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世界十大中短篇小說家.茨威格 作者:(奧地利)斯·茨威格 著; 張玉書 譯


前言

茨威格初登文壇時,是以抒情詩人的面貌出現(xiàn)的,接著又進行戲劇創(chuàng)作。奧地利作家,不少是詩人、小說家兼劇作家,施尼茨勒、霍夫曼斯塔爾和茨威格均是如此。早在大學(xué)時代,茨威格已先后發(fā)表了兩部詩集《銀弦集》和《早年的花環(huán)》。茨威格作為作家,可以說是少年得志。

大學(xué)二年級時,茨威格到柏林去學(xué)習(xí)了一個學(xué)期,主要時間不是用在課堂里聽講,而是用來認識社會,認識人生。

柏林之行開闊了茨威格的視野。他生活在富裕的維也納市民階層,來往的都是有教養(yǎng)有地位的上層社會男女,何嘗接觸過被社會唾棄、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物,何嘗認識過那些離經(jīng)叛道、用自己怪異荒誕的藝術(shù)作品來和現(xiàn)存社會抗?fàn)幍默F(xiàn)代派詩人和藝術(shù)家,又何嘗了解社會的陰暗面、臭氣沖天的陰暗角落。他走進那些未來派的俱樂部,接觸到他從未打過交道的酒鬼、同性戀者和吸毒分子等遭到社會摒棄的人,接觸到一個他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世界。人生是那樣的廣袤無垠,光怪陸離,五光十色,有光明有黑暗,有善有惡。更重要的是善中有惡,惡中有善。一切閃光的并非全是金子,而一切烏黑的也并不全是糞土!他于是懂得了生活的廣度和深度,也懂得了文學(xué)應(yīng)有的廣度和深度,當(dāng)時初次接觸到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長篇小說《卡拉瑪佐夫兄弟》就是活生生的典范,茨威格于是深思了。

茨威格本來感到躊躇滿志,這是一個初露頭角的青年作家慣有的心態(tài),但是他有足夠的自知之明,能夠客觀地分析和比較自己的作品和名家的杰作,找出差距。他還太稚嫩,太膚淺,必須學(xué)習(xí)學(xué)習(xí)再學(xué)習(xí)。為了表示自己的決心,他把一本幾乎已經(jīng)完成的長篇小說付之一炬,并且下定決心,先不忙著寫作,而是聽從德默爾的忠告,先通過翻譯向名家學(xué)習(xí),再從事寫作,尤其不要貿(mào)貿(mào)然動手寫長篇!

翻譯是挑戰(zhàn)。它要求譯者以同樣典雅的文體,同樣優(yōu)美的語言來再現(xiàn)原著的輝煌。多少譯者由于才力不濟,把令人贊嘆不已的杰作譯得面目全非,讀來興味索然,多少譯文由于光彩全無使得原作者也因而蒙受不白之冤。翻譯如架橋過河,由于架不好橋,無從過河的事時有發(fā)生。所以當(dāng)好譯者在某種意義上也意味著當(dāng)好作者。當(dāng)然,翻譯和寫作并不是一回事,成功的翻譯家未必都能成為杰出的作家。寫作還需要實踐,尤其需要生活,茨威格的生活積累還不夠豐厚。

他似乎陷入了一個寫作的危機,實際上他是登上了一個新的高度。當(dāng)他登上一個新的高峰時,他可以居高臨下地俯瞰自己過去的作品,他贏得了一個相當(dāng)大的距離,可以不帶偏見相當(dāng)客觀地評論自己的作品,就像評論別人的創(chuàng)作一樣。他花了三年時間,在集中精力從事翻譯的同時,深入生活,學(xué)習(xí)寫作,創(chuàng)作了他最初的中短篇小說。

他的第二部詩集《早年的花環(huán)》并不意味著突破。他的第一部詩劇《特西特斯》,盡管轟動一時,也只能視為這位才氣橫溢的青年作家一次成功的嘗試。

真正的突破是他的中短篇小說。本世紀(jì)歐洲文壇上有三位作家被公認為是出類拔萃的中短篇小說家,他們是俄國的契訶夫、法國的莫里亞克和奧地利的茨威格。而作品譯文的語種之多,銷售量之大,則以茨威格為最。

茨威格在少年時代發(fā)現(xiàn)的一個秘密,乃是成年人在愛情婚姻上的虛偽。他們裝出道貌岸然的樣子,其實在愛情生活上表現(xiàn)了驚人的兩重性,這一發(fā)現(xiàn)使少年茨威格深受震動。他于一九一一年發(fā)表的小說集《早年的經(jīng)歷》,從不同的角度描寫和處理了這一問題,實際上是寫他自己成熟過程中對周圍世界的發(fā)現(xiàn)和感覺。本書選用了其中的《夜色朦朧》和《火燒火燎的秘密》兩篇。

《夜色朦朧》是這個集子里的第一篇,寫的是一個少年在夜色朦朧之中和一個神秘的少女度過了幾個銷魂蕩魄的夜晚而始終不知道這迷人的女神究竟是誰。他的三個表姐,還有其他女眷,都有可能,又都不可能。他探詢、查考,終不得解。故事?lián)渌访噪x,夜間激情似火,白天冷若冰霜,使少年陷于迷惘。他一直把二表姐誤認為是那個默默不語和他共度良宵的仙女,把她供在心里,把純真的愛奉獻給她。為了看她一眼,他爬上她窗前的大樹,最后從樹上摔下,折斷腿骨。這個愛的啞謎使他痛苦,也給他帶來神秘的歡樂。可是在他臥床養(yǎng)傷的時候,這個夜色朦朧中的女神飄然而至,露出了自己的真實面貌。出乎意料的是,這位女神不是他朝思暮想的二表姐,而是他根本沒有想到過的三表姐。他簡直以為自己身在夢中,那是朦朧夜色之中產(chǎn)生的令人難以置信的幻夢。

茨威格用印象主義手法描繪朦朧夜色中的花園和令人目迷神眩的幽會:

夜色朦朧,萬籟俱寂,馥郁的濃香,使人心醉,泄露了淹沒在黑夜之中的似錦繁花。泉水淙淙,樹影幢幢,更使人感到花園的幽深,林木的茂密。

夜,神秘莫測,清涼靜謐,暑熱消退,喧聲盡逝。少年的心里可并不平靜,青春在騷動,激情在翻騰,朦朧的渴望,無名的悵惘驅(qū)使他在林間徘徊,在樹下躑躅。突然間一道白光,一縷輕紗,一片浮云,從天外飛來一個仙女,從夜空降落一位女神,像朦朧的夜色一樣虛無縹緲,似真似幻,來似春風(fēng)去如朝露,飄然而至,倏然而逝,只留下蕩氣回腸的回憶,嗒然若失的悵惘。這意外的艷遇,銷魂的時光,激情如火,柔情似水,像一闋迷人的夜曲,詩意盎然,動人心弦,匯成小說《夜色朦朧》的主旋律。

一到白天,這闋浪漫主義的夜曲便戛然而止,神話世界變成了現(xiàn)實世界,詩意頓消,朦朧的夜色變成刺眼的強光,清幽靜謐的林間小徑代之以笑語喧嘩的豪華客廳。激情如火,柔情似水的仙女再也不見蹤影?,F(xiàn)實中只有貴族小姐,上流社會的女子。她們?nèi)紜寡哦饲f,神情高傲,態(tài)度凜然。這些冷若冰霜、穩(wěn)重審慎的小姐當(dāng)中竟會有一人和他共度銷魂蕩魄的夜晚,向他揭示愛情的秘密,讓他痛飲人生歡娛的香醇、醉人的玉液瓊漿!在朦朧的夜色中,在幽靜的樹林里,這位謎樣的女主人公卸去了白天驕矜的面具,露出懷春少女的本來面目,渴望著愛情的歡樂,毫不忸怩作態(tài)。然而她畢竟還是這個階層的特殊產(chǎn)物,即使在戀情正濃,最為銷魂的瞬間,她也不忘保守秘密,絕不讓少年知道她究竟是誰。為了不讓少年探明她的底細,她一聲不吭,一字不吐,寧可忍受巨大的痛苦。因為一出聲就會泄露自己的聲音,讓人知道她是何人。她像精靈一樣,出沒于朦朧的夜色之中,來去飄忽,行蹤詭秘,是嬌羞?是顧慮?還是視愛情為兒戲的習(xí)慣和本能?啊,這奇怪的變幻,白晝和黑夜,現(xiàn)實和虛幻,熱烈和冷淡,矯飾和純真,像兩個旋律交替出現(xiàn),把這不諳世事的少年弄得目眩神迷。是他經(jīng)歷了一場幻夢,夢見仙女下凡,還是這些小姐善于裝假,使人真?zhèn)文??這撲朔迷離的晝夜變幻,給他歡樂,給他痛苦,使他意外地鐘情,使他過早地失戀。如果說這也是倫勃朗光與影對照的技法,那么這個朦朧夜色中發(fā)生的迷人故事,則是為了襯托出強光照射下白晝的現(xiàn)實生活業(yè)已失去純真,變得虛偽矯飾。

這離奇的故事說明上層社會奇怪的雙重道德。這對于涉世未深、真情未泯的少年自然是個痛苦的洗禮。真相大白之后他反而大失所望,感到受騙,受到愚弄,他純真的初戀被人戲耍。這意外的愛情經(jīng)歷和奇特的失戀之苦,給他留下苦澀的回味,難以磨滅的傷痕。他帶著一條跌斷后重新治愈的腿和一顆受傷后難以愈合的心離開了表姐們,告別了少年時代,走進了更加撲朔迷離、真?zhèn)坞y辨的成年人世界。

名篇《火燒火燎的秘密》,則從一個十歲男孩的視角來觀察一個花花公子如何利用這孩子的信任和依戀達到接近和勾引他母親的目的。但是由于孩子及時干預(yù),保護母親,勇敢斗爭,花花公子未能得逞。

一九二二年出版的小說集《馬來狂人》,標(biāo)志著茨威格的寫作已達到了成熟期。集子里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一個對愛情忠貞不貳的癡情少女的絕筆。她在十三歲時便暗戀著鄰居青年作家R。五年后她重返維也納,每天到他窗下等候,被他誤認為賣笑女郎,但她絕不向他暴露身份,絕不向他呼救求援,默默地承受著生活的重擔(dān)、社會的歧視、貧困的折磨和疾病的摧殘。這種無所企求、真摯無私、充滿獻身精神的愛,在肉欲橫流、金錢肆虐的時代,更顯得超凡脫俗、凄婉動人。一朵鮮花在隱蔽的角落無聲無息地枯萎,只有這一疊素箋發(fā)出震撼人心的無聲敘述,像從另一個世界吹來一陣凄慘的冷風(fēng),帶來一股不能得到的信息,已逝者的信息,使我們想起一個悄然逝去、飲恨終身的無名女子的悲傷心曲。

《馬來狂人》是茨威格的代表作之一,與《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齊名。

《馬來狂人》描寫印度洋上的赤道之夜,郁悶炎熱,令人窒息。船舷旁黑暗的角落里,有一個借酒澆愁的怪人。從他的嘴里,我們聽到了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一個德國醫(yī)生,由于偶然的過失,流落在亞洲熱帶叢林中苦熬歲月。突然有一位美麗的貴婦人奇跡似的闖入他的生活,求他幫她墮胎。他同意干這違法的事情,條件是:她必須委身于他。這個高傲的女人向他報以一聲輕蔑的長笑,轉(zhuǎn)身離去。他像馬來狂人似的對她窮追不舍。

這個生性高傲、寧死也不愿受辱的女人,不幸做了商人婦,內(nèi)心苦悶,在追求愛情自由的過程中不幸懷孕,在求救時,又不幸遇見了一個乘人之危的醫(yī)生。于是她鋌而走險,不惜冒生命危險,讓一個無知的老嫗為她墮胎,最后流血不止,悲慘地死去。這說明她絕非生性輕浮。她愛名譽甚于生命。彌留時,她并不追悔往事,只怕死后名聲受到玷污。

醫(yī)生發(fā)狂似的跟蹤追去,不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而是為了向她提供幫助。他雖然在某種意義上促使這個女人采取下策,造成她的死亡,但是在她死后,他卻成了她遺囑的執(zhí)行者,為捍衛(wèi)她的名譽不惜舍棄自己的生命。他以決死的態(tài)度迫使法醫(yī)簽署“暴病身亡”的驗尸證明。然后他放棄一切,乘上返回歐洲的海輪,暗中守護著她的靈柩。在她丈夫打算移棺上岸,以便開棺驗尸的緊急關(guān)頭,他從船上縱身跳下,和鉛棺一起沉入海底,以生命為代價履行了自己在死者彌留時許下的諾言。這些行動雖然不能完全抹殺他過去的卑劣行徑,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表現(xiàn)了他補贖前愆的誠意。

茨威格在《馬來狂人》這篇小說里,不僅僅是要敘述一個離奇的故事,而是通過心理分析的方法讓我們看到人的靈魂深處各種激情的波動。就是這些內(nèi)心世界的驚濤駭浪,造成了主人公的悲劇命運,使得表面看來怪異荒誕的現(xiàn)象變得合情合理。茨威格不是用犀利的解剖刀和外科醫(yī)生的客觀冷靜態(tài)度解剖人的靈魂,然后不動感情地寫下病歷和診斷書;作者在發(fā)掘人物內(nèi)心、刻畫人物命運的時候,顯然充滿了同情。作者動情,作品才能動人。這是他的作品直扣人們心扉、引起人們共鳴的一大秘訣。

《夜色朦朧》和《馬來狂人》出自同一個作者的筆端,然而風(fēng)格迥異,情趣不同。相同的只是細膩深刻的心理分析,以及蘊藏在作品中的強烈激情和濃郁詩意。

茨威格的特色在于對心靈的挖掘,他把我們引入一個奇妙的世界,似曾相識卻又陌生。這就是人們的內(nèi)心世界。我們看到的蕓蕓眾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生活平靜,外表平靜,沒有戰(zhàn)亂,沒有災(zāi)禍,沒有使人大悲大喜的原因,然而人們的內(nèi)心卻如波濤洶涌的大海,潮漲潮落,騷動不寧,內(nèi)在的激情、愿望、沖動在翻騰。《馬來狂人》中的那位男主人公,生活在叢林里,炎熱的天氣、單調(diào)的生活、難熬的孤寂,使得這位醫(yī)生的心早就像一根繃緊的弦,潛藏著無窮無盡的能量。待到那位商人的妻子飄然而至,他內(nèi)心的狂濤便再也控制不住,于是情節(jié)便以令人喘不過氣來的驚人速度發(fā)展,一瀉千里,直到悲劇的結(jié)尾。我們眼前只看見一個人在飛奔,騷動不寧的內(nèi)心驅(qū)使他一往無前。他想救她,想幫助她,想防止她跳進毀滅的深淵。可是她也在飛奔,她是在逃避這個對她不安好心的男人,她在維護自己的尊嚴,她在逃向死亡。小說的情節(jié)是平淡的。沒有海嘯臺風(fēng),沒有雷鳴電閃,沒有隆隆炮聲,沒有人喊馬嘶,然而在這兩個人的心里,卻是怒潮起伏,狂濤激蕩。一個在奮力地追,一個在沒命地逃;一個急于表白、急于道歉、急于警告,另一個在憤怒地譴責(zé)、厭惡地唾棄、恐懼地驚叫。而這一切都在無言之中進行。

一九二七年茨威格發(fā)表了他的又一部中短篇小說集《感情的混亂》。顧名思義,這里收集的小說也是偏重感情世界的種種糾葛。其中《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講一個年輕的賭徒,沉溺太深不能自拔,小說中的女主人公出于同情,為了挽救他,給他以溫情。然而繾綣柔情也敵不過賭癮,他終于走上了絕路,開槍自殺。小說著重描寫他的一雙手,這雙手反映出主人公復(fù)雜的感情:焦急的等待、迫切的期望、泰然自若、失望頹喪、孤注一擲、心灰意冷。這種病態(tài)的激情在生活中有,在偉人身上也有表現(xiàn)。俄國偉大的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一度是個賭徒,曾在一夜之間把一切全都輸光。這種內(nèi)在的激情是人的內(nèi)心世界的組成部分。

茨威格的中短篇小說不僅限于以上三部小說集;還有一些膾炙人口的名篇散見于報紙雜志,反映生活的不同側(cè)面,表現(xiàn)不同人物和題材?!镀绽貭柕拇禾臁泛汀独锇旱幕槎Y》都是表現(xiàn)不同情況下婚姻和戀愛中戀人們,尤其是女性的心理活動,或勇敢,或恐懼,或陶醉,或失望。寫得深刻動人,不落俗套。

《普拉特爾的春天》于一九○○年十一月在《現(xiàn)代之聲——現(xiàn)代文學(xué)與批評》月刊的第七、第八期連載。小說的女主人公是個相貌美麗出身寒微的青年女子,卻過著錦衣玉食無所事事的悠閑生活。物質(zhì)生活得到充分滿足,精神生活一片荒漠;既無愛情,也無友誼,簡直如一只金絲鳥,幽囚在黃金的鳥籠之中。她的閨房布置得光怪陸離,然而俗不可耐。她的職業(yè)是貴族富翁的情婦,一個寵物,一個玩物,供人把玩,供人享用。存在的目的只是滿足這些豢養(yǎng)她的達官貴人一時的歡愉。主人幾度變換,他們家藏萬貫,地位顯赫;而她身份不變,生活不變。這些社會上有頭有臉的正人君子暗地里金屋藏嬌,具有雙重人格,過著雙重生活。前面的主人厭倦之后,棄她而去;后面的主人接踵而至。她像一個裹在錦衣華裳之中,浸在脂粉香霧里面的玩偶。曾經(jīng)心向往之的舒適安逸的生活,已經(jīng)使她厭足。這沒有自由沒有內(nèi)容的生活,算是什么生活?她回想起自己還是村姑時的生活,無憂無慮地在大自然中,在人群中縱情歡笑,自由交往,單純,樸素,但是實實在在。

于是,她毅然決然地換上早已不穿的那身簡樸的近乎寒磣的村姑衣裳——這是她當(dāng)年和自己情人離家出走時穿的那身衣服——走上大街,直奔郊外的普拉特爾公園。那是維也納百姓假日游玩的場所。普通人無拘無束地在大自然的懷抱里充分享受幸福自由的快樂。她邂逅一個單純質(zhì)樸快快活活的年輕大學(xué)生,在人群中一同歡笑,一同游覽,共同度過美好的時光,享受真誠的深情。這普拉特爾的春天,是否也意味著她的新生,與那金絲鳥籠似的香巢決裂,去追求人生真正的春天。金銀珠寶和物質(zhì)享受,并不能使人真正感到幸福;瞬間的貴婦人的裝扮和舉止,也不會使她得到人生真正的滿足。回歸自然,尋找自我,也許能夠找到真愛和春日般煦和的陽光照耀下的新生。

《里昂的婚禮》于一九二七年八月發(fā)表在柏林《雕鸮》雜志上。法國大革命時,激進的雅各賓黨人借革命之名,草菅人命,濫殺無辜。一九二五年,茨威格寫出歷史人物傳記《約瑟夫·富歇——一位政治性人物的肖像》。書中記述了這個投機革命的陰謀家,奉國民代表大會之命前往里昂,鎮(zhèn)壓里昂市民。不堪暴行的里昂市民奮起反抗,被斥為反革命的保王黨人,遭到嚴懲,里昂全城被毀。這一血腥罪行在書中得到展現(xiàn),富歇從而獲得“里昂劊子手”的綽號。叛逆的民眾遭到集體槍殺,尸體扔進羅阿河中,河水為之變赤。就是在這個背景下,一個少女為在保王黨軍隊中兵敗被俘的未婚夫前去求見富歇,求他發(fā)發(fā)慈悲,免她未婚夫一死。冷血的富歇不為所動,少女便主動要求,進入牢房與未婚夫一同赴死。同室的難友知道自己性命不保,都情緒低沉,相互間也感情冷漠。少女則是主動要求囚禁,并不顧次日即將行刑的命運,請求同囚一室的神父為他們主持婚禮。堅貞無畏的少女以驚人的勇氣、忠貞的愛情,使難友的人性得到升華。既然悲哀絕望無助于改變他們悲慘的命運,何不昂首挺胸,以不可辱的人的尊嚴來戰(zhàn)勝死亡的恐懼,迎接人性的勝利。于是,在眾難友的祝福聲中,神父為這對亂世情侶舉行了婚禮。大家騰出囚室一角,讓他們在陰暗的囚室一隅度過銷魂蕩魄的吉時良宵。第二天,這對新婚夫婦和一隊囚徒昂昂然走向刑場,以他們不屈的精神顯示人性的崇高和人的尊嚴。

文藝創(chuàng)作不可能不師法前輩,問題在于如何廣采百家之精華,形成獨特的風(fēng)格。藝術(shù)的生命在于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絕不意味著割斷歷史、不要傳統(tǒng)。茨威格的創(chuàng)作究竟算是哪一家哪一派?他認真學(xué)習(xí)過巴爾扎克、陀思妥耶夫斯基、托爾斯泰、司湯達,同時又熱衷于翻譯維爾哈倫、魏爾蘭、保爾·瓦勒里。他研究過尼采的哲學(xué),也接受了弗洛伊德的學(xué)說。他對現(xiàn)代派作家、藝術(shù)家的藝術(shù)創(chuàng)新,揭露社會的獨特手法頗為贊賞。能說他是現(xiàn)代派?可是他對歌德推崇備至,他作品里有非常明顯的古典文學(xué)烙印。能說他是古典文學(xué)的嫡傳弟子?我們于是想到海涅的一個具有真知灼見的論斷:“對每個天才都必須進行研究,都只能以他想干什么來評判他。這兒需要回答的問題只是:他有沒有掌握表現(xiàn)自己思想的手段?他是否使用了正確的手段?這樣做才算腳踏實地。我們不再以主觀的愿望去框別人的形象,而是努力理解藝術(shù)家在體現(xiàn)自己的思想時所擁有的天賦的手段。”

茨威格并沒有在表現(xiàn)方式上標(biāo)新立異。他整個的傾向是寫實的,離奇晦澀、怪異神秘的東西與他無緣。盡管他寫的人物是被生活壓成奇形怪狀的畸形人,他們的心靈是扭曲的,但是對他們的表達和描述并不古怪亦不荒誕。他并不是把一些膿血污穢當(dāng)做珍奇頗有得色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而是在描寫他們的傷痕和血跡的同時,對他們的不幸傾注了滿腔同情。這就不同于自然主義。自然主義者,正如梅林所說,興致勃勃地去描寫骯臟病態(tài)的東西,仿佛這不加選擇的客觀描寫本身便是目的。同時也不同于日后的新寫實主義,這些人早已心如槁木死灰,可能是哀極而心死,作品有一股冷峻肅殺之氣,令人心悸頹喪,悲觀消沉,似乎業(yè)已看透人生,故而調(diào)子低沉。而茨威格的作品里有一股激情,在黑暗中有一線光明。在那些人類渣滓身上,他還要去尋找一丁點可以肯定的符合人性的東西。這樣人們的失望之中還有一點希望,在頹喪之余還有些許慰藉。這就是他稱之為理想主義的東西。

茨威格善于采百花之蜜,取百家之長來為己所用,并且予以發(fā)展,成為獨創(chuàng)。在他的小說中,例如《夜色朦朧》的開頭,不僅可以看出印象主義手法的痕跡,甚至可以追溯到德國浪漫主義大師的文學(xué)寶庫,但是故事的完整、情節(jié)的安排、詩意的氣氛,又可以看出古典大師的影響,合在一起就形成他自己獨特的風(fēng)格。

茨威格的作品偏重感情生活,著重內(nèi)心世界。在他的小說里,沒有眾多的人物,沒有宏偉的場面,沒有驚心動魄、曲折離奇的情節(jié),功夫在內(nèi)心矛盾的刻畫和描繪,內(nèi)心世界的發(fā)掘和解剖。他不僅善于運用內(nèi)心獨白,也善于運用情景交融的客觀描繪或第三者敘述等手法??傊瑸榱诉_到目的,任何藝術(shù)手段均可為我所用。不是為技巧而技巧,而是有自己的藝術(shù)目的、思想目的。抒情的氣氛,生動的情節(jié),深刻的心理刻畫,豐富的思想內(nèi)涵,全都包括在內(nèi)。而這一切恰好是各種讀者從自己不同的藝術(shù)趣味的角度出發(fā)都會歡迎的。這就是他成功的秘訣。

茨威格著重刻畫內(nèi)心,但也不忽視故事情節(jié),他喜歡以第一人稱敘述,而為了使人物能真的傾吐衷情,必須設(shè)置特殊的環(huán)境。敘述者不可能無動于衷地敘述,再客觀也難免有主觀感情色彩。以《馬來狂人》為例,這些情節(jié)實在也是心理分析所必需的。我們從茨威格得到的啟發(fā)是:對任何技法不存偏見,不以個人愛憎決定取舍?,F(xiàn)代派文學(xué)的手法當(dāng)年對茨威格而言,是真正的新奇,真正的新穎。他吸取其中的滋養(yǎng),可并未變成它們的奴隸。就題材而論,他并不限于施尼茨勒的“愛與死”,就技法而論,他也沒有寫過一篇純“內(nèi)心獨白”的小說,便是心理分析法,他也是按照自己的方式,通過種種途徑來進行,或描寫歷史畫卷,或刻畫內(nèi)心活動,或用情景交融的手法,而且特別與眾不同的是,他的小說總籠罩著一股或濃或淡的詩意氣氛,這大概和他從寫詩起家是密不可分的。

心理分析是茨威格小說的一大特點,意識流的手法也是茨威格經(jīng)常采用的手法,人們往往把茨威格的作品當(dāng)做弗洛伊德學(xué)說的注解,仿佛茨威格也是一個典型的意識流派小說家??墒橇_曼·羅蘭說:“能用一個定義全面概括的作品,都是毫無生命的死物?!贝耐竦淖髌非『贸錆M生機,半個世紀(jì)來,讀者對之始終興趣盎然。顯然,茨威格學(xué)習(xí)了意識流派的手法,而沒有亦步亦趨地模仿這一派的寫作技巧。了解一下茨威格對意識流小說的態(tài)度,有助于進一步了解茨威格。

意識流小說對傳統(tǒng)的小說而言,是一個突破,是一種變革,有別于傳統(tǒng),開拓了新的天地,展現(xiàn)了新的有待開發(fā)的處女地,也就是茨威格在評價弗洛伊德時說的那些“顯現(xiàn)在地上,又深埋在地下”,被人“莊嚴地宣布為禁區(qū)”的“情欲世界”。照理這樣的小說應(yīng)該是人們喜聞樂見、百讀不厭的讀物才是,但是實際情況并不是這樣。我們舉喬伊斯的《尤利西斯》為例,關(guān)于這部小說的藝術(shù)成就,很多學(xué)者在文學(xué)史和文學(xué)專著里面都有很多論述,我們就不在這里一一列舉,只介紹一下茨威格自己對這部小說的評論。

一九二八年茨威格讀了《尤利西斯》以后,寫了一篇《詹姆斯·喬伊斯的〈尤利西斯〉簡介》。文章一開頭茨威格便寫道:

“使用說明:請先找一個結(jié)實的支點,這樣在閱讀這部篇幅無比浩瀚的長篇小說時,不必從頭到尾把書捧在手里,因為此書幾乎長達一千五百頁,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活像一個鉛塊?!彼岬剑腥税堰@本書捧為“本世紀(jì)最偉大的散文作品”和“我們時代的荷馬史詩”。他警告讀者在閱讀的時候,心里不要產(chǎn)生“稀奇古怪的種種期待”。而要“拿出全部耐心和公正(因為閱讀時也會惱火)”,然后再開始閱讀。第二部分,他提到:“種類:這是一部長篇小說嗎?不是,根本不是:這是從人的精神里產(chǎn)生出來的一團混亂,是一首宏偉壯觀的狂想曲,是在頭腦里演出的稀有罕見的瓦爾普吉斯的狂歡之夜,一部描寫心理狀態(tài)的電影,它以飛快的速度一掠而過,微微震顫。與此同時,遼闊寬廣的心靈景色充滿了才氣橫溢、靈巧精美的細節(jié)描繪,搖搖晃晃地從你眼前閃過,雙重的思想、三重的思想、各式各樣的思想重疊映現(xiàn),雜亂無章,擁擠不堪,蜂擁而來。是心理學(xué)的一次縱酒狂歡,配備了一臺新式技巧的速拍緩映機,把人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內(nèi)心波動都分解成它們所含有的原子。是潛意識的一支塔蘭苔拉舞曲,奔放,瘋狂,各種念頭飛快旋轉(zhuǎn),洶涌奔流,把正好橫在路上的一切,不加選擇全都一起沖走,最崇高的思想和最平淡的想法,光怪陸離的念頭和弗洛伊德式的觀念,神學(xué)著作和淫穢文字,抒情的典雅詞句和馬車夫的粗鄙俚語,全都混雜在一起——可以說是一片混沌,但是它并不是一個酩酊大醉的蘭波式的頭腦做的一場昏夢,酒意正濃,昏昏沉沉,鬼迷心竅,神志不清,而是由一個思想犀利、譏誚成性、玩世不恭的知識分子放肆大膽地故意安排的。讀的時候,你會高興得大聲喊叫,惱火得暴跳如雷,你會疲乏不堪,又感到被人一鞭抽醒,最后昏昏欲睡,仿佛乘坐了十小時旋轉(zhuǎn)木馬,或者一刻不停地在聽著音樂,先是那種刺耳的、笛音一樣尖利的音樂,然后又是鼓號齊鳴震耳欲聾的音樂,爵士樂隊奏出的粗獷狂野的音樂,可是自始至終是詹姆斯·喬伊斯的有意識地現(xiàn)代化了的語言音樂,在這里投身到一種精巧至極的語言狂歡會中去,這是曾經(jīng)在世界上所有的語言里進行過的最為精巧的語言狂歡會之一。在這本書里,有一些英雄主義的東西,同時也有一些東西抒情地模仿著藝術(shù),所以說這是貨真價實的一片混亂,是黑糊糊的一大團,在這里面魔鬼以最最放肆大膽、最最挑動人心的方式,嘲弄著神圣的精神,怪里怪氣地扮演著精神,然而,這是空前絕后的,難以重復(fù)的,新穎別致的?!?/p>

最后茨威格對這本書進行了一個綜合的評述?!熬C述:此書是一塊月球上的隕石,頭朝下一跤跌進了我們的文壇,是個了不起的壯舉,一本空前絕后的奇書,奇幻無比,只許出自這一個人的手筆,這是一個頑強的個人主義者,一個獨來獨往的天才所進行的英雄主義的試驗。沒有荷馬史詩的特點,絲毫沒有。荷馬的藝術(shù)在于脈絡(luò)清晰,線條純凈,而這張熒光閃爍的屏幕,反映的是精神冥府,正是由于它畫面飛馳而過,才吸引著人們的心靈。”茨威格在這里明確指出,這本書是個“絕無僅有的試驗,任何比較都無法進行”。盡管他在全文的最后提到:“人類將像對待一切神秘莫測之物一樣對它肅然起敬,反正今天已經(jīng)如此,人類向這個偏執(zhí)的、猛烈的、誘人的成就致敬,向詹姆斯·喬伊斯表示敬意,敬意”;但是他在結(jié)尾之前卻預(yù)言,喬伊斯的試驗是無法模擬,因而也不會傳宗接代的。茨威格說,喬伊斯的這本書“和誰也不配對,大概因而也不會產(chǎn)生后代”。

茨威格以他獨特的語言,對這本小說,對這樣一種所謂純意識流的小說進行了極為深刻的分析。既然我們寫作是為了贏得讀者,是為了讓讀者得到藝術(shù)的享受,那么我們就不能把我們的作品創(chuàng)造得和真正的意識流那樣混雜。文學(xué)畢竟不是雜亂的人的意識的翻版,這樣做就完全違背了文學(xué)的初衷,完全失去了文學(xué)的價值。所以,盡管茨威格在這里也使用了相當(dāng)多肯定和褒揚的言詞,但實際上他認為這種作品和文學(xué)史上的大師們的名著是不能相提并論的。它不同于荷馬史詩,也不同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它天馬行空,獨來獨往,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只能成為文學(xué)史上一個異象,而不可能成為人們學(xué)習(xí)的范文。它注定是沒有后代的。

事實上現(xiàn)代文學(xué)中涌現(xiàn)出來的膾炙人口的作品,幾乎都采用了意識流的手法,但是沒有一個作家會頭腦發(fā)昏到去模仿《尤利西斯》的地步。我們也許可以這樣說,意識流或者內(nèi)心獨白,作為表現(xiàn)人們內(nèi)心世界的文學(xué)技巧和手段是成功的、有效的,但如通篇以再現(xiàn)人的意識的雜亂無章為目的,恐怕很難成功。

文藝畢竟不是哲學(xué)、政治,單單運用思維而不訴諸人的感情,很難發(fā)揮文藝的功效。席勒說悲劇能給人以快感,使人的心靈滌蕩,起到凈化的作用,就是建立在文藝有動人心魄之力這一前提之上。而要刻畫人的感情,必須展示人們的內(nèi)心世界。茨威格的長處,恰好在于表現(xiàn)人們心靈時的深度。他是出于這方面的需要才采用心理分析、內(nèi)心獨白這些手法。他不是小說寫作技巧的革新者,而是運用多種表現(xiàn)手法取得成功者;他不去追求形式的新,而是追求內(nèi)容的新,只有內(nèi)容上達到了新穎和深邃,作品才會厚重并吸引人。

這些特點,使得茨威格的作品在今天還深受世界各國讀者的歡迎。幾十年來,茨威格在中國找到越來越多的熱情讀者,證明他的優(yōu)秀作品已經(jīng)越過不同語言、不同文化和自然條件造成的鴻溝,使他成為中國作家和中國讀者的摯友。但愿這本茨威格中短篇小說選能為他在中國贏得更多的知己。

張玉書

二○一○年三月五日

于藍旗營

  1. 典出歌德《浮士德》第一部,傳說每年四月三十日至五月一日之間的夜晚,魔鬼和女巫們在布羅肯山山頂舉行狂歡聚會,由于五月一日是督伊德教的圣瓦爾普吉斯瞻禮日,故“瓦爾普吉斯之夜”成為巫魔狂歡夜的代用語。
  2. 阿爾圖爾·蘭波(1854—1891),法國象征派詩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