏面,她冷笑著叫著劉秀的字說:文叔,你當(dāng)年是老百姓的時候,常常把逃跑的罪犯藏在家里,官府也不敢把你怎么樣,如今當(dāng)了皇帝,難道連一個小小的洛陽令都制服不了嗎?!
劉秀笑著對姐姐說:當(dāng)皇帝和當(dāng)老百姓就是不一樣啊,正因為我是一國之君,更應(yīng)該秉公執(zhí)法、以身作則,要不以后還怎么治理國家呢!光武帝贊賞董宣好個“強項令”,快起來吧!
劉秀認(rèn)為董宣執(zhí)法如山、不畏強權(quán),應(yīng)作為百官的典范。他隨后賞賜了董宣三十萬兩銀子,并把董宣的事跡作出通報。
隨后,洛陽大治。
我們在贊賞董宣的同時,更感到這個故事透視出的是劉秀的可敬和可貴,它給我們的啟示是:
其一,有諫臣必有明君,在一人專制的家天下時代,董宣沒掉腦袋,說明劉秀乃一代明君,如果遇到昏君,就是十個、百個董宣的腦袋也不夠砍的;
其二,一個封建皇帝不以感情用事,在大是大非面前,想到的是怎樣治理國家,怎樣以身作則,實屬不易;
其三,古語說得好,物必自腐而后蟲生。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上梁不正下梁歪,下梁不正倒下來。這是千百年來顛撲不破的真理。
19、云臺二十八將
在今天河南孟津縣劉秀墓旁有劉秀祠,祠的正殿供奉著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彩色塑像,只見他方面大頤,眉宇間透出慈善和俊朗。兩側(cè)是“云臺二十八將”的塑像,個個英氣勃勃,干練威武,仿佛和皇帝正在舉行朝會。
這二十八將是劉秀的兒子,漢明帝劉莊所議定的。劉秀從舂陵起兵到昆陽大戰(zhàn),新野成親,占據(jù)河北,討平王朗,征伐隴右,平定巴蜀,二十八將南征北戰(zhàn),為天下歸于一統(tǒng)立下了汗馬功勞。
這二十八將是:太傅高密侯鄧禹、大司馬廣平侯吳漢、左將軍膠東侯賈復(fù)、建威大將軍耿弇、執(zhí)金吾雍奴侯寇恂、征南大將軍舞陽侯岑彭、征西大將軍陽夏侯馮異、建義大將軍鬲侯朱祐、征虜將軍潁陽侯祭遵、驃騎大將軍櫟陽侯景丹、虎牙大將軍安平侯蓋延、衛(wèi)尉安成侯銚期、東郡太守東光侯耿純、城門校尉朗陵侯臧宮、捕虜將軍楊虛侯馬武、驃騎將軍慎侯劉隆、中山太守全椒侯馬成、河南尹阜成侯王梁、瑯邪太守祝阿侯陳俊、驃騎大將軍參蘧侯杜茂、積弩將軍昆陽侯傅俊、左曹合肥侯堅鐔、上谷太守淮陵侯王霸、信都太守阿陵侯任光、豫章太守中水侯李忠、右將軍槐里侯萬脩、太常靈壽侯邳彤、驍騎將軍昌成侯劉植、橫野大將軍山桑侯王常(追加)、大司空固始侯李通(追加)、大司空安豐侯竇融(追加)、太傅宣德侯卓茂(追加)。
云臺二十八將,史書基本上對他們大加歌頌,甚至把劉秀的軍隊描寫成解人民倒懸,救人民水火的仁義之師,其實遠(yuǎn)不是那么回事。在上述將領(lǐng)中,就有一些暴戾不仁之徒。比如大司馬廣平侯吳漢的暴行,連他的同僚都不忍卒睹,不惜造反。破虜將軍鄧奉,請假回家鄉(xiāng)新野掃墓,看到吳漢軍對鄉(xiāng)里的破壞和壓迫,憤怒地率兵擊破吳漢。還是吳漢,在率部擊滅成家帝國時,公孫述部下舉城投降,三天以后,吳漢下令屠城,縱兵奸淫燒殺,焚毀公孫述宮殿。劉秀對吳漢的暴行大為震怒,下詔責(zé)備:成都投降,已經(jīng)三天。官吏人民,全都順服。僅嬰兒和母親就以一萬為單位計算,突然間縱兵放火,聽到的人心酸落淚。你是皇族子弟,又做過官吏,怎么忍心做出這種慘事!
如果說戰(zhàn)場殺人,軍人之間戰(zhàn)斗,勢不得已,而敵方已經(jīng)投降,再殺人,其中連老人、婦女和兒童都無幸免。我們常說,殺降不可恕,那么殺老幼婦孺就更不可恕。吳漢就是一個不可恕的惡徒,他進(jìn)入云臺二十八將不能不說是東漢明帝的一個污點,也是歷史的一個污點。再如建威大將軍耿弇,率兵攻陷四十六個郡縣封國,卻屠殺三百多個城市,歷史對他的描述近乎盡善盡美,簡直令人發(fā)指。滿清軍隊進(jìn)攻江南,也不過有過兩屠,即“揚州十日”、“嘉興三屠”,而耿弇屠了三百余城,這等人物被東漢統(tǒng)治者作為功臣歌功頌德,可見一部歷史不是為人民寫的!
20、先生之風(fēng),山高水長
一千多年前,北宋政治家范仲淹在重修桐廬富春江畔嚴(yán)光祠堂時,撰寫了《嚴(yán)先生祠堂記》,內(nèi)有“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fēng),山高水長”的贊語,使嚴(yán)光的高風(fēng)亮節(jié),更加名揚天下。
嚴(yán)光,字子陵,東漢初年著名隱士。他生于西漢末年,會稽余姚人,原姓莊,因避東漢明帝劉莊的諱而改姓嚴(yán)。嚴(yán)光年輕時就有很高的聲望,他和東漢光武帝劉秀既是同學(xué),也是好友,曾經(jīng)積極幫助劉秀起兵。公元二十五年,劉秀即位后,多次聘請他做官以輔佐自己,但他隱姓埋名躲了起來,光武帝不得不命人畫了他的畫像到處尋找。
齊國報告,有個穿羊皮衣服的人在大澤里釣魚,光武帝懷疑這個人就是嚴(yán)光,趕忙派人前去打探,一問果然是他。于是準(zhǔn)備了車馬和官印,前來接他。請了一次又一次,實在躲不過去了才跟著來人到了京城。光武帝非常高興,給他安排了所有需要的東西,還指定專人照顧他的飲食。當(dāng)天,光武帝坐車到住處來看望他,嚴(yán)子陵則閉著眼睛不說話。光武帝也不挑剔,拍著他的肚子說:你這個嚴(yán)子陵啊,難道就不能出來幫我治理天下嗎?過了很長時間,他才睜開眼睛說:從前唐堯的德行那么高尚,讓許由、巢父出來做官輔佐他,都遭到了拒絕,二人嫌請他們做官的話臟了他們的耳朵,趕忙用水洗自己的耳朵。每個人的志向本來就不同,你為什么要來強迫我呢?光武帝聽了,嘆了口氣說:子陵啊,最后我也說服不了你嗎?說完就失望地走了。
幾天后,光武帝派人把嚴(yán)光召到皇宮,兩人談著以前做朋友時的往事,一連交談了好幾天。光武帝問嚴(yán)子陵:你看我和以前有沒有什么變化?光武帝本想讓子陵說他的氣質(zhì)和風(fēng)度更威嚴(yán)了,不想子陵卻淡淡地說:陛下比以前稍微胖了。光武帝見話不投機(jī),連忙改變了話題。到了晚上,兩人還像以前做同學(xué)時那樣睡在一起。子陵熟睡時翻身,把腳放在了光武帝的肚子上。第二天,負(fù)責(zé)觀察星象的太史來報,說有客星侵犯帝座,情況特別緊急。光武帝笑著說:哪有什么事情,不過是我的老朋友和我一起睡覺,把腳放到了我的肚子上而已。
光武帝想拜嚴(yán)子陵為諫議大夫,遭到子陵的拒絕。光武帝見沒有辦法讓他輔佐自己,只好讓他回到了家鄉(xiāng)富春江畔,從此他每日在江邊垂釣。建武十七年,即公元四十一年,光武帝又一次請嚴(yán)子陵出山做官,又一次遭到拒絕。《劉秀與嚴(yán)子陵書》曰:“古大有為之君,必有不召之臣,朕何敢臣子陵哉。惟此鴻業(yè)若涉春冰,辟之瘡痏須杖而行。若綺里不少高皇,奈何子陵少朕也?;綕}水之風(fēng),非朕所敢望?!眹?yán)子陵在隱居期間,常為家鄉(xiāng)百姓消災(zāi)治病,人們尊稱他為“嚴(yán)子爺”,八十歲那年,嚴(yán)子陵病逝家中。光武帝得知后非常悲痛,詔令郡縣賜錢百萬、谷千斛安葬,墓在客星山(陳山)。后人為了紀(jì)念他,在墓旁建祠修廟,把他釣魚的地方稱作“嚴(yán)子陵釣魚臺”。
嚴(yán)子陵拒絕做官,是為了維護(hù)自己的尊嚴(yán),還是看出了什么?歷來學(xué)者看法不一。明張燧引用方正學(xué)的詩,證明嚴(yán)子陵不做官是有深意的。他說:“光武中興,令主也;而廢郭后及太子強,頗為后世口實。國朝方正學(xué)《題嚴(yán)陵圖》有云:‘糟糠之妻尚如此,貧賤之交可知矣。羊裘老子蚤見幾,故向桐江釣煙水?!疝D(zhuǎn)二十八字,可謂發(fā)千古之隱矣?!?/p>
而在歷史上,從封建士大夫到后世百姓,則把嚴(yán)子陵作為不向權(quán)貴低頭,不求富貴,維護(hù)自身尊嚴(yán)的知識分子的典范。
21、劉秀執(zhí)政時期三位重臣之死
在歷史上,劉秀因做了皇帝不殺戰(zhàn)友而受到好評,但這并不說明他沒有脾氣。今天,我們通過說明幾位重臣之死,透視他執(zhí)政時期宮廷斗爭的激烈。
韓歆之死
韓歆,字翁君,南陽人,因跟隨劉秀攻伐有功,被封為扶陽侯。公元三十九年,東漢王朝大司徒(宰相)韓歆被免職。韓歆性情耿直,不講究說話的技巧,喜歡直來直去,不知道隱瞞,使劉秀常常感到不能容忍。一次,韓歆在劉秀面前,肯定天下將發(fā)生重大的饑饉荒年,他指天畫地,言辭激烈,劉秀震怒,將他免職遣回家鄉(xiāng)。韓歆走后,劉秀仍不能釋懷,越想越氣,又派使節(jié)送去詔書責(zé)備,司隸校尉鮑永固請劉秀寬恕,沒有得到同意,韓歆和兒子韓嬰就一起自殺了。史書記載:“歆素有重名,死非其罪,眾多不厭,帝乃追賜錢谷,以成禮葬之?!?/p>
孟子曰:“朋友數(shù),則疏矣。君臣數(shù),則辱矣?!彼抉R光在談到這段故事時說,良藥苦口利于病,激烈率直的言論,對說話的人沒有利益,卻是國家的福氣。圣明的君主唯恐聽不到這種言論。其實,無論是孟子的告誡,還是司馬光的評論,都說明真正圣明的君主是不存在的。就連李世民對魏征的直諫都恨恨地說,我早晚要殺了這個鄉(xiāng)下佬。韓歆因直言規(guī)勸而死,不能不說是劉秀的一個污點。
歐陽歙之死
歐陽歙,字正思,樂安千乘人。歐陽歙世代傳授《尚書》,八世都當(dāng)博士,王莽當(dāng)政時,歐陽歙為長社宰。更始時期,為原武令。劉秀平定河北,提拔歐陽歙做河南都尉,后行太守事。公元四十年,東漢光武帝建武十六年,拜歐陽歙為宰相,任大司徒。歐陽歙雖然頗有名聲,但不知自愛,依靠自己的權(quán)位,貪得無厭。一次,光武帝派皇家禮賓官清查二千石以上官吏的土地,結(jié)果查出歐陽歙在汝南郡長任內(nèi),測量田畝作弊,貪污千余萬錢,被捕下獄。歐陽歙的學(xué)生平原人禮震,年紀(jì)才十七歲,要求代替歐陽歙一死。劉秀毫不動搖,歐陽歙最后死在獄中。當(dāng)時評論,歐陽歙貪污罪重該死,但學(xué)問由此廢絕,也是一件憾事。今人認(rèn)為,官員貪污,罪當(dāng)誅之。
梁松之死
梁松,字伯孫,光武帝小女兒的駙馬,劉秀死時受遺詔輔政,是陷害馬援的元兇。有一次他去問候生病的馬援,拜于床下,馬援“不答”。馬援因是梁松父親的朋友,身為長輩而不答禮小輩,本是常事。但梁松依恃自己是皇親而記恨在心。不久馬援死去,他仍然懷恨在心,借故陷害,劉秀因而大怒,收回原先賜給馬援的新息侯印綬。劉秀死后不到二年,梁松因私自寫信托郡縣辦事,事發(fā)后被免官,于是怨天尤人,寫匿名信誹謗對手,內(nèi)容相當(dāng)惡毒。梁松認(rèn)為這次陷害對手會像陷害馬援一樣得手,沒想到害人終害己,死于獄中。
以上三則故事,得出的結(jié)論是:
在封建專制時代,忠臣多不得善終;
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任何時代,貪墨者,老天也救不了他;
搗鬼有術(shù)也有效,然而以此成大事者,古來無有。害人者必以害己告終。
22、舉案齊眉的故事
嚴(yán)子陵是東漢初期最有名的隱士,在他稍后,又出了一對夫妻隱士,這就是梁鴻和孟光?!逗鬂h書·梁鴻傳》記載:“為人賃舂,每歸,妻為具食,不敢于鴻前仰視,舉案齊眉?!焙笕司桶雅e案齊眉作為表達(dá)夫妻互相尊重、十分恩愛的用語。
梁鴻,字伯鸞,扶風(fēng)平陵人。他很小就失去父親,家里生活非常貧困,但從不氣餒,虛心求學(xué),知識非常淵博,卻從不寫書,也不輕易發(fā)表議論。他在太學(xué)畢業(yè)后,在上林苑放豬牧羊。一次,不小心引起了火災(zāi),把別人家的房屋燒了,他把自己的豬羊都賠給人家,但那家人覺得還不夠,他就留在人家做雇工還債。梁鴻做事勤奮,得到了鄰居的尊重,那家人也感到梁鴻不是普通人,就把豬羊還給他,梁鴻沒有接受,回家鄉(xiāng)去了。
梁鴻的美名傳得很遠(yuǎn),許多有權(quán)有勢的人家都想把女兒嫁給他,被他婉言謝絕了。他的家鄉(xiāng)有一戶姓孟的人家,女兒長得又胖又丑,皮膚黝黑,力氣大的能舉起石臼,三十多了也沒嫁人,自己卻不著急。父母問為什么?她說,我想嫁給梁鴻那樣賢德的人。梁鴻聽說后下了聘禮,準(zhǔn)備娶她。
孟女高高興興地準(zhǔn)備了嫁妝,過門那天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沒想到,婚后一連七日,梁鴻一言不發(fā)。孟女到梁鴻面前跪下說:“妾早聞夫君賢名,立誓非您不嫁,夫君選定了妾為妻,可不知為什么,結(jié)婚以來夫君默默無語,不知妾犯了什么過失?”梁鴻答道:“我一直希望自己的妻子是位穿麻葛衣,能與我一起隱居深山老林的人。現(xiàn)在,你卻穿著綺縞等名貴絲織品縫制的衣服,涂脂抹粉、梳妝打扮,這哪里是我理想中的妻子???”孟女說:“我這些日子的穿著打扮,只是想驗證一下,夫君是否真是我理想中的賢士?!闭f完便將頭發(fā)卷成髻,穿上粗布衣,動手織布。梁鴻見了大喜,對妻子說:“這才是我梁鴻的妻子!”他為妻子取名為孟光,字德曜,意思是她的仁德光芒般閃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